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份文件
资料简介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练习,含答案).docx 展开
这是一套《必修四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资源,包含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tx、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ocx、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练习,含答案).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练习,含答案).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选择题
1.(2024·辽宁沈阳三模)近年来,辽宁利用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推出“致敬最可爱的人之旅”——抗美援朝战争线路,“弘扬抗战精神之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线路等10条精品红色旅游路线,红色文化不断入脑入心。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是基于( )
①红色文化凝结着红色基因,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 ②红色资源作为鲜活的教材,记载着辽宁人民抗击侵略的历程 ③红色遗址是历史回响,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文化载体 ④红色旅游寓教于游,是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湖南岳阳二模)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将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倡导“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协和万邦的和合智慧有机结合……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 )
①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②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④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从“己欲利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立人者,众之所戴”,到今天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信修睦、天下大同”的价值理念一直都是中华文明的坚固瑰丽基石。以此可见( )
①扶危济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
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山东模拟)毛泽东同志说:“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 )
①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②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文化发展要立足社会实践 ③不忘本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5·江苏泰州月考)2024年8月,一部西游题材的游戏迅速走红,荣登热玩榜首,并在全球多个平台的游戏热销榜上夺冠,打破了欧美游戏在该领域的长期主导地位,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动力。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深厚文化底蕴,也促使更多海外人士开始接触并学习《西游记》原著及其背后的文化知识,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国际影响力。这启示我们要( )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②立足时代之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
③以新质生产力来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④以人民为中心,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海南模拟)寓意吉祥的仙鹤与苍劲的松树相映生辉,扇子舞、丝绸舞、瓷器舞各具特色……在阿联酋2024年阿布扎比国际艺术节上,中国的贺岁芭蕾舞剧《过年》既包含了经典芭蕾舞的元素,融合了众多中国传统舞蹈和戏曲的精华,为阿联酋观众送上美好的祝福,引发阿联酋观众热烈反响。由此可知( )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
②融通各种资源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③要批判地看待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
④文化交流能够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理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5·江苏扬州月考)中法合作之作《巴黎2024年奥运会徽宝》由上下两方玉玺构成,上方玉玺造型以乾隆皇帝钦定“二十五方”玉玺之一的“敕正万民之宝”为原型,底部印文为中国奥委会会徽;下方玉玺以法国地标性建筑凯旋门为设计原型,正面拱门内雕刻巴黎奥运会会徽,背面雕刻2024,底部印文为巴黎奥运会会徽,一经面世,备受欢迎。该作品的成功得益于( )
①丰富文化内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
②融通不同资源,融汇了不同文化特质的中西方文化
③加强交流互鉴,掀起中法两国人文交流合作新高潮
④立足社会实践,符合和平、友谊和进步的时代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5·江苏南通月考)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王永志等4人“共和国勋章”,授予迪尔玛·罗塞芙“友谊勋章”,授予王小谟等10人国家荣誉称号。此次表彰活动的深远意义在于( )
①引领人们见贤思齐,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③以功勋模范为榜样,汇聚共襄强国盛举磅礴力量
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的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5·湖南益阳质检)2024年7月27日,我国“北京中轴线”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的构成要素涵盖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五种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有利于( )
①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增强文化自信 ②传承北京老城历史文脉,固守中华传统文化 ③超越历史条件,展现大国首都时代风貌 ④展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2024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旨在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规则,了解汉字构形与字体演变规律,理解汉字的形体意义与历史传承,使学汉字、写汉字、懂汉字、爱汉字贯穿基础教育始终。此举有助于学生( )
①勇于创新汉字书写风格
②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内涵
③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④追本溯源,提升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2025·江西九师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近年来,一批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发展使命的公共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备受瞩目的“网红打卡地”。但是,“网红”会“过气”,“打卡”会“一阵风”,新鲜劲一过,访客寥寥的“新馆效应”似乎成了很多地方公共文化空间难以突破的魔咒。从着眼于公共文化空间破题,各地在省市、城镇、社区等不同层面用公益性场所、经营性产业等形式,把文化的氛围感“拉满”。在上海,通过发掘“美”“好”“新”的典范案例创建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向“品质高、美感强、体验好”跃升;在云南,西南联大先锋书店根据空间布局,将图书阅读、休闲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融入,激活西南联大精神诞生地的旅游资源,促进南湖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全新的公共文化客厅;在福建,活化利用优秀历史建筑正成为一种自觉,创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使得非遗展陈与历史建筑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总结各地突破地方公共文化空间魔咒的先进经验。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①错误。辽宁利用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推出10条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是基于红色资源作为鲜活的教材,记载着辽宁人民抗击侵略的历程,也是基于红色旅游寓教于游,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大课堂,②④正确。红色遗址是与中国革命相关的载体,不是建设和改革的载体,③错误。
2.B 将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协和万邦的和合智慧有机结合,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①③符合题意。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②说法错误。材料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无关,且新文化也不是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的因素,④说法错误。
3.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①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④说法错误。
4.C 材料没有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体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文化发展要立足社会实践,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不符合题意。
5.D 材料强调某西游题材的游戏对外传播,未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未涉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①②排除。某西游题材的游戏迅速走红,荣登热玩榜首,并在全球多个平台的游戏热销榜上夺冠,打破了欧美游戏在该领域的长期主导地位,启示要以新质生产力来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③正确。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深厚文化底蕴,也促使更多海外人士开始接触并学习《西游记》原著及其背后的文化知识,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国际影响力,启示要以人民为中心,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④正确。
6.D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①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要批判地看待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③不符合题意。
7.C 材料未涉及丰富文化内涵,①不符合题意。中法合作之作《巴黎2024年奥运会徽宝》创作立足社会实践,融通古今中外不同文化资源,符合人类对和平、友谊和进步的时代共同追求,②④符合题意。题肢强调的是作品创作带来的文化意义,设问强调的是原因,③不符合题意。
8.B 此次表彰功勋模范人物活动,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引领人们见贤思齐,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功勋模范为榜样,汇聚共襄强国盛举磅礴力量,①③符合题意。
9.B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增强文化自信,展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①④说法正确。我们要辩证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固守中华传统文化”,②说法错误。历史条件不能超越,③排除。
10.D 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侧重于让学生遵循汉字书写规则、了解汉字的构形、演变规律等基础知识,而不是创新汉字书写风格,①不符合题意。通过让学生了解汉字构形与字体演变规律,理解汉字的形体意义与历史传承等,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内涵,②符合题意。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主要是从正面让学生学习和理解汉字相关知识,没有体现批判继承,③不符合题意。学生学汉字、写汉字、懂汉字、爱汉字,能够追本溯源,深入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提升文化自信,④符合题意。
11.①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地在省市、城镇、社区等不同层面用公益性场所、经营性产业等形式,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②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依托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将图书阅读、休闲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融入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间中。③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各地采取创建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激活西南联大精神、活化利用优秀历史建筑等举措,大力拓展公共文化空间,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新风,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积蓄底蕴。
解析:本题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分析作答。
3 / 3
一、选择题
1.(2024·辽宁沈阳三模)近年来,辽宁利用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推出“致敬最可爱的人之旅”——抗美援朝战争线路,“弘扬抗战精神之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线路等10条精品红色旅游路线,红色文化不断入脑入心。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是基于( )
①红色文化凝结着红色基因,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 ②红色资源作为鲜活的教材,记载着辽宁人民抗击侵略的历程 ③红色遗址是历史回响,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文化载体 ④红色旅游寓教于游,是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湖南岳阳二模)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将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倡导“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协和万邦的和合智慧有机结合……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 )
①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②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④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从“己欲利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立人者,众之所戴”,到今天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信修睦、天下大同”的价值理念一直都是中华文明的坚固瑰丽基石。以此可见( )
①扶危济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
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山东模拟)毛泽东同志说:“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 )
①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②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文化发展要立足社会实践 ③不忘本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5·江苏泰州月考)2024年8月,一部西游题材的游戏迅速走红,荣登热玩榜首,并在全球多个平台的游戏热销榜上夺冠,打破了欧美游戏在该领域的长期主导地位,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动力。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深厚文化底蕴,也促使更多海外人士开始接触并学习《西游记》原著及其背后的文化知识,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国际影响力。这启示我们要( )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②立足时代之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
③以新质生产力来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④以人民为中心,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海南模拟)寓意吉祥的仙鹤与苍劲的松树相映生辉,扇子舞、丝绸舞、瓷器舞各具特色……在阿联酋2024年阿布扎比国际艺术节上,中国的贺岁芭蕾舞剧《过年》既包含了经典芭蕾舞的元素,融合了众多中国传统舞蹈和戏曲的精华,为阿联酋观众送上美好的祝福,引发阿联酋观众热烈反响。由此可知( )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
②融通各种资源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③要批判地看待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
④文化交流能够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理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5·江苏扬州月考)中法合作之作《巴黎2024年奥运会徽宝》由上下两方玉玺构成,上方玉玺造型以乾隆皇帝钦定“二十五方”玉玺之一的“敕正万民之宝”为原型,底部印文为中国奥委会会徽;下方玉玺以法国地标性建筑凯旋门为设计原型,正面拱门内雕刻巴黎奥运会会徽,背面雕刻2024,底部印文为巴黎奥运会会徽,一经面世,备受欢迎。该作品的成功得益于( )
①丰富文化内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
②融通不同资源,融汇了不同文化特质的中西方文化
③加强交流互鉴,掀起中法两国人文交流合作新高潮
④立足社会实践,符合和平、友谊和进步的时代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5·江苏南通月考)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王永志等4人“共和国勋章”,授予迪尔玛·罗塞芙“友谊勋章”,授予王小谟等10人国家荣誉称号。此次表彰活动的深远意义在于( )
①引领人们见贤思齐,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③以功勋模范为榜样,汇聚共襄强国盛举磅礴力量
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的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5·湖南益阳质检)2024年7月27日,我国“北京中轴线”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的构成要素涵盖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五种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有利于( )
①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增强文化自信 ②传承北京老城历史文脉,固守中华传统文化 ③超越历史条件,展现大国首都时代风貌 ④展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2024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旨在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规则,了解汉字构形与字体演变规律,理解汉字的形体意义与历史传承,使学汉字、写汉字、懂汉字、爱汉字贯穿基础教育始终。此举有助于学生( )
①勇于创新汉字书写风格
②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内涵
③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④追本溯源,提升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2025·江西九师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近年来,一批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发展使命的公共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备受瞩目的“网红打卡地”。但是,“网红”会“过气”,“打卡”会“一阵风”,新鲜劲一过,访客寥寥的“新馆效应”似乎成了很多地方公共文化空间难以突破的魔咒。从着眼于公共文化空间破题,各地在省市、城镇、社区等不同层面用公益性场所、经营性产业等形式,把文化的氛围感“拉满”。在上海,通过发掘“美”“好”“新”的典范案例创建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向“品质高、美感强、体验好”跃升;在云南,西南联大先锋书店根据空间布局,将图书阅读、休闲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融入,激活西南联大精神诞生地的旅游资源,促进南湖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全新的公共文化客厅;在福建,活化利用优秀历史建筑正成为一种自觉,创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使得非遗展陈与历史建筑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总结各地突破地方公共文化空间魔咒的先进经验。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①错误。辽宁利用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推出10条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是基于红色资源作为鲜活的教材,记载着辽宁人民抗击侵略的历程,也是基于红色旅游寓教于游,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大课堂,②④正确。红色遗址是与中国革命相关的载体,不是建设和改革的载体,③错误。
2.B 将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协和万邦的和合智慧有机结合,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①③符合题意。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②说法错误。材料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无关,且新文化也不是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的因素,④说法错误。
3.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①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④说法错误。
4.C 材料没有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体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文化发展要立足社会实践,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不符合题意。
5.D 材料强调某西游题材的游戏对外传播,未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未涉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①②排除。某西游题材的游戏迅速走红,荣登热玩榜首,并在全球多个平台的游戏热销榜上夺冠,打破了欧美游戏在该领域的长期主导地位,启示要以新质生产力来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③正确。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深厚文化底蕴,也促使更多海外人士开始接触并学习《西游记》原著及其背后的文化知识,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国际影响力,启示要以人民为中心,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④正确。
6.D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①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要批判地看待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③不符合题意。
7.C 材料未涉及丰富文化内涵,①不符合题意。中法合作之作《巴黎2024年奥运会徽宝》创作立足社会实践,融通古今中外不同文化资源,符合人类对和平、友谊和进步的时代共同追求,②④符合题意。题肢强调的是作品创作带来的文化意义,设问强调的是原因,③不符合题意。
8.B 此次表彰功勋模范人物活动,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引领人们见贤思齐,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功勋模范为榜样,汇聚共襄强国盛举磅礴力量,①③符合题意。
9.B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增强文化自信,展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①④说法正确。我们要辩证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固守中华传统文化”,②说法错误。历史条件不能超越,③排除。
10.D 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侧重于让学生遵循汉字书写规则、了解汉字的构形、演变规律等基础知识,而不是创新汉字书写风格,①不符合题意。通过让学生了解汉字构形与字体演变规律,理解汉字的形体意义与历史传承等,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内涵,②符合题意。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主要是从正面让学生学习和理解汉字相关知识,没有体现批判继承,③不符合题意。学生学汉字、写汉字、懂汉字、爱汉字,能够追本溯源,深入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提升文化自信,④符合题意。
11.①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地在省市、城镇、社区等不同层面用公益性场所、经营性产业等形式,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②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依托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将图书阅读、休闲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融入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间中。③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各地采取创建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激活西南联大精神、活化利用优秀历史建筑等举措,大力拓展公共文化空间,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新风,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积蓄底蕴。
解析:本题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分析作答。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