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017北京中考考纲解读:中考考什么?

日期:2017-3-15 16:08 阅读:
       2017北京中考考纲公布,各科考试说明同学们课进入21世纪教育网查看,2017年北京中考考纲解:北京中考到底考什么?下面是三位名师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17年中考考试说明整体变化
  涂涤飞大家都知道,2018年北京市的中考将进行比较大的改革。作为最后一次“老中考”,我们发现今年的《考试说明》的特点:第一、它是对之前各个学科的新一轮中考考试改革的一个延续,延续的形态非常明显。第二,它仍然是在不断地强调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尤其强调语文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中考,高考同样是得语文者得天下。
  语文 增加基础运用和阅读类样题
  基础运用
  杨会品:增加中国航天材料这一社会热点。这就要求同学们,不仅仅要做到“一心只读圣贤书,同时还要“两耳听闻窗外事。”
  涉及到两个例题:比如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前几年中考中一直是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近几年常见于的中考的说明文中。
  另一个比较新的知识点:看了中国航天材料,让学生自己解释一下新长征的意思。这是要考察同学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用到的知识,同学可能会想到红军长征或其它的点,什么人?做了什么样的事?结果如何?如果学生能把这个知识迁移过来,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增加科技节的材料,并给出几首古诗,让学生根据古诗具体选择这则材料对应选择哪首古诗,并且作出解释。主要是考查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这个能力,也就是学以致用。要求学生在背诵古诗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背,而是要理解性的记忆。
  作家作品,增加了李清照、陆游、莎士比亚和雨果。作家的增加势必会引导我们去了解作家、作品。
  文言文
  杨会品:今年删去了原来的《阿留传》,增加了《史记·田单列传》。看完《史记·天单列传》之后我发现,所有的字词、包括句子的翻译,都能够从我们平常学的课内文言文中找到。知识只是一个一个迁移,迁移到课外就能够完全解决。这个信号就告诉我们,中考文言文的一个方向就是“立足课内,兼顾课外”。
  名著
  杨会品:今年的名著阅读部分《论语》又增加了《八佾》和《里仁》。名著阅读不应该成为北京孩子的一个弱点。因为九部名著其实是分布在初中三年让同学们去学习的。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精读、细读。建议同学们读完一部书,你要了解这部书作者的写作目的,一些经典的情节,包括在具体的情节中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这些都是在阅读中必须要把握的。
  数学 调整能力和知识要求,注重考查基础内容
  试卷变化
  魏明阳:
  知识方面:针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改变。实际上是结合图象与表达,这一部分内容由原来的理解改成了掌握。这一部分难度是有一定的增加改变。什么叫理解?什么叫掌握?就是说,我讲完这个题之后你还得会用,所谓的掌握实际上就是你要会去应用。
  能力要求:试题长度,原来一个题可能是一行、半行,现在变成了两行三行甚至半篇。长度变化会让人觉得有一种压抑感,看到这个试题觉得很难,但做起来你会发现它实际上很简单。
  举一个简单例子:统计部分,原来叫做“整理分析数据”,现在改成了“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试题变得非常长之后,你要收集清楚实际的有用信息,你有这个能力之后,才能进一步地整理,再进行分析。这是能力方面的要求。看到一道题有半篇甚至一篇的长度,首先你要做到的是克服心理障碍,不要被篇幅吓住。具体怎么做呢?对题目先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第一遍大概看一下。第二遍,筛选有效的数据,就是所谓的整理。整理完毕之后你对着问题返回去看试题内容与和这个问题之间的关系,如果这样去看的话,我相信同学们肯定能够整理清楚。
  现在的数学是贴近生活、面向社会,数学的问题是“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把考点落实到课本上去,这个“宗”就有了。考的再深还是课本上的东西,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去做题,再去面向社会,这样才能更好。
  不变:试卷结构相对稳定、考试时间没有变化、难度上应该继续保持相对简单。
  对2017数学中考的展望
  魏明阳:
  1、26个参考样题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基础知识,核心素养,就是大脑会不会转?掌握知识是前提,大脑会转之后才有这个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2、参考样题当中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它是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考我们,但是考的点还是课文上的基础知识。
  3、试题里面出现了开放性的试题,需要同学们有针对性的注意。我们把各个城区的期末考试的第16题,以及去年模拟卷当中的第16题拿出来,同学们会发现就考这样的六个定理,到底六个定理是什么?
  4、强调逻辑思维、数学思想方法,需要同学们真正钻进去思考,改正错题,能不能理解到课本上的根本点和方法层面上去。
  物理 增加实验探究分值
  四个变化
  韩盛乔:
  变化之一:考点有所增加和修改。体现在家庭电路增加了一个频率的考点、增加了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这是两个考点的增加。
  变化之二:题型变化。原来的实验探究题在2016年中考中它是占到48分,今年把这一个大题拆成了两个大题:一个叫实验选择,一个叫实验解答,实验选择是占到20分,实验解答是占到30分,这样两个题加一块是50分,也就是说今年考试说明整个实验探究大题比去年增加了2分。今年最大的一个特点和变化。而且这个变化已经在今年的各区的期末考试中已经得到体现了。
  变化之三:部分样题做了调整,尤其是对于其中的一些题目,把它更换成了2016年最新的中考题。
  变化之四:阅读能力。这个变化虽然不是今年刚出现的,但是这个变化今年延续了。现在在物理中也是考查阅读能力,也是考查我们的母语素养。需要学生不但会文字阅读能力,而且得会读图、得会读表格。还要强调一点,2015年物理是第一次出现了科普阅读题,2016年依然是考科普阅读。2017年实验探究题增加了2分,整张试卷有一个题肯定要减两分,这个题就是科普阅读题,但是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减这两分并不代表科普阅读能力降低了,要求降低了,所以说大家还是要一如既往地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1、实验探究更加重要。
  2、考察的更宽更活:整个试题取材更加来自于生活、贴近生活。
  3、中考物理正在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整个试题难度可能没有像2013年之前那么难了,而且试题的开放性更强,学生可以在试题上充分的展示,程度不是太好的学生也不至于一分不得。
  4、2018年中考已经初具雏形:北京市物理学科要进行一个平稳的过度,所以2017年的这个改变对于2018年新中考来说也是非常具有参考性的。
  备考建议
  韩盛乔:
  1、一定要重视基本概念的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还是物理最重要的东西,而且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重视实验探究。一定要动手,一定要动手亲自去做;一定要把实验探究里面的一些理论知识学好。比如说自变量、因变量,这都是考试很常考的,包括科学探究问题的提出,这个跟动手没有太大关系。
  3、建议学生利用寒假的时间一定要去中国科技馆看一看。带着思考才叫观察。学生们去了之后不要贪多,不要一天就走马观花全看一遍。带着问题去仔细地观察,拍视频,不懂没事,回来以后请老师一块跟你解答里面的问题。
  4、一定要注意开放性的科学实践活动。
  5、利用寒假期间一定要反复去总结错题,包括到中考之前,在整个备考中一定要反复总结错题。
Tags:考考,2017,北京,解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