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份文件
资料简介 必修4 第一单元 第十九课 课时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docx 展开
这是一套《必修4 第一单元 第十九课 课时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必修4 第一单元 第十九课 课时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资源,包含必修4 第一单元 第十九课 课时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pptx、必修4 第一单元 第十九课 课时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docx、课时数智作业26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必修4 第一单元 第十九课 课时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课时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
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
2023·湖南卷,9 发展的普遍性 科技创新成果为背景
2023·广东卷,11 事物发展的状态 漫画分析类选择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与实质
(1)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的保守思想。
深化剖析:发展的实质及其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2.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
关系 新事物 旧事物
区别 含义 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
优越性 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
前途 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违背历史发展趋势,代表没落阶级利益,最终被人民推翻
联系 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辩证否定观的体现)
特别提醒:关于新事物的几种错误观点: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力量强大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形式上新颖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考向一 发展的普遍性
典题1 (2023·湖南卷,9,3分)三湘巨变,时光为证。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每一秒,每一分,每一个日夜,构筑湖南“时间”,成就中国力量。这表明( )
①三湘巨变凸显出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②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
③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
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共性到个性的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二 发展的实质
典题2 1956年2月,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一大召开时只有50多名党员,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迎来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中,发展成为拥有9 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的事实证明了( )
①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②凡是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③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④量变向质变的转化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变式训练] 如果将④改为“要始终支持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的量的积累”,能否入选?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发展的状态(或形式):量变与质变
状态 量变 质变
区别 含义 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呈现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统一物的分解,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的破坏,矛盾的主次方面发生易位
结果 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其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
联系 世界观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特别提醒:(1)发展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2)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
(3)并非只要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认为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4)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模块融合: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要结合选择性必修3中的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把握。如结合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知识来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结合适度原则的知识来把握量变与质变的方法论内容。
2.发展趋势(或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理 新事物角度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旧事物角度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人民群众角度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方法论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知识拓展: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内容 辩证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 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否定当中包含着肯定,肯定当中包含着否定 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与发 展、联系 的关系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形而上学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终止,是联系的中断
考向一 事物发展的状态
典题1 (2023·广东卷,11,3分)如图所蕴含的哲理是( )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③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的选择 ④正确的认识来自合理的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二 事物发展的趋势
典题2 (2022·全国乙卷,21,4分)某市滨江5.5千米的江岸线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曾经工厂林立,机器轰鸣。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昔日的工业辉煌变成了斑斑遗迹。如今,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在事物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 ②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③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 ④发展本质上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时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经典案例研透
典题1 C [三湘巨变,每一秒,每一分,每一个日夜,构筑湖南“时间”,成就中国力量,这表明事物的不断发展,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②正确。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③正确。量的积累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①错误。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个性到共性的转化,④错误。]
典题2 A [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如果不符合时代发展大势依旧会灭亡,②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并未体现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未提到有关人的活动,④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充满生机与活力,①正确。中国共产党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党员数量增加,说明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③正确。]
变式训练 提示:不能。并非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对于不利于事物发展的质变和量变要控制或反对。
考点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经典案例研透
典题1 A [当一件物品必不可少时,它已经开始干涉并禁锢你的生活,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时,这也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慢慢地发生质变,开始禁锢你的生活,①②符合题意。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事物本身的属性也是影响其价值的重要因素,事物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的选择”,③排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来自实践,④排除。]
典题2 C [只有通过辩证否定,即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③正确。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表明否定不是徒然的,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②正确。不能认为肯定比否定更重要,①错误。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④错误。]
1/1
[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
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
2023·湖南卷,9 发展的普遍性 科技创新成果为背景
2023·广东卷,11 事物发展的状态 漫画分析类选择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与实质
(1)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的保守思想。
深化剖析:发展的实质及其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2.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
关系 新事物 旧事物
区别 含义 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
优越性 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
前途 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违背历史发展趋势,代表没落阶级利益,最终被人民推翻
联系 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辩证否定观的体现)
特别提醒:关于新事物的几种错误观点: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力量强大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形式上新颖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考向一 发展的普遍性
典题1 (2023·湖南卷,9,3分)三湘巨变,时光为证。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每一秒,每一分,每一个日夜,构筑湖南“时间”,成就中国力量。这表明( )
①三湘巨变凸显出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②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
③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
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共性到个性的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二 发展的实质
典题2 1956年2月,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一大召开时只有50多名党员,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迎来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中,发展成为拥有9 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的事实证明了( )
①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②凡是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③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④量变向质变的转化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变式训练] 如果将④改为“要始终支持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的量的积累”,能否入选?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发展的状态(或形式):量变与质变
状态 量变 质变
区别 含义 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呈现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统一物的分解,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的破坏,矛盾的主次方面发生易位
结果 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其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
联系 世界观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特别提醒:(1)发展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2)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
(3)并非只要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认为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4)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模块融合: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要结合选择性必修3中的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把握。如结合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知识来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结合适度原则的知识来把握量变与质变的方法论内容。
2.发展趋势(或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理 新事物角度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旧事物角度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人民群众角度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方法论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知识拓展: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内容 辩证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 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否定当中包含着肯定,肯定当中包含着否定 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与发 展、联系 的关系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形而上学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终止,是联系的中断
考向一 事物发展的状态
典题1 (2023·广东卷,11,3分)如图所蕴含的哲理是( )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③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的选择 ④正确的认识来自合理的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二 事物发展的趋势
典题2 (2022·全国乙卷,21,4分)某市滨江5.5千米的江岸线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曾经工厂林立,机器轰鸣。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昔日的工业辉煌变成了斑斑遗迹。如今,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在事物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 ②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③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 ④发展本质上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时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经典案例研透
典题1 C [三湘巨变,每一秒,每一分,每一个日夜,构筑湖南“时间”,成就中国力量,这表明事物的不断发展,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②正确。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③正确。量的积累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①错误。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个性到共性的转化,④错误。]
典题2 A [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如果不符合时代发展大势依旧会灭亡,②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并未体现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未提到有关人的活动,④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充满生机与活力,①正确。中国共产党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党员数量增加,说明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③正确。]
变式训练 提示:不能。并非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对于不利于事物发展的质变和量变要控制或反对。
考点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经典案例研透
典题1 A [当一件物品必不可少时,它已经开始干涉并禁锢你的生活,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时,这也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慢慢地发生质变,开始禁锢你的生活,①②符合题意。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事物本身的属性也是影响其价值的重要因素,事物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的选择”,③排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来自实践,④排除。]
典题2 C [只有通过辩证否定,即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③正确。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表明否定不是徒然的,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②正确。不能认为肯定比否定更重要,①错误。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④错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