( 您的IP:18.97.14.87 )
精品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一轮复习课件
1 / 35
教习网
当前位置: 高中/ 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教材梳理(一轮)/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精品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一轮复习课件

2023-12-13 浏览量 180 45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1015-18285267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课件
地区: 全国
文件: 51.9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1份文件
1 / 35
独家版权

资料简介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一轮复习课件.pptx 展开

(共35张PPT)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政气浩然
2023.12.7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体系构建
第七课教材分析
考向预测
考点分析
①我国坚定对外开放的原因
②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③我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措施
④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
选择题和非选择都有考查,意义类、措施类是考查的重点,命题可能结合—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进博会、RCEP协议生效,考查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措施和意义。与第六课综合考查较多,或者与必修2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容融合考查。
0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再次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2022年11月4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强调,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本届进博会是党的二十大后我国举办的首场重要国际展会,共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参展企业达284家,展现了我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
时政热点
探究与分享:
习近平指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思考:
1.中国为何要潜入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
2.中国在游泳中学会了如何游泳?
开始实施
进入新阶段
健全新体制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全面对外开放格局,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
【注意】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不能说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思考:中国在游泳中学会了如何游泳?
(1)总体要求
(2)转方式
(3)新优势
(4)引进来
(5)走出去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新时代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
探究与分享:
由我国商务部支持投放在美国的广告画面中:
一名晨练者俯身系鞋带,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
一家人正在吃早餐,身边的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合法国风尚”;
一名商务人士乘坐的飞机机身上写着“中国制造,全球工程师结晶”。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制造”有哪些优势?
搜集资料,了解当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面临的挑战,并为我国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提出建议。
区分:对外贸易、引进来和走出去
【注意】◇进口≠引进来,出口≠走出去;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与“引进来”“走出去”一般无关。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基本战略≠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区别 对外贸易(进出口) 引进来 走出去
含义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是指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人才及先进管理经验等(引资引技引智) 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关键词 进出口、进博会、国际展览会等 吸引/引进外资;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口设备;海外上市等 对外投资;海外并购;国际产能合作;承揽海外工程;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拓展延伸:国际产能合作
1.什么是国际产能合作?
即产业与投资合作,就是在一国发展建设过程中,根据需要引入别国有竞争力的装备和生产线、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充分发挥各方比较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共建与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提升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2.为什么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意义:
(1)对中国: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优势产能对外合作/走出去,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的提升,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2)对世界: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全球产业多元化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增进当地民生福祉。
3.典型案例:高铁走出去,如亚吉铁路、中老铁路等项目;中欧班列开通等。
相关链接:负面清单管理
含义:负面清单管理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
实质:它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行业。
意义: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这有助于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01
02
03
处理好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二者关系 坚持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统一 自力更生 原因 ①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
②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求 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外开放 原因 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要求 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知识拓展:“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对不同主体的要求
国家
企业
个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等等
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完善分配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积极性;
诚信经营,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等等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企业家精神,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的实践;等等
关键词
课程设计
近年来,从上游硅料技术研发、中游组件生产制造,到下游电站开发,我国光伏产业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配套环境和供应链体系。2023年以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组件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势迅猛,取得良好效益。我国新增光伏装机规模、新增总装机容量分别连续十年、八年位居全球第一。由此可见( )
①产业链配套齐全可以降低成本,增大创新成功的机会和收益
②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优势
③政府要持续完善相关产业配套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④要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扩大国际合作,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2023年一季度,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出口增长66.9%,同比增量超过1000亿元。以“新三样”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正在成为我国出口新的增长点和新的优势产业。这表明我国( )
①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②顺应全球化趋势,持续优化外贸结构
③培育自主品牌,降低经济对外依存度
④推动贸易提质升级,释放外贸新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模拟演练
02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范式。这是一场镌刻于这个蓝色星球的伟大实践,150多个国家(全球共有197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覆盖全球近三分之二的人口。
议一议:
一带一路如何“成就中国、改变世界”?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是如何推进经济全球化的?
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抓住机遇,
积极应对
冲击和挑战
①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③推动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1)中国脱贫攻坚,为世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
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2)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国是“世界工厂”
中国是“全球市场”
练习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成就中国、改变世界”?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覆盖全球近2/3的人口;
修筑新道路、新港口,提供清洁能源,在许多国家推进可持续能源替代进程,丰富公共设施,改善交通格局;
在偏僻之地建起学校,提升贫困地区发展水平;
在贫瘠的土地优化农业生产效率,帮助一个又一个国家更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使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产业发展。
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助力和平与发展。在某些国家高举保守主义的情况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这一倡议下得到了高速增长;
中老铁路的修建,中国的发展繁荣,给泰国及东南亚水果提供广阔的市场。
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发展更有韧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贸易结构(贸易伙伴的区域位置、出口产品类别、出白方向上等)不断优化;与东盟国家的产业链不断升级优化。
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遇,提供了宝贵的合作机会;
改善基础设施,为各国发展提供持续推动力
减少贫困
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开放、包容、共享、共赢
中国的发展繁荣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帮助推进工业化进程,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
二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如何做?
1、中国的态度:(更加开放)
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2.中国主张:(多边贸易)
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
中国的行动: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着眼于促进我国自身发展,而且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乘我国发展快车,同沿线各国共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帮助其实现发展目标。
3.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4、中国的原则(义利相顾)(P82综合探究)
在国际交往中,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坚决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顾、先义后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义利相顾)
归纳总结:我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①中国的态度: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世界经济的推动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
②中国的主张: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
③中国的行动: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④中国的原则:义利相顾。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坚决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综合探究)
总结: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脱贫减贫伟大成就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推动者 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着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中国是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的参与者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关键词
课程设计
8月21日,随着中欧班列(西安-德国汉堡)从陕西西安国际港站开出,2022年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1万列。目前,中欧班列已有82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运输货物品类涉及衣服鞋帽、汽车及配件、木材等五十三大门类、5万多个品类。从中欧班列运行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 )
①推动沿线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资源优势互补
②扩大资源要素的跨国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优化
③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实现了国家经济安全
④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实现稳定增长。2023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6%,贸易往来日益紧密。这突出地表明( )
①中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②对外开放让我国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③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基本完成
④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是机遇也是挑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模拟演练
2022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达到50.9%,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80.8%,民营企业外贸第一大主体地位继续巩固。同时,民营企业在对外开放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全球贸易壁垒高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风险与障碍增多;发达经济体通过各种措施推动制造业企业回流,外加东南亚等地区制造业的崛起,我国民营企业原有的比较优势受到冲击;部分民营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技术创新由于各种原因陷入低端锁定的困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助力民营企业在对外开放中形成竞争新优势。
【答案】
①我国政府和企业要共同携手,运用我们的智慧,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赋予的权利,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为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②我国政府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转变对外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
③我国政府应促进民营企业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和技术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鼓励外资投资我国制造业。
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材料一 粗钢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原料,用来制成各种规格的管材、铸件等。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粗钢生产国,全球占比最高达到56.7%。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10.3亿吨。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恢复,粗钢价格飙升,我国粗钢出口量明显增长。2021年我国粗钢净出口4096.1万吨,较2020年增加2451.6万吨。但同时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2021年我国钢铁行业碳排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门类中碳排量最大的行业。
有观点认为,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应扩大粗钢产量并增加出口。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二 铁矿石是生产粗钢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超过80%,而且缺乏定价权。下图是2019-2021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情况。
【答案】
①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恢复,粗钢价格飙升,我国粗钢出口量明显增长。这样可以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推动钢铁行业发展。
②铁矿石是生产粗钢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非常之高,而且缺乏定价权。近年来,进口铁矿石价格飙升,推高粗钢产量的成本、利润空间大幅度减少。钢铁行业不应盲目扩大粗钢产量并增加出口。
③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问题目益引起人们的关注,2021年我国钢铁行业碳排量占全国碳科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营类中碳排量最大的行业。
④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不能盲目扩张,走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老路,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唯有如此,钢铁行业才能真正走出产能过剩,利润下降的困境。
THANKS
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课件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