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8 )
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二十四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教习网
当前位置: 高中/ 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教材梳理(一轮)/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普通

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二十四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2025-05-18 浏览量 35 1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1015-23002300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试卷、学案、课件
地区: 全国
文件: 3.8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二十四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docx 展开

这是一套《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二十四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资源,包含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二十四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pptx、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二十四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docx、课时数智作业32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二十四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第二十四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课标要求]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1.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  )
2.要尊重和认同各个民族的文化。 (  )
3.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展现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  )
4.要在求同去异中推动文化交流传播。 (  )
5.推动文化交融,实现文化趋同。 (  )
6.文化的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  )
7.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也要做到以我为主。 (  )
8.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 (  )
[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
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
2024·安徽卷,10 文化的多样性 准确分析材料信息指向
2024·新课标卷,19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传播的典例
2024·广东卷,19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认识类主观题
2023·湖南卷,20(2) 文化相关知识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分析措施
2022·湖北卷,11 文化的民族性 围绕优秀电影作品创设情境
2022·福建卷,6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体现说明类选择题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1.文化的民族性(民族文化)
地位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核心和灵魂 价值观
表现 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作用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特别提醒:文化的核心与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不同的。
2.文化的多样性
地位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内涵 文化多样性强调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正是这种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文化才构成了文化的多样性
形成 多样 性的 原因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尊重 多样 性的 原因 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尊重 多样 性的 态度 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知识拓展:文化民族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1)文化民族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文化民族性凸显了民族文化的个性,即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民族文化越丰富、越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越明显。
(2)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民族性: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可以做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考向一 文化的民族性
典题1 (2022·湖北卷,11,3分)近年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等中国风动画电影,充分运用水墨写意、民间剪纸、皮影木偶等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孙悟空、哪吒、白娘子、姜子牙等经典形象,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呈现出文化创新的新气象。中国风动画电影创作体现的文化创新途径是(  )
①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 ②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吸引人 ③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二 文化的多样性
典题2 (2024·安徽卷,10,3分)在中华民族对外交流史上,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郑和下西洋的帆影……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世界其他民族进行交往,留下了千古佳话。今天,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正谱写着各国文化融合共生的时代新篇。中外交往的历史和现实说明(  )
①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地吸纳人类文化成果
②文化多样性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交流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应在文化交融基础上增进文化相互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透:关于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几个细节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只能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一定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同存异,而不是求同去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意味着文化平等,没有优劣之分;文化多样性下的文化交流,是相互借鉴学习,而不是相互排斥或取代,更不是进行文化渗透。
典题3 (2023·浙江1月选考,21,2分)1 000年前,意大利翁布里亚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开创了橄榄梯田耕作系统;700年前,北非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将独特的水资源管理方法与沙漠知识相结合,形成了绿洲农业系统……今天,各国都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挖掘其价值。这表明(  )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农业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④每一种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国家的土壤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1.文化交流
原因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
意义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措施 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2.文化交融
原因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意义 ①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②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③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知识拓展: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项目 文化是民族的 文化是世界的
表现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原因 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联系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错误 倾向 ①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就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基础 ②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异,就否定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也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必要性
考向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典题1 (2024·新课标卷,19,4分)2016年以来,我国已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建有20多家“鲁班工坊”。“鲁班工坊”系统推广中国职业教育
的成功经验,创新开发了百余个国际化标准,开展了千余人次参加的海外教师研修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本土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今,“鲁班工坊”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创办“鲁班工坊”(  )
①超越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既有模式 ②是我国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③增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认同和影响 ④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跃升到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题2 (2023·浙江1月选考,20,2分)20世纪上半叶,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曾赴日、美、苏演出,引起轰动。京剧表演艺术由此得到这些国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对这些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交流互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4)尊重和维护文化多样性,要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5)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营养。
考向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典题1 (2022·福建卷,6,3分)澳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美食之都”。从最初澳门本地菜与葡国菜的结合,到大航海时期东西方食材的串联,时光把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味道融合在一起,成就了如今的“澳门之味”。“澳门之味”的形成表明(  )
①不同民族文化可以求同存异和睦共处
②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能推动文化发展
③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汇可以熔铸新文化
④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透:文化交流是文化相互沟通、互通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文化交融是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发生的,是不同文化在长期交往中相互影响和融合的结果。
典题2 (2024·广东卷,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二某学习小组就“聚焦中国故事,探究中国智慧”主题整理了下列材料,并开展讨论: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难题,中国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增加了发展中国家话语权;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动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和行动。从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成立国际民间减贫合作网络,到宣布“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并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2个自贸协定,中国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
另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蕴含中国智慧元素的文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跨越千年,书写繁荣的丝路新画卷》多语种微视频,展现了“丝路精神”薪火相传背景下推动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生动实践,被多家国外主流媒体转载,覆盖受众4亿多人次。契合青年文化潮流的民间舞蹈“科目三”火热出圈,传到日韩、欧美后掀起中国流行符号的海外模仿秀,形成文化热点事件……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以“国际传播中如何将‘中国故事’转为‘世界故事’”为议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主观题对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考查
[2023·湖南卷,20(2),6分]【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敌视甚至战争。中国式现代化破解“文明冲突论”,紧紧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华文明发展逻辑,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以辩证方式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破解“文明冲突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的。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提取信息 对应知识
信息①: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足中国国情,坚守中华文化发展立场
信息③: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失分原因] 不能正确理解“破解‘文明冲突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的内涵。
[防范措施] 应结合材料信息理解设问中相关观点的内涵和内容。
1.【变式巩固】 如果将设问改为“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破解‘文明冲突论’的。”应如何解答?
2.【热点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不仅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随着岭南传统年俗英歌舞等带有中国传统的地域特色的“年味”飘香海外,世界各地新春活动的中国元素更足,舞龙舞狮继续成为海外新春庆祝活动的重头戏,众多戏曲名家也纷纷亮相海外戏曲春晚。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决议的通过将赋予这一传统佳节更多世界性,推动春节丰富文化内涵的广泛传播,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和“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相关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农历新年)能在世界广泛传播的原因。
1.推动文化交流、交融的原因
基本要素:魅力和价值+文化发展动力+创新发展+世界美丽、生活美好
答题要点
(1)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2)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3)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4)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5)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
(6)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措施——“引进来”方向
基本要素:平等+尊重+理解、认同+借鉴+求同存异+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题要点
(1)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4)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3.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交流——“走出去”方向
(1)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2)发挥经济对外开放、政治多极化对文化对外传播的推动作用,依托科技等创造走出去的平台。
第二十四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循纲忆知
①独特标识 ②价值观 ③必然 ④认同 ⑤尊重 ⑥求同存异 ⑦整个世界 ⑧开放 ⑨“洋为中用” ⑩中华文化立场
易错辨析
1.× 提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 提示:要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但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要尊重不一定要认同。
3.× 提示:各民族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对待文化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
4.× 提示:文化交流传播中要求同存异,而不是去异。
5.× 提示:文化交融过程中应坚持求同存异,而不是实现文化趋同。
6.× 提示:文化的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7.√ 提示: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要立足本国国情和坚守本国文化立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8.× 提示:要坚持开放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但只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考点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经典案例研透
典题1 D [运用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形式,通过民族文化经典艺术形象,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创作中国风动画电影,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说明中国风动画电影创作应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③④符合题意。文化创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而且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市场化创作导向,①错误。传播方式的创新是文化创新形式上的表现,而不是途径,②不符合题意。]
典题2 C [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而不是人类文化成果,①说法错误。应在文化交融基础上增进文化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认同,认同的都是本民族的文化,④说法错误。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世界其他民族进行交往而留下了千古佳话,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而谱写着各国文化融合共生的时代新篇,说明文化多样性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交流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③符合题意。]
典题3 D [“各国都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挖掘其价值”表明农业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翁布里亚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与沙漠知识相结合”表明每一种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国家的土壤中,③④符合题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未体现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②不符合题意。]
考点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经典案例研透
典题1 C [“鲁班工坊”系统推广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本土化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②正确。“鲁班工坊”在多国建立,并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有利于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认同和影响,③正确。创办“鲁班工坊”有利于传播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但并未超越我国现有职业教育的模式,①错误。④夸大了“鲁班工坊”的地位,且我国还未跃升为教育强国,不符合题意。]
典题2 A [根据材料“京剧表演艺术由此得到这些国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对这些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①②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交流互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不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材料没有涉及,④不符合题意。]
考点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经典案例研透
典题1 C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文化的交融,“求同存异”强调的是存异,①不符合题意。时光把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味道融合在一起,成就了如今的“澳门之味”,可见,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汇可以熔铸新文化,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能推动文化发展,②③正确。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④错误。]
典题2 ①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选取具有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中国故事,经文化创作后转化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世界故事。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从世界文明的交汇处讲述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文化借鉴意义的中国故事。③加强文化交流,运用多种文化载体及传播手段,以国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好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故事。
思维进阶18 主观题对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考查
解题流程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提取信息] 紧紧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华文明发展逻辑,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以辩证方式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对应知识]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遵循原则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平等,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化解文明冲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推动各种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③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又要立足中国国情,坚守中华文化发展立场,推动人类文明在深度交流与交融中进步。
进阶训练
1.提示:把握矛盾的基本属性,将矛盾的对立性和同一性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既要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又要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统一。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顺应当前时代发展潮流,扎根中国土壤和立足中华文明发展逻辑来处理不同文明间的关系。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结合起来,既要看到不同文明间的差异,又要看到各种文明中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春节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理念;②矛盾具有普遍性,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不同国家社会实践的共性决定了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春节也承载着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④世界文化要通过各国文化来展现,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色彩。春节有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也有美美与共的文化共情。(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多样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1
必修4 哲学与文化试卷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