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7 )
精品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轮复习课件+素材
当前位置: 高中/ 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教材梳理(一轮)/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精品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轮复习课件+素材

2023-11-20 浏览量 204 45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1015-17993944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课件、素材
地区: 全国
文件: 38.1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轮复习课件.pptx 展开

这是一套《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轮复习课件+素材》资源,包含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轮复习课件.pptx、舞蹈视频.mp4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轮复习课件.pptx》的文档简介内容:
(共27张PPT)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统编版必修四)
政气浩然
2023.11.8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体系构建
文化的一般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功能
时间
空间
外来文化
(吸收外来)
传统文化
(不忘本来)
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文化多样性
文化交流
发展中特文化
(面向未来)
必然选择
基本路径
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一般
个别
培养负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体系构建
第七课教材分析
考向预测
考点分析
3个特点:文化的特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
3个功能:文化的功能、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中医药文化在抗击疫情中彰显的当代价值, 并就如何加强中医与西医更好结合提两条文化建议。
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论证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正确性。
0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提到“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是普遍存在的。
三星堆祭祀神坛
客家舞龙
中国国家版本馆
唐宫夜宴
一.文化的内涵
角度 阐释
从概念看 广义: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狭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从特点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从文化与文明的关系看 联系: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别: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从呈现方式看 文化要通过载体(器物、行为、制度等)呈现出来。文化属于精神活动,但文化的载体都是物质的。
区分意识形态的文化与非意识形态的文化,主要是看它是否带有阶级性质。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带有阶级性,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没有阶级性(如技术、逻辑、语言等)。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
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混淆。
文化有相对独立性,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关键词
课程设计
小小邮票,方寸之间,见证历史峥嵘,呈现时代万千。《中国梦》系列邮票生动呈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精准扶贫》纪念邮票充分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上下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光辉历程……邮票文化,“以邮为媒”,传承历史文脉,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邮票文化真实再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客观符合主观
②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③邮票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④邮票文化源于社会生活,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能动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模拟演练
①引领风尚功能
一部好剧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
②教育人民功能
节目以穿越古今的戏剧化呈现方式,成为节目一大亮点。节目牵引着观众的思绪和情感,让人们能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产生共情。
④推动发展功能
③服务社会功能
二.文化的功能
对社会 (基本功能) 引领风尚:文化能够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教育人民:文化教化育人,就是培养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认知能力,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索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索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服务社会:国家建立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引领文化不断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文化事业的各个领域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推动发展: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对个人 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对民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
课程设计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通过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材料体现的文化功能是( )
A.引领风尚 B.教育人民 C.服务社会 D.推动发展
B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扶贫者在扶智,一要引智,通过政策引导,把外地人才吸引到贫困地区扎根;二要留智,引得凤凰,还得让凤凰留得住;三要育智,政府加企业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既解决本地人才就业,一个人脱贫带动一家人脱贫,形成脱贫的扩大效应。扶贫首在扶智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
A.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D.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
C
模拟演练
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3)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重要意义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
关键词
课程设计
马面裙是中国古代“以折代剪”服装制作理念的典型,腰部余量不进行裁剪,而采取褶裥的形式,以尽量少的裁剪和缝合来保证面料完整性和服装的整体性,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用、惜物、慎术”的造物观,受到了国际大牌追捧和国人青睐。结合材料,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包容性 D.思想性
A
模拟演练
二.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从文化和民族的关系上看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角度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从世界影响方面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秉持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承认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别对待、批判继承
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三、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比较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区别 着重点 在于改造和转化 在于创新和发展
对象上 是“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这其中既包括内涵也包括形式,内涵是要有当代借鉴价值的,形式是陈旧落后的,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这里只是指内涵而不包括形式,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的内涵;
途径上 侧重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侧重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目标上 重在激活由于表达形式陈旧等客观原因而减少甚至丧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进一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实质 强调继承 强调创新
联系 ①二者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却又各有侧重、有所区别。 ②二者的紧密联系突出体现在,它们都是要在鉴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和实际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发展,而且在改造和发展的具体内容上也有相同、相通之处。前者是后者的前奏,后者是对前者的升华
关键词
课程设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最具感染力的美学形式之一。2022年8月,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正式与观众见面。该节目以诗画贯穿全局,从诗画经典的内涵中提炼选粹,创作了一批歌曲、舞蹈、音乐、吟唱、武术等作品,体现了诗情,更演绎了画意,让观众认识到中国诗画深厚隽永的文化精神,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该节目( )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②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④呈现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红色文化是指发生在革命战争时代,由中国共产党引领全体人民一起建立新中国时艰苦奋斗、努力创造的文化,包含着浓郁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历史从来没有走远,红色文化不仅是上一代人的记忆,更要成为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记忆。这是因为(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红色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等功能
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
④红色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模拟演练
03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 内容
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重要意义 ①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丰富发展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具体要求 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伟大抗疫精神
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
课程设计
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之所以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因为伟大建党精神( )
①源自长期社会实践,是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
②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历久弥新
③展现民族整体风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蕴含深厚家国情怀,为民族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模拟演练
THANKS
必修4 哲学与文化课件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