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份文件
资料简介 第四课 课时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含答案).docx 展开
这是一套《必修四 第四课 课时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资源,包含第四课 课时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pptx、第四课 课时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docx、第四课 课时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含答案).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第四课 课时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含答案).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课时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选择题
1.中南大学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例传统性别决定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经过研究,他们提出,原始生殖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在人类性别决定中起关键作用,人类性别并非仅由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决定。该理论从早期胚胎发育的角度探讨性别决定机制,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生殖领域杂志《人类生殖》。这说明( )
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真理、推翻真理 ②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③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会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南昌大学分子铁电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他们根据“多则异”的思想设计并合成了富勒烯加合物C60S8分子铁电体。这项研究工作不仅激发了设计铁电富勒烯和其他新型分子铁电材料的灵感,还为“多则异”的分子设计理念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元素。这体现了( )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③人可以在认识的指导下,创造出新的具体物质形态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5·广东清远摸底)2024年6月,某科研团队继两年前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黄淮麦区主产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并进行田间试验,发现这些小麦品种不易再受到条锈菌的侵染。这标志着该项技术从理论到指导生产实践迈出了关键一步。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科研团队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源自于实践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能推动科学技术的飞跃
③通过人类思维能够完全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
④科研团队的创新精神是影响试验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5·江苏南京开学考)商鞅变法确定了度量衡标准,制作统一的度量衡器具。商鞅方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采用“以度审容”的科学方法而制作的容量器具。从古人“近取诸身”确定“布手知尺”到“远取诸物”确定“累黍定度量”,到国际米原器、千克原器,再到现在的量子化计量基准,计量器具的演进折射了人类文明的轨迹。这说明( )
①计量文物的保存是人类认识能力提升的标志
②度量衡器具的演变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 ③统一的度量衡器具的出现促进了度量衡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④计量器具的演变说明在实践中反复检验的真理也有可能被推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5·湖南衡阳开学考)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通过对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雷达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获得了祝融号着陆区表面以下0至80米深度的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未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但目前还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有待后续的实验。这为深入认识火星地质演化与环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上述材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
①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推动着人类实践活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④要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中推动认识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5·江西宜春质检)2024年5月,中国科学家团队宣布在福建发现大型恐爪龙类恐龙足迹,这是目前世界已发现的最大恐爪龙类足迹。研究人员为此建立新的足迹属种,名为“英良福建足迹”。“英良福建足迹”的发现显示出亚洲恐爪龙为成为陆地顶级掠食者出现的体形巨大化的适应性演化,对我国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研究发现印证了(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③感性认识有待上升为理性认识 ④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存在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5·八省联考晋陕青宁卷)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质量极小、不带电,难以捕捉。2024年,我国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安装完成,为准确捕捉中微子和进一步测量其质量顺序创造了条件。科学家预测,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中微子的应用可能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 )
①对中微子的认识受制于科学家的预测
②科学研究能够推动对中微子认识的深化
③认识中微子受其本质暴露和展现程度的影响
④关于中微子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认识的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江西吉安模拟)长期以来,生物钟一直被认为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精密调控着机体重要生理功能。我国科研工作者发现大脑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的初级纤毛是调控机体节律的细胞器,揭示出“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该发现对节律本质的认识和节律紊乱所致疾病的治疗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体现出( )
①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科学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③科学研究作为最基本实践形式,是人们认识的重要来源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4·山西太原三模)约20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一颗“超级太阳”在燃料耗尽时坍缩爆炸,发出了伽马射线暴GRB 221009A,我国科研人员通过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简称“拉索”)首次完整监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爆发全过程,刷新了人们对伽马暴的认知。这表明( )
①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探索过程 ②科研意识的转变程度决定了科研水平达到的高度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揭示宇宙奥秘的重要条件 ④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贵州贵阳三模)为了进一步摸清火星大气离子的逃逸规律,科研人员利用MAVEN飞船提供的数据对火星磁尾电流片中的等离子体开展了深入研究。2024年3月,发现在磁尾电流片中的火星大气离子有时会呈现出高能量、高通量的高速逃逸现象,更新了对火星离子逃逸的认识,并丰富了对太阳风与火星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对分析和研究中国“天问一号”任务中收集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数据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科学实验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实践活动 ③实践可以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2025·河北衡水月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要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沧州市地处渤海之滨,自古以来淡水资源匮乏,土壤较为贫瘠,粮食产量较低。然而沧州人没有因此退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突破,实现了在盐碱地上增“粮”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沧州市以提升盐碱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结合实际探索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改善土壤,做到“以地适种”。农民使用秸秆还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农民还在麦田里挖沟,当地底下的咸水往上返的时候,咸水就会流到沟里排走,以此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随着技术的更新发展,沧州人不断实践创新盐碱地治理方法,使用有机肥料代替秸秆还田的作用、使用咸水结冰灌溉技术,使土壤的含盐量从2%降到了0.3%到0.5%。一方面在“以种适地”上下功夫,选育耐盐碱植物。起初,农科所引进了一批优质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但是“外来品种”在沧州水土不服,为了寻找真正能够在盐碱地上实现丰收的小麦,只能自己选育。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团结努力,最终选育出了一批优秀的旱碱麦品种,如“捷麦20”“小偃155”“沧麦18”等等。
2024年,沧州市154.7万亩旱碱麦获得丰收,亩产达到260公斤,盐碱地上特色农业发展取得实效。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沧州市实现在盐碱地上增“粮”的原因。
课时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C “推翻真理”说法错误,①排除。材料说明的是科研中出现的问题推动了人类性别理论的发展,这表明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会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②④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反复循环”说法错误,③排除。
2.D 材料没有涉及真理是具体的、事物发展的曲折性,①②不符合题意。根据“多则异”的思想设计并合成了富勒烯加合物C60S8 分子铁电体,体现了人可以在认识的指导下,创造出新的具体物质形态,③符合题意。这项研究工作为“多则异”的分子设计理念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元素,表明认识具有上升性,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④符合题意。
3.A 某科研团队继两年前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黄淮麦区主产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并进行田间试验,发现这些小麦品种不易再受到条锈菌的侵染,可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研团队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源自于实践活动,也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能推动科学技术的飞跃,①②符合题意。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完全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说法错误,③排除。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不能决定实践,科研团队的创新精神属于认识,不是影响试验的决定因素,④错误。
4.C 从古人“近取诸身”确定“布手知尺”到“远取诸物”确定“累黍定度量”,到国际米原器、千克原器,再到现在的量子化计量基准,由此可见,统一的度量衡器具的出现促进了度量衡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度量衡器具的演变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②③正确。计量文物的保存反映了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但并不是人类认识能力提升的标志,①错误。在实践中反复检验的真理不可能被推翻,但可以不断超越自身,④错误。
5.D 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①排除。该研究团队对雷达数据深入分析未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但目前还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有待后续的实验,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强调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③排除。这一结论有待后续的实验论证,说明要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中推动认识发展,④符合题意。
6.A 材料中此研究发现印证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感性认识,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发现大型恐爪龙类恐龙足迹,没有体现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存在联系,④不符合题意。
7.C 我国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安装完成,为准确捕捉中微子和进一步测量其质量顺序创造了条件,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研究能够推动对中微子认识的深化,②符合题意。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质量极小、不带电,难以捕捉,说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认识中微子受其本质暴露和展现程度的影响,③符合题意。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科学家的预测在对中微子的认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是受制于科学家的预测,①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
8.B 长期以来,人类不断对生物钟进行认识,我国科研工作者又从神经元的角度对生物钟形成了更本质的认识,体现出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正确。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错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实践的最基本形式,③错误。科研工作者揭示了生物钟的存在和节律调控机制,体现出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正确。
9.D “不断推翻前人认识”说法错误,①排除。实践决定认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我国科研人员通过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简称“拉索”)首次完整监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爆发全过程,刷新了人们对伽马暴的认知,这表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揭示宇宙奥秘的重要条件,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10.B 材料中说明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①④符合题意。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②错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不能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③错误。
1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沧州人面对当地淡水资源匮乏,土壤较为贫瘠的情况,坚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突破,探索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有效途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沧州市制定正确的目标,积极进行探索,通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团结努力,盐碱地上特色农业发展取得实效。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盐碱地上特色农业发展是几代科研人员不断进行实验、探索的结果。
解析:
材料信息 对接知识
沧州市地处渤海之滨,自古以来淡水资源匮乏,土壤较为贫瘠,粮食产量较低。结合实际探索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有效途径。随着技术的更新发展,沧州人不断实践创新盐碱地治理方法,使用有机肥料代替秸秆还田的作用、使用咸水结冰灌溉技术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沧州人没有因此退缩,以提升盐碱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突破,实现了在盐碱地上增“粮”的重要成果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
起初,农科所引进了一批优质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如“捷麦20”“小偃155”“沧麦18”等等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 / 3
一、选择题
1.中南大学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例传统性别决定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经过研究,他们提出,原始生殖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在人类性别决定中起关键作用,人类性别并非仅由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决定。该理论从早期胚胎发育的角度探讨性别决定机制,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生殖领域杂志《人类生殖》。这说明( )
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真理、推翻真理 ②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③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会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南昌大学分子铁电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他们根据“多则异”的思想设计并合成了富勒烯加合物C60S8分子铁电体。这项研究工作不仅激发了设计铁电富勒烯和其他新型分子铁电材料的灵感,还为“多则异”的分子设计理念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元素。这体现了( )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③人可以在认识的指导下,创造出新的具体物质形态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5·广东清远摸底)2024年6月,某科研团队继两年前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黄淮麦区主产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并进行田间试验,发现这些小麦品种不易再受到条锈菌的侵染。这标志着该项技术从理论到指导生产实践迈出了关键一步。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科研团队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源自于实践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能推动科学技术的飞跃
③通过人类思维能够完全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
④科研团队的创新精神是影响试验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5·江苏南京开学考)商鞅变法确定了度量衡标准,制作统一的度量衡器具。商鞅方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采用“以度审容”的科学方法而制作的容量器具。从古人“近取诸身”确定“布手知尺”到“远取诸物”确定“累黍定度量”,到国际米原器、千克原器,再到现在的量子化计量基准,计量器具的演进折射了人类文明的轨迹。这说明( )
①计量文物的保存是人类认识能力提升的标志
②度量衡器具的演变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 ③统一的度量衡器具的出现促进了度量衡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④计量器具的演变说明在实践中反复检验的真理也有可能被推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5·湖南衡阳开学考)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通过对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雷达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获得了祝融号着陆区表面以下0至80米深度的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未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但目前还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有待后续的实验。这为深入认识火星地质演化与环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上述材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
①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推动着人类实践活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④要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中推动认识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5·江西宜春质检)2024年5月,中国科学家团队宣布在福建发现大型恐爪龙类恐龙足迹,这是目前世界已发现的最大恐爪龙类足迹。研究人员为此建立新的足迹属种,名为“英良福建足迹”。“英良福建足迹”的发现显示出亚洲恐爪龙为成为陆地顶级掠食者出现的体形巨大化的适应性演化,对我国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研究发现印证了(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③感性认识有待上升为理性认识 ④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存在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5·八省联考晋陕青宁卷)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质量极小、不带电,难以捕捉。2024年,我国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安装完成,为准确捕捉中微子和进一步测量其质量顺序创造了条件。科学家预测,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中微子的应用可能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 )
①对中微子的认识受制于科学家的预测
②科学研究能够推动对中微子认识的深化
③认识中微子受其本质暴露和展现程度的影响
④关于中微子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认识的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江西吉安模拟)长期以来,生物钟一直被认为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精密调控着机体重要生理功能。我国科研工作者发现大脑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的初级纤毛是调控机体节律的细胞器,揭示出“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该发现对节律本质的认识和节律紊乱所致疾病的治疗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体现出( )
①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科学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③科学研究作为最基本实践形式,是人们认识的重要来源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4·山西太原三模)约20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一颗“超级太阳”在燃料耗尽时坍缩爆炸,发出了伽马射线暴GRB 221009A,我国科研人员通过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简称“拉索”)首次完整监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爆发全过程,刷新了人们对伽马暴的认知。这表明( )
①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探索过程 ②科研意识的转变程度决定了科研水平达到的高度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揭示宇宙奥秘的重要条件 ④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贵州贵阳三模)为了进一步摸清火星大气离子的逃逸规律,科研人员利用MAVEN飞船提供的数据对火星磁尾电流片中的等离子体开展了深入研究。2024年3月,发现在磁尾电流片中的火星大气离子有时会呈现出高能量、高通量的高速逃逸现象,更新了对火星离子逃逸的认识,并丰富了对太阳风与火星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对分析和研究中国“天问一号”任务中收集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数据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科学实验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实践活动 ③实践可以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2025·河北衡水月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要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沧州市地处渤海之滨,自古以来淡水资源匮乏,土壤较为贫瘠,粮食产量较低。然而沧州人没有因此退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突破,实现了在盐碱地上增“粮”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沧州市以提升盐碱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结合实际探索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改善土壤,做到“以地适种”。农民使用秸秆还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农民还在麦田里挖沟,当地底下的咸水往上返的时候,咸水就会流到沟里排走,以此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随着技术的更新发展,沧州人不断实践创新盐碱地治理方法,使用有机肥料代替秸秆还田的作用、使用咸水结冰灌溉技术,使土壤的含盐量从2%降到了0.3%到0.5%。一方面在“以种适地”上下功夫,选育耐盐碱植物。起初,农科所引进了一批优质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但是“外来品种”在沧州水土不服,为了寻找真正能够在盐碱地上实现丰收的小麦,只能自己选育。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团结努力,最终选育出了一批优秀的旱碱麦品种,如“捷麦20”“小偃155”“沧麦18”等等。
2024年,沧州市154.7万亩旱碱麦获得丰收,亩产达到260公斤,盐碱地上特色农业发展取得实效。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沧州市实现在盐碱地上增“粮”的原因。
课时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C “推翻真理”说法错误,①排除。材料说明的是科研中出现的问题推动了人类性别理论的发展,这表明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会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②④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反复循环”说法错误,③排除。
2.D 材料没有涉及真理是具体的、事物发展的曲折性,①②不符合题意。根据“多则异”的思想设计并合成了富勒烯加合物C60S8 分子铁电体,体现了人可以在认识的指导下,创造出新的具体物质形态,③符合题意。这项研究工作为“多则异”的分子设计理念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元素,表明认识具有上升性,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④符合题意。
3.A 某科研团队继两年前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黄淮麦区主产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并进行田间试验,发现这些小麦品种不易再受到条锈菌的侵染,可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研团队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源自于实践活动,也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能推动科学技术的飞跃,①②符合题意。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完全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说法错误,③排除。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不能决定实践,科研团队的创新精神属于认识,不是影响试验的决定因素,④错误。
4.C 从古人“近取诸身”确定“布手知尺”到“远取诸物”确定“累黍定度量”,到国际米原器、千克原器,再到现在的量子化计量基准,由此可见,统一的度量衡器具的出现促进了度量衡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度量衡器具的演变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②③正确。计量文物的保存反映了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但并不是人类认识能力提升的标志,①错误。在实践中反复检验的真理不可能被推翻,但可以不断超越自身,④错误。
5.D 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①排除。该研究团队对雷达数据深入分析未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但目前还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有待后续的实验,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强调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③排除。这一结论有待后续的实验论证,说明要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中推动认识发展,④符合题意。
6.A 材料中此研究发现印证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感性认识,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发现大型恐爪龙类恐龙足迹,没有体现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存在联系,④不符合题意。
7.C 我国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安装完成,为准确捕捉中微子和进一步测量其质量顺序创造了条件,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研究能够推动对中微子认识的深化,②符合题意。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质量极小、不带电,难以捕捉,说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认识中微子受其本质暴露和展现程度的影响,③符合题意。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科学家的预测在对中微子的认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是受制于科学家的预测,①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
8.B 长期以来,人类不断对生物钟进行认识,我国科研工作者又从神经元的角度对生物钟形成了更本质的认识,体现出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正确。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错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实践的最基本形式,③错误。科研工作者揭示了生物钟的存在和节律调控机制,体现出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正确。
9.D “不断推翻前人认识”说法错误,①排除。实践决定认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我国科研人员通过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简称“拉索”)首次完整监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爆发全过程,刷新了人们对伽马暴的认知,这表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揭示宇宙奥秘的重要条件,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10.B 材料中说明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①④符合题意。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②错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不能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③错误。
1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沧州人面对当地淡水资源匮乏,土壤较为贫瘠的情况,坚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突破,探索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有效途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沧州市制定正确的目标,积极进行探索,通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团结努力,盐碱地上特色农业发展取得实效。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盐碱地上特色农业发展是几代科研人员不断进行实验、探索的结果。
解析:
材料信息 对接知识
沧州市地处渤海之滨,自古以来淡水资源匮乏,土壤较为贫瘠,粮食产量较低。结合实际探索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有效途径。随着技术的更新发展,沧州人不断实践创新盐碱地治理方法,使用有机肥料代替秸秆还田的作用、使用咸水结冰灌溉技术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沧州人没有因此退缩,以提升盐碱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突破,实现了在盐碱地上增“粮”的重要成果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
起初,农科所引进了一批优质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如“捷麦20”“小偃155”“沧麦18”等等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