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8 )
必修二 第四课 课时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二一排课
当前位置: 高中/ 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教材梳理(一轮)/必修2 经济与社会
免费

必修二 第四课 课时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2025-05-11 浏览量 44 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1015-22954865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课件、试卷、学案
地区: 全国
文件: 2.8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第四课 课时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练习,含解析).docx 展开

这是一套《必修二 第四课 课时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资源,包含第四课 课时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pptx、第四课 课时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第四课 课时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练习,含解析).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第四课 课时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练习,含解析).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课时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选择题
1.(2025·辽宁锦州开学考)某中学政治学习小组成员协助经济摸底成员进行入户调查,并制作了不同家庭经济收入分析表。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人物及收入 分析
① 甲:在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每月得到1 500元工资 第三次分配
② 乙:自家经营楼下的小超市,每月盈利2万元 经营性收入
③ 丙:在本市一著名企业家开办的饭店做厨师,每月工资8 000元 按劳分配
④ 丁:每月收到政府发放的养老金600元 转移性收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5·河北保定月考)2024年7月,我国首部“以技提薪”地方性法规在浙江台州实施。按照规定,鼓励企业对关键技术岗位、关键工序和紧缺急需的技术工人实施协议工资、年薪制等分配形式,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工人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和股权配置等激励方式。实施上述规定(  )
①可以实现技能人才薪酬增长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双赢 ②能够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释放新质生产力要素活力 ③意在完善分配方式,发挥人才在企业中的核心作用 ④能够提高技能要素在分配中的比重,缩小收入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湖南三湘名校联盟联考)2024年我国多省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下表是全国部分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第一档 第二档 第三档 第四档
新疆 1 900元/月 1 700元/月 1 620元/月 1 540元/月
湖南 2 100元/月 1 900元/月 1 700元/月 —
江苏 2 490元/月 2 260元/月 2 010元/月 —
上述材料带来的启发有(  )
①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 ②根据居民多元的收入形式将最低标准分为不同档次 ③要通过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 ④要解决好发展不充分问题,以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如图反映2013年、2018年和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消费倾向,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
①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表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下降 ②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说明消费增长比可支配收入增长得快 ③扩大内需应主要增加平均消费倾向较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④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城镇居民通常具有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5·贵州六盘水月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完善促进机会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让每个人都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之所以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是因为(  )
①多劳多得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③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④国家倡导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5·四川成都期中)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最先进最活跃最关键的生产要素。2024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协同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和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字要素市场化配置。根据“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动态过程图”分析,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举措有(  )
①完善政府决定数据要素价格机制,释放数据要素活力 ②构建规范高效、公平开放的高标准全国数据统一大市场 ③充分发挥数据创新引擎作用,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④健全数据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4年11月,某市评选并发布了15家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优秀案例。下表节选了部分案例:
◆甲公司强化某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多元产业发展。 ◆乙公司投资超5亿元进行公益改造,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丙公司开通对口帮扶航线230余条,实现对口支援地区航线全覆盖。 ◆丁公司发起“少年云助学计划”,为留守老人捐助建设“老年食堂”。
据此,下列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
①甲公司:做大致富的“蛋糕”,夯实共富的物质基础 ②乙公司: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 ③丙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完善再分配以实现公平 ④丁公司: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5·江西萍乡期中)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为此,需要(  )
①消除妨碍人员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扩大就业 ②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形成更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③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④限制高收入,形成更加稳定的橄榄型收入的分布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5·河北邯郸月考)2024年,我国积极推动社会分配领域改革。在某地区,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低收入群体的技能培训投入,帮助他们通过就业创业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对高收入群体加强税收征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下列关于这些举措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加大技能培训投入会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性收入,促进社会公平 ②加强税收征管会降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不利于经济效率提高 ③这些举措体现了再分配注重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④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会抑制高收入群体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经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2025·河南许昌月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某校学习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
◆在A工业区的生产线上,61周岁的尹某正在检查上一道工序缝合后的毛绒玩具是否有线头外露。尹某说,工厂实行计件工资制,上班时间灵活。近年来,当地按照“总部企业+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的发展模式,推进毛绒玩具文创(织袜)等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该市在营毛绒玩具企业807家(点),吸纳就业1.98万人。 ◆2024年,S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8 913个,同比增长15%;接待游客7 911万人次,增长近40%;休闲农业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38%;农副产品就地销售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22.7%;带动39万户农民受益,同比增长14.7%。 ◆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1 950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5.8%;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 235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6.4%;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3 768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5.0%;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 780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2.1%。
据此,有同学认为,增加农民收入依靠产业发展就行了。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课时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1.D 甲的收入不是慈善收入,是政府给其发的工资,不是第三次分配,①错误。著名企业家开办的饭店说明该饭店属于非公有制企业,因此,丙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③错误。
2.A 实施上述规定可以实现技能人才薪酬增长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双赢,能够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释放新质生产力要素活力,①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完善分配方式,未体现发挥人才在企业中的核心作用,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完善分配方式,与缩小收入差距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3.A 我国多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①正确。各省区市的不同行政区域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档次的标准作为本行政区域的最低工资标准,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②错误。我国多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这是通过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③符合题意。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存在差距,说明各地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高质量发展,④错误。
4.D 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表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下降,说明消费增长比可支配收入增长得慢,而不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下降,①②错误。平均消费倾向较高的居民意味着他们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较高,增加这些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有利于更大幅度提升消费,从而扩大内需,③正确。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不断降低,因此可推断通常其具有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④正确。
5.B 之所以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是因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多劳多得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①③正确。材料强调劳动的重要性,该选项与设问构不成因果联系,②排除。④属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它强调要把辛勤劳动当作美德去大力倡导,去发扬光大,但这不是设问的原因,排除。
6.D 数据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完善政府决定数据要素价格机制”说法错误,①排除。构建规范高效、公平开放的高标准全国数据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数据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市场主体高水平协同,提高数据要素资源配置效率,②符合题意。③是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作用,而非措施,不符合题意。健全数据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有助于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提高数据要素配置效率,④符合题意。
7.B 甲公司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带动多元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做大致富的“蛋糕”,夯实共富的物质基础,①正确。乙公司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有利于增加村民劳动性收入,而不是财产性收入,②错误。再分配的主体是政府,不是公司,③错误。丁公司发起“少年云助学计划”,为留守老人捐助建设“老年食堂”等活动,表明其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④正确。
8.A 消除妨碍人员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扩大就业,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形成更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①②符合题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而不是经营性收入,③说法错误。调节过高收入,而不是限制高收入,④说法错误。
9.A 我国政府推动社会分配领域改革,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技能培训投入,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或创业,进而增加其劳动性收入,促进社会公平,①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高收入群体加强税收征管,而不是降低其收入,且加强税收征管,有助于遏制不合理的财富积累,防止社会财富过度集中,进一步促进经济公平,而公平是效率的保证,②错误。政府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技能培训投入,同时对高收入群体加强税收征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体现了再分配注重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③正确。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可以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④错误。
10.该观点是片面的。①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能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和休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不仅能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还能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益。该观点看到了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②该观点忽视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其他路径,是片面的。增加农民收入还需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劳动和经营收入;还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解析:由当地按照……吸纳就业1.98万人;S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可联系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能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和休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不仅能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还能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益。以此证明观点中合理的部分: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由增加农民收入依靠产业发展就行了→该观点忽视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其他路径。增加农民劳动和经营性收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2 / 3
必修2 经济与社会课件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