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6人教版新教材政治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课时规范练61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docx 展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规范练61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1.(2024·江西吉安模拟)2024年4月8日,江西籍院士俞鸿儒被评为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20世纪80年代,为了开展超高声速飞行试验,发达国家纷纷筹建大型自由活塞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但由于当时我国经济条件有限,俞鸿儒颠覆性地提出用爆轰驱动的方式来产生高焓实验气流并最终取得成功。俞鸿儒提出的上述方式表明,创新思维( )
①思路具有多向性 ②步骤具有跨越性 ③结果具有独特性 ④过程具有想象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山东日照期中)南京大学某科研团队发明的新型“非互易飞秒激光极化铁电畴”技术,突破了传统飞秒激光的光衍射极限,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未来或可开辟光电芯片制造新赛道,有望用于光电调制器、声学滤波器、非易失铁电存储器等关键光电器件芯片制备。材料蕴含的道理是 ( )
①实践和思维创新是无止境的 ②科学思维是理论创新的源泉 ③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 ④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某高校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小型试验,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该技术属国际首创,为我国氧化铝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据此可知( )
①科学技术要立足实践,并指导实践 ②多年探索积累必然导致技术成果的突破 ③超前思维可以精准预测科研技术发展 ④创新思维的思路新,其结果具有独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4·浙江绍兴模拟预测)某地干旱少雨,农田灌溉的水源得不到解决。这里的地下正在开矿,矿井积水无处排放。地上的农田受旱,地下的矿井受淹。后来,一位工程师将这两个难题联系起来考虑,设计了一种提水灌溉机械,将矿井里的水抽上来灌溉农田,一举解决了这两个难题。材料体现了( )
①创新思维结果的独特性 ②创新思路的多向性
③发散思维的聚合性 ④思维过程的逻辑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坚持“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路径,突破传统节日晚会“主持人+舞台表演”的创作模式,运用“情景剧+舞台表演”的表达形式,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让藏在历史典籍里的故事跃然屏上,实现了对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活化”传承。“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体现了创新思维的( )
①思路具有单向性,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思路新,突破常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方法新,敢用新手段“情景剧+舞台表演”的表达形式 ④步骤的跨越性,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传承中国传统节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4·安徽模拟预测)虫界,有着一物降一物的自然法则。我国某大学利用这样的生物关系独创出“蛛联庇禾”水稻病虫草害生物防控技术模式。在稻田中释放蜘蛛捕食害虫,并根据蜘蛛习性、稻田面积、病虫害情况等合理分配每块田的蜘蛛密度,谨防同类相残。该模式防控效果显著,各地积极进行推广。由此可见( )
①迁移对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②人们可以通过聚合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③超前思维基于人们对未来的想象而做到先知先觉 ④人们寻求解决问题多样性答案必须依靠发散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海南直辖县级单位期中)在20世纪,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而使北方形成大片秋闲地。“油菜院士”傅廷栋发现如果能在盐碱地上复种饲料油菜,既可以解决北方冬天畜牧业缺少新鲜饲料的问题,也可以改良盐碱地。如今,北方秋闲地已大面积种植耐盐碱油菜,部分盐碱地已被改良为良田。这说明( )
①迁移可以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 ②合理想象可以开辟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③事物在不断的自我肯定中向前发展 ④提出“假如”式问题可以推测事物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江苏泰州模拟)唐代孙思邈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提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他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的自然规律出发,提出人的养生保健道理。由此可见( )
A.运用迁移技法发挥联想思维进行思维创新
B.适当的形象化想象能填补经验知识的空白
C.合理进行逆向思维解决突破传统观念问题
D.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9.(2024·河北沧州模拟)使用电子皮肤贴片实时监测身体健康状况早已常见,然而一旦汗液积聚在电子贴片和人体皮肤之间无法渗透出来,就会导致皮肤损伤和传感器故障。受剪纸图案能够更加贴合物体的启发,研究团队在电子皮肤上蚀刻出呈哑铃形状分布的“毛孔”,使其产生像剪纸般可拉伸的效果。这样,电子皮肤就像人的皮肤一样,非常有弹性、柔软、还可渗透汗水。由此可见 ( )
①迁移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能够对已有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 ②联想思维能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进行功能移植,开拓新思路 ③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研究人员进行推理的客观依据 ④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4·江西南昌三模)郑燮在《竹石》中,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形象,像是信笔挥洒,而又铿锵有力,形象鲜明,诗风洒脱,颇有豪放意味,令读者神往。这首诗之所以令读者神往,是基于 ( )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通过迁移,用劲竹的坚韧顽强隐喻人的刚劲风骨 ②拓展思路,多角度刻画劲竹顽强生命和刚毅性格 ③借鉴类比,在思维中探求劲竹和强者的因果联系 ④运用推理,在脑海中勾勒出精神强者的豪放形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创产业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正从内容融合向产业生态融合迈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行业发展焕发新活力。360度戏剧、全息展览、虚拟游戏……文化产业和数字科技的碰撞带来了“沉浸式体验”。“沉浸式体验”是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方向,借助技术手段让人在感官或者认知上产生代入感并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具有一定的互动性。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沉浸式体验”拥有巨大的前瞻性与想象空间。
(1)结合材料,运用联想思维的知识,分析说明“沉浸式体验”成为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新方向的原因。(8分)
(2)某市举办创新创业系列讲座,主题为“培养创新思维,笃行创新实践”,请你围绕该主题提两条关于创新创业的可行性建议。(4分)
答案:
课时规范练61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1.A 解析 俞鸿儒没有采用国外相同的技术,而是颠覆性地提出新的方法,说明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①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思路和结果,未涉及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②不符合题意;俞鸿儒颠覆性地提出用爆轰驱动的方式来产生高焓实验气流并最终取得成功,说明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③正确;想象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而非创新思维过程的特征,材料也未涉及想象性,④排除。
2.A 解析 材料说明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实践和思维创新是无止境的,①③符合题意;理论创新的源泉是实践,而非科学思维,②错误;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材料未涉及创新思维步骤的跨越性,④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多年探索积累可能但不必然导致技术成果的突破,②错误;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可以预测科研技术发展趋势,但超前思维也具有不确定性,不一定能精准预测科研技术发展,③错误;据“某高校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小型试验,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可知,科学技术要立足实践,并指导实践,创新思维的思路新,其结果具有独特性,①④正确。
4.A 解析 材料中工程师将两个难题联系起来考虑,并一举解决了这两个难题,这体现了创新思路的多向性以及创新思维结果的独特性,①②符合题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思维方向正好相反,“发散思维的聚合性”的表述错误,③排除;材料未涉及工程师的逻辑思维问题,④排除。
5.C 解析 坚持“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路径,突破传统节日晚会“主持人+舞台表演”的创作模式,体现了创新思维思路新,突破常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②符合题意;运用“情景剧+舞台表演”的表达形式,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让藏在历史典籍里的故事跃然屏上,体现了创新思维的方法新,敢用新手段“情景剧+舞台表演”的表达形式,③符合题意;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①错误;步骤的跨越性指创新思维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和跨越,材料未涉及步骤的跨越性,④不符合题意。
6.A 解析 “虫界,有着一物降一物的自然法则。我国某大学利用这样的生物关系独创出‘蛛联庇禾’水稻病虫草害生物防控技术模式。在稻田中释放蜘蛛捕食害虫”,这是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新情况、新问题中,体现了迁移,①正确;“根据蜘蛛习性、稻田面积、病虫害情况等合理分配每块田的蜘蛛密度,谨防同类相残”,这体现了通过聚合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②正确;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联想思维和聚合思维在农业中的运用,未涉及寻求解决问题多样性答案必须依靠发散思维,④排除。
7.C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油菜院士”傅廷栋提出在盐碱地上复种饲料油菜,既可以解决北方冬天畜牧业缺少新鲜饲料的问题,也可以改良盐碱地,这既体现了运用联想思维中的合理想象推动问题解决,也体现了通过提出“假如”式问题推测事物发展,②④正确;材料未涉及联想思维中迁移的方法,①排除;事物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③排除。
8.A 解析 孙思邈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的自然规律出发,提出人的养生保健道理,运用了迁移的方法,属于联想思维,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形象化想象、逆向思维,B、C两项不符合题意;认识发展的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D项排除。
9.C 解析 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①排除;材料将剪纸图案能够更加贴合物体的启发迁移到电子皮肤贴片使用中,体现联想思维中的迁移能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进行功能移植,开拓新思路,②正确;受剪纸图案能够更加贴合物体的启发,研究团队在电子皮肤上蚀刻出呈哑铃形状分布的“毛孔”,使其产生像剪纸般可拉伸的效果,由此可见,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研究人员进行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③正确;提高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材料体现的是类比推理,④排除。
10.A 解析 《竹石》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形象,这首诗之所以令读者神往,是基于作者通过迁移,用劲竹的坚韧顽强隐喻人的刚劲风骨,并能拓展思路,多角度刻画劲竹顽强生命和刚毅性格,①②正确;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竹石》借鉴了类比而非归纳,劲竹和强者之间没有因果联系,③排除;郑燮在《竹石》中,运用联想思维,在脑海中勾勒出精神强者的豪放形象,④排除。
11.答案 (1)①联想思维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思维在联想时会发生跨越性的联结,“沉浸式体验”代入感较强,使人获得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②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沉浸式体验”可以“实现”自己想象的内容和情境。③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文化体验者可以在“沉浸式体验”中迁移,为创新思维拓展思路。
(2)①鼓励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创意人才职业培训。②立足实践,多维思考问题,试探多个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时规范练61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1.(2024·江西吉安模拟)2024年4月8日,江西籍院士俞鸿儒被评为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20世纪80年代,为了开展超高声速飞行试验,发达国家纷纷筹建大型自由活塞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但由于当时我国经济条件有限,俞鸿儒颠覆性地提出用爆轰驱动的方式来产生高焓实验气流并最终取得成功。俞鸿儒提出的上述方式表明,创新思维( )
①思路具有多向性 ②步骤具有跨越性 ③结果具有独特性 ④过程具有想象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山东日照期中)南京大学某科研团队发明的新型“非互易飞秒激光极化铁电畴”技术,突破了传统飞秒激光的光衍射极限,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未来或可开辟光电芯片制造新赛道,有望用于光电调制器、声学滤波器、非易失铁电存储器等关键光电器件芯片制备。材料蕴含的道理是 ( )
①实践和思维创新是无止境的 ②科学思维是理论创新的源泉 ③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 ④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某高校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小型试验,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该技术属国际首创,为我国氧化铝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据此可知( )
①科学技术要立足实践,并指导实践 ②多年探索积累必然导致技术成果的突破 ③超前思维可以精准预测科研技术发展 ④创新思维的思路新,其结果具有独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4·浙江绍兴模拟预测)某地干旱少雨,农田灌溉的水源得不到解决。这里的地下正在开矿,矿井积水无处排放。地上的农田受旱,地下的矿井受淹。后来,一位工程师将这两个难题联系起来考虑,设计了一种提水灌溉机械,将矿井里的水抽上来灌溉农田,一举解决了这两个难题。材料体现了( )
①创新思维结果的独特性 ②创新思路的多向性
③发散思维的聚合性 ④思维过程的逻辑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坚持“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路径,突破传统节日晚会“主持人+舞台表演”的创作模式,运用“情景剧+舞台表演”的表达形式,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让藏在历史典籍里的故事跃然屏上,实现了对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活化”传承。“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体现了创新思维的( )
①思路具有单向性,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思路新,突破常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方法新,敢用新手段“情景剧+舞台表演”的表达形式 ④步骤的跨越性,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传承中国传统节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4·安徽模拟预测)虫界,有着一物降一物的自然法则。我国某大学利用这样的生物关系独创出“蛛联庇禾”水稻病虫草害生物防控技术模式。在稻田中释放蜘蛛捕食害虫,并根据蜘蛛习性、稻田面积、病虫害情况等合理分配每块田的蜘蛛密度,谨防同类相残。该模式防控效果显著,各地积极进行推广。由此可见( )
①迁移对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②人们可以通过聚合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③超前思维基于人们对未来的想象而做到先知先觉 ④人们寻求解决问题多样性答案必须依靠发散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海南直辖县级单位期中)在20世纪,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而使北方形成大片秋闲地。“油菜院士”傅廷栋发现如果能在盐碱地上复种饲料油菜,既可以解决北方冬天畜牧业缺少新鲜饲料的问题,也可以改良盐碱地。如今,北方秋闲地已大面积种植耐盐碱油菜,部分盐碱地已被改良为良田。这说明( )
①迁移可以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 ②合理想象可以开辟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③事物在不断的自我肯定中向前发展 ④提出“假如”式问题可以推测事物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江苏泰州模拟)唐代孙思邈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提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他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的自然规律出发,提出人的养生保健道理。由此可见( )
A.运用迁移技法发挥联想思维进行思维创新
B.适当的形象化想象能填补经验知识的空白
C.合理进行逆向思维解决突破传统观念问题
D.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9.(2024·河北沧州模拟)使用电子皮肤贴片实时监测身体健康状况早已常见,然而一旦汗液积聚在电子贴片和人体皮肤之间无法渗透出来,就会导致皮肤损伤和传感器故障。受剪纸图案能够更加贴合物体的启发,研究团队在电子皮肤上蚀刻出呈哑铃形状分布的“毛孔”,使其产生像剪纸般可拉伸的效果。这样,电子皮肤就像人的皮肤一样,非常有弹性、柔软、还可渗透汗水。由此可见 ( )
①迁移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能够对已有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 ②联想思维能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进行功能移植,开拓新思路 ③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研究人员进行推理的客观依据 ④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4·江西南昌三模)郑燮在《竹石》中,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形象,像是信笔挥洒,而又铿锵有力,形象鲜明,诗风洒脱,颇有豪放意味,令读者神往。这首诗之所以令读者神往,是基于 ( )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通过迁移,用劲竹的坚韧顽强隐喻人的刚劲风骨 ②拓展思路,多角度刻画劲竹顽强生命和刚毅性格 ③借鉴类比,在思维中探求劲竹和强者的因果联系 ④运用推理,在脑海中勾勒出精神强者的豪放形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创产业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正从内容融合向产业生态融合迈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行业发展焕发新活力。360度戏剧、全息展览、虚拟游戏……文化产业和数字科技的碰撞带来了“沉浸式体验”。“沉浸式体验”是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方向,借助技术手段让人在感官或者认知上产生代入感并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具有一定的互动性。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沉浸式体验”拥有巨大的前瞻性与想象空间。
(1)结合材料,运用联想思维的知识,分析说明“沉浸式体验”成为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新方向的原因。(8分)
(2)某市举办创新创业系列讲座,主题为“培养创新思维,笃行创新实践”,请你围绕该主题提两条关于创新创业的可行性建议。(4分)
答案:
课时规范练61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1.A 解析 俞鸿儒没有采用国外相同的技术,而是颠覆性地提出新的方法,说明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①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思路和结果,未涉及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②不符合题意;俞鸿儒颠覆性地提出用爆轰驱动的方式来产生高焓实验气流并最终取得成功,说明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③正确;想象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而非创新思维过程的特征,材料也未涉及想象性,④排除。
2.A 解析 材料说明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实践和思维创新是无止境的,①③符合题意;理论创新的源泉是实践,而非科学思维,②错误;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材料未涉及创新思维步骤的跨越性,④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多年探索积累可能但不必然导致技术成果的突破,②错误;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可以预测科研技术发展趋势,但超前思维也具有不确定性,不一定能精准预测科研技术发展,③错误;据“某高校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小型试验,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可知,科学技术要立足实践,并指导实践,创新思维的思路新,其结果具有独特性,①④正确。
4.A 解析 材料中工程师将两个难题联系起来考虑,并一举解决了这两个难题,这体现了创新思路的多向性以及创新思维结果的独特性,①②符合题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思维方向正好相反,“发散思维的聚合性”的表述错误,③排除;材料未涉及工程师的逻辑思维问题,④排除。
5.C 解析 坚持“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路径,突破传统节日晚会“主持人+舞台表演”的创作模式,体现了创新思维思路新,突破常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②符合题意;运用“情景剧+舞台表演”的表达形式,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让藏在历史典籍里的故事跃然屏上,体现了创新思维的方法新,敢用新手段“情景剧+舞台表演”的表达形式,③符合题意;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①错误;步骤的跨越性指创新思维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和跨越,材料未涉及步骤的跨越性,④不符合题意。
6.A 解析 “虫界,有着一物降一物的自然法则。我国某大学利用这样的生物关系独创出‘蛛联庇禾’水稻病虫草害生物防控技术模式。在稻田中释放蜘蛛捕食害虫”,这是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新情况、新问题中,体现了迁移,①正确;“根据蜘蛛习性、稻田面积、病虫害情况等合理分配每块田的蜘蛛密度,谨防同类相残”,这体现了通过聚合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②正确;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联想思维和聚合思维在农业中的运用,未涉及寻求解决问题多样性答案必须依靠发散思维,④排除。
7.C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油菜院士”傅廷栋提出在盐碱地上复种饲料油菜,既可以解决北方冬天畜牧业缺少新鲜饲料的问题,也可以改良盐碱地,这既体现了运用联想思维中的合理想象推动问题解决,也体现了通过提出“假如”式问题推测事物发展,②④正确;材料未涉及联想思维中迁移的方法,①排除;事物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③排除。
8.A 解析 孙思邈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的自然规律出发,提出人的养生保健道理,运用了迁移的方法,属于联想思维,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形象化想象、逆向思维,B、C两项不符合题意;认识发展的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D项排除。
9.C 解析 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①排除;材料将剪纸图案能够更加贴合物体的启发迁移到电子皮肤贴片使用中,体现联想思维中的迁移能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进行功能移植,开拓新思路,②正确;受剪纸图案能够更加贴合物体的启发,研究团队在电子皮肤上蚀刻出呈哑铃形状分布的“毛孔”,使其产生像剪纸般可拉伸的效果,由此可见,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研究人员进行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③正确;提高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材料体现的是类比推理,④排除。
10.A 解析 《竹石》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形象,这首诗之所以令读者神往,是基于作者通过迁移,用劲竹的坚韧顽强隐喻人的刚劲风骨,并能拓展思路,多角度刻画劲竹顽强生命和刚毅性格,①②正确;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竹石》借鉴了类比而非归纳,劲竹和强者之间没有因果联系,③排除;郑燮在《竹石》中,运用联想思维,在脑海中勾勒出精神强者的豪放形象,④排除。
11.答案 (1)①联想思维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思维在联想时会发生跨越性的联结,“沉浸式体验”代入感较强,使人获得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②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沉浸式体验”可以“实现”自己想象的内容和情境。③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文化体验者可以在“沉浸式体验”中迁移,为创新思维拓展思路。
(2)①鼓励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创意人才职业培训。②立足实践,多维思考问题,试探多个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