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份文件
资料简介 第六课 课时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练习,含解析).docx 展开
这是一套《必修三 第六课 课时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资源,包含第六课 课时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ptx、第六课 课时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ocx、第六课 课时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练习,含解析).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第六课 课时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练习,含解析).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课时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选择题
1.(2025·河南开封月考)2024年4月29日,内蒙古达茂旗2024年“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融媒体中心一楼演播大厅举行。启动仪式上,全体人员共同观看了达茂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片,倾听了理论宣讲团成员的民族理论宣讲。活动结束后与会达茂旗各族干部纷纷表示,要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引导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此次活动( )
①有利于更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很好地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③有助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④把国家统一和内蒙古达茂旗地区发展有机结合,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这表明( )
①民族团结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②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八省联考晋陕青宁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24年11月在三亚市举行。56个民族欢聚一堂,近7 000名运动员友好互助、团结拼搏。在民族大联欢环节中,各民族表演者和运动员、教练员手拉手翩翩起舞,共唱《同心共筑中国梦》。此次运动会( )
①推动了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②是我国各民族运动员行使政治权利的生动体现
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化呈现
④体现了我国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5·湖南常德月考)2024年8月25日,《法治日报》记者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集中采访团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见到了《大瑶山团结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于1951年8月28日在大瑶山各族代表会议上通过,是中国共产党、地方人民政府、各民族各支系人民为了大瑶山生产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安定而共同努力的结果。由此可知( )
①党的领导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②《公约》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方针的体现 ③《公约》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大瑶山各族代表大会通过《公约》是行使自治权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2024年11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明确在今后工作中应当“结合实际编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立法计划,科学谋划、系统推进省级民族工作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工作”,确保“在民族立法工作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把是否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量”。上述要求表明( )
①必须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该省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法治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③该省人大常委会获得了修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 ④该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相关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5·四川达州开学考)2024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宁市的宏觉寺,了解藏传佛教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在抗日战争时期,九世班禅和五世嘉木样活佛为抗日捐赠36架飞机和30万银元,进入新时代,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宏觉寺始终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挖掘和充实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时代内涵,被命名为“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 )
①藏传佛教有爱国爱教的传统,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 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民族团结 ④已经杜绝宗教消极因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5·湖北荆州联考)某校的思想政治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列举了D社区的“四事”工作法:
◆居民说事:了解小区居民在想什么、关注什么。 ◆民主议事:利用业主群、座谈会、议事会等形式进行广泛讨论。 ◆代表会议定事:遵循议事规则,把内容与方案交由居民代表大会、业主大会决策。 ◆聚力办事:凝聚共建单位党组织、志愿者、达人等力量,落实好“代表会议”作出的决定。
围绕“四事”工作法,同学们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同学甲:“居民说事”赋予了居民充分的民主权利 ②同学乙:“民主议事”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 ③同学丙:“代表会议定事”保障自治组织的自治权 ④同学丁:“聚力办事”依托共治力量,让民意落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5·广东珠海摸底)成立民主议事厅,社区事务居民齐参与;开设街坊服务室,邻里纠纷轻松化解;建成街坊会所,定期接访解决居民操心事……近年来,扬州某社区通过建立“社区党总支+党建网格+党员小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以及“社区+志愿者+社区党员”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该社区( )
①丰富基层民主实践,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
②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根本政治制度保证
③优化社区服务方式,创新基层政权组织体系
④打造多元共治模式,提高社区服务治理效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5·辽宁名校联盟联考)近年来,某地聚焦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坚持网格定人、网格办事,打造“一网通”运行体系。该区按照每30户左右的规模划分网格,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吸纳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户担任网格员,做好政策宣传、治安巡防、纠纷调解、服务群众等工作,畅通基层治理“微循环”。这一做法( )
①发挥了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②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③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④推动政府机关权力下移巩固我国基层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5·湖北腾云联盟联考)为解决骑手进小区送单与物业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难题,在某市委社会工作部和市场监管局的指导推动下,借助数据技术推出了“小哥码”服务,骑手在支付宝通过实名认证、扫描小区场所码、出示电子通行证,即可顺利进入小区送单。“小哥码”的推出( )
①照顾各方利益,从根本上消除了矛盾和冲突
②既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又展现了治理的精度
③有利于构建一个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
④表明科技赋能才能推动现代城市管理的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025·湖南岳阳测试)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打造美丽施茶
乡村背景 缘由一盏清茶,而建一座茶亭的海南施茶村,曾经以穷得只有石头而闻名,如今村民富裕、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成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乡村治理 施茶村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火山优质旅游资源,发展火山石斛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党建+人民调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区、镇、村三级的基础上,建立农户党建联络员,联络员定期上门谈心,收集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村里邀请了老干部、老教师、老乡贤等成为法治宣传志愿者,他们通过编写、教唱具有法治教育意义的民谣,让村民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 家风家训熏陶,也是施茶村得以长治久安的一大亮点。施茶村打造“乡贤文化长廊”,由乡贤担任“教导员”,积极涵养良好乡风家风。 施茶村还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开展线上工作培训,建立学习微信群转发、学习、交流先进调解典型案例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施茶村蝶变的密码。
课时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B “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全体人员共同观看了达茂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片,与会干部表示要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引导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此次活动有利于把国家统一和内蒙古达茂旗地区发展有机结合,更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宗教政策,②不符合题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早已形成,③错误。
2.D 国家统一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未涉及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②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表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③符合题意。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这表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符合题意。
3.D 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①不符合题意。运动会中各民族的欢聚、联欢、团结拼搏等活动不是运动员行使政治权利的体现,②不符合题意。各民族欢聚一堂,手拉手翩翩起舞,共唱《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化呈现,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体现了我国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③④符合题意。
4.B 国家统一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①错误。该《公约》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方针的体现,②③正确。各族代表大会不等于人民代表大会,由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④错误。
5.B 应当“结合实际编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立法计划”,确保“在民族立法工作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把是否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量”,表明必须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该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相关工作,①④正确。材料并没有表明该省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法治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②排除。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依法行使自治权,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没有修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并且不是因为上述要求使该省人大常委会获得了修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③排除。
6.A 在抗日战争时期,九世班禅和五世嘉木样活佛为抗日捐赠36架飞机和30万银元,进入新时代,宏觉寺始终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这说明我国藏传佛教有爱国爱教的传统,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①符合题意。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但不鼓励公民信仰宗教,②排除。进入新时代,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宏觉寺始终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挖掘和充实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时代内涵,被命名为“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这表明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民族团结,③符合题意。“已经杜绝宗教消极因素”说法与实际不符,④排除。
7.D 居民的民主权利是法律赋予的,而不是“居民说事”赋予的,①不选。“民主议事”通过协商形式,充分发扬民主,汇聚民意,这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②正确。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权力,③错误。材料中指出D社区凝聚共建单位党组织、志愿者、达人等力量,落实好“代表会议”作出的决定,这表明该社区依托共治力量,让民意落地,④正确。
8.B 该社区通过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体现了丰富基层民主实践,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同时也打造了多元共治模式,提高了社区服务治理效能,①④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根本政治制度保证,②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政权组织体系的创新,③排除。
9.A 坚持网格定人、网格办事,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吸纳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户担任网格员,做好政策宣传、治安巡防、纠纷调解、服务群众等工作,畅通基层治理“微循环”,这一做法发挥了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提高基层治理效能,①②正确。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是村委会和居委会,并没有创新,③错误。政府机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没有权力下移,④错误。
10.C 应该是照顾各方合法利益,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矛盾和冲突,①错误。一码畅行,既提升了配送效率,也适应了社区管理需要,还方便了监管部门通过后台数据,对行业进行深度监管,充分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和治理的精度,同时也有利于构建一个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②③正确。科技赋能有利于推动现代城市管理的创新,但不是推动现代城市管理的创新的必要条件,该说法过于绝对,④排除。
11.①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真正落实基层群众自治权,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③坚持依法治村,充分发挥法治在保障民众合法权益、协调矛盾冲突等方面的规范作用。
④坚持以德治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重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进德治教化。
⑤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乡村治理智能化、高效化。
解析:具体分析如下:
关键信息 对接模板
施茶村以党建为引领 中国共产党: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积极探索“党建+人民调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制度保障+基层群众: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里邀请了老干部、老教师、老乡贤等成为法治宣传志愿者……接受法治教育 法治保障:坚持依法治村,发挥法治的规范作用
家风家训熏陶,也是施茶村得以长治久安的一大亮点;打造“乡贤文化长廊” 德治教化:坚持以德治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开展线上工作培训……业务能力 智治支撑: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乡村治理智能化、高效化
3 / 3
一、选择题
1.(2025·河南开封月考)2024年4月29日,内蒙古达茂旗2024年“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融媒体中心一楼演播大厅举行。启动仪式上,全体人员共同观看了达茂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片,倾听了理论宣讲团成员的民族理论宣讲。活动结束后与会达茂旗各族干部纷纷表示,要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引导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此次活动( )
①有利于更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很好地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③有助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④把国家统一和内蒙古达茂旗地区发展有机结合,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这表明( )
①民族团结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②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八省联考晋陕青宁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24年11月在三亚市举行。56个民族欢聚一堂,近7 000名运动员友好互助、团结拼搏。在民族大联欢环节中,各民族表演者和运动员、教练员手拉手翩翩起舞,共唱《同心共筑中国梦》。此次运动会( )
①推动了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②是我国各民族运动员行使政治权利的生动体现
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化呈现
④体现了我国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5·湖南常德月考)2024年8月25日,《法治日报》记者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集中采访团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见到了《大瑶山团结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于1951年8月28日在大瑶山各族代表会议上通过,是中国共产党、地方人民政府、各民族各支系人民为了大瑶山生产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安定而共同努力的结果。由此可知( )
①党的领导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②《公约》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方针的体现 ③《公约》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大瑶山各族代表大会通过《公约》是行使自治权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2024年11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明确在今后工作中应当“结合实际编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立法计划,科学谋划、系统推进省级民族工作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工作”,确保“在民族立法工作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把是否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量”。上述要求表明( )
①必须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该省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法治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③该省人大常委会获得了修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 ④该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相关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5·四川达州开学考)2024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宁市的宏觉寺,了解藏传佛教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在抗日战争时期,九世班禅和五世嘉木样活佛为抗日捐赠36架飞机和30万银元,进入新时代,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宏觉寺始终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挖掘和充实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时代内涵,被命名为“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 )
①藏传佛教有爱国爱教的传统,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 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民族团结 ④已经杜绝宗教消极因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5·湖北荆州联考)某校的思想政治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列举了D社区的“四事”工作法:
◆居民说事:了解小区居民在想什么、关注什么。 ◆民主议事:利用业主群、座谈会、议事会等形式进行广泛讨论。 ◆代表会议定事:遵循议事规则,把内容与方案交由居民代表大会、业主大会决策。 ◆聚力办事:凝聚共建单位党组织、志愿者、达人等力量,落实好“代表会议”作出的决定。
围绕“四事”工作法,同学们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同学甲:“居民说事”赋予了居民充分的民主权利 ②同学乙:“民主议事”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 ③同学丙:“代表会议定事”保障自治组织的自治权 ④同学丁:“聚力办事”依托共治力量,让民意落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5·广东珠海摸底)成立民主议事厅,社区事务居民齐参与;开设街坊服务室,邻里纠纷轻松化解;建成街坊会所,定期接访解决居民操心事……近年来,扬州某社区通过建立“社区党总支+党建网格+党员小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以及“社区+志愿者+社区党员”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该社区( )
①丰富基层民主实践,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
②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根本政治制度保证
③优化社区服务方式,创新基层政权组织体系
④打造多元共治模式,提高社区服务治理效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5·辽宁名校联盟联考)近年来,某地聚焦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坚持网格定人、网格办事,打造“一网通”运行体系。该区按照每30户左右的规模划分网格,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吸纳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户担任网格员,做好政策宣传、治安巡防、纠纷调解、服务群众等工作,畅通基层治理“微循环”。这一做法( )
①发挥了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②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③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④推动政府机关权力下移巩固我国基层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5·湖北腾云联盟联考)为解决骑手进小区送单与物业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难题,在某市委社会工作部和市场监管局的指导推动下,借助数据技术推出了“小哥码”服务,骑手在支付宝通过实名认证、扫描小区场所码、出示电子通行证,即可顺利进入小区送单。“小哥码”的推出( )
①照顾各方利益,从根本上消除了矛盾和冲突
②既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又展现了治理的精度
③有利于构建一个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
④表明科技赋能才能推动现代城市管理的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025·湖南岳阳测试)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打造美丽施茶
乡村背景 缘由一盏清茶,而建一座茶亭的海南施茶村,曾经以穷得只有石头而闻名,如今村民富裕、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成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乡村治理 施茶村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火山优质旅游资源,发展火山石斛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党建+人民调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区、镇、村三级的基础上,建立农户党建联络员,联络员定期上门谈心,收集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村里邀请了老干部、老教师、老乡贤等成为法治宣传志愿者,他们通过编写、教唱具有法治教育意义的民谣,让村民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 家风家训熏陶,也是施茶村得以长治久安的一大亮点。施茶村打造“乡贤文化长廊”,由乡贤担任“教导员”,积极涵养良好乡风家风。 施茶村还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开展线上工作培训,建立学习微信群转发、学习、交流先进调解典型案例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施茶村蝶变的密码。
课时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B “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全体人员共同观看了达茂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片,与会干部表示要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引导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此次活动有利于把国家统一和内蒙古达茂旗地区发展有机结合,更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宗教政策,②不符合题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早已形成,③错误。
2.D 国家统一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未涉及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②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表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③符合题意。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这表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符合题意。
3.D 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①不符合题意。运动会中各民族的欢聚、联欢、团结拼搏等活动不是运动员行使政治权利的体现,②不符合题意。各民族欢聚一堂,手拉手翩翩起舞,共唱《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化呈现,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体现了我国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③④符合题意。
4.B 国家统一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①错误。该《公约》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方针的体现,②③正确。各族代表大会不等于人民代表大会,由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④错误。
5.B 应当“结合实际编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立法计划”,确保“在民族立法工作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把是否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量”,表明必须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该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相关工作,①④正确。材料并没有表明该省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法治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②排除。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依法行使自治权,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没有修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并且不是因为上述要求使该省人大常委会获得了修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③排除。
6.A 在抗日战争时期,九世班禅和五世嘉木样活佛为抗日捐赠36架飞机和30万银元,进入新时代,宏觉寺始终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这说明我国藏传佛教有爱国爱教的传统,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①符合题意。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但不鼓励公民信仰宗教,②排除。进入新时代,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宏觉寺始终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挖掘和充实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时代内涵,被命名为“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这表明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民族团结,③符合题意。“已经杜绝宗教消极因素”说法与实际不符,④排除。
7.D 居民的民主权利是法律赋予的,而不是“居民说事”赋予的,①不选。“民主议事”通过协商形式,充分发扬民主,汇聚民意,这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②正确。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权力,③错误。材料中指出D社区凝聚共建单位党组织、志愿者、达人等力量,落实好“代表会议”作出的决定,这表明该社区依托共治力量,让民意落地,④正确。
8.B 该社区通过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体现了丰富基层民主实践,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同时也打造了多元共治模式,提高了社区服务治理效能,①④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根本政治制度保证,②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政权组织体系的创新,③排除。
9.A 坚持网格定人、网格办事,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吸纳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户担任网格员,做好政策宣传、治安巡防、纠纷调解、服务群众等工作,畅通基层治理“微循环”,这一做法发挥了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提高基层治理效能,①②正确。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是村委会和居委会,并没有创新,③错误。政府机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没有权力下移,④错误。
10.C 应该是照顾各方合法利益,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矛盾和冲突,①错误。一码畅行,既提升了配送效率,也适应了社区管理需要,还方便了监管部门通过后台数据,对行业进行深度监管,充分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和治理的精度,同时也有利于构建一个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②③正确。科技赋能有利于推动现代城市管理的创新,但不是推动现代城市管理的创新的必要条件,该说法过于绝对,④排除。
11.①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真正落实基层群众自治权,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③坚持依法治村,充分发挥法治在保障民众合法权益、协调矛盾冲突等方面的规范作用。
④坚持以德治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重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进德治教化。
⑤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乡村治理智能化、高效化。
解析:具体分析如下:
关键信息 对接模板
施茶村以党建为引领 中国共产党: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积极探索“党建+人民调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制度保障+基层群众: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里邀请了老干部、老教师、老乡贤等成为法治宣传志愿者……接受法治教育 法治保障:坚持依法治村,发挥法治的规范作用
家风家训熏陶,也是施茶村得以长治久安的一大亮点;打造“乡贤文化长廊” 德治教化:坚持以德治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开展线上工作培训……业务能力 智治支撑: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乡村治理智能化、高效化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