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8 )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当前位置: 高中/ 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教材梳理(一轮)/必修3 政治与法治
普通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2025-05-18 浏览量 45 1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1015-23002211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试卷、学案、课件
地区: 全国
文件: 3.1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docx 展开

这是一套《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资源,包含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pptx、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docx、课时数智作业19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课标要求] 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经济职能。 (  )
2.制定和实施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  )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  )
4.坚持法治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
5.我国法律针对特定群体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 (  )
6.我们既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  )
[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
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
2024·山东卷,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以法律条文为背景材料
2024·湖北卷,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关联教材必修3P82 探究与分享的小字解释
2023·福建卷,6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及成就 以法治成果为背景创设情境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决定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法的特征 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的职能 ①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②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易错警示:法制与法治
法制 法治
区别 是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法律和制度的简称,强调的是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 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强调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的
任何国家都有法制 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形成了以宪法为 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 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实现了有法可依 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的作用不断增强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考向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及成就
典题 (2023·福建卷,6,3分)在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中,多组数据呈现“一升一降”的特点引人注目。例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起诉人数上升;抢劫、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起诉案件总量持续下降。“一升一降”说明(  )
①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社会秩序持续向好 ②司法办案重点适时调整,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③全民法治观念与时俱进,社会法治化水平稳步提高 ④法治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含综合探究三)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坚持 中国 共产 党的 领导 ①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坚持 人民 主体 地位 ①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 法律 面前 人人 平等 ①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②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坚持 依法 治国 和以 德治 国相 结合 ①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②要求: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 从中 国实 际出 发 ①原因: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②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深化剖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的关系
时政术语: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考向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典题1 (2024·山东卷,6,3分)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2023年国务院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职责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改正”。
2024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规定,网信、公安等部门“监督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履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
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贯彻国务院相关规定 ②《实施办法》为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行使检察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③网络服务提供者应依据法律规范加强自我管理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对同级人大和上级人民政府负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典题2 (2024·湖北卷,8,3分)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1亿。国务院颁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性立法。该条例的颁布实施(  )
①为法院审理侵害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案件提供裁判依据 ②体现政府在网络领域用法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③为相关部门加强网络监管提供法律依据,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 ④规定了网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知识点透:我国不同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名称上是有区别的。如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国务院相关部门制定部门规章,它们都适应不同的执法机关。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循纲忆知
①国家 ②物质生活 ③社会秩序 ④制定 ⑤认可 ⑥普遍约束力 ⑦公正司法 ⑧法治保障 ⑨法治 ⑩法治体系  法治国家  中国共产党  人人平等  以德治国
易错辨析
1.× 提示: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2.× 提示: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3.× 提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4.× 提示:坚持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5.√
6.× 提示:我们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考点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经典案例研透
典题 B [材料强调司法办案取得实效,未涉及司法办案重点的调整,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国家法治保障力度不断提升,未体现全民法治观念与时俱进,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起诉人数上升,严重暴力犯罪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起诉案件总量持续下降,这说明我国依法有效惩治犯罪,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社会秩序持续向好;国家通过司法不断提升法治保障力度,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①④符合题意。]
考点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含综合探究三)
经典案例研透
典题1 D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网络经营主体有加强自我管理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义务,③正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由本级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同时在履行职责时也必须对上级政府负责,④正确。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中,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规章,①错误。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检察机关,②错误。正确答案为D。]
典题2 C [国务院颁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并不能为法院审理侵害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案件提供裁判依据,①排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出台的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性立法。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相关部门加强网络监管提供法律依据,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体现政府在网络领域用法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②③正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未规定网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④排除。]
1/1
必修3 政治与法治试卷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