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一轮复习课件.pptx 展开
(共16张PPT)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政气浩然
2023.12.1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第五课教材分析
考向预测
考点分析
1.我国外交政策是什么?决定因素?
2.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核心理念?意义?要求?
3.中国(外交)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了哪些作用(答题语言)?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意义?内涵?要求?
5.中国做某事模板
(1)本课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从命题内容上看,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属于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都有考查,意义类、措施类和开放性试题是考查的重点
(3)命题常常结合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我国对世界的贡献;也会结合整个单元内容综合考查。
上下两张图片同为中国辛丑年外交事件,外交情境却“换了人间”:
上图为1901年(辛丑年),李鸿章被迫在《辛丑条约》签字;
下图为2021年(辛丑年)两个甲子后,在中美战略高层对话,中方代表硬气发言:“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讲话,中国不吃这一套!”
那么,中国外交是如何完成这个蜕变的呢?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家利益
决定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
内容
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不能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奉行。
独立自主
①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②具体表现:“八个不”
即不屈服;不允许;不依附;不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不歪曲;不称霸
中国结伴不结盟
战略伙伴关系:核心内容是伙伴国之间平等,不结盟,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的利益,是合作共赢的关系,目的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结盟关系:本质是大国联盟,搞军事集团,联合一方对抗另一方。其目的是维护同盟国集团的利益,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往往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课程设计
2021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上述讲话透露出中国外交( )
①致力于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②坚守和弘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③反对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 ④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模拟演练
二、指导思想
1.习近平外交思想
核心要义 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
核心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积极意义 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要求 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2.中国贡献
(1)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建设性作用≠领导)
(3)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三、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内涵
领域 措施 目标
政治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安全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经济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文化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生态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世界和中国有何影响?
2.意义
(1)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
(2)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合理念) 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3)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命运紧密联系、中国有能力为各国分享发展机遇);
(4)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
(5)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加强自身 建设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推进国际 合作 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和展示我国的国家形象 建设一个负责任的、文明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情况并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加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
关键词
课程设计
2021年4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 演讲。习主席指出:“中国将继续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国开展抗疫合作,坚守疫苗作 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战胜疫情提供更多帮助。”习主席的讲话表明了中国( )
①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决心
②积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③积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④坚定维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十年间,“一带一路”打造了可靠的“朋友圈”,强化了全球互联互通网络,助力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极大提升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这体现出( )
①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和平等权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中国方案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公共外交是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的首要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模拟演练
2022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并致辞。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共同挑战,需要合作应对。
中方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目标:一是集中精力开好联合国气候变化沙姆沙伊赫大会,在减缓、适应、资金等方面取得积极平衡成果。二是重视落实行动。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已达成的共识,加快推进《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中方支持古特雷斯秘书长发起的全民早期预警系统倡议。发达国家要切实兑现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三是务实推进绿色转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基础上逐步退出传统能源。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推进高质量公正转型。四是营造良好政治氛围。摒弃单边主义、地缘博弈和绿色壁垒。中国还广泛开展应对气变南南合作,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与各方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中方从四个方面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原因。
【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爱好和平,坚持对话协商、国际合作,反对霸权强权。我国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推进,符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基本目标、基石等。
②我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符合我国和广大国家的国家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我国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推进是贯彻落实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思想的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体现和要求。体现了我国推动、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THANKS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政气浩然
2023.12.1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第五课教材分析
考向预测
考点分析
1.我国外交政策是什么?决定因素?
2.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核心理念?意义?要求?
3.中国(外交)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了哪些作用(答题语言)?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意义?内涵?要求?
5.中国做某事模板
(1)本课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从命题内容上看,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属于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都有考查,意义类、措施类和开放性试题是考查的重点
(3)命题常常结合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我国对世界的贡献;也会结合整个单元内容综合考查。
上下两张图片同为中国辛丑年外交事件,外交情境却“换了人间”:
上图为1901年(辛丑年),李鸿章被迫在《辛丑条约》签字;
下图为2021年(辛丑年)两个甲子后,在中美战略高层对话,中方代表硬气发言:“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讲话,中国不吃这一套!”
那么,中国外交是如何完成这个蜕变的呢?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家利益
决定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
内容
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不能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奉行。
独立自主
①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②具体表现:“八个不”
即不屈服;不允许;不依附;不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不歪曲;不称霸
中国结伴不结盟
战略伙伴关系:核心内容是伙伴国之间平等,不结盟,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的利益,是合作共赢的关系,目的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结盟关系:本质是大国联盟,搞军事集团,联合一方对抗另一方。其目的是维护同盟国集团的利益,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往往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课程设计
2021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上述讲话透露出中国外交( )
①致力于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②坚守和弘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③反对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 ④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模拟演练
二、指导思想
1.习近平外交思想
核心要义 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
核心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积极意义 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要求 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2.中国贡献
(1)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建设性作用≠领导)
(3)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三、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内涵
领域 措施 目标
政治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安全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经济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文化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生态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世界和中国有何影响?
2.意义
(1)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
(2)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合理念) 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3)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命运紧密联系、中国有能力为各国分享发展机遇);
(4)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
(5)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加强自身 建设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推进国际 合作 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和展示我国的国家形象 建设一个负责任的、文明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情况并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加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
关键词
课程设计
2021年4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 演讲。习主席指出:“中国将继续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国开展抗疫合作,坚守疫苗作 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战胜疫情提供更多帮助。”习主席的讲话表明了中国( )
①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决心
②积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③积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④坚定维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十年间,“一带一路”打造了可靠的“朋友圈”,强化了全球互联互通网络,助力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极大提升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这体现出( )
①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和平等权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中国方案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公共外交是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的首要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模拟演练
2022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并致辞。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共同挑战,需要合作应对。
中方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目标:一是集中精力开好联合国气候变化沙姆沙伊赫大会,在减缓、适应、资金等方面取得积极平衡成果。二是重视落实行动。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已达成的共识,加快推进《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中方支持古特雷斯秘书长发起的全民早期预警系统倡议。发达国家要切实兑现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三是务实推进绿色转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基础上逐步退出传统能源。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推进高质量公正转型。四是营造良好政治氛围。摒弃单边主义、地缘博弈和绿色壁垒。中国还广泛开展应对气变南南合作,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与各方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中方从四个方面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原因。
【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爱好和平,坚持对话协商、国际合作,反对霸权强权。我国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推进,符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基本目标、基石等。
②我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符合我国和广大国家的国家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我国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推进是贯彻落实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思想的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体现和要求。体现了我国推动、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