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地理阶段检测卷(四)(八年级下册)(含答案).docx 展开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地理阶段检测卷(四)(八年级下册)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有“国家绿肺”之称,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下图为秦岭周围区域图及西安和汉中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3题。【秦岭-淮河线+气候主题】
1.冬季强冷寒潮发生时,汉中最低气温远远高于西安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 B.汉中纬度低于西安
C.汉中海拔低于西安 D.秦岭阻挡了夏季风北进
2.结合题干材料,秦岭的重要生态作用有( )
①调节气候 ②提供矿产和木材 ③维护生物多样性 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小于0℃
B.秦岭-淮河线以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C.秦岭-淮河线以北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
D.秦岭-淮河线以南以牧区畜牧业为主
武汉某中学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开展了“穿越中国之旗”的地理研学活动,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下图为同学们的研学路线图。据此,完成4~6题。【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主题】
4.决定图中甲、乙、丙三条界线的主导因素依次是( )
A.气候、降水、地形 B.地形、气候、降水
C.气温、植被、地势 D.民俗、文化、历史
5.下列有关长春-朱日和-吐鲁番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植被以常绿林为主 ②农业类型不相同 ③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④沿途高原反应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到了拉萨,同学们发现他们带去的食品袋“发胖”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 )
A.光照好,气温日较差大 B.天气晴朗,降水少
C.海拔高,气压低 D.紫外线强,气压高
经过3年的监测,国家天文台从多个备选地中确定在冷湖无人区的赛什腾山建立世界级天文观测台。下图中图1为天文观测条件资料卡、丽江气候统计图与冷湖天文台景观图,图2为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基地分布图。根据材料完成7~9题。【天文观测+自然环境主题】
图1 图2
7.备选天文观测基地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8.与东部观测基地相比,冷湖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条件更加优越的原因是( )
A.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B.植被茂密,空气洁净
C.距城市近,设备先进 D.纬度高,观测时间长
9.丽江观测站一年中适合观测、拍摄星空天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沙尘天气较多 B.地势起伏较大 C.基础设施较差 D.雨季长,晴天少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读图,完成10~12题。【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畜牧业主题】
10.据图可知,该地区出现的景观,从东向西排列正确的是( )
A.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11.该区域拥有我国四大牧区中的( )
A.青海牧区 B.西藏牧区
C.新疆牧区 D.内蒙古牧区
12.下列有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按照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③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④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都四铁路起于都江堰站,止于四姑娘山站,属于客运专线,落差约3 000米,全线桥隧比例98.34%,设计时速120千米(远低于高铁速度),经过藏族、羌族聚居区,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据此完成13~15题。【交通运输发展主题】
13.都四铁路没有沿图中虚线所示较短线路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低对保护区影响 B.减少沿途游客数量
C.技术难以突破 D.区域间无法协调
14.都四铁路设计时速远低于高铁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受限于铁路技术 B.地形影响及旅游体验需要
C.受限于矿石运输 D.受限于电力缺乏
15.都四铁路建成后,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利于矿产资源运输 ②改善区域交通条件 ③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④促进沿线乡村振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推动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互利共赢。下图是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区域发展主题】
16.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①地广人稀,市场广阔 ②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强大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
①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②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建设现代化单一产业 ④增加牛羊养殖数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及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18~20题。【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环境治理主题】
18.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地区( )
A.1月平均气温高于0℃ B.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
C.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 D.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
19.造成文中描述“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多暴雨 ③河流结冰 ④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C.大力开荒种粮,增加农民收入
D.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
苏陕协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助力陕西省56个贫困县实现脱贫。两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下图为苏、陕两省简图,下图中甲、乙示意两省间的要素流动。读图,完成21~22题。【区域合作与发展主题】
2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两省分别位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差异大
C.两省地形都以平原为主
D.两省水资源丰富,都以种植水稻为主
22.下列关于苏陕协作要素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特色农产品 B.甲——技术和资金
C.乙——多种矿产资源 D.乙——大量劳动力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养殖。下图为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读图,完成23~25题。【资源+生态环境主题】
23.海洋牧场是一种新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
A.化学资源 B.石油资源 C.水能资源 D.生物资源
24.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最多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5.建设海洋牧场有利于( )
①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②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③扩大我国海洋国土 ④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二部分 综合题(共2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新能源+荒漠化主题】
材料一 “沙戈荒”地区通常指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的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带,这些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少,但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
材料二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库布齐沙漠,日照年均超过3 180小时,成为风电光伏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该市牢牢把握国家布局建设以“沙戈荒”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加紧推进“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旨在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的改善。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作为全球最大风电光伏基地,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能440亿千瓦时,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该基地不仅发电,还通过“光伏治沙”模式治理沙漠化。
材料三 图1为我国沙漠地区分布图,图2为库布齐沙漠分布图,图3为风电光伏基地景观图。
图1 图2 图3
(1)说出库布齐沙漠的地理位置。(2分)
(2)从气候、土壤方面描述“沙戈荒”地区形成的自然原因。(2分)
(3)分析在库布齐沙漠建设风电光伏新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4分)
(4)与传统的煤炭发电相比,分析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产业的有利影响。(4分)
27.“东数西算”是指在土地、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和处理,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贵州是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贵州大数据产业的机器设备散热降温消耗电能较低。图1为贵州地形分布图,图2为贵阳气候资料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高新技术+区域发展主题】
图1 图2
(1)简述贵州省的总体地势特征。(1分)
(2)贵州水能资源丰富,可为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的电力。试从气候方面分析贵州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3)贵州算力枢纽所在的贵阳市是著名的“凉都”,夏无酷暑,有利于计算机散热。请分析主要原因。(4分)
(4)贵州境内石灰岩广布,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长期不合理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出现土地石漠化现象。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贵州省土地石漠化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4分)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地理阶段检测卷(四)(八年级下册)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有“国家绿肺”之称,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下图为秦岭周围区域图及西安和汉中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3题。【秦岭-淮河线+气候主题】
1.冬季强冷寒潮发生时,汉中最低气温远远高于西安的主要原因是( A )
A.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 B.汉中纬度低于西安
C.汉中海拔低于西安 D.秦岭阻挡了夏季风北进
2.结合题干材料,秦岭的重要生态作用有( A )
①调节气候 ②提供矿产和木材 ③维护生物多样性 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秦岭-淮河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小于0℃
B.秦岭-淮河线以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C.秦岭-淮河线以北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
D.秦岭-淮河线以南以牧区畜牧业为主
武汉某中学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开展了“穿越中国之旗”的地理研学活动,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下图为同学们的研学路线图。据此,完成4~6题。【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主题】
4.决定图中甲、乙、丙三条界线的主导因素依次是( A )
A.气候、降水、地形 B.地形、气候、降水
C.气温、植被、地势 D.民俗、文化、历史
5.下列有关长春-朱日和-吐鲁番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有( B )
①植被以常绿林为主 ②农业类型不相同 ③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④沿途高原反应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到了拉萨,同学们发现他们带去的食品袋“发胖”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 C )
A.光照好,气温日较差大 B.天气晴朗,降水少
C.海拔高,气压低 D.紫外线强,气压高
经过3年的监测,国家天文台从多个备选地中确定在冷湖无人区的赛什腾山建立世界级天文观测台。下图中图1为天文观测条件资料卡、丽江气候统计图与冷湖天文台景观图,图2为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基地分布图。根据材料完成7~9题。【天文观测+自然环境主题】
图1 图2
7.备选天文观测基地都位于( D )
A.黄土高原 B.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8.与东部观测基地相比,冷湖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条件更加优越的原因是( A )
A.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B.植被茂密,空气洁净
C.距城市近,设备先进 D.纬度高,观测时间长
9.丽江观测站一年中适合观测、拍摄星空天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D )
A.沙尘天气较多 B.地势起伏较大 C.基础设施较差 D.雨季长,晴天少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读图,完成10~12题。【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畜牧业主题】
10.据图可知,该地区出现的景观,从东向西排列正确的是( B )
A.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11.该区域拥有我国四大牧区中的( D )
A.青海牧区 B.西藏牧区
C.新疆牧区 D.内蒙古牧区
12.下列有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按照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③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④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都四铁路起于都江堰站,止于四姑娘山站,属于客运专线,落差约3 000米,全线桥隧比例98.34%,设计时速120千米(远低于高铁速度),经过藏族、羌族聚居区,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据此完成13~15题。【交通运输发展主题】
13.都四铁路没有沿图中虚线所示较短线路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 A )
A.降低对保护区影响 B.减少沿途游客数量
C.技术难以突破 D.区域间无法协调
14.都四铁路设计时速远低于高铁的原因,最可能是( B )
A.受限于铁路技术 B.地形影响及旅游体验需要
C.受限于矿石运输 D.受限于电力缺乏
15.都四铁路建成后,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C )
①利于矿产资源运输 ②改善区域交通条件 ③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④促进沿线乡村振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推动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互利共赢。下图是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区域发展主题】
16.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C )
①地广人稀,市场广阔 ②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强大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A )
①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②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建设现代化单一产业 ④增加牛羊养殖数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及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18~20题。【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环境治理主题】
18.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地区( B )
A.1月平均气温高于0℃ B.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
C.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 D.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
19.造成文中描述“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有( D )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多暴雨 ③河流结冰 ④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C )
A.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C.大力开荒种粮,增加农民收入
D.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
苏陕协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助力陕西省56个贫困县实现脱贫。两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下图为苏、陕两省简图,下图中甲、乙示意两省间的要素流动。读图,完成21~22题。【区域合作与发展主题】
2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 )
A.两省分别位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差异大
C.两省地形都以平原为主
D.两省水资源丰富,都以种植水稻为主
22.下列关于苏陕协作要素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甲——特色农产品 B.甲——技术和资金
C.乙——多种矿产资源 D.乙——大量劳动力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养殖。下图为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读图,完成23~25题。【资源+生态环境主题】
23.海洋牧场是一种新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D )
A.化学资源 B.石油资源 C.水能资源 D.生物资源
24.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最多的海域是( B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5.建设海洋牧场有利于( C )
①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②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③扩大我国海洋国土 ④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二部分 综合题(共2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新能源+荒漠化主题】
材料一 “沙戈荒”地区通常指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的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带,这些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少,但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
材料二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库布齐沙漠,日照年均超过3 180小时,成为风电光伏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该市牢牢把握国家布局建设以“沙戈荒”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加紧推进“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旨在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的改善。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作为全球最大风电光伏基地,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能440亿千瓦时,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该基地不仅发电,还通过“光伏治沙”模式治理沙漠化。
材料三 图1为我国沙漠地区分布图,图2为库布齐沙漠分布图,图3为风电光伏基地景观图。
图1 图2 图3
(1)说出库布齐沙漠的地理位置。(2分)
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阴山南部、黄河南岸、内蒙古中部等。(每点1分,共2分)
(2)从气候、土壤方面描述“沙戈荒”地区形成的自然原因。(2分)
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土壤:荒漠地区,沙质土壤为主,土质疏松。(2分)
(3)分析在库布齐沙漠建设风电光伏新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4分)
当地冬季风/西北季风风力大且持续,风能资源丰富;当地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太阳能丰富;荒漠地区地广人稀,可利用土地面积大,地价低廉;技术先进,保证了风电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效率;国家政策支持。(任答四点得4分)
(4)与传统的煤炭发电相比,分析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产业的有利影响。(4分)
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通过风电、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缓解土地荒漠化。(任答四点得4分)
27.“东数西算”是指在土地、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和处理,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贵州是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贵州大数据产业的机器设备散热降温消耗电能较低。图1为贵州地形分布图,图2为贵阳气候资料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高新技术+区域发展主题】
图1 图2
(1)简述贵州省的总体地势特征。(1分)
西南高,东北低(西高东低)。(1分)
(2)贵州水能资源丰富,可为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的电力。试从气候方面分析贵州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4分)
(3)贵州算力枢纽所在的贵阳市是著名的“凉都”,夏无酷暑,有利于计算机散热。请分析主要原因。(4分)
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凉爽,有利于计算机散热。(4分)
(4)贵州境内石灰岩广布,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长期不合理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出现土地石漠化现象。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贵州省土地石漠化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4分)
贵州省境内石灰岩广布,土层较薄;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雨季时雨水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4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有“国家绿肺”之称,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下图为秦岭周围区域图及西安和汉中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3题。【秦岭-淮河线+气候主题】
1.冬季强冷寒潮发生时,汉中最低气温远远高于西安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 B.汉中纬度低于西安
C.汉中海拔低于西安 D.秦岭阻挡了夏季风北进
2.结合题干材料,秦岭的重要生态作用有( )
①调节气候 ②提供矿产和木材 ③维护生物多样性 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小于0℃
B.秦岭-淮河线以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C.秦岭-淮河线以北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
D.秦岭-淮河线以南以牧区畜牧业为主
武汉某中学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开展了“穿越中国之旗”的地理研学活动,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下图为同学们的研学路线图。据此,完成4~6题。【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主题】
4.决定图中甲、乙、丙三条界线的主导因素依次是( )
A.气候、降水、地形 B.地形、气候、降水
C.气温、植被、地势 D.民俗、文化、历史
5.下列有关长春-朱日和-吐鲁番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植被以常绿林为主 ②农业类型不相同 ③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④沿途高原反应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到了拉萨,同学们发现他们带去的食品袋“发胖”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 )
A.光照好,气温日较差大 B.天气晴朗,降水少
C.海拔高,气压低 D.紫外线强,气压高
经过3年的监测,国家天文台从多个备选地中确定在冷湖无人区的赛什腾山建立世界级天文观测台。下图中图1为天文观测条件资料卡、丽江气候统计图与冷湖天文台景观图,图2为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基地分布图。根据材料完成7~9题。【天文观测+自然环境主题】
图1 图2
7.备选天文观测基地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8.与东部观测基地相比,冷湖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条件更加优越的原因是( )
A.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B.植被茂密,空气洁净
C.距城市近,设备先进 D.纬度高,观测时间长
9.丽江观测站一年中适合观测、拍摄星空天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沙尘天气较多 B.地势起伏较大 C.基础设施较差 D.雨季长,晴天少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读图,完成10~12题。【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畜牧业主题】
10.据图可知,该地区出现的景观,从东向西排列正确的是( )
A.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11.该区域拥有我国四大牧区中的( )
A.青海牧区 B.西藏牧区
C.新疆牧区 D.内蒙古牧区
12.下列有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按照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③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④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都四铁路起于都江堰站,止于四姑娘山站,属于客运专线,落差约3 000米,全线桥隧比例98.34%,设计时速120千米(远低于高铁速度),经过藏族、羌族聚居区,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据此完成13~15题。【交通运输发展主题】
13.都四铁路没有沿图中虚线所示较短线路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低对保护区影响 B.减少沿途游客数量
C.技术难以突破 D.区域间无法协调
14.都四铁路设计时速远低于高铁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受限于铁路技术 B.地形影响及旅游体验需要
C.受限于矿石运输 D.受限于电力缺乏
15.都四铁路建成后,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利于矿产资源运输 ②改善区域交通条件 ③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④促进沿线乡村振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推动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互利共赢。下图是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区域发展主题】
16.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①地广人稀,市场广阔 ②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强大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
①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②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建设现代化单一产业 ④增加牛羊养殖数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及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18~20题。【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环境治理主题】
18.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地区( )
A.1月平均气温高于0℃ B.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
C.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 D.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
19.造成文中描述“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多暴雨 ③河流结冰 ④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C.大力开荒种粮,增加农民收入
D.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
苏陕协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助力陕西省56个贫困县实现脱贫。两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下图为苏、陕两省简图,下图中甲、乙示意两省间的要素流动。读图,完成21~22题。【区域合作与发展主题】
2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两省分别位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差异大
C.两省地形都以平原为主
D.两省水资源丰富,都以种植水稻为主
22.下列关于苏陕协作要素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特色农产品 B.甲——技术和资金
C.乙——多种矿产资源 D.乙——大量劳动力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养殖。下图为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读图,完成23~25题。【资源+生态环境主题】
23.海洋牧场是一种新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
A.化学资源 B.石油资源 C.水能资源 D.生物资源
24.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最多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5.建设海洋牧场有利于( )
①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②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③扩大我国海洋国土 ④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二部分 综合题(共2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新能源+荒漠化主题】
材料一 “沙戈荒”地区通常指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的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带,这些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少,但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
材料二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库布齐沙漠,日照年均超过3 180小时,成为风电光伏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该市牢牢把握国家布局建设以“沙戈荒”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加紧推进“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旨在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的改善。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作为全球最大风电光伏基地,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能440亿千瓦时,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该基地不仅发电,还通过“光伏治沙”模式治理沙漠化。
材料三 图1为我国沙漠地区分布图,图2为库布齐沙漠分布图,图3为风电光伏基地景观图。
图1 图2 图3
(1)说出库布齐沙漠的地理位置。(2分)
(2)从气候、土壤方面描述“沙戈荒”地区形成的自然原因。(2分)
(3)分析在库布齐沙漠建设风电光伏新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4分)
(4)与传统的煤炭发电相比,分析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产业的有利影响。(4分)
27.“东数西算”是指在土地、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和处理,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贵州是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贵州大数据产业的机器设备散热降温消耗电能较低。图1为贵州地形分布图,图2为贵阳气候资料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高新技术+区域发展主题】
图1 图2
(1)简述贵州省的总体地势特征。(1分)
(2)贵州水能资源丰富,可为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的电力。试从气候方面分析贵州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3)贵州算力枢纽所在的贵阳市是著名的“凉都”,夏无酷暑,有利于计算机散热。请分析主要原因。(4分)
(4)贵州境内石灰岩广布,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长期不合理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出现土地石漠化现象。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贵州省土地石漠化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4分)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地理阶段检测卷(四)(八年级下册)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有“国家绿肺”之称,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下图为秦岭周围区域图及西安和汉中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3题。【秦岭-淮河线+气候主题】
1.冬季强冷寒潮发生时,汉中最低气温远远高于西安的主要原因是( A )
A.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 B.汉中纬度低于西安
C.汉中海拔低于西安 D.秦岭阻挡了夏季风北进
2.结合题干材料,秦岭的重要生态作用有( A )
①调节气候 ②提供矿产和木材 ③维护生物多样性 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秦岭-淮河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小于0℃
B.秦岭-淮河线以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C.秦岭-淮河线以北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
D.秦岭-淮河线以南以牧区畜牧业为主
武汉某中学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开展了“穿越中国之旗”的地理研学活动,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下图为同学们的研学路线图。据此,完成4~6题。【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主题】
4.决定图中甲、乙、丙三条界线的主导因素依次是( A )
A.气候、降水、地形 B.地形、气候、降水
C.气温、植被、地势 D.民俗、文化、历史
5.下列有关长春-朱日和-吐鲁番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有( B )
①植被以常绿林为主 ②农业类型不相同 ③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④沿途高原反应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到了拉萨,同学们发现他们带去的食品袋“发胖”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 C )
A.光照好,气温日较差大 B.天气晴朗,降水少
C.海拔高,气压低 D.紫外线强,气压高
经过3年的监测,国家天文台从多个备选地中确定在冷湖无人区的赛什腾山建立世界级天文观测台。下图中图1为天文观测条件资料卡、丽江气候统计图与冷湖天文台景观图,图2为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基地分布图。根据材料完成7~9题。【天文观测+自然环境主题】
图1 图2
7.备选天文观测基地都位于( D )
A.黄土高原 B.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8.与东部观测基地相比,冷湖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条件更加优越的原因是( A )
A.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B.植被茂密,空气洁净
C.距城市近,设备先进 D.纬度高,观测时间长
9.丽江观测站一年中适合观测、拍摄星空天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D )
A.沙尘天气较多 B.地势起伏较大 C.基础设施较差 D.雨季长,晴天少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读图,完成10~12题。【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畜牧业主题】
10.据图可知,该地区出现的景观,从东向西排列正确的是( B )
A.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11.该区域拥有我国四大牧区中的( D )
A.青海牧区 B.西藏牧区
C.新疆牧区 D.内蒙古牧区
12.下列有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按照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③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④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都四铁路起于都江堰站,止于四姑娘山站,属于客运专线,落差约3 000米,全线桥隧比例98.34%,设计时速120千米(远低于高铁速度),经过藏族、羌族聚居区,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据此完成13~15题。【交通运输发展主题】
13.都四铁路没有沿图中虚线所示较短线路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 A )
A.降低对保护区影响 B.减少沿途游客数量
C.技术难以突破 D.区域间无法协调
14.都四铁路设计时速远低于高铁的原因,最可能是( B )
A.受限于铁路技术 B.地形影响及旅游体验需要
C.受限于矿石运输 D.受限于电力缺乏
15.都四铁路建成后,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C )
①利于矿产资源运输 ②改善区域交通条件 ③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④促进沿线乡村振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推动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互利共赢。下图是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区域发展主题】
16.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C )
①地广人稀,市场广阔 ②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强大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A )
①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②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建设现代化单一产业 ④增加牛羊养殖数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及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18~20题。【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环境治理主题】
18.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地区( B )
A.1月平均气温高于0℃ B.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
C.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 D.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
19.造成文中描述“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有( D )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多暴雨 ③河流结冰 ④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C )
A.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C.大力开荒种粮,增加农民收入
D.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
苏陕协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助力陕西省56个贫困县实现脱贫。两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下图为苏、陕两省简图,下图中甲、乙示意两省间的要素流动。读图,完成21~22题。【区域合作与发展主题】
2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 )
A.两省分别位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差异大
C.两省地形都以平原为主
D.两省水资源丰富,都以种植水稻为主
22.下列关于苏陕协作要素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甲——特色农产品 B.甲——技术和资金
C.乙——多种矿产资源 D.乙——大量劳动力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养殖。下图为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读图,完成23~25题。【资源+生态环境主题】
23.海洋牧场是一种新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D )
A.化学资源 B.石油资源 C.水能资源 D.生物资源
24.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最多的海域是( B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5.建设海洋牧场有利于( C )
①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②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③扩大我国海洋国土 ④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二部分 综合题(共2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新能源+荒漠化主题】
材料一 “沙戈荒”地区通常指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的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带,这些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少,但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
材料二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库布齐沙漠,日照年均超过3 180小时,成为风电光伏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该市牢牢把握国家布局建设以“沙戈荒”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加紧推进“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旨在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的改善。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作为全球最大风电光伏基地,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能440亿千瓦时,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该基地不仅发电,还通过“光伏治沙”模式治理沙漠化。
材料三 图1为我国沙漠地区分布图,图2为库布齐沙漠分布图,图3为风电光伏基地景观图。
图1 图2 图3
(1)说出库布齐沙漠的地理位置。(2分)
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阴山南部、黄河南岸、内蒙古中部等。(每点1分,共2分)
(2)从气候、土壤方面描述“沙戈荒”地区形成的自然原因。(2分)
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土壤:荒漠地区,沙质土壤为主,土质疏松。(2分)
(3)分析在库布齐沙漠建设风电光伏新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4分)
当地冬季风/西北季风风力大且持续,风能资源丰富;当地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太阳能丰富;荒漠地区地广人稀,可利用土地面积大,地价低廉;技术先进,保证了风电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效率;国家政策支持。(任答四点得4分)
(4)与传统的煤炭发电相比,分析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产业的有利影响。(4分)
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通过风电、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缓解土地荒漠化。(任答四点得4分)
27.“东数西算”是指在土地、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和处理,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贵州是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贵州大数据产业的机器设备散热降温消耗电能较低。图1为贵州地形分布图,图2为贵阳气候资料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高新技术+区域发展主题】
图1 图2
(1)简述贵州省的总体地势特征。(1分)
西南高,东北低(西高东低)。(1分)
(2)贵州水能资源丰富,可为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的电力。试从气候方面分析贵州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4分)
(3)贵州算力枢纽所在的贵阳市是著名的“凉都”,夏无酷暑,有利于计算机散热。请分析主要原因。(4分)
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凉爽,有利于计算机散热。(4分)
(4)贵州境内石灰岩广布,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长期不合理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出现土地石漠化现象。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贵州省土地石漠化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4分)
贵州省境内石灰岩广布,土层较薄;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雨季时雨水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