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份文件
资料简介 第三章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课件(共89张ppt)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 展开
这是一套《第三章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 学案 练习三份打包)》资源,包含第三章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课件(共89张ppt)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第三章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学案(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第三章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练习(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第三章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课件(共89张ppt)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的文档简介内容:</br>(共89张PPT)
城市的辐射功能
第一节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1.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综合思维)
2.以纽约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角度,说明其对周围区域的辐射作用及对世界的影响。(综合思维)
3.通过区域调查资料,说明城市可以成为区域中心的原因和优势,建立区域的部分与整体的关联思维。(地理实践力)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知识点二 纽约的发展和辐射功能
内容索引
课时对点练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
<
知识点一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政治、
经济、文化
服务
城市
商品市场
发展
2.城市功能
(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 、服务、管理、集散、 等功能。
(2)城市功能的差异性
生产
创新
3.城市的辐射功能
(1)概念: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 和发展 。
(2)影响因素: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城市的 、城市 范围。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 ,经济发展水平越 ,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 ,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影响力
带动力
功能
腹地
大
高
大
4.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 的影响
经济特征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 而异
腹地条件
5.从区域空间组织看城市的辐射功能
区域空间组织包括城镇等级体系、要素流动形成的关联网络等。
(1)城市体系: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 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
规模等级
不同等级城市的特点
城市的等级不同,城市的职能、服务范围、数目也不同。具体如下图所示:
拓展延伸
(2)关联网络
联网络
关
(3)空间组织下的城市辐射特点
城市规模越 ,交通运输网络越 ,联通效率越 ,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 ,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大
密
高
大
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主要原因是什么?
思考
答案 铁路的修建,为郑州带来了大量客流和物流,扩大了腹地范围,促进了郑州的发展,其通过交通枢纽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核心归纳
1.城市辐射的内容
主要有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在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之间的流动。
2.城市辐射的方式
人流、物流主要是通过交通运输方式完成,资本流、信息流主要通过通信网络实现。
核心归纳
3.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辐射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因素 城市因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得资源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开发利用 因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核心归纳
因素 影响 表现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人口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因集聚作用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越发达,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动越频繁、产业互动越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城市辐射体系
拓展延伸
2020年2月28日,为加快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共同印发《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制度》。旨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右图是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图。
1.[区域认知]分析关中平原位置的重要性。
答案 地处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2.[综合思维]指出西安市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原因。
答案 在关中平原城市群中,西安市规模
最大,交通运输网络最密集,联通效率最高,联系强度最大,辐射范围最广,故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3.[综合思维]指出城市发展与其腹地之间的关系。
答案 城市发展通常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2024·河北邢台期中)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升级、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引导、促进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前沿阵地,对周边地区起到了强大的金融辐射带动作用。下图示意香港、广州、深圳对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强度,数值越大,表示对其产生的影响力越大。完成1~2题。
1.2017~2019年
A.深圳的影响力最弱 B.香港的影响力增强
C.香港的影响力最强 D.广州的影响力减弱
√
数值越大,表示对其产生的影响力越大,据图可知,香港数值在1.5左右起伏,广州数值在0.55左右起伏,深圳数值在1左右起伏,所以香港影响力最强,广州影响力最弱,C正确,A错误;
2017~2019年香港数值减小,影响力减弱,B错误;
2017~2019年广州数值增大,影响力增强,D错误。
2.进一步增强广州金融辐射强度的合理措施是
A.优化通信设施建设 B.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C.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D.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
由图示信息可知,广州金融辐射强度较弱。结合所学知识,广州经济发展水平高,金融业基础较好,因此需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做好与香港、深圳的金融协调与互补,增强辐射强度,B正确;
广州目前通信设施相对完善,对其进行优化产生的影响较小,A错误;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对广州带动其他城市发展影响小,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交流,C错误;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可以促进广州金融业发展,但对其辐射强度直接影响较小,D错误。
(2024·云南大理期中)城市群的形成发育过程是各城市之间由竞争关系变为竞合关系的一体化过程和同城化过程,通过对城市群拓展过程的长期研究,总结出了城市群空间拓展的蛋型演变规律,即“煮蛋—摊蛋—炒蛋—蛋饼”的蛋型演变规律。长三角城市群现已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群,上海为其核心城市。如图示意上海大都市对外的影响作用。据此完成3~5题。
3.有人把城市群内部结构分成煮蛋模式、摊蛋模式、炒蛋模式和蛋饼模式四种类型,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所处的模式为
√
煮蛋模式发生在城市群形成发育的雏形阶段,在这一时期,多个城市各自立体增长,互不影响,A错误;
摊蛋模式是平面延展,代表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快速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每个城市拓展各自发展空间,形成“摊大饼”的拓展模式,B错误;
炒蛋模式是融合重组,代表城市群形成发
育的一体化阶段,符合目前长三角城市群
所处的发育阶段,在这一阶段,形成多个
城市有机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
机融合体,C正确;
蛋饼模式是代表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成熟阶段,最终实现多个城市的一体化共同体,D错误。
4.上海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体现在
①产业龙头 ②都市核心 ③交通枢纽
④海洋经济 ⑤金融服务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亚太地区重要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如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等,这些因素赋予了上海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上海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体现在产业龙头、
都市核心、交通枢纽、金融服务,①②③⑤正确;
目前上海的海洋经济发展并不突出,④错误。故选A。
5.下列城市中,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
最明显的是
A.纽约、伦敦
B.曼谷、吉隆坡
C.合肥、安庆
D.宁波、苏州
√
一般来讲,城市的辐射功能与距离呈一定的相关性。距离中心城市越近,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越大。读图可知,宁波、苏州距离上海最近,故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D正确。
纽约的发展和辐射功能
>
<
知识点二
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大的区域 、 、文化中心被称为大都市。美国纽约是国际大都市的典型代表。
1.纽约的发展
(1)发展条件
①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 河口,港口条件得天独厚。
②伊利运河开通,大量的商品通过伊利运河很便捷地运往纽约港,纽约的 迅速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并开始加速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 。
政治
经济
哈得孙河
腹地
贸易口岸
(2)发展历程
贸易
口岸
金融
2.纽约的辐射功能
(1)城市体系的形成
纽约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带动了周边城市不断发展,以沿海发达的陆海空 为轴的“波士华城市带”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城市体系:
交通干线
纽约
波士顿
华盛顿
(2)纽约辐射功能的扩展
辐射范围 辐射功能的差异(交通方式及产业的变化) 辐射功能的效果
周边地区 依托高速公路和 ,中心城区的
、 、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 带动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
城市带 通过 公路和 紧密联系,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 、 等服务业为主导,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促进了“波士华城市带”的形成,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带
轨道交通
居住
生产
高速
航空线路
金融
贸易
辐射范围 辐射功能的差异(交通方式及产业的变化) 辐射功能的效果
美国 通过完善的 网及发达的 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 有力促进了美国的发展,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世界 是全球的 枢纽和 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影响国际事务和决策,控制国际资本流动和交易,为全球文化之都
交通运输
信息
物流
信息
纽约港的主要区位优势
(1)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
(2)哈得孙河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3)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
(4)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拓展延伸
纽约是世界经济和金融中心,其发展始于航运、兴于贸易、成于制造,金融勃兴,目前正向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转型。
1825年,伊利运河(连接伊利湖和哈得孙河)的开通促进了纽约港口的繁荣。1921年,纽约区域规划协会成立,在纽约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下,至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波士华城市带”。右图为美国局部区域略图。
下表为1820年、1860年纽约人口、外来商品的变化情况。
纽约人口数量 通过纽约港进入美国的外来商品比重
1820年 123 700 9%
1860年 1 080 330 62%
1.[区域认知]指出伊利运河建成前,美国东北部东西向交通不便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 东部山脉阻隔东西交通;河流多南北流向;(尼亚加拉大)瀑布阻隔伊利湖与安大略湖的航运。
2.[综合思维]分析伊利运河的开通对纽约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扩大经济腹地;增加港口货物运输量(吞吐量),促进商业贸易发展;吸引大量廉价劳动力迁入,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
3.[区域认知]简述纽约向科技创新中心转型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答案 为“波士华城市带”的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信息网络发达;市场需求广阔;高素质人才集聚、科研能力强;(金融产业发达,)资金雄厚;灵活创新的制度与环境,经济基础雄厚等。
4.[综合思维]说明纽约大都市对“波士华城市带”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答案 通过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减少行政壁垒;利用便捷的交通、信息网络,输出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通过产业转移,带动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协作,优化产业布局等。
(2024·江苏南京月考)纽约是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它以强劲的辐射能力推动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可以划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以金融保险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外圈主要聚集着本地居民的医疗救助业、零售业,以及承接内圈转移的化学工业等制造业。据此完成1~2题。
1.纽约辐射范围从内圈到外圈产业的变化,反映了纽约对周边地区的
A.辐射带动作用强
B.辐射能力随范围扩大而减弱
C.辐射范围在不断扩大
D.辐射受中心城市规模的影响
√
据材料可知,辐射范围内圈的产业与纽约作为“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职能更相似,且产业更高端,内圈受纽约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强,而对外圈的辐射能力相对较弱,反映了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随范围扩大而减弱。故选B。
(2024·江苏南京月考)纽约是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它以强劲的辐射能力推动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可以划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以金融保险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外圈主要聚集着本地居民的医疗救助业、零售业,以及承接内圈转移的化学工业等制造业。据此完成1~2题。
2.下列关于纽约对周边地区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卫星城
②加强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 ③使中
心城区的居住、服务等逐渐分散到周边 ④促进自然资
源、人才、技术向周边地区回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纽约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带动了周边许多中小城市发展,形成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①③正确;
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②正确;
纽约经济发达,自然资源需求量大,对人才、技术吸引力强,不会向周边地区回流,④错误。故选A。
(2024·浙江嘉兴期末)“波士华城市带”位于美国东北部,该城市带各城市间分工明确、联系紧密,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据此完成3~4题。
“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发展特点
主要城市 纽约 波士顿 费城 巴尔的摩 华盛顿
发展特点 城市群中最大的城市,发展历史早 距离欧洲最近的港口,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高等学府所在地 美国曾经的首都,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 海港城市,万吨巨轮可直接开进港区,铁路干线与港区紧密相连 美国的首都
3.“波士华城市带”的发展限制了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辐射范围
C.人口数量 D.城市等级
√
在“波士华城市带”的发展中,各核心城市分工明确,限制了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A正确;
各城市间联系紧密,辐射范围大,B错误;
没有限制各核心城市的人口数量与城市等级,C、D错误。故选A。
4.“波士华城市带”中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为
A.波士顿 B.费城
C.巴尔的摩 D.纽约
√
读表可知,巴尔的摩是海港城市,铁路干线与港区紧密相连,有利于原料、燃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应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C正确;
波士顿高等学府云集,应是以高科技产业和教育为主导产业的城市,A错误;
费城曾是美国的首都,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结构多样化,B错误;
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是该城市带中发展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城市,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金融辐射作用强,D错误。故选C。
课时对点练
(2024·安徽安庆期中)城市辐射是指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
1.早期纽约发展较慢的制约因素是
A.位置 B.交通 C.政策 D.科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20世纪60年代,在纽约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下形成了“波士华城市带”,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但早期经济发展较慢。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后,纽约经济加速发展。如图示意纽约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2题。
√
由材料可知,伊利运河开通后纽约经济加速发展,运河属于交通因素,故早期纽约发展较慢的制约因素是交通,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纽约对“波士华城市带”的辐射带动
作用得以实现的前提是
A.城市间便捷的交通、通信联系
B.城市间巨大的财富差距
C.城市间产业结构的互补性明显
D.城市间的产业体系相同
√
由材料中城市辐射的含义可知,纽约是通过便捷的对外交通、通信联系,把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辐射到“波士华城市带”的其他地区,从而实现辐射带动作用,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广东湛江月考)成渝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中心,位于长江上游,东邻湘鄂、西通青藏、南连云贵、北接陕甘,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完成3~4题。
3.下列城市中,受成渝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的是
A.潼南 B.乐山
C.广安 D.泸州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从图中可以看出潼南是位于成渝之间的城市,在成渝发展主轴上,受成渝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A正确;
乐山位于成德绵乐城市带、泸州位于沿江城市带,受成渝城市群带动作用较弱,B、D错误;
广安既不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上,也不
属于成都、重庆城市圈,受辐射带动作用最弱,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成渝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
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促进城市之间产业协作 ③提高成渝的城镇化率 ④打造宜居型中心城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成渝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城市之间产业协作,①②正确;
成渝城市群建设是成都和重庆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是对自身的影响,与提高成渝的城镇化率、打造宜居型中心城市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选A。
(2024·河北秦皇岛开学考试)都市圈是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网络为依托,由核心城市与外围社会经济联系密切地区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形态。2022年12月,《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成为国家级都市圈。右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
完成5~6题。
5.武汉城市圈的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
A.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B.核心城市的人口规模
C.外围城市的经济规模
D.外围城市的地理位置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依据材料可知,城市圈是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核心,其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核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强弱。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河北秦皇岛开学考试)都市圈是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网络为依托,由核心城市与外围社会经济联系密切地区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形态。2022年12月,《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成为国家级都市圈。如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5~6题。
6.下列措施中,可能会引起武汉城市圈
地域形态发生改变的是
A.提高核心城市等级
B.保护外围地区农田
C.推动交通网络建设
D.增加城市职能种类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依据材料可知,城市圈以发达的交通网络为依托,推动交通网络建设可以加速人流、物流的聚集,影响武汉城市圈的地域形态,C正确;
提高核心城市的城市等级,增加城市职能种类,不会使武汉城市圈地域形态发生改变,A、D错误;
保护外围地区农田对武汉城市圈地域形态影响小,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河南新乡期末)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有中心城市的极化发展,然后再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右图为“我国某城市群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西安成为该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历史悠久 D.经济发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西安成为该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规模大,经济水平高,产业发展较好,能够对周边城市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河南新乡期末)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有中心城市的极化发展,然后再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右图为“我国某城市群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8.下列城市中,受西安市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是
A.汉中 B.华阴
C.临潼 D.咸阳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距离中心城市越近,受到的辐射带动作用越强,咸阳距离西安市最近,受西安市辐射带动作用最强,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河南新乡期末)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有中心城市的极化发展,然后再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右图为“我国某城市群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9.为促进该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应
A.改善区域自然环境
B.减弱中心城市经济实力
C.增加中小城镇数量
D.加强区域产业联系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是城市间的紧密联系及更高效地协同互动,因此为促进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区域产业联系,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创新。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陕西咸阳期中)在安徽,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都是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马鞍山是钢城,铜陵是铜都,淮南、淮北以煤矿闻名。下图为“安徽省简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为加快城市的顺利转型,马鞍山、铜陵、淮南、
淮北等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A.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资源产业链
B.摒弃原有资源产业,全面发展旅游业
C.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做大做强原有产业
D.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第二产业比重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产业链可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有助于加快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A正确;
煤、铁、铜等资源产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会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完全摒弃原有产业并不可行,B错误;
随着工业的发展,煤、铁、铜等资源可能会枯竭,原有的产业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重,故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做大做强原有产业并不合理,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提高煤化工等第二产业比重,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陕西咸阳期中)在安徽,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都是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马鞍山是钢城,铜陵是铜都,淮南、淮
北以煤矿闻名。下图为“安徽省简图”。据此完
成10~11题。
11.与铜陵、淮南、淮北三市相比,马鞍山受到合
肥的辐射作用较小,其更多的是受到南京的辐射
作用,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马鞍山与南京
A.地域文化相似 B.空间位置邻近
C.城市等级差异 D.产业部门接近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读图可知,与铜陵、淮南、淮北三市相比,马鞍山离江苏省会南京更近,受到南京的辐射作用强于安徽省会合肥。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广东佛山期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成为未来城镇化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城市群的构建旨在通过区域协作,形成竞争合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小城镇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区)。下图示意苏锡常(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
12.苏锡常小城镇出现“集聚阴影区”的主要
原因是
A.上海市的虹吸作用
B.苏锡常辐射带动能力强
C.小城镇距离上海远
D.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低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苏锡常的小城镇出现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状况,经济相对落后,主要是由于距离上海较近,上海虹吸作用较强,人才、技术等集中于上海,导致本地区位因素优势缺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A正确;
若苏锡常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应会促进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则不会出现“集聚阴影区”,排除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小城镇距离上海较近,排除C;
小城镇整体发展水平低是“集聚阴影区”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广东佛山期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成为未来城镇化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城市群的构建旨在通过区域协作,形成竞争合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小城镇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区)。下图示意苏锡常(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
13.为消除小城镇“集聚阴影区”,苏锡常可采取
①挖掘自身竞争优势,错位发展 ②扩大小城镇
土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鼓励小城镇之间
人员自由流动 ④利用政策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
带动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消除“集聚阴影区”,苏锡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错位发展,促进周边区域经济共同发展,①符合题意;
盲目扩大小城镇土地规模,不符合现实发展状况,排除②;
鼓励小城镇之间人员流动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较小,无法消除“集聚阴影区”,排除③;
加强苏锡常的辐射带动能力,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④符合题意。故选C。
14.(2024·江苏常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城市之间主要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图1为上海大都市某层级的辐射范围图,图2为2014年上海市对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以上图文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对哪个区域的辐射?说出上海大都市辐射更广阔的区域名称。
答案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经济带。
(2)分析2014年上海市对图中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分布特征。
答案 距离上海越近(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越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试解释具备点轴开发条件的区域常形成经济活动密集区的原因。
答案 增长极(核心城市)以其优势使产业和人口向增长极集聚;交通干线沿线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区域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继续向增长极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交通干线沿线地区集中,沿线便成为经济活动密集区。
城市的辐射功能
第一节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1.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综合思维)
2.以纽约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角度,说明其对周围区域的辐射作用及对世界的影响。(综合思维)
3.通过区域调查资料,说明城市可以成为区域中心的原因和优势,建立区域的部分与整体的关联思维。(地理实践力)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知识点二 纽约的发展和辐射功能
内容索引
课时对点练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
<
知识点一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政治、
经济、文化
服务
城市
商品市场
发展
2.城市功能
(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 、服务、管理、集散、 等功能。
(2)城市功能的差异性
生产
创新
3.城市的辐射功能
(1)概念: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 和发展 。
(2)影响因素: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城市的 、城市 范围。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 ,经济发展水平越 ,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 ,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影响力
带动力
功能
腹地
大
高
大
4.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 的影响
经济特征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 而异
腹地条件
5.从区域空间组织看城市的辐射功能
区域空间组织包括城镇等级体系、要素流动形成的关联网络等。
(1)城市体系: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 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
规模等级
不同等级城市的特点
城市的等级不同,城市的职能、服务范围、数目也不同。具体如下图所示:
拓展延伸
(2)关联网络
联网络
关
(3)空间组织下的城市辐射特点
城市规模越 ,交通运输网络越 ,联通效率越 ,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 ,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大
密
高
大
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主要原因是什么?
思考
答案 铁路的修建,为郑州带来了大量客流和物流,扩大了腹地范围,促进了郑州的发展,其通过交通枢纽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核心归纳
1.城市辐射的内容
主要有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在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之间的流动。
2.城市辐射的方式
人流、物流主要是通过交通运输方式完成,资本流、信息流主要通过通信网络实现。
核心归纳
3.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辐射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因素 城市因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得资源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开发利用 因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核心归纳
因素 影响 表现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人口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因集聚作用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越发达,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动越频繁、产业互动越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城市辐射体系
拓展延伸
2020年2月28日,为加快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共同印发《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制度》。旨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右图是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图。
1.[区域认知]分析关中平原位置的重要性。
答案 地处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2.[综合思维]指出西安市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原因。
答案 在关中平原城市群中,西安市规模
最大,交通运输网络最密集,联通效率最高,联系强度最大,辐射范围最广,故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3.[综合思维]指出城市发展与其腹地之间的关系。
答案 城市发展通常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2024·河北邢台期中)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升级、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引导、促进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前沿阵地,对周边地区起到了强大的金融辐射带动作用。下图示意香港、广州、深圳对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强度,数值越大,表示对其产生的影响力越大。完成1~2题。
1.2017~2019年
A.深圳的影响力最弱 B.香港的影响力增强
C.香港的影响力最强 D.广州的影响力减弱
√
数值越大,表示对其产生的影响力越大,据图可知,香港数值在1.5左右起伏,广州数值在0.55左右起伏,深圳数值在1左右起伏,所以香港影响力最强,广州影响力最弱,C正确,A错误;
2017~2019年香港数值减小,影响力减弱,B错误;
2017~2019年广州数值增大,影响力增强,D错误。
2.进一步增强广州金融辐射强度的合理措施是
A.优化通信设施建设 B.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C.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D.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
由图示信息可知,广州金融辐射强度较弱。结合所学知识,广州经济发展水平高,金融业基础较好,因此需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做好与香港、深圳的金融协调与互补,增强辐射强度,B正确;
广州目前通信设施相对完善,对其进行优化产生的影响较小,A错误;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对广州带动其他城市发展影响小,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交流,C错误;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可以促进广州金融业发展,但对其辐射强度直接影响较小,D错误。
(2024·云南大理期中)城市群的形成发育过程是各城市之间由竞争关系变为竞合关系的一体化过程和同城化过程,通过对城市群拓展过程的长期研究,总结出了城市群空间拓展的蛋型演变规律,即“煮蛋—摊蛋—炒蛋—蛋饼”的蛋型演变规律。长三角城市群现已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群,上海为其核心城市。如图示意上海大都市对外的影响作用。据此完成3~5题。
3.有人把城市群内部结构分成煮蛋模式、摊蛋模式、炒蛋模式和蛋饼模式四种类型,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所处的模式为
√
煮蛋模式发生在城市群形成发育的雏形阶段,在这一时期,多个城市各自立体增长,互不影响,A错误;
摊蛋模式是平面延展,代表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快速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每个城市拓展各自发展空间,形成“摊大饼”的拓展模式,B错误;
炒蛋模式是融合重组,代表城市群形成发
育的一体化阶段,符合目前长三角城市群
所处的发育阶段,在这一阶段,形成多个
城市有机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
机融合体,C正确;
蛋饼模式是代表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成熟阶段,最终实现多个城市的一体化共同体,D错误。
4.上海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体现在
①产业龙头 ②都市核心 ③交通枢纽
④海洋经济 ⑤金融服务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亚太地区重要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如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等,这些因素赋予了上海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上海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体现在产业龙头、
都市核心、交通枢纽、金融服务,①②③⑤正确;
目前上海的海洋经济发展并不突出,④错误。故选A。
5.下列城市中,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
最明显的是
A.纽约、伦敦
B.曼谷、吉隆坡
C.合肥、安庆
D.宁波、苏州
√
一般来讲,城市的辐射功能与距离呈一定的相关性。距离中心城市越近,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越大。读图可知,宁波、苏州距离上海最近,故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D正确。
纽约的发展和辐射功能
>
<
知识点二
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大的区域 、 、文化中心被称为大都市。美国纽约是国际大都市的典型代表。
1.纽约的发展
(1)发展条件
①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 河口,港口条件得天独厚。
②伊利运河开通,大量的商品通过伊利运河很便捷地运往纽约港,纽约的 迅速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并开始加速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 。
政治
经济
哈得孙河
腹地
贸易口岸
(2)发展历程
贸易
口岸
金融
2.纽约的辐射功能
(1)城市体系的形成
纽约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带动了周边城市不断发展,以沿海发达的陆海空 为轴的“波士华城市带”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城市体系:
交通干线
纽约
波士顿
华盛顿
(2)纽约辐射功能的扩展
辐射范围 辐射功能的差异(交通方式及产业的变化) 辐射功能的效果
周边地区 依托高速公路和 ,中心城区的
、 、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 带动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
城市带 通过 公路和 紧密联系,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 、 等服务业为主导,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促进了“波士华城市带”的形成,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带
轨道交通
居住
生产
高速
航空线路
金融
贸易
辐射范围 辐射功能的差异(交通方式及产业的变化) 辐射功能的效果
美国 通过完善的 网及发达的 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 有力促进了美国的发展,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世界 是全球的 枢纽和 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影响国际事务和决策,控制国际资本流动和交易,为全球文化之都
交通运输
信息
物流
信息
纽约港的主要区位优势
(1)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
(2)哈得孙河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3)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
(4)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拓展延伸
纽约是世界经济和金融中心,其发展始于航运、兴于贸易、成于制造,金融勃兴,目前正向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转型。
1825年,伊利运河(连接伊利湖和哈得孙河)的开通促进了纽约港口的繁荣。1921年,纽约区域规划协会成立,在纽约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下,至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波士华城市带”。右图为美国局部区域略图。
下表为1820年、1860年纽约人口、外来商品的变化情况。
纽约人口数量 通过纽约港进入美国的外来商品比重
1820年 123 700 9%
1860年 1 080 330 62%
1.[区域认知]指出伊利运河建成前,美国东北部东西向交通不便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 东部山脉阻隔东西交通;河流多南北流向;(尼亚加拉大)瀑布阻隔伊利湖与安大略湖的航运。
2.[综合思维]分析伊利运河的开通对纽约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扩大经济腹地;增加港口货物运输量(吞吐量),促进商业贸易发展;吸引大量廉价劳动力迁入,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
3.[区域认知]简述纽约向科技创新中心转型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答案 为“波士华城市带”的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信息网络发达;市场需求广阔;高素质人才集聚、科研能力强;(金融产业发达,)资金雄厚;灵活创新的制度与环境,经济基础雄厚等。
4.[综合思维]说明纽约大都市对“波士华城市带”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答案 通过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减少行政壁垒;利用便捷的交通、信息网络,输出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通过产业转移,带动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协作,优化产业布局等。
(2024·江苏南京月考)纽约是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它以强劲的辐射能力推动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可以划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以金融保险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外圈主要聚集着本地居民的医疗救助业、零售业,以及承接内圈转移的化学工业等制造业。据此完成1~2题。
1.纽约辐射范围从内圈到外圈产业的变化,反映了纽约对周边地区的
A.辐射带动作用强
B.辐射能力随范围扩大而减弱
C.辐射范围在不断扩大
D.辐射受中心城市规模的影响
√
据材料可知,辐射范围内圈的产业与纽约作为“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职能更相似,且产业更高端,内圈受纽约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强,而对外圈的辐射能力相对较弱,反映了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随范围扩大而减弱。故选B。
(2024·江苏南京月考)纽约是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它以强劲的辐射能力推动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可以划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以金融保险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外圈主要聚集着本地居民的医疗救助业、零售业,以及承接内圈转移的化学工业等制造业。据此完成1~2题。
2.下列关于纽约对周边地区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卫星城
②加强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 ③使中
心城区的居住、服务等逐渐分散到周边 ④促进自然资
源、人才、技术向周边地区回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纽约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带动了周边许多中小城市发展,形成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①③正确;
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②正确;
纽约经济发达,自然资源需求量大,对人才、技术吸引力强,不会向周边地区回流,④错误。故选A。
(2024·浙江嘉兴期末)“波士华城市带”位于美国东北部,该城市带各城市间分工明确、联系紧密,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据此完成3~4题。
“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发展特点
主要城市 纽约 波士顿 费城 巴尔的摩 华盛顿
发展特点 城市群中最大的城市,发展历史早 距离欧洲最近的港口,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高等学府所在地 美国曾经的首都,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 海港城市,万吨巨轮可直接开进港区,铁路干线与港区紧密相连 美国的首都
3.“波士华城市带”的发展限制了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辐射范围
C.人口数量 D.城市等级
√
在“波士华城市带”的发展中,各核心城市分工明确,限制了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A正确;
各城市间联系紧密,辐射范围大,B错误;
没有限制各核心城市的人口数量与城市等级,C、D错误。故选A。
4.“波士华城市带”中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为
A.波士顿 B.费城
C.巴尔的摩 D.纽约
√
读表可知,巴尔的摩是海港城市,铁路干线与港区紧密相连,有利于原料、燃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应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C正确;
波士顿高等学府云集,应是以高科技产业和教育为主导产业的城市,A错误;
费城曾是美国的首都,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结构多样化,B错误;
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是该城市带中发展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城市,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金融辐射作用强,D错误。故选C。
课时对点练
(2024·安徽安庆期中)城市辐射是指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
1.早期纽约发展较慢的制约因素是
A.位置 B.交通 C.政策 D.科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20世纪60年代,在纽约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下形成了“波士华城市带”,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但早期经济发展较慢。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后,纽约经济加速发展。如图示意纽约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2题。
√
由材料可知,伊利运河开通后纽约经济加速发展,运河属于交通因素,故早期纽约发展较慢的制约因素是交通,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纽约对“波士华城市带”的辐射带动
作用得以实现的前提是
A.城市间便捷的交通、通信联系
B.城市间巨大的财富差距
C.城市间产业结构的互补性明显
D.城市间的产业体系相同
√
由材料中城市辐射的含义可知,纽约是通过便捷的对外交通、通信联系,把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辐射到“波士华城市带”的其他地区,从而实现辐射带动作用,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广东湛江月考)成渝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中心,位于长江上游,东邻湘鄂、西通青藏、南连云贵、北接陕甘,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完成3~4题。
3.下列城市中,受成渝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的是
A.潼南 B.乐山
C.广安 D.泸州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从图中可以看出潼南是位于成渝之间的城市,在成渝发展主轴上,受成渝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A正确;
乐山位于成德绵乐城市带、泸州位于沿江城市带,受成渝城市群带动作用较弱,B、D错误;
广安既不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上,也不
属于成都、重庆城市圈,受辐射带动作用最弱,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成渝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
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促进城市之间产业协作 ③提高成渝的城镇化率 ④打造宜居型中心城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成渝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城市之间产业协作,①②正确;
成渝城市群建设是成都和重庆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是对自身的影响,与提高成渝的城镇化率、打造宜居型中心城市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选A。
(2024·河北秦皇岛开学考试)都市圈是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网络为依托,由核心城市与外围社会经济联系密切地区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形态。2022年12月,《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成为国家级都市圈。右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
完成5~6题。
5.武汉城市圈的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
A.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B.核心城市的人口规模
C.外围城市的经济规模
D.外围城市的地理位置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依据材料可知,城市圈是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核心,其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核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强弱。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河北秦皇岛开学考试)都市圈是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网络为依托,由核心城市与外围社会经济联系密切地区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形态。2022年12月,《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成为国家级都市圈。如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5~6题。
6.下列措施中,可能会引起武汉城市圈
地域形态发生改变的是
A.提高核心城市等级
B.保护外围地区农田
C.推动交通网络建设
D.增加城市职能种类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依据材料可知,城市圈以发达的交通网络为依托,推动交通网络建设可以加速人流、物流的聚集,影响武汉城市圈的地域形态,C正确;
提高核心城市的城市等级,增加城市职能种类,不会使武汉城市圈地域形态发生改变,A、D错误;
保护外围地区农田对武汉城市圈地域形态影响小,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河南新乡期末)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有中心城市的极化发展,然后再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右图为“我国某城市群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西安成为该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历史悠久 D.经济发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西安成为该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规模大,经济水平高,产业发展较好,能够对周边城市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河南新乡期末)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有中心城市的极化发展,然后再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右图为“我国某城市群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8.下列城市中,受西安市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是
A.汉中 B.华阴
C.临潼 D.咸阳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距离中心城市越近,受到的辐射带动作用越强,咸阳距离西安市最近,受西安市辐射带动作用最强,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河南新乡期末)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有中心城市的极化发展,然后再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右图为“我国某城市群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9.为促进该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应
A.改善区域自然环境
B.减弱中心城市经济实力
C.增加中小城镇数量
D.加强区域产业联系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是城市间的紧密联系及更高效地协同互动,因此为促进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区域产业联系,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创新。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陕西咸阳期中)在安徽,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都是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马鞍山是钢城,铜陵是铜都,淮南、淮北以煤矿闻名。下图为“安徽省简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为加快城市的顺利转型,马鞍山、铜陵、淮南、
淮北等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A.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资源产业链
B.摒弃原有资源产业,全面发展旅游业
C.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做大做强原有产业
D.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第二产业比重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产业链可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有助于加快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A正确;
煤、铁、铜等资源产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会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完全摒弃原有产业并不可行,B错误;
随着工业的发展,煤、铁、铜等资源可能会枯竭,原有的产业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重,故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做大做强原有产业并不合理,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提高煤化工等第二产业比重,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陕西咸阳期中)在安徽,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都是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马鞍山是钢城,铜陵是铜都,淮南、淮
北以煤矿闻名。下图为“安徽省简图”。据此完
成10~11题。
11.与铜陵、淮南、淮北三市相比,马鞍山受到合
肥的辐射作用较小,其更多的是受到南京的辐射
作用,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马鞍山与南京
A.地域文化相似 B.空间位置邻近
C.城市等级差异 D.产业部门接近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读图可知,与铜陵、淮南、淮北三市相比,马鞍山离江苏省会南京更近,受到南京的辐射作用强于安徽省会合肥。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广东佛山期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成为未来城镇化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城市群的构建旨在通过区域协作,形成竞争合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小城镇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区)。下图示意苏锡常(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
12.苏锡常小城镇出现“集聚阴影区”的主要
原因是
A.上海市的虹吸作用
B.苏锡常辐射带动能力强
C.小城镇距离上海远
D.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低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苏锡常的小城镇出现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状况,经济相对落后,主要是由于距离上海较近,上海虹吸作用较强,人才、技术等集中于上海,导致本地区位因素优势缺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A正确;
若苏锡常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应会促进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则不会出现“集聚阴影区”,排除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小城镇距离上海较近,排除C;
小城镇整体发展水平低是“集聚阴影区”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广东佛山期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成为未来城镇化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城市群的构建旨在通过区域协作,形成竞争合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小城镇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区)。下图示意苏锡常(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
13.为消除小城镇“集聚阴影区”,苏锡常可采取
①挖掘自身竞争优势,错位发展 ②扩大小城镇
土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鼓励小城镇之间
人员自由流动 ④利用政策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
带动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消除“集聚阴影区”,苏锡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错位发展,促进周边区域经济共同发展,①符合题意;
盲目扩大小城镇土地规模,不符合现实发展状况,排除②;
鼓励小城镇之间人员流动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较小,无法消除“集聚阴影区”,排除③;
加强苏锡常的辐射带动能力,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④符合题意。故选C。
14.(2024·江苏常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城市之间主要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图1为上海大都市某层级的辐射范围图,图2为2014年上海市对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以上图文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对哪个区域的辐射?说出上海大都市辐射更广阔的区域名称。
答案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经济带。
(2)分析2014年上海市对图中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分布特征。
答案 距离上海越近(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越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试解释具备点轴开发条件的区域常形成经济活动密集区的原因。
答案 增长极(核心城市)以其优势使产业和人口向增长极集聚;交通干线沿线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区域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继续向增长极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交通干线沿线地区集中,沿线便成为经济活动密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