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6人教版新教材政治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课时规范练59 理解质量互变.docx 展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规范练59 理解质量互变
1.(2024·四川成都一模)一项针对22岁以下接受过CT检查人群的研究表明,儿童CT检查会增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风险,研究者提醒儿科医生审慎考虑CT检查。有人据此得出了“做CT会使患癌风险增加”的结论。实际上,只要辐射剂量不超标,就不会给健康带来风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积极促成事物质变 ②控制好事物变化的度,就能保持其特定的质 ③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 ④思维抽象对事物的认识总是零散的、片面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5·河南郑州阶段练习)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晚,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法国巴黎塞纳河上拉开帷幕,开幕式上有约3 000名舞蹈演员、音乐家等演出人员在河流两岸和途经的桥梁上进行演出。这让本届奥运开幕式走出了相对封闭的体育场馆,来到更加开放的城市空间,是现代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开放式城市空间举办开幕式。此次开幕式的独特构想启示我们( )
①运用逆向思维对事物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②要不断强化对以往的否定和对当前的肯定 ③要学会突破常规看问题,敢于使用新方法 ④量的积累能够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被称为“8D立体”的重庆采用了高精度定位技术“5G+北斗”。它能够实现动态精度3到5厘米、静态精度5到8毫米、纵深近50米的精准定位,能有效解决立交桥纵横交错,道路变化多、车道多、隧道多的导航难题,实现了室内导航定位,填补了国内地下隧道无北斗连续导航的技术空白。从思维与逻辑的角度来看,高精度定位技术( )
①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②是原有渐进性过程的中断 ③是连续性持续不断的积累 ④是飞跃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从新能源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从深海到深空,我国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量子通信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在国际上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质的飞跃。这不仅能够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还有利于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这蕴含的道理是( )
①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 ②质的突破后会回归既有量变 ③质变可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④量变质变互为彼此、互相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年7月,杭州出台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杭州市将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杭州基本建立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到2027年……初步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杭州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所蕴含的道理是 ( )
①连续性、渐进性使事物发展在质上发生了变化
②事物发展的间断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 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④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是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很多人以为运动强度越大,减肥效果越好。但临床研究发现,高强度运动并不增加减肥效果,过量的运动反而会加重身体压力。身体对于激素的需求,也控制着减脂能力,压力过大,人体长期释放皮质醇,维持胰岛素水平,身体会储存脂肪,降低代谢,流失肌肉。这启示我们( )
①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事物质的飞跃 ②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控制事物变化的度的范围
③要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做法,避免过犹不及 ④要遵循适度原则,在实践活动中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抗生素以前叫抗菌素,顾名思义,抵抗的是细菌。细菌为了能够生存下来,会发生突变,从而使自己具有耐药性。大自然中抗生素新药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细菌对现存抗生素的耐药速度快于新药产生的速度,最终将给人类带来困扰。这启示我们要( )
①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②在实践中要遵循适度原则 ③在实践中要抓住重点问题 ④注意质变节点,防止不利质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心理学上认为:“儿童必须以与内在资源相匹配的速度处理各种问题。”也就是说,“过早”会造成失衡。在适当防御机制发展出来之前就让孩子独立,过早撤除关爱,很可能形成“假性独立”:看似坚强无畏,实则迷茫脆弱,同时伴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这一结果警示家长们,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应( )
A.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越晚越好
B.重视联系的作用,防止近墨者黑
C.把握适度的原则,防止适得其反
D.坚持联系的观点,防止因循守旧
9.非酶促糖化反应,就是不经过酶的作用,过量糖分直接与蛋白质结合生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反应。很多人不想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就直接戒糖,但抗糖不等于戒糖。糖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一刀切地不摄入任何糖分,会减少酶促糖蛋白的合成,造成低血糖、贫血、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这启示我们( )
①要注意把握分寸,使事物的量保持不变 ②若超出事物临界点,质与量的统一体就会瓦解 ③若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必然向着其对立面转化 ④应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4·吉林期末)中国睡眠研究会研究发现,“过去10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睡眠平均时长从2012年的8.5小时缩减到2021年的7.06小时,睡眠时长减少1.5小时,仅35%的国人睡够8小时”。64%的居民睡眠质量欠佳,且平均入睡时间晚至午夜后。改变上述状况需要( )
①坚持适度原则,养成健康作息 ②坚持早睡早起,保证时间“得中” ③坚持折中主义,不犯极端错误 ④坚持辩证否定,促成了事物质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在方案设计上坚持小步调整,逐步到位。从2025年1月1日起,男职工按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节奏,用15年时间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63周岁。从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按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节奏,用15年时间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58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按每2个月延迟1个月的节奏,用15年时间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55周岁。只有小步渐进才符合社会公正的原则,小步前行则可以使每个人受到的影响基本一致,它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减少震荡。
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规律,说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小步调整,逐步到位所蕴含的逻辑智慧。
答案:
课时规范练59 理解质量互变
1.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要控制量变,而非积极促成质变,①错误;实际上只要辐射剂量不超标,就不会给健康带来风险,这说明控制好事物变化的度,就能保持其特定的质,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②③正确;思维抽象对事物的认识是零散的、片面的,但材料强调的是要控制量变,④排除。
2.B 解析 本届奥运会开幕式走出了相对封闭的体育场馆,来到更加开放的城市空间,这启示我们要运用逆向思维对事物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要学会突破常规看问题,敢于使用新方法,①③符合题意;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②错误;材料未涉及量变和质变,④排除。
3.A 解析 高精度定位技术能够实现动态精度3到5厘米、静态精度5到8毫米、纵深近50米的精准定位,填补了国内地下隧道无北斗连续导航的技术空白,这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原有渐进性过程的中断,①②符合题意;填补技术空白是质变,是连续性的间断,而不是持续不断的积累,③错误;飞跃性与间断性均指向质变,应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④错误。
4.B 解析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量子通信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在国际上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质的飞跃,这表明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①符合题意;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而不是“回归”既有量变,②错误;这不仅能够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还有利于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这表明质变可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③符合题意;量变与质变有着本质区别,并非互为彼此、互相转化,④错误。
5.C 解析 连续性、渐进性是指事物发展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而非质上发生了变化,①错误;杭州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表明事物的发展具有间断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②正确;杭州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体现了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③正确;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④错误。
6.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过度运动的负面影响,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而不是促成事物质的飞跃,①不符合题意;压力过大,人体长期释放皮质醇,维持胰岛素水平,身体会储存脂肪,降低代谢,流失肌肉,这启示我们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控制事物变化的度的范围,②正确;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是消极的思维方式,③排除;高强度运动并不增加减肥效果,过量的运动反而会加重身体压力,这启示我们要遵循适度原则,在实践活动中不犯极端化的错误,④正确。
7.C 解析 题干材料启示我们要遵循适度原则,注意质变节点,防止不利质变,②④符合题意;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是一种无原则的错误的思维方式,①排除;题干强调的是要适度使用抗生素,未涉及在实践中要抓住重点问题,③排除。
8.C 解析 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但并非独立越晚越好,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因循守旧和近墨者黑,B、D两项不符合题意;“过早”会造成失衡的观点警示家长应坚持适度原则,防止适得其反,C项符合题意。
9.C 解析 “一刀切地不摄入任何糖分,会减少酶促糖蛋白的合成,造成低血糖、贫血、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这启示我们要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并不是说要使事物的量保持不变,①排除;“一刀切地不摄入任何糖分,会减少酶促糖蛋白的合成,造成低血糖、贫血、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这启示我们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而若超出事物临界点,质与量的统一体就会瓦解,若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必然向着其对立面转化,②③符合题意;是否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促成事物的质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题干强调我们要把握适度原则,未涉及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④排除。
10.A 解析 要改变题干中所述状况需要坚持适度原则,养成健康作息,坚持早睡早起,保证时间“得中”,①②正确;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要坚持适度原则,未涉及坚持辩证否定,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④排除。
11.答案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事物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延迟退休政策采取小步走、渐进式,体现了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时规范练59 理解质量互变
1.(2024·四川成都一模)一项针对22岁以下接受过CT检查人群的研究表明,儿童CT检查会增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风险,研究者提醒儿科医生审慎考虑CT检查。有人据此得出了“做CT会使患癌风险增加”的结论。实际上,只要辐射剂量不超标,就不会给健康带来风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积极促成事物质变 ②控制好事物变化的度,就能保持其特定的质 ③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 ④思维抽象对事物的认识总是零散的、片面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5·河南郑州阶段练习)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晚,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法国巴黎塞纳河上拉开帷幕,开幕式上有约3 000名舞蹈演员、音乐家等演出人员在河流两岸和途经的桥梁上进行演出。这让本届奥运开幕式走出了相对封闭的体育场馆,来到更加开放的城市空间,是现代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开放式城市空间举办开幕式。此次开幕式的独特构想启示我们( )
①运用逆向思维对事物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②要不断强化对以往的否定和对当前的肯定 ③要学会突破常规看问题,敢于使用新方法 ④量的积累能够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被称为“8D立体”的重庆采用了高精度定位技术“5G+北斗”。它能够实现动态精度3到5厘米、静态精度5到8毫米、纵深近50米的精准定位,能有效解决立交桥纵横交错,道路变化多、车道多、隧道多的导航难题,实现了室内导航定位,填补了国内地下隧道无北斗连续导航的技术空白。从思维与逻辑的角度来看,高精度定位技术( )
①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②是原有渐进性过程的中断 ③是连续性持续不断的积累 ④是飞跃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从新能源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从深海到深空,我国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量子通信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在国际上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质的飞跃。这不仅能够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还有利于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这蕴含的道理是( )
①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 ②质的突破后会回归既有量变 ③质变可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④量变质变互为彼此、互相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年7月,杭州出台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杭州市将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杭州基本建立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到2027年……初步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杭州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所蕴含的道理是 ( )
①连续性、渐进性使事物发展在质上发生了变化
②事物发展的间断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 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④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是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很多人以为运动强度越大,减肥效果越好。但临床研究发现,高强度运动并不增加减肥效果,过量的运动反而会加重身体压力。身体对于激素的需求,也控制着减脂能力,压力过大,人体长期释放皮质醇,维持胰岛素水平,身体会储存脂肪,降低代谢,流失肌肉。这启示我们( )
①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事物质的飞跃 ②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控制事物变化的度的范围
③要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做法,避免过犹不及 ④要遵循适度原则,在实践活动中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抗生素以前叫抗菌素,顾名思义,抵抗的是细菌。细菌为了能够生存下来,会发生突变,从而使自己具有耐药性。大自然中抗生素新药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细菌对现存抗生素的耐药速度快于新药产生的速度,最终将给人类带来困扰。这启示我们要( )
①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②在实践中要遵循适度原则 ③在实践中要抓住重点问题 ④注意质变节点,防止不利质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心理学上认为:“儿童必须以与内在资源相匹配的速度处理各种问题。”也就是说,“过早”会造成失衡。在适当防御机制发展出来之前就让孩子独立,过早撤除关爱,很可能形成“假性独立”:看似坚强无畏,实则迷茫脆弱,同时伴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这一结果警示家长们,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应( )
A.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越晚越好
B.重视联系的作用,防止近墨者黑
C.把握适度的原则,防止适得其反
D.坚持联系的观点,防止因循守旧
9.非酶促糖化反应,就是不经过酶的作用,过量糖分直接与蛋白质结合生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反应。很多人不想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就直接戒糖,但抗糖不等于戒糖。糖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一刀切地不摄入任何糖分,会减少酶促糖蛋白的合成,造成低血糖、贫血、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这启示我们( )
①要注意把握分寸,使事物的量保持不变 ②若超出事物临界点,质与量的统一体就会瓦解 ③若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必然向着其对立面转化 ④应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4·吉林期末)中国睡眠研究会研究发现,“过去10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睡眠平均时长从2012年的8.5小时缩减到2021年的7.06小时,睡眠时长减少1.5小时,仅35%的国人睡够8小时”。64%的居民睡眠质量欠佳,且平均入睡时间晚至午夜后。改变上述状况需要( )
①坚持适度原则,养成健康作息 ②坚持早睡早起,保证时间“得中” ③坚持折中主义,不犯极端错误 ④坚持辩证否定,促成了事物质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在方案设计上坚持小步调整,逐步到位。从2025年1月1日起,男职工按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节奏,用15年时间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63周岁。从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按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节奏,用15年时间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58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按每2个月延迟1个月的节奏,用15年时间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55周岁。只有小步渐进才符合社会公正的原则,小步前行则可以使每个人受到的影响基本一致,它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减少震荡。
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规律,说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小步调整,逐步到位所蕴含的逻辑智慧。
答案:
课时规范练59 理解质量互变
1.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要控制量变,而非积极促成质变,①错误;实际上只要辐射剂量不超标,就不会给健康带来风险,这说明控制好事物变化的度,就能保持其特定的质,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②③正确;思维抽象对事物的认识是零散的、片面的,但材料强调的是要控制量变,④排除。
2.B 解析 本届奥运会开幕式走出了相对封闭的体育场馆,来到更加开放的城市空间,这启示我们要运用逆向思维对事物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要学会突破常规看问题,敢于使用新方法,①③符合题意;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②错误;材料未涉及量变和质变,④排除。
3.A 解析 高精度定位技术能够实现动态精度3到5厘米、静态精度5到8毫米、纵深近50米的精准定位,填补了国内地下隧道无北斗连续导航的技术空白,这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原有渐进性过程的中断,①②符合题意;填补技术空白是质变,是连续性的间断,而不是持续不断的积累,③错误;飞跃性与间断性均指向质变,应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④错误。
4.B 解析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量子通信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在国际上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质的飞跃,这表明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①符合题意;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而不是“回归”既有量变,②错误;这不仅能够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还有利于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这表明质变可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③符合题意;量变与质变有着本质区别,并非互为彼此、互相转化,④错误。
5.C 解析 连续性、渐进性是指事物发展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而非质上发生了变化,①错误;杭州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表明事物的发展具有间断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②正确;杭州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体现了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③正确;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④错误。
6.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过度运动的负面影响,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而不是促成事物质的飞跃,①不符合题意;压力过大,人体长期释放皮质醇,维持胰岛素水平,身体会储存脂肪,降低代谢,流失肌肉,这启示我们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控制事物变化的度的范围,②正确;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是消极的思维方式,③排除;高强度运动并不增加减肥效果,过量的运动反而会加重身体压力,这启示我们要遵循适度原则,在实践活动中不犯极端化的错误,④正确。
7.C 解析 题干材料启示我们要遵循适度原则,注意质变节点,防止不利质变,②④符合题意;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是一种无原则的错误的思维方式,①排除;题干强调的是要适度使用抗生素,未涉及在实践中要抓住重点问题,③排除。
8.C 解析 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但并非独立越晚越好,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因循守旧和近墨者黑,B、D两项不符合题意;“过早”会造成失衡的观点警示家长应坚持适度原则,防止适得其反,C项符合题意。
9.C 解析 “一刀切地不摄入任何糖分,会减少酶促糖蛋白的合成,造成低血糖、贫血、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这启示我们要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并不是说要使事物的量保持不变,①排除;“一刀切地不摄入任何糖分,会减少酶促糖蛋白的合成,造成低血糖、贫血、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这启示我们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而若超出事物临界点,质与量的统一体就会瓦解,若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必然向着其对立面转化,②③符合题意;是否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促成事物的质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题干强调我们要把握适度原则,未涉及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④排除。
10.A 解析 要改变题干中所述状况需要坚持适度原则,养成健康作息,坚持早睡早起,保证时间“得中”,①②正确;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要坚持适度原则,未涉及坚持辩证否定,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④排除。
11.答案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事物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延迟退休政策采取小步走、渐进式,体现了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