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份文件
资料简介 第四课 课时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含答案).docx 展开
这是一套《必修四 第四课 课时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资源,包含第四课 课时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x、第四课 课时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docx、第四课 课时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含答案).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第四课 课时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含答案).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课时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选择题
1.(2025·云南保山开学考)注水树是油田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可连接地层深处的油层和平台水下注水管道装置,通过最大压强约17兆帕的过滤海水驱油,可以有效提升老油田产量。2024年2月,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海底注水树在广东湛江海域投用。这表明( )
①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
②任何认识都源于实践又最终回归实践
③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实践水平的提高
④任何真理性认识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5·豫湘名校调研)对如图“梦:有梦想,更要有行动”蕴含的哲理,解读最贴切的是( )
①梦想作为意识,对人们的活动具有能动指导作用 ②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只有行动才能将梦想变成现实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到客观规律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广东珠海月考)中国航天九院时代光电公司运动测量团队,将航天惯性技术应用于中国游泳队训练中,能得到运动员训练中每一秒的姿态、呼吸情况,掌握在泳池里每一次往返的划频、划幅、划次、转身时间等多项技术参数,实现了对每个动作的精细量化评估,满足了精准化体育训练的需求。这说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③认识工具能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把握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神舟十七号在187天的太空“出差”期间,开展了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返程时带回的200多项实(试)验样品,承载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为未来深空探索提供宝贵经验。这表明( )
①实践为深化认识提出新问题、提供新工具
②对宇宙的认识取决于其向人类展现的程度
③掌握真理是人类不断亲历太空实践的目的
④人类关于宇宙的认识与实践在互动中趋向无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4·江西南昌三模)脑机接口技术通过记录和解读大脑信号,建立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通信,可以帮助人类实现“心想物来”。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新进展,成功帮助四肢截瘫患者实现意念控制电脑光标移动、控制气动手套完成自主喝水等活动。这说明( )
①人们能够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从而造福人类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历一个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③科学实验是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动力 ④人脑与万物互联将是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河北承德模拟)历史上,多次暴发的植物病虫害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便现在,全球因病虫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仍高达40%。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抗病小体并阐明了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这些重要科学突破被国际同行称为“植物抗病领域里程碑”。这些突破( )
①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要在实验中检验其真理性 ②创造出了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产资料 ③有利于限制植物病虫害的破坏性作用,推动农业发展 ④立足农业发展实际,深化了人们对植物抗病规律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有推动作用,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要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 ④坚持矛盾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2025·河北邯郸月考)雷达是灾害性天气监测的“大国重器”。从中国气象局2024年8月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天气雷达观测网,天气雷达数量达到546部,全国天气雷达距地1千米高度覆盖率达到43.6%,这将极大提高天气雷达监测预警能力。上述材料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②认识能够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深化
③实践的目的是主体形成对客体的真理性认识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受到主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5·贵州贵阳摸底)为解决“明星抗癌药”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卡脖子”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24年我国某科研团队利用基因组学、生物化学等技术手段进行攻关,发现了植物抗癌药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缺失酶,打通了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刷新了人们对“抗癌药物合成技术”的认知,为实现我国紫杉醇生物智造的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材料表明( )
①在实践中获得的理性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科学实验能够推动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④科学技术进步将不断刷新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0.(2025·河北百校联盟联考)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发现了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这是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分子水。与易挥发的水冰不同,ULM-1这种水合矿物非常稳定。ULM-1的发现意味着,月球上可能存在稳定的水合盐,这为未来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由此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人的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④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025·江西宜春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支撑氧化物薄膜是指一种去除衬底后依旧保持单晶特性的低维量子材料,兼具关联电子体系的多自由度耦合特性和二维材料的结构柔性。这类材料在开发超薄柔性电子器件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多年来,自支撑氧化物薄膜的主流制备方法是基于水溶性牺牲层的外延生长、剥离和转移技术。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锶—铝—氧基水溶性牺牲层与目标氧化物薄膜之间不可避免的晶格失配和应力弛豫,会导致高密度界面缺陷的形成,显著影响自支撑氧化物薄膜的结晶性和完整性,并导致相应功能特性的退化。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以提高薄膜性能,是自支撑氧化薄膜在超薄柔性电子器件方面实现广泛应用的必然选择。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与西北大学团队合作,深入探索锶—铝—氧基水溶性牺牲层薄膜的激光分子束外延生长窗口,通过精细的薄膜生长控制,成功研发出一种广谱高效的新型超四方相水溶性牺牲层材料。该材料不仅具备诸多优异性质,可用于制备多种高质量自支撑氧化物薄膜;而且制备工艺具有普适性,提升了自支撑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效率。
新型水溶性牺牲层的发现为制备高结晶性、大面积自支撑氧化物薄膜提供了一种高效且普适的实验手段,也为该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有望推动自支撑氧化物薄膜新奇量子物态的进一步发掘,提升这一体系在低维柔性电子学器件方面的应用潜力。
新型水溶性牺牲层材料的成功研发是科研团队长期合作探索的结果,将为该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课时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A 注水树是油田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可以有效提升老油田产量,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海底注水树在广东湛江海域投用,说明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实践水平的提高,①③正确。材料强调实践的特点及生产工具的作用,没有强调实践和认识的关系,②④排除。
2.B 有梦想,更要有行动,是因为梦想作为意识,对人们的活动具有能动指导作用,①符合题意。人的意识不能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错误。有梦想,更要有行动,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只有行动才能将梦想变成现实,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到客观规律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④不符合题意。
3.A 将航天惯性技术应用于中国游泳队训练中,能得到运动员训练中每一秒的姿态、呼吸情况,掌握在泳池里每一次往返的划频、划幅、划次、转身时间等多项技术参数,满足了精准化体育训练的需求,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说明认识工具能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①③正确。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非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②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错误。
4.B 神舟十七号开展多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并带回有科学价值的样品,这些实践活动为深化对宇宙的认识提供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也提供了新工具,①正确。对宇宙的认识取决于人类的实践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宇宙向人类展现的程度,②错误。人类不断亲历太空实践的目的是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而不是单纯为了掌握真理,③错误。神舟十七号的太空探索活动体现了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宇宙的认识,同时认识的发展又推动人类进行更多的太空探索实践,这种认识与实践的互动是不断发展、趋向无限的,④正确。
5.B 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新进展,成功帮助四肢截瘫患者实现意念控制电脑光标移动、控制气动手套完成自主喝水等活动,这说明人们能够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从而造福人类,①符合题意。认识的一般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②错误。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科学实验活动推动人类不断获得正确认识,③符合题意。人脑与万物互联将推动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但不是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④错误。
6.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实验”缩小了“实践”的范畴,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科技的发展,不涉及新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创造,②不选。中国科学家的发现立足农业发展实际,在植物抗病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化了人们关于植物抗病规律的认识,有利于限制植物病虫害的破坏性作用,推动农业发展,③④正确。
7.C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排除。把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正确。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这体现要坚持矛盾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正确。
8.A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天气雷达观测网,天气雷达数量达到546部,全国天气雷达距地1千米高度覆盖率达到43.6%,这将极大提高天气雷达监测预警能力,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认识能够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深化,①②正确。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③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人能够监测灾害天气,不涉及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受到主观条件的制约,④排除。
9.A 直接现实性是指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但理性认识仍然属于观念的存在,所以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我国某科研团队利用基因组学、生物化学等技术手段进行攻关,发现了植物抗癌药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缺失酶,打通了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刷新了人们对“抗癌药物合成技术”的认知,这表明科学实验能够推动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新的认识为实现我国紫杉醇生物智造的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表明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能动性和创造性,②③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被刷新,④错误。
10.A 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分子水,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①正确。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发现了分子水,这为未来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说明科研活动作为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正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③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④错误。
11.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新型水溶性牺牲层的发现是在两大科研团队通力合作之下,突破了长期以来支撑氧化物薄膜在完整性和结晶性方面的瓶颈而取得的巨大成就。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也是认识的目的。针对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水溶性牺牲层存在的问题,科研团队深入探索,成功研发出广谱高效的新型超四方相水溶性牺牲层材料,提升了自支撑氧化物薄膜的性能和制备效率。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新型水溶性牺牲层的发现为制备高结晶性、大面积自支撑氧化物薄膜提供了一种高效且普适的实验手段,推动自支撑氧化物薄膜新奇量子物态的进一步发掘,提升这一体系在低维柔性电子学器件方面的应用潜力。
解析:本题运用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知识回答即可。
3 / 3
一、选择题
1.(2025·云南保山开学考)注水树是油田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可连接地层深处的油层和平台水下注水管道装置,通过最大压强约17兆帕的过滤海水驱油,可以有效提升老油田产量。2024年2月,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海底注水树在广东湛江海域投用。这表明( )
①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
②任何认识都源于实践又最终回归实践
③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实践水平的提高
④任何真理性认识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5·豫湘名校调研)对如图“梦:有梦想,更要有行动”蕴含的哲理,解读最贴切的是( )
①梦想作为意识,对人们的活动具有能动指导作用 ②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只有行动才能将梦想变成现实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到客观规律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广东珠海月考)中国航天九院时代光电公司运动测量团队,将航天惯性技术应用于中国游泳队训练中,能得到运动员训练中每一秒的姿态、呼吸情况,掌握在泳池里每一次往返的划频、划幅、划次、转身时间等多项技术参数,实现了对每个动作的精细量化评估,满足了精准化体育训练的需求。这说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③认识工具能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把握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神舟十七号在187天的太空“出差”期间,开展了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返程时带回的200多项实(试)验样品,承载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为未来深空探索提供宝贵经验。这表明( )
①实践为深化认识提出新问题、提供新工具
②对宇宙的认识取决于其向人类展现的程度
③掌握真理是人类不断亲历太空实践的目的
④人类关于宇宙的认识与实践在互动中趋向无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4·江西南昌三模)脑机接口技术通过记录和解读大脑信号,建立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通信,可以帮助人类实现“心想物来”。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新进展,成功帮助四肢截瘫患者实现意念控制电脑光标移动、控制气动手套完成自主喝水等活动。这说明( )
①人们能够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从而造福人类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历一个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③科学实验是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动力 ④人脑与万物互联将是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河北承德模拟)历史上,多次暴发的植物病虫害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便现在,全球因病虫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仍高达40%。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抗病小体并阐明了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这些重要科学突破被国际同行称为“植物抗病领域里程碑”。这些突破( )
①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要在实验中检验其真理性 ②创造出了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产资料 ③有利于限制植物病虫害的破坏性作用,推动农业发展 ④立足农业发展实际,深化了人们对植物抗病规律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有推动作用,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要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 ④坚持矛盾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2025·河北邯郸月考)雷达是灾害性天气监测的“大国重器”。从中国气象局2024年8月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天气雷达观测网,天气雷达数量达到546部,全国天气雷达距地1千米高度覆盖率达到43.6%,这将极大提高天气雷达监测预警能力。上述材料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②认识能够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深化
③实践的目的是主体形成对客体的真理性认识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受到主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5·贵州贵阳摸底)为解决“明星抗癌药”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卡脖子”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24年我国某科研团队利用基因组学、生物化学等技术手段进行攻关,发现了植物抗癌药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缺失酶,打通了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刷新了人们对“抗癌药物合成技术”的认知,为实现我国紫杉醇生物智造的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材料表明( )
①在实践中获得的理性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科学实验能够推动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④科学技术进步将不断刷新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0.(2025·河北百校联盟联考)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发现了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这是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分子水。与易挥发的水冰不同,ULM-1这种水合矿物非常稳定。ULM-1的发现意味着,月球上可能存在稳定的水合盐,这为未来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由此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人的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④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025·江西宜春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支撑氧化物薄膜是指一种去除衬底后依旧保持单晶特性的低维量子材料,兼具关联电子体系的多自由度耦合特性和二维材料的结构柔性。这类材料在开发超薄柔性电子器件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多年来,自支撑氧化物薄膜的主流制备方法是基于水溶性牺牲层的外延生长、剥离和转移技术。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锶—铝—氧基水溶性牺牲层与目标氧化物薄膜之间不可避免的晶格失配和应力弛豫,会导致高密度界面缺陷的形成,显著影响自支撑氧化物薄膜的结晶性和完整性,并导致相应功能特性的退化。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以提高薄膜性能,是自支撑氧化薄膜在超薄柔性电子器件方面实现广泛应用的必然选择。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与西北大学团队合作,深入探索锶—铝—氧基水溶性牺牲层薄膜的激光分子束外延生长窗口,通过精细的薄膜生长控制,成功研发出一种广谱高效的新型超四方相水溶性牺牲层材料。该材料不仅具备诸多优异性质,可用于制备多种高质量自支撑氧化物薄膜;而且制备工艺具有普适性,提升了自支撑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效率。
新型水溶性牺牲层的发现为制备高结晶性、大面积自支撑氧化物薄膜提供了一种高效且普适的实验手段,也为该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有望推动自支撑氧化物薄膜新奇量子物态的进一步发掘,提升这一体系在低维柔性电子学器件方面的应用潜力。
新型水溶性牺牲层材料的成功研发是科研团队长期合作探索的结果,将为该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课时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A 注水树是油田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可以有效提升老油田产量,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海底注水树在广东湛江海域投用,说明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实践水平的提高,①③正确。材料强调实践的特点及生产工具的作用,没有强调实践和认识的关系,②④排除。
2.B 有梦想,更要有行动,是因为梦想作为意识,对人们的活动具有能动指导作用,①符合题意。人的意识不能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错误。有梦想,更要有行动,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只有行动才能将梦想变成现实,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到客观规律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④不符合题意。
3.A 将航天惯性技术应用于中国游泳队训练中,能得到运动员训练中每一秒的姿态、呼吸情况,掌握在泳池里每一次往返的划频、划幅、划次、转身时间等多项技术参数,满足了精准化体育训练的需求,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说明认识工具能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①③正确。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非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②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错误。
4.B 神舟十七号开展多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并带回有科学价值的样品,这些实践活动为深化对宇宙的认识提供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也提供了新工具,①正确。对宇宙的认识取决于人类的实践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宇宙向人类展现的程度,②错误。人类不断亲历太空实践的目的是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而不是单纯为了掌握真理,③错误。神舟十七号的太空探索活动体现了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宇宙的认识,同时认识的发展又推动人类进行更多的太空探索实践,这种认识与实践的互动是不断发展、趋向无限的,④正确。
5.B 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新进展,成功帮助四肢截瘫患者实现意念控制电脑光标移动、控制气动手套完成自主喝水等活动,这说明人们能够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从而造福人类,①符合题意。认识的一般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②错误。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科学实验活动推动人类不断获得正确认识,③符合题意。人脑与万物互联将推动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但不是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④错误。
6.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实验”缩小了“实践”的范畴,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科技的发展,不涉及新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创造,②不选。中国科学家的发现立足农业发展实际,在植物抗病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化了人们关于植物抗病规律的认识,有利于限制植物病虫害的破坏性作用,推动农业发展,③④正确。
7.C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排除。把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正确。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这体现要坚持矛盾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正确。
8.A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天气雷达观测网,天气雷达数量达到546部,全国天气雷达距地1千米高度覆盖率达到43.6%,这将极大提高天气雷达监测预警能力,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认识能够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深化,①②正确。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③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人能够监测灾害天气,不涉及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受到主观条件的制约,④排除。
9.A 直接现实性是指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但理性认识仍然属于观念的存在,所以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我国某科研团队利用基因组学、生物化学等技术手段进行攻关,发现了植物抗癌药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缺失酶,打通了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刷新了人们对“抗癌药物合成技术”的认知,这表明科学实验能够推动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新的认识为实现我国紫杉醇生物智造的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表明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能动性和创造性,②③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被刷新,④错误。
10.A 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分子水,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①正确。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发现了分子水,这为未来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说明科研活动作为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正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③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④错误。
11.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新型水溶性牺牲层的发现是在两大科研团队通力合作之下,突破了长期以来支撑氧化物薄膜在完整性和结晶性方面的瓶颈而取得的巨大成就。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也是认识的目的。针对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水溶性牺牲层存在的问题,科研团队深入探索,成功研发出广谱高效的新型超四方相水溶性牺牲层材料,提升了自支撑氧化物薄膜的性能和制备效率。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新型水溶性牺牲层的发现为制备高结晶性、大面积自支撑氧化物薄膜提供了一种高效且普适的实验手段,推动自支撑氧化物薄膜新奇量子物态的进一步发掘,提升这一体系在低维柔性电子学器件方面的应用潜力。
解析:本题运用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知识回答即可。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