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9.175 )
必修四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当前位置: 高中/ 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教材梳理(一轮)/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普通

必修四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2025-05-12 浏览量 40 1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1015-22956824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课件、试卷、学案
地区: 全国
文件: 3.5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练习,含解析).docx 展开

这是一套《必修四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资源,包含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pptx、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docx、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练习,含解析).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练习,含解析).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一、选择题
1.2024年2月17日,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和风轻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春意盎然。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组织的23名志愿者模特身着汉服,以世界文化遗产、欧洲名城古都瓦莱塔为舞台,以东方服饰之美,向沿途逾千民众与国际游客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共庆中国龙年的到来,共享中国春节的喜乐祥和。上述活动(  )
①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可以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③体现面对文化多样性要尊重差异、交流互鉴
④体现不同民族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5·广东清远质检)2024年6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明确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决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文明对话国际日的成功设立(  )
①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②推动文明互鉴和文化合作,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③主张保留世界各国文化的个性,减少不同文化的共性 ④将以文化交流跨越文明隔阂,增进对彼此文化的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
①表明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②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识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④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4·湖南衡阳二模)纪录片《傲椒的湘菜》、综艺《中餐厅》《天天向上》等节目热播,湘菜的魅力逐渐扩散到流量时代年轻人的视野里。从特色餐饮看湖南经济,你能想象,湖南的夜经济有多火爆吗?在长沙,每天被吃掉的小龙虾超60万斤,臭豆腐超50万片,奶茶超40万杯,网友高喊:真“湘”!从真“湘”可知(  )
①饮食文化与饮食产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②湖南饮食文化已成为海内外一张亮丽的名片
③文化与经济融合是地方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④湖南的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魅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5·河北沧州月考)2024年8月18日,“华人老家”山西洪洞大槐树举办甲辰年中元节祭祖大典,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槐树移民后裔齐聚一堂,共同祭拜先祖。此次祭祖大典以“寻根溯源老家洪洞”为主题。祭祖仪式遵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进行了“敬献供品”“奠酒献礼”“敬致祝文”等各项传统仪程。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文化传承的物化形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②祭祖大典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
③祭祖大典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和敬仰,更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各民族文化交流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潮阳西园是岭南著名古典园林。西园临街开门三间,采用潮汕传统门房式,前有凹门廊,后有宽畅门厅,适应岭南多雨气候,然而门房造型却为西式平顶柱廊式;园内住宅保存着潮汕民居的基本特点,但采用了西式中廊和边梯手法,其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吸收。这表明(  )
①潮阳西园体现了岭南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待西方建筑艺术的正确态度 ③融入西方建筑艺术是潮阳西园具有独特魅力的主要因素 ④潮阳西园见证了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的交流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4·河北邯郸模拟)如何留住历史记忆?如何让古城保护和利用相得益彰?某市老城区拯救老屋突出“原”字,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对房屋进行修缮;文化传承突出“活”字,注重活态传承,通过文旅融合实现古街区的活化利用;城市更新突出“融”字,让名城古街融入现代生活。下列对老城区改造的意义分析正确的是(  )
①“活”——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②“原”——突出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③拯救老屋——留住老城区的“根”和“魂”
④“融”——形成文化的特色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山东模拟)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西方为活着的人塑像,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这些人物雕像都留下来了,所以,西方雕塑倾向于“写实”。中国古代没有为活着的人塑像的习惯,古代也没有照相机,所以,我们民族历史上几乎没有留下那些杰出人物的真实肖像,为先哲塑像,想象就成为塑像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写意”。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通过“神遇”的对话,促进两种文明的认同 ②西方和我国雕塑的差异通过两者的相通性表现出来 ③通过“超越时空的对话”,促进两种文明的互补 ④西方和我国雕塑的对立属性寓于两者的统一属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5·云南大理模拟)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于2024年9月20日至24日在西安市举办。本届文博会以“深化互联互通·拓展经贸合作”为主题。中外嘉宾表示,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文化文明的汇聚交融之地,各民族异彩纷呈,在文化交流中要彼此坦诚,怀揣一颗真挚、温厚之心,要大力倡导丝路精神,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广泛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嘉宾的话表明(  )
①文化交流能使各民族文化得以融合进而统一
②文化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在于其鲜明的民族性
③在文化交流中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25·江西十校联考)历史为师,文化似友。多年来,中法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展览交流、考古研究等多个领域,持续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2024年5月,中法签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关于互办文物展览的合作意向书》《中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关于木质遗存与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之合作协议书》,这是双方传承友谊、着眼长远、携手再出发的又一次“双向奔赴”。中法文化“双向奔赴”(  )
①能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推动中法关系更加融合 ②推动中法文化取长补短,促进中法文化共同发展 ③推动中法关系继往开来,能化解两国之间的矛盾 ④展现中法文化独特魅力,引领世界文化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025·河南期中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中华文明植根于农耕文明。从2012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在全国19个省份建立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保护文物古迹、传统民居、寺庙祠堂等传统建筑55.6万栋,传承5 965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5 518个传统村落编制了村志族谱,形成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守住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根”与“魂”。
  在工作原则上,对传统村落保护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原则,明确保护底线要求,禁止大拆大建,坚决反对将村民整体迁出搞开发,防止传统村落过度商业化、景观化。2020年以来,在全国遴选10个市(州)、110个县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提炼传统村落的传统营建理念、智慧和方法,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在方法路径上,聚焦村民急难愁盼问题,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持续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使村落逐步实现了生活设施便利化、现代化,留住了乡亲,护住了乡土,记住了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性。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1.A 以东方服饰之美,向沿途逾千民众与国际游客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共庆中国龙年的到来,共享中国春节的喜乐祥和,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共庆中国年可以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多样性要尊重差异、交流互鉴,也不涉及不同民族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③④不符合题意。
2.A 文明对话国际日的成功设立,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推动世界文明互鉴和文化合作,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②正确。文明对话国际日的成功设立主张保留世界各国文化的个性,相互交流借鉴,而不是减少不同文化的共性,③错误。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排除。
3.D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①表述错误。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识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②④符合题意。节气属于传统文化,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精神,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不符合题意。
4.B 湘菜的魅力随着相关节目热播扩散到流量时代年轻人的视野里,从特色餐饮看湖南经济,体现饮食文化与饮食产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湖南饮食文化走出去,②不符合题意。文化与经济融合不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③表述错误。湘菜的魅力逐渐扩散到流量时代年轻人的视野里,湖南的夜经济火爆,在长沙,每天被吃掉的小龙虾超60万斤,臭豆腐超50万片,奶茶超40万杯,体现了湖南的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魅力,④符合题意。
5.B “华人老家”山西洪洞大槐树举办甲辰年中元节祭祖大典,表明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文化传承的物化形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①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②说法错误。祭祖仪式遵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进行了“敬献供品”“奠酒献礼”“敬致祝文”等各项传统仪程,说明祭祖大典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和敬仰,更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各民族文化交流,④不符合题意。
6.B 岭南园林采用潮汕传统门房式,前有凹门廊,后有宽畅门厅,适应岭南多雨气候,体现了岭南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①正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②不选。潮阳西园结合本地自然条件进行建筑设计,并结合了西方优秀建筑艺术加以调整,才使其富有独特魅力,融入西方建筑不是其独特魅力的主要因素,③不选。材料中指出潮阳西园园内住宅保存着潮汕民居的基本特点,但采用了西式中廊和边梯手法,这表明潮阳西园见证了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的交流交融,④正确。
7.B 某市老城区拯救老屋的做法突出“活”字,注重活态传承,通过文旅融合实现古街区的活化利用,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发挥出新的价值,①符合题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意味着保持原有文化的多样性,但材料中强调的是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对房屋进行修缮,以保留古城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色,而不是强调文化的多元性,②不符合题意。拯救老屋,留住老城区的“根”和“魂”,即保留古城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色,符合“如何留住历史记忆”的主题,③符合题意。“融”意味着通过融合现代元素,让古城区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而不是形成文化的特色优势,④不符合题意。
8.D 两种文明不能相互认同,①不选。差异也不能通过相通性表现出来,②不选。材料中西方雕塑倾向于“写实”,我们更倾向于“写意”,《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和《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说明了中西方雕塑文化的相通性,通过“超越时空的对话”,相互借鉴交流交融,可以促进两种文明的互补,也说明西方和我国雕塑的对立属性寓于两者的统一属性之中,③④正确。
9.D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交流使各民族文化得以统一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不符,①排除。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②错误。在文化交流中要彼此坦诚,怀揣一颗真挚、温厚之心,表明文化交流应坚持平等原则,③正确。要大力倡导丝路精神,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广泛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表明文化交流互鉴能促进文化繁荣,④正确。
10.A 中法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等多个领域,持续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能推动中法文化取长补短,促进中法文化共同发展,②正确。中法双方传承友谊、着眼长远、中法文化“双向奔赴”能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推动中法关系更加融合,①正确。“能化解两国之间的矛盾”夸大了其作用,③错误。中法文化“双向奔赴”能展现中法文化独特魅力,促进世界文化发展,而不是“引领”,④错误。
11.①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情感、精神信仰的寄托。保护传统村落,可以传承和弘扬农耕文明,增强人们对农耕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增强乡村凝聚力。
②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独特性的体现,有利于展现中国农耕文明的多样性,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促进传统农耕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④传统村落文化可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对传统村落进行开发利用,有利于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改善人民生活。
解析:可从文化的功能、文化的载体、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角度分析作答。
3 / 3
必修4 哲学与文化课件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