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44.213.75.78)

21在线题库最新试题

  • ID:2-19665819 202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三)(原卷版+解析版)

    高中语文/月考专区/高三

    11

  • ID:2-19665807 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仿真模拟卷(十四)(原卷版+解析版)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模拟试题

    11

  • ID:2-19665774 [精]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新课标情境题综合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情境题单元自测(统编版) (自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让我们一起去汉字王国里遨游吧! 第一站:发现汉字美 一、看图片,猜汉字。 ( ) ( ) ( ) 根据象形字,写出对应的汉字。 ( ) ( ) ( ) ( ) ( ) 第二站:汉字真有趣 三、读一读,猜一猜。(猜字谜) 1.字谜:七十二小时。猜一字,谜底是:( ) 2.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猜一字,谜底是:( ) 3.字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猜一字,谜底是:( ) 4.字谜: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谜底是:( ) 四、下面的歇后语用到了有趣的谐音现象,你能把它们的后半部分补写出来吗? 1.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葱拌豆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月的冰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咸菜烧豆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歇后语用线连起来。 飞机上作报告 节节高 大水冲了龙王庙 空话连篇 寒冬腊月的萝卜 动(冻)了心 芝麻开花 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给画线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春风吹拂(______)着大地,花儿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2)雨后天晴,月亮更显得澄莹(______)皎洁了。 (3)他遇事不慌不忙,非常________(zhèn jìng)。 (4)我们要______(qiān xū)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驱动 隔膜 嘻戏 破釜沉舟 B.悬崖 要诀 屏障 迫不及待 C.和蔼 悲怆 伫立 鞠躬尽猝 D.羁绊 云霄 监察 心无旁鹜 第三站:汉字很奇妙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由于三个相同的形体表示的事物太多了,于是,古人就在原来的字形上加了一个声符“ ”。强化了字音,就能把“ ”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了。“凤”字有了声符“ ”,原来的象形字就变成了形符。“蜀”字最开始就是 的象形,上部像 ,下部像蚕蜷曲的 九、品汉字的精妙。 有一天,学校开大会向同学们宣布了一条规定,内容是“除了校徽,胸前别别别的”。同学们听了感到莫名其妙。你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三个“别”字的意思吧。 第一个“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读一读,做一做。 滥改成语,其害无穷 “‘默默无蚊’,就是这样写的嘛,外面的广告上都这么写,就是没有声音,连蚊子叫的声音都没有。”面对读小学的儿子的这种解释,长沙市芙蓉区的杜女士哭笑不得。 如今迈步都市,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和杂志,随时都可发现不少商家利用汉语成语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熟悉易记的特性,在做产品广告时打上了用谐音字改造成语的主意。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线连一连吗? 衣衣不舍 某布衣店 随心所浴 某蛋糕广告 万室俱备 某房产公司广告 步步糕升 某洗浴中心广告 衣布到位 服装店广告 你觉得这样的广告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外阅读。 我爱你,中国汉字 从我上一年级起,我就接触了汉字。汉字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萌芽成长;汉字像一位天使,羽毛美丽,外部轻灵;汉字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带我遨游汉字的王国。 汉字并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不同风韵(jūn yùn)的小精灵。你看!“春”这个字能让你想象到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色,“秋”这个字似乎能让你看到丰收的果实。“阳光”二字让人感到温暖,而“雨天”却十分凄凉。“蓝天”让你感到天空的洁净,“白云”则会让你想到软软的棉花糖。“花草”二字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小鸟”将带你走进动听的歌唱王国。当你写下“天地”二字时,你不禁会为盘古开天辟地而自豪,感受天地给予我们生命的源泉。这些由横、竖、撇、捺(nà nài)构成的奇妙的汉字,在书法家的笔下,似凤舞龙翔,似布兵排阵,如龙蛇盘绕,如鹰隼雄立……汉字自身有一种智慧的力量,拥有一个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无拘(jū jù)无束,如一群可爱的精灵。汉字,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有些人觉得: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科技化,只要用电脑,无论什么字,都能打出来,不需用到汉字,所以也不必花大力气去学习汉字,汉字已经落后了。而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夜晚飞舞的萤火虫,留恋着夏夜。我对汉字的感情比萤火虫迷恋夏夜更深。我无限钟情的具有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的汉字,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一定会越来越为世人所珍爱! 1.给短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2.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曲线”画出来。 3.阅读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你的观点。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站:汉字我爱你 我们一路感受了汉字王国的魅力和神奇,请你以“我爱你,汉字”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汉字的热爱。 100 200 300 400 500 参考答案: 仙 鲜 秋 虫 贝 鹿 丝 谷 1.晶 2.雷 3.明 4.告 1. 尽输(书)2.一清(青)二白 3.照旧(舅) 4.无(吴)用5.开动(冻)了 6.有言(盐)在先 7.名(鸣)声在外 略 B 生 星 凡 蚕 蚕首 身子 不要。 戴,挂。 另外。 十、1.衣衣不舍──服装店广告 随心所浴──某洗浴中心广告 万室俱备──某房产公司广告 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 衣布到位──某布衣店 2.答案不唯一,有道理即可。 十一、1.yùn nà jū 2.汉字并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不同风韵的小精灵。 示例:汉字是人类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无价之宝,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书法瑰宝。抛弃汉字,就等于把汉字拥有的数千年的历史生命给扼杀掉。 表达了作者对汉字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十二、略 _21?????????è?????(www.21cnjy.com)_

  • ID:2-19665763 一年级语文书法教案 第一课 上下结构(一)教学设计(表格式)

    小学语文/书法练习指导/其他版本

    课题 上下结构(一) 课时 1 周 1 节 教 学 目 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型和上窄下宽型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 重点 认识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型和上窄下宽型的特点。 教学 难点 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 准备 幻灯片、图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上宽下窄型的写法 (1)什么叫“上宽下窄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出示例字) (3) 学生观察分析上宽下窄型字的写法。 (4)教师讲解: (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5)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6)出示“坚”和“膏”,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2.讲解“上窄下宽型” (1)什么叫“上窄下宽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出示例字) (3) 学生观察分析上窄下宽型字的写法。 (4)教师讲解: (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 (5)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6)出示“奖”和“葬”,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三 练习:1、写一写 2、想一想。 教 学 反 思

  • ID:2-19665761 一年级语文书法教案 第五课 重心平稳 方正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

    小学语文/书法练习指导/其他版本

    课题 重心平稳 方正变化 课时 5 周 1 节 教 学 目 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知道提高钢笔楷书书写速度的方法。 2.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写字速度。 教学 重点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知道提高钢笔楷书书写速度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知道提高钢笔楷书书写速度的方法。 教学 准备 幻灯片、图片、卡纸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重心平稳 方正变化 2.写字时为什么要做到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呢?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 新授 (一) 重心平稳 1.汉字结构形式多样,形态变化纷繁,但不论字形怎样变化,都必须做到重心平稳。 2.做到重心平稳的方法: (1)横平竖直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重”字。 (2)左右平衡 A 出示例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坚”字。 3.上下对正方法同上、位置适当方法同上、把握斜度方法同上、夸张主笔方法同上 (二) 方正变化 1.有些字的外形方正对称,稳定平衡,初学写字的人常常将这类字写得呆板无精神。这需要对字的笔画和结构进行适当的变化,才能使字显得生动美观。 2.做到方正变化的方法: (1)长短变化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川”字。 (2)正斜变化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春”字。 3.主次分明方法同上、部件伸缩方法同上、围当留缺方法同上、上小下大,左轻右重方法同上 三 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 学 反 思

  • ID:2-19665760 一年级语文书法教案 第四课 包围结构(二)全包围 教学设计(表格式)

    小学语文/书法练习指导/其他版本

    课题 包围结构(二)全包围 课时 4 周 1 节 教 学 目 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全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 重点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的特点。 教学 准备 图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包围结构(二)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全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全包围的字依据字框两竖下端内斜和两竖垂直不同分为两类。 2.字框两竖下端内斜的有小方型和扁方型两种。 (1)讲解小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回”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 讲解扁方型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③出示示意图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⑥出示“皿”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3.字框两竖垂直类的有长方型和大方型的两种。 (1)讲解长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⑥出示“日”和“首”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 讲解大方型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③出示示意图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⑥出示“固”和“国”字,分析它的写法。 教 学 反 思

  • ID:2-19665743 2024届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月考专区/高三

    1215390010985500绝密★启用前 2024届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基于多学科汇聚交叉研究,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推出阶段性科研成果——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该剧场借助尖端影像建模、数据交互大屏、三维沉浸投影、XR虚拟叙事等数字设备,融合人文历史、信息管理、文学艺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方法和技术,构建了“数字孵化—虚实融合—协同演绎—沉浸体验—智慧服务”五位一体的完整创新链条,以支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在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内,借助数据交互大屏,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精品馆藏的3D模型在记者的指尖触碰下被放大、翻转,甚至还能打开一些器物的盖子察看器物内部的铭文。戴上VR眼镜,可以瞬间置身于敦煌石窟的虚拟空间中,佛像雕塑、壁画尽收眼底。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与形式。数字时代,数字采集记录技术可以处理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多种形式的数字文献。这些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通过抽取、分类、标引等数据化处理,形成结构化的主数据和元数据资源;经过语义建模、关联标注、集成整合,进一步对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中蕴含的概念实体、知识单元和文化基因进行细粒度编码表示和跨域链接,并借助知识图谱、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形成可信的、跨模态的、富语义的、可追溯和再利用的智慧数据资源集合,最终完成文化遗产的数据态转型。 在运用现有技术、设备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还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由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副主任黄先锋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实景三维集群建模软件——“重建大师”,突破了实景三维构建过程中数据量庞大、渲染缓慢的技术瓶颈,构建了高质、高效、智能语义的智能三维重建引擎。该软件打破了国外实景建模软件Context Capture的长期垄断。在“珞珈三号01星”发射升空后,该软件可以通过卫星数据对世界各地的大型城市场景和文化遗产地进行快速精准建模。“重建大师”已应用于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等国家大型活动,以及长城保护和上百个城市三维数字底座建设中。以京郊怀柔区八道河乡境内的箭扣长城为例,该长城坐落于海拔千余米的险峰断崖上。部分城墙、烽火台、楼梯在岁月侵蚀下破损严重,亟待保护和修缮。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双鱼倾斜摄影机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采集多角度影像15000余张,对箭扣长城进行了实时三维重建。通过地面补拍实现局部毫米级精度,砖瓦缺失、墙面裂痕等破损细节得以精准呈现。黄先锋向记者介绍称,三维建模完成后,他们发现表面破损的细节可以在模型中更细致地放大并呈现出来。通过深度学习网络和模型对多形态数据进行一系列级联神经网络处理,他们检测出箭扣长城的破损部分及其结构缺陷,监测判断出需要修缮的墙面裂痕和砖瓦缺失,并生成相应的3D形状和砖墙。这让箭扣长城的修缮工作得以更快、更准确、更高效地进行。 针对建模过程中出现的纹理与模型错位问题,以及图像色差、纹理分块映射带来的几何与色彩接缝问题,黄先锋团队研发了可一站式解决三维模型纹理贴图的专业软件——贴图大师。该软件实现了从二维影像到三维几何模型的精准映射。先扫描再贴附的技术目前已应用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山西窦大夫祠、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几十家文博单位的数字化项目。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教授张帆牵头的数字文化遗产内容与质量持续增强技术,能实现低质量二维图像分辨率提升2倍,三维模型重建精度提升20%,低质量三维模型纹理信息分辨率提升2倍。这一技术可帮助实现数字文化遗产数据质量持续增强,提升对文化遗产本体的数字化时空关联感知能力,为数字文化遗产数据内容与质量持续增强提供保障,已在云冈石窟得到应用推广。 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向数字空间迁移过程中,形成了对社会、文化和地理跨时代演变的映射,拓宽了人文研究的时空跨度与研究尺度。为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实验室主任王晓光提出了“文化遗产智能计算”概念。文化遗产智能计算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智能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蕴含的信息与知识进行采集、记录、分析、组织、挖掘、表达、关联、传播、展示活动的总称。他希望通过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现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再造,探索文化遗产大数据驱动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以促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现实世界向数字空间迁移,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空间赓续和全景化展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明海英《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创新链条支撑文化遗产活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支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基于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隆重登场。 B.人们借助数据交互大屏,可以瞬间置身于虚拟空间中,将敦煌石窟的佛像雕塑、壁画尽收眼底。 C.通过语义建模、关联标注、集成整合,并借助知识图谱、区块链技术等,可以形成结构化的主数据和元数据资源。 D.突破实景三维集群建模瓶颈的“重建大师”因能实现快速精准建模而得以在国外被广泛应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超大规模实景三维集群建模软件“重建大师”研制出来后,就可以对世界各地的大型城市场景进行快速精准建模。 B.先三维扫描文物,再针对色彩、纹理等问题进行贴附处理,这就是实现了三维几何模型精准映射的“贴图大师”的工作原理。 C.数字文化遗产内容与质量持续增强的技术,能使低质量二维图像分辨率成倍提升,有望在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山西窦大夫祠等推广使用。 D.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过程,既拓宽了人文研究的时空跨度和研究尺度,又提高了不同人群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度。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文化遗产借用数字技术得以活化”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数字敦煌”通过“互联网+”实现30个经典洞窟整窟高清数字化图像及全景漫游的全球共享。 B.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地图携手研发,共同推出“玩转故宫”小程序,以轻应用玩转“大故宫”。 C.杭州亚运会以“数实融合”的形式完成主火炬点燃,打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 D.《你好!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深度权威讲解三星堆考古挖掘近百年的前世今生。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涉及文理多学科领域知识和技术,数字化技术“克隆”出的文物三维模型惟妙惟肖。 B.为了说明文化遗产的数据态转型的过程,文章第二段按照逻辑顺序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一般详尽地介绍了转型过程。 C.文章列举重建大师、贴图大师、内容与质量持续增强技术,主要说明将实体文物转化为智慧数据需要多种设备和技术的支持。 D.王晓光提出的“文化遗产智能计算”概念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再造,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空间赓续。 5.假如你是博物院的工作人员,要对安徽省博物院的“云纹铜五柱器”进行数字活化,更好地传承与推广古代文物,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做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北京雨燕以及行者 ——对理想作家的比喻 李敬泽 一代一代的北京人都曾抬头看见天上那些鸟——北京雨燕,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鸟类。①它有一个诨号,叫“无脚鸟”,它的四趾只适合抓住高处的树枝或梁木,落到地上既不能走也不能飞。它日复一日不停歇地飞,它在飞翔中睡觉,在飞翔中捕食,在飞翔中俯冲下去,掠取大河或大湖中溅起的水滴。 如果让我用一种鸟来形容来比喻我理想中的作家,那就是北京雨燕。北京雨燕把你的目光拉得更远,如果它是一个作家,他就是将天空、飞翔、远方、广阔无垠的世界认定为他的根性和天命。他心怀天下,抗拒着、承担着来自大地之心的引力,不让大地把他拘禁在此时此地、此心此身。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飞行家,就是齐天大圣、行者悟空。《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在玉真观歇脚,第二天启程上灵山,金顶大仙要给他们指路,悟空嘴快,说:“不必你送,老孙认得路。”大仙道:“你认得的是云路,当从本路行。” 小时候读《西游记》,总有一个大疑惑,既然目的就是取经,孙悟空一个筋斗飞过去,把经书拎回来交给师父不就得了吗?看到第九十八回,作者才作出了回答,②飞在天上、走“云路”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人之为人的问题是,他必须走“本路”,他无法直接抵达终极,人总是要死的,但日子还得一天一天过,人是在向死而去的一天一天里,在“本路”、在地上的路获得他活着的意义。所以,“云路”上取的经不是真经,在大地上用双脚一步一步走过去,在人世的苦、人生的难中走过去,这才算得了真经。 孙悟空,这伟大的行者,他的本性是飞,他也终于学会了落地,学会了在地上一步一步走,走过万里长路而成佛。现在,我心里马上就有了一个像行者那样的作家,他就是杜甫。 年轻时的杜甫是凤凰,心高万仞,壮志凌云,“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时杜甫二十四岁,壮游山东、河北,“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遥望泰山,他的目光随飞鸟而上,他的心凌绝顶而小天下。 这样的速度和激情,这样的一往无前、万里横行的豪气,不是杜甫了,是李白了。杜甫在天宝三载遇到了李白,那一年李白四十四,杜甫三十三。第二年,他们同游齐赵,杜甫写下了《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写的是李白,也是自己。 李白才是真正的、纯粹的北京雨燕。他毕生不落地,他是“无脚鸟”、他是“谪仙人”,他只活在他自己那空阔无边的尺度里。他的伟大,让杜甫、让后来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高格,就在于他真是不累,真是不牵挂,真是在飞,他在人世、在红尘中如此一意孤行、如此飞扬跋扈放浪轻狂。李白走的一直是“云路”,他一生都在飞。③杜甫一生都深情地遥望着怀想着李白,他那么爱李白,放不下李白,他爱的其实是他心中那个曾经的自己,那个青春勃发飞在“云路”上的自己。 但一定有一个时刻,生命里的关键时刻,也是中国诗歌和中国精神的一个关键时刻,杜甫忽然想明白了,他不是李白,他做不成李白,他注定要在这泥泞的人间踽踽独行,他的路就是人的“本路”,历经横逆、失败、劳苦,艰辛地为一餐饭、一瓢饮而奔忙,为夜雨中的一把春韭、为人和人的一点温情而感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卑微到了泥土里。但也就是在泥土与泥泞中,在漫漫长路上,他才看得见“三吏”、看得见“三别”,在生命和生活的根部、底部,在寒冷、逼仄中,他的心贴向别人的心,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他的朋友、路上那些陌生的受苦的人们。他成了负重前行的行者,背负起人世的沉重,成了诗歌中的圣人。哪里有什么“飞扬跋扈”,而是一步一步、步步惊心,战栗着喘息着,流淌汗水和泪水,从极度劳顿的身体中提炼出来句子。那是一个行者一个登山者的顿挫喘息,那就是生命之累之艰难苦恨。 杜甫之伟大就在于,他竟能把一切提炼为精悍的韵律、提炼为诗。他是中国文学中最伟大的行者,他是第一个走过并且写出“本路”的诗人,第一个直接面对累和喘息的诗人,第一个在累和喘息中为生命唱出意义的诗人。 李白是纯粹的雨燕,他的持久魅力也正在这份常人没法模仿、不可企及的纯粹。而杜甫曾经是雨燕,后来落了地,他竟在地上长出了脚,一步一步走过去,这何其难啊,李白和王维那样绝顶的心智都做不到。杜甫身体里的那只雨燕真的飞走了吗?没有,还在,他翱翔于天之高、地之阔、江河万古,然后,他缓缓地落下,落到此时此刻、此人此心。④杜甫也是雨燕,在绝对的重中依然能轻,在石头缝里望见了明月,他是悲、他是欢,他是穷途末路、他是通达安泰,他能收能放能屈能伸能快能慢,由此,他才能把艰难苦累淬炼成诗。 当这么谈论杜甫时,我重新想到了曹雪芹。曹雪芹,我说他是雨燕,但他其实同时也是行者。这个人作为作家的横绝古今,正在于他既飞在“云路”上、又走在“本路”上,他的路既是 “本路”又是“云路”。《红楼梦》没有写完,实在是一大恨事,我甚至大逆不道地怀疑,《红楼梦》写不完,其实是真的写不下去了,“云路”和“本路”越走越合不到一起,雪芹之死是把自己活活难死。 当我这么谈论杜甫和曹雪芹时,我心里想的其实是苏东坡,留给你们去想吧,记起你们见过的雨燕、你们遭遇的行者。这些伟大的灵魂,在往昔的日子、现在的日子里一直陪伴着我们,他们是我们的理想作家天上地下的路,他们替我们走过,他们将一直陪伴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雨燕”“行者”比喻他心目中的理想作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李白、杜甫等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B.“云路”与“本路”分别对应着“雨燕”和“行者”,贯穿了全文,内涵丰富,颇具启发意味。 C.作者认为曹雪芹横绝古今,是因为他既走“云路”又走“本路”,这也是《红楼梦》没有写完的原因。 D.文章多用整句、短句,使文章语言生动灵活、富有表现力;多处引用诗歌,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处,“无脚鸟”“落到地上既不能走也不能飞”等写出了北京雨燕的特点,为下文写作者心中的作家张本。 B.第②处,在此可以看出作者否定作家走“云路”,肯定走“本路”,认为走“本路”才有意义。 6.第③处,杜甫对李白的遥望怀想,其实是在怀念当年那个青春勃发、壮志凌云的自己。 D.第④处,作者认为杜甫既是“行者”,心中也有“雨燕”,这也是杜甫能把苦难淬炼成诗的原因。 8.文中的“雨燕”和“行者”各有怎样的特点和寓意?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说“当我这么谈论杜甫和曹雪芹时,我心里想的其实是苏东坡”,可见在作者心里,苏轼既是“行者”也是“雨燕”。请结合文本以及苏轼的人生经历或文学创作进行分析,说一说你对“行者”苏轼和“雨燕”苏轼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①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田成子之所以得有国至今者,有兄曰完子,仁且有勇。越人兴师诛田成子,曰:“奚故杀君而取国?”田成子患之。完子请率士大夫以逆越师,请必战,战请必败,败请必死。田成子曰:“夫必与越战可也。战必败,败必死,寡人疑焉。”完子曰:“君之有国也,百姓怨上,贤良又有死之臣蒙耻。以完观之也,国已惧矣。今越人起师,臣与之战,战而败,贤良尽死,不死者不敢入于国。君与诸孤处于国,以臣观之,国必安矣。”完子行,田成子泣而遣之。夫死败,人之所恶也,而反以为安,岂一道哉?故人主之听者与士之学者,不可不博。 尹铎为晋阳,下之绛,有请于赵简子。简子曰:“往而夷夫垒。我将往,往而见垒,是见中行寅与范吉射也②。”铎往而增之。简子上之晋阳,望见垒而怒曰:“嘻!铎也欺我!”于是乃舍于郊,将使人诛铎也。孙明进谏曰:“以臣私之,铎可赏也。铎之言固曰: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今君见垒念忧患,而况群臣与民乎?夫便国而利于主,虽兼于罪,铎为之。夫顺令以取容者,众能之,而况铎欤?君其图之!”简子曰:“微子之言,寡人几过。”于是乃以免难之赏赏尹铎。人主,太上喜怒必循理,其次不循理,必数更,虽未至大贤,犹足以盖浊世矣。简子当此。世主之患耻不知而矜自用好愎过而恶听谏以至于危。耻无大乎危者。 (节选自《吕氏春秋·似顺》) 【注】①宁国:楚国大臣。②中行寅与范吉射专晋君权,曾率兵伐赵简子,围晋阳。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与《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两句的句式相同,其中“道”的词义也相同。 B.“城郭”,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木兰诗》中“出郭相扶将”意思是父母到外城迎接木兰。 C.“完子请率士大夫以逆越师”中的“逆”意为“迎击”,与《孔雀东南飞》“逆以煎我怀”的“逆”词义不同。 D.“君其图之”中的“图”是“考虑”的意思,与《陈情表》“本图宦达”的“图”词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物的真实存在与现象呈现之间可能并不一致,只有真正理解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才能明白“至长反短,至短反长”这句话。 B.宁国赞成楚庄王伐陈,正是由于他看清了陈国虽然城墙高、护城河深、蓄积粮财多,但仍然是个小国这一问题实质。 C.完子具有“仁爱、勇敢”的品格,然而败兵越师这件事中他“战请必败,败请必死”的理念在今天看来不值得称道。 D.与那些停留在抽象的理论表述层面不同的是,本文能将辩证法思想与具体事例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很有现实意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越人兴师诛田成子,曰:“奚故杀君而取国?”田成子患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铎之言固曰: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尹铎能受到赏赐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①(节选) 欧阳修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②,学得琵琶不下堂③。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注】①本诗为嘉祐四年在汴京作,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史馆编修。②洞房:犹指深闺。③下堂:此指宫女被遗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首句以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用语含而不露,表达了怨刺之意。 B.大漠风沙摧残着王昭君如玉的容颜,“无情”二字寄寓了作者的怜悯之情。 C.王昭君流落塞北,终其一生不见一个汉人,于是作《思归曲》抒发内心的孤寂。 D.第五、六句承上启下,由王昭君的人生遭遇过渡到琵琶入汉后的情景,层次井然。 16.这首诗的最后六句意蕴深刻,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把笔直的木头制成车轮,即使又经风吹日晒,结果也“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2)古诗常有“以阔境显孤危”的写法,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先以雄健笔力描写洞庭湖的阔大景象,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自己孤苦凄怆的生活处境。 (3)“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代诗词中常借它表示收复失地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①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就是敬畏自然。我们要记住,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人可以亲近自然,可以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虔信的民族把这秘密称作神,我们应当尊重这秘密。 ②人类曾经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结果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并最终使自身受到伤害,可谓(a)。于是,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的第一个认识是,人不能像奴隶主对待奴隶那样(b)地奴役和蹂躏地球,否则必将遭到地球的报复。然而在这一认识中,主人的地位未变,只是统治的方式开明了一些。于是反省的深入正在形成更高的认识:人作为地球主人的地位真的(c)吗?与地球上别的生物相比,人真的拥有特权吗? ③人是自然之子,在自然的规定范围内,可制作,可创造,可施展聪明才智。但是,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人不可背离土地,不可遮蔽天空,不可忤逆自然之道。 ④人习惯于把万物视为自己认知和利用的对象。海德格尔则呼吁我们与万物平等相处,摆脱认知和被认知、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这样,人不再是主体,物不再是客体,而都成了宇宙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要知道,在观赏者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唯有当观赏停止,而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 18.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放在段首,最合适的位置是(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19.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画波浪线处连续使用“可”和“不可”,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诗经·蒹葭》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是一种什么植物呢?其实,A____________。据考证,《蒹葭》中的“蒹”即我们通常说的荻,而“葭”,则指的是芦苇。现代植物学研究证明,芦苇与获虽然同科,B_________。芦苇,属于芦苇属,具有粗壮的根状茎,株高有三到四米,茎中空。而获属于获属,同样具有根状茎,但株高通常只有半米到两米。 古人对芦苇和荻的利用至少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新鲜的芦苇茎叶可用来编制苇帘、苇席,而粗壮枯朽的则可以作为薪柴。相比芦苇,获的材质“强脆而心实”。古代西北边区也常用获来夯筑城墙及护堤,以C_________,提高抵御外敌的能力。 除了为人所用,芦苇和荻在自然生态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①它们纵横交错的根状茎形成强大的地下网络系统,②并大量在根茎节上延伸出不定根,③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④其茂密生长的根茎叶不仅丰富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⑤还为其他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Ⅰ中,“在观赏者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唯有当观赏停止,而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蕴含的道理,在更广泛的领域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迪。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 语文·答案 (1~4题,6~7题,11~12题,15题,18题,每小题3分) 1.A 2.A 3.C 4.A 5.①运用新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扫描、精准建模。②对建模过程中出现的纹理与模型错位问题,以及图像色差、纹理分块映射带来的几何与色彩接缝问题,运用贴图大师进行贴附、修正。③借助数据交互大屏、三维沉浸投影等数字设备,使人们与文物互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C 7.B 8.①“雨燕”一生在天空飞翔,抗拒、承担来自大地之心的引力。比喻作家心怀天下,仰望天空,追求更自由更高远的创作理想与人生状态。②“行者”,指在地上一步步行走跋涉,历经泥泞坎坷的人。比喻作家脚踏实地,心怀天下,体察人间疾苦,在艰难苦累中唱出生命之诗。(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行者”苏轼:苏轼像行者那样用双脚一步步走过人世的苦难。苏轼后半生几乎是在流放中度过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其一生的写照。②“雨燕”苏轼:苏轼在苦难中追求心灵的超脱旷达。面对苦难,苏轼如“雨燕”般抗拒着大地的引力,不肯拘禁在此,追求心灵的超脱旷达,发出“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慨叹。(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EG(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D 12.B 13.(1)越国起兵讨伐田成子,说:“为什么杀死国君而夺取他的国家?”田成子对此很忧虑。(关键词“诛”“患”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 (2)尹铎的意思本来是说:遇见享乐之事就会过度放纵,遇见忧患之事就会争相图治,这是人之常理。(关键词“固”“淫侈”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 14.①尹铎所作所为便国利主。②孙明能够为尹铎直言进谏。③赵简子能够虚心纳谏。(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 事物有很多似乎悖理其实是合理的,有很多似乎合理其实是悖理的。如果有人知道看似合理其实悖理、看似悖理其实合理的道理,就可以跟他谈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了。白昼到了最长的时候就要反过来变短,到了最短的时候就要反过来变长,这是自然的规律。 楚庄王想要进攻陈国,派人去侦察陈国的情况。派去的人回来说:“陈国不能进攻。”庄王说:“什么缘故?”回答说:“陈国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蓄积的粮食财物很多。”宁国说:“陈国是可以进攻的。陈国是个小国,蓄积的粮食财物却很多,说明它的赋税繁重,那么人民就怨恨君主了。城墙高,护城河深,那么民力就疲敝了。起兵进攻它,陈国是可以攻取的。”庄王听从了宁国的意见,于是攻取了陈国。 田成子之所以能够享有齐国直至今天,是因为他有个叫完子的哥哥,仁爱而且勇敢。越国起兵讨伐田成子,说:“为什么杀死国君而夺取他的国家?”田成子对此很忧虑。完子请求率领士大夫迎击越军,并且请求准许自己一定同越军交战,交战还要一定战败,战败还要一定战死。田成子说:“一定要同越国交战是可以的。交战一定要战败,战败还要一定战死,这我就不明白了。”完子说:“您据有齐国,百姓怨恨你,贤良之中又有敢死之臣认为蒙受了耻辱。据我看来,国家已经令人忧惧了。如今越国起兵,我去同他们交战,如果交战失败,随我去的贤良之人就会战死,即使不死的人也因羞愧不敢回到齐国。您和他们的遗孤居于齐国,在我看来,国家一定会安定了。”完子出发,田成子哭着为他送行。死亡和失败,这是人们所厌恶的,而完子反使齐国借此得以安定,做事情哪能只有一种方法呢!所以君主听取意见和士人学习道术,不可不广博。 尹铎治理晋阳,到绛向赵简子请示事情。简子说:“去把中行氏和范氏那些营垒拆平。我将到晋阳去,如果去了看见营垒,就像看见中行寅和范吉射似的。”尹铎回去以后,反倒把营垒增高了。简子到晋阳,望见营垒,生气地说:“哼!尹铎欺骗了我!”于是住在郊外,要派人把尹铎杀掉。孙明进谏说:“据我私下考虑,尹铎是该奖赏的。尹铎的意思本来是说:遇见享乐之事就会过度放纵,遇见忧患之事就会争相图治,这是人之常理。如今你见到营垒就想到了忧患,又何况群臣和百姓呢?有利于国家和君主的事,即使加倍获罪,尹铎也愿意去做。顺从命令以取悦于君主,一般人都能做到,又何况尹铎呢?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简子说:“如果没有你这一番话,我几乎犯了错误。”于是就按使君主免于患难的赏赐赏了尹铎。德行最高的君主,喜怒一定依理而行,德行次一等的君主虽然有时不依理而行,但一定经常改正,这样的君主即使没有达到大贤的境地,仍足以超过乱世的君主了。简子跟这类人相当。当今君主的弊病,在于把不知当作巍耻而把刚愎自用当作荣耀,喜欢坚持错误而厌恶听取规谏之言,以至于陷入危险的境地。耻辱当中没有比使自己陷入危险再大的了。 15.C 16.①汉宫女子学弹明妃的琵琶曲,却不能理解明妃的幽怨悲苦,表达了作者对明妃的同情。②含蓄批评汉朝统治者追求享乐,喜好新声的奢侈生活。③以汉喻宋,谴责宋朝君臣居安忘危、不思振作,表达对国事的忧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不复挺者 鞣使之然也 (2)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3)示例: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每空1分,第(3)小题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18.C 19.a自食其果(自作自受、咎由自取)b肆无忌惮c不容置疑(每处1分。如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20.①句中反复使用“可”与“不可”,构成两组排比句,句式整齐和谐,节奏协调,强调了人的行为的自由与不自由。②“可”与“不可”形成对比,突出“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的道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1.A蒹和葭并非同一种植物B却不同属C增加建筑的强度(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2.第②句,“大量”调至“延伸出”后;第④句,“丰富”改为“增加”。(每改对一处给2分。如有其他修改方式,合理亦可给分) 23.写作提示作文材料来自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Ⅰ的两句话,意在表明,人不应以主人自居而居高临下地看待自然。由此可知,这两句话的基本含义是:人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这两句话蕴含的道理不局限于对待自然。从更广阔的领域来说,这两句话意蕴丰富。 尊重与平等。从观赏者这个身份出发,不管花有多美,人还是人,而花还是花,人与花地位有别,尊卑不同。这句话表达了对尊重与平等的呼唤。 沟通的重要性。只有当观赏停止时,交流和倾听才真正开始。两个主体之间不应是赏与被赏的关系,而应彼此互动,相互沟通。沟通交流是打破障壁、消除误会、建立互信、改善关系的有效途径。 价值的内在性。居高临下地观赏,只能欣赏到花的外在美,而深入地倾听和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内在价值。生活中浮光掠影、只重表面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凡事凡物,我们都可以放下身段,用心倾谈,把内在美和内在价值的体悟作为追求,这样才能走得更高,看得更远。 教育的真谛。有人说:“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不仅是园丁与花朵的关系,而更应该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善待,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陪伴。 总之,这两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既适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适用于人际关系、教育关系,等等。 参考立意:①尊重与平等,是通往心灵深处的桥梁;②尊重促进和谐相处,平等有利多元共生;③唤醒灵魂,从倾听开始;等等。 评分细则:略

  • ID:2-19665707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月考专区/高二下学期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意象的运用,是加强叙事作品诗化程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中国人对叙事学与诗学联姻所做的贡献,它在叙事作品中的存在,往往成为行文的诗意浓郁和圆润光泽的突出标志。 意义在许多叙事之作中是不直白地说出来的,是渗透到行文的每一个细胞中的。叙事的过程既要表达意义,又要隐藏意义,使意义不是唾手拾得,而是细心解读方可得到的。因而在意象别有意味地渗透在行文之时,意象可以作为意义的聚光点、意义的蓄水池,对作品的意义渗透进行有散有聚的调节,形成意义的聚散分合的体制。 叙事作品往往是以情节或非情节的跳跃性思路作为行文的线索的。在情节与情节的转换之间,设置一个意象,可以使转换不流于生硬简陋,而在从容转换中蕴含着审美意味。在情节与非情节的转换之间,如果也能设置一个意象,跳跃就会变得更加潇洒,甚至产生一点蒙太奇的效果。意象的重复出现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重复中的反重复,在物象的重现之中包含着意义的增添和递进,这就有助于形成行文脉络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叙事文学积蓄和保存审美意味的手段甚多,比如成功的人物性格、深刻的人生哲理、独特的生活细节,都可以从其各自的角度积存审美意味。但意象的积存效能又有其独到之处,一个或独特,或别致,或精彩,或锃亮的意象,往往具有相当程度的综合性,综合着物象和意义,综合着细节和哲理,综合着主题和结构,由这种综合方式对审美意味加以积存,就更能有效地达到耐人咀嚼、余味无穷的效果。某些有趣的意象,往往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了文学给生活增添的“味之素”。《西游记》中套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就常常被人用作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的规矩的代名。 然而,意象既有醒目的功能,但对于过分炫目之处也须有所限制,求其醒目而不过分炫目,乃是发挥意象功能之道。 (摘编自杨义《中国叙事学》) 材料二: 作为诗歌结构中的细胞,“意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首意象诗都是通过诗人情感的调遣,把“意象”这个基本的诗歌构件组合成一幢大厦。 诗人在创作构思时,饱蘸感情,神游八极,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大千世界中,终于找到了那个契合的点,于是诗人收拢翅膀,将意(情志)溶入点(象)上,凝固在那里。唐代诗人王昌龄对此曾做过精辟的论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一个诗人无论其感情如何饱满,思想多么深刻,想象怎样丰富,如果他未能找着“合适”的意象,没有“想象的凝固”,思想感情则如流水中的浮萍,没有归属,在此情形下,终究难以成诗。意象是诗人思想驻足的“家园”。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类无比丰富的心灵世界,深奥高超的思维精灵皆赖语言而运转和传递。而语言从符号学的观点看,它又是一种符号。符号学家认为,文学作品包含着两套符号系统:文学语言是外在的第一级的符号系统,它的“能指”(符号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形式及其书写符号,它的“所指”(符号内容)则是语言的表意性、表象性、表情性等多项内容所组成的审美表意系统。“符号化作用”意义非凡,人与人之间要表达、要感知,离不开此“符号”,“符号”之于诗人更是如此,思之万千,情丝万缕,无以表达,犹如“毛”无以“皮”附,他人亦无从知晓。如此,意象乃谓诗歌之“皮”,诗人心灵所附焉,他人知晓之源流处也。 “意象”是诗人“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镜,率然而生”,经过殚精竭虑的这样一个艰苦创造的过程,将心中之“意”和与之相类相溶的“象”交融契合而成的。因此,诗人笔下的“意象”蕴藏着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蕴藏着诗人对自己乃至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探测。诗人心灵中的刹那颤动,在诗中得以永恒,意象在此时也成为超越时空的“常青树”。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选取了“孤帆、船的远影、水天尽头”等意象,极尽了诗人送孟浩然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而诗人那时的送别之情,也在诗中得以永恒。此类例子俯拾皆是,现当代诗中也不胜枚举,如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致橡树》等。 以有限表现无限,充分扩大诗歌生命的张力和审美潜能,是诗人作诗时所孜孜以求的。尽管人类语言具有模糊性特征(汉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尤其突出),为诗人表情达意创造了自由广阔的天地和丰富多样的物质手段,但是古今诗人们还是感到了语言的贫乏,“言不达意”“言不尽意”的矛盾困扰着他们,在既不能生造字又不能另设语法的情况下,诗人们只有在“意象”上下功夫了,只有在扩大“意象”的外延和开掘其内涵上去惨淡经营。于是,诗人们根据自己丰富复杂的情绪思想的需要,在表达形式上或做较大的反逻辑跳跃,或改变语序,或打破主谓词的搭配习惯,或做模糊性暗示,或操作大量的直觉意念化修辞语。统言之,诗人们是在对“意象”进行模糊化创造,是为了消解语言符号的精确性、清晰性和指向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符号的语义生成的作用,是为了在更深的层次意义上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思想。正是由于诗人们在这方面对“意象”的不懈努力,加之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以及人类普遍具有的模糊性思维(现代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认为,人脑与计算机相比,主要的优势是能够掌握尚未完全明确的含糊观念,使得诗歌“意象”超越了一般的语言,其内涵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和审美的潜能)。如前面列举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其“孤帆”“远影”“碧空尽头”这些意象所包含的内涵、外延已远远地超出了原词语的含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孟浩然诚挚深厚的友情和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读者透过这些意象也能触摸到诗人的脉搏并运用联想、想象在自己面前展现一幅江边送别的美丽图画。 (摘编自卢枫《论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侧重论述叙事意象,材料二侧重论述抒情意象,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意象具有凝聚意义和保存审美意味的功能。 B.材料一以《西游记》中套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为例,论述某些文学意象给生活增添了“味之素”。 C.材料二认为,一个诗人只要能找着“合适”的意象,将想象进行凝固,那么思想感情就有了归属,就能写出杰出的诗篇。 D.材料二指出,与计算机相比,人脑能够掌握尚未完全明确的含糊观念,这使得诗歌“意象”超越了一般的语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语言的“能指”是语言的声音形式及其书写符号,“所指”则是语言的多项内容所组成的审美表意系统,可见,“所指”比“能指”更重要。 B.诗人们消解语言符号的精确性、清晰性和指向性,目的是对“意象”进行模糊化创造,以便能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思想。 C.诗人经过殚精竭虑的艰苦创造,将心中之“意”和与之相类相溶的“象”交融契合而形成“意象”,“意象”就是诗人的情志。 D.“意象”蕴藏着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诗人心灵中的刹那颤动通过“意象”得以永恒,如《天净沙·秋思》中的诸多意象极尽古今游子的辛酸。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从意象具有三个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特别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充满辩证精神。 B.材料一运用排比手法,既突出了异彩纷呈的意象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也增强了论证的气势。 C.材料二最后一段举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例子,论证了“意象”充满生命的张力和审美的潜能。 D.材料二设置了几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全文采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4.下列关于材料二中“家园”“皮”“常青树”等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园”指寄托之所,“皮”指表面;这两个词在材料中喻指诗人的情感。 B.“常青树”指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树木,在材料中喻指永恒。 C.这三个词语的运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意象的作用。 D.这三个词语的运用,使论述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意象的“作用”,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所述的意象的“作用”。(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L教授的火车安石榴 L教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家中老大,父母可能因为贫困也可能因为天天吵架,早亡。 L教授的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不,还要加上两个弟妹、三个妹夫——其中一个妹妹结了两次婚,和八个侄辈,共十七人,全由L教授一人照顾。虽然他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年龄相差只有一岁和两岁,可他们还是由他一手带大。 L教授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一棵大树,而他们是树上的红果子。有时候又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就与中学历史书中的一幅插图——张衡地动仪,重合了。自己是中间那部分,而他们是那一圈张着嘴的蟾蜍,等着每一次地动,等着珠子掉进比脸大的口中。不过说实话,L教授想象自己是大树的时候更多,因为他喜欢绿树 红果。关键是,他确定他爱他们。 L教授没结过婚,也就没有老婆,没有孩子。他的两个妹妹总是哭着说他们连累了他。他解释过很多次,他说没那回事,与你们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他就是那么怪僻。他们都不信,就是不信,就像不信他没有安排好自己的遗嘱一样。他们总会抽冷子问上一句:将来这栋大别墅给谁呀?其中两个侄子、一个外甥受他资助留学过欧洲和北美,谈论这个的时候还爱加上一句洋腔儿:我无意冒犯。 L教授没有和女生传过绯闻,一次也没有。他也没有“奴役”过他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L教授退休后没有停下来。开讲座,参与学术研究,给企业当顾问,为客户上庭辩护,这些和他在教职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生活在继续。 L教授捐助的事情也依然在继续。他每个季度匿名登录一次互联网筹款平台,他并不查验求助者的申请资料,排名前十的账号,他依次每个捐助200元人民币。有时候也会因为暴雨如注,雨滴在他的窗玻璃上不停地倾诉;或者落叶飘飞,他在树篱下见到一只僵直的红尾巴蜻蜓;或者大雪迷离,他隔窗追随着一个微茫的身影踽踽独行。这时候,这样的情形下,L教授就继续滑动手机屏幕,捐助的名额可能有二十名。 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照例所有亲眷都聚集在L教授家里,整个家族欢聚三天。L教授预备好丰盛的食物塞满厨房和两个超大立式冰箱,并总在新年钟声响过之后,拎起他的拉杆箱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亲眷们把他送到车上,他叮嘱他们在他的家里玩好吃好后,便驾驶他的车,离开郊区别墅小镇,直奔市中心。 市中心一处超高建筑中有他的一个公寓。这是L教授在人间唯一的秘密,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房间里家具和摆设一律是当代北欧风格,隔音做成家装中的顶配。房间正中间被一座超大火车沙盘占据。这个巨大沙盘里的所有模型都精工细作,和实物一模一样,只不过微缩了不等的倍数。 L教授输入指纹解锁房门,把拉杆箱推到角落里的柜子中,拉上窗帘,摁下几乎所有的开关,房间里立马雪亮,一列火车奔驰而来!它从一座山中的隧道呼啸而出,奔向一片松林,闪过与铁轨平行的高速公路上的各种车辆,进入高楼耸立的城市,但它没有停,继续奔驰。它爬上一架铁路桥,桥下江面开阔碧蓝,却只有一叶扁舟漂浮在水中,大江两岸绿色田野的尽头错落着几点黑瓦粉墙的农舍,平畴当中偶尔有一两棵孤独的树挺立着。火车车轮与铁轨摩擦出令L教授沉醉的声音。前方已见一个沿铁路铺展的小镇,在镇外一条乡间小路与铁道交界处,黑黄条纹隔离杆外站着一个西装男,他拖着一只黑色拉杆箱,目光越过铁轨,注视着远方。 火车前途中依然千山万水,高峻的岩石山、茂密的竹林交错横陈。岩羊在山坡回望,溪流掩映在竹林中,更远处还有水库、风力发电大翅膀、湖泊、半圆形欧洲风格的机车库……这时候,另一列火车相向而来,火车带起细腻风声,瞬间交缠出一股复杂的流变。它们在小镇水塔旁边相遇,又各奔前程。相向而来的火车驰过十字路口的西装男,他的目光未变。火车循环往复、嘶嘶作响、风起风息,一次一次经过十字路口的西装男,他拖着他的黑色拉杆箱,一直注视着远方。 L教授坐在房间西南角上的皮质单人沙发中。他已经换了一身居家服,左手端着一杯红酒,两腿分开,赤足,舒舒服服地坐在自己的单人沙发中。他这个位置正好与十字路口拖着拉杆箱的西装男遥遥相望——他是巨型沙盘中唯一的人类。火车还在奔驰,铁道口的信号灯亮起红色,L教授隔着山山水水、铁轨、红色信号灯、铁轨与车轮间辗转的嘶嘶声、空气中微微震颤的风声,向那个人举起了杯。 (有删改) 文本二: 微型小说作家在创造人物时因篇幅的限制,常常会借助人物的一些反常叙事,创设一种神秘感和魅惑力……在这一过程中常常有意省略、留白,故意不去点破人物的独特命运和反常言行的因果情节和生活逻辑,而是激活读者的阅读参与度和想象力,让读者带着自己的经历、知识和审美趣味去还原和推测出那个反常言行背后的历史和人性的逻辑性与合理性,让微型小说人物的神秘性和魅惑力持续存在。这就是微型小说人物塑造“复魅”的内涵。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不厌其烦地列举L教授家中成员,表明他供养的不易以及为此做出的奉献,却又用“不”“虽然”“可”几次转折隐射出他内心的无奈与不满。 B.一大家子需要他供养,说“连累了他”本不过分,他却说与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其实是不想让家人背负心理负担。 C.特别交代L教授没传过绯闻,没奴役过学生,表明L教授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也暗含对当下学术腐败现象的讽刺。 D.过年夜里的“照例”与“总在”表面是延续一种惯例,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对比:前者指向现实生活的暂告一个段落,后者指向对诗和远方的向往与追求。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用两个有贬抑色彩的比喻——“红果子”“蟾蜍”,来揭示L教授与家人们的关系。 B.小说看似闲笔处却耐人寻味,如“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生活在继续”。 C.他参与互联网筹款平台捐助时,写了几种凄苦情景,表明了外在环境对他恻隐之心的影响。 D.沙盘中安排的景象,有动有静,有点有面,有声有色,将读者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的空间。 8.“复魅”,是微型小说在创造人物时呈现的叙事特征,也是读者阅读小说的抓手。请结合全篇,在文中举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5分) 9.L教授最后向沙盘中的西装男“举起了杯”。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举动呢?请结合全篇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欲征伐,先用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法曰:“无所不用间也。”周将韦叔裕,字孝宽,以德行守镇玉壁。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赂金者,遥通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知之。齐相斛律光,字明月,贤而有勇,孝宽深忌之。参军曲严颇知卜筮,谓孝宽曰:“来年东朝必大相杀戮。”孝宽因令严作谣歌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立。”令谍者多赉此文,遗之于邺。祖孝征与光有隙,既闻,更润色之,明月卒以此见诛。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大举兵伐之,遂灭齐。 (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 材料二: 太宗曰:“昔唐俭使突厥,卿因击而败之。人言卿以俭为死间[注],朕至今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与俭比肩事主,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纵兵以击之,所以去大恶不顾小义也。人谓以俭为死间,非臣之心。案《孙子》用间最为下策,臣尝著论其末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用间以成功,或凭间以倾败。’若束发事君,当朝正色,忠以尽节,信以竭诚,虽有善间,安可用乎?唐俭小义,陛下何疑?”太宗曰:“诚哉,非仁义不能使间,此岂纤人所为乎。周公大义灭亲,况一使人乎。灼无疑矣。” (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有删改) 材料三: 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谕,靖谓将军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遂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诏许其降,行人在彼,未宜讨击。”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 (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改) [注]死间,指在敌方从事间谍活动,故意将我方假情报泄露给敌人来扰乱敌人,使敌方以假为真,中我间计。因搞这种活动的人被发现后,往往被处死,所以称为“死间”。 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时不可A失B韩信C所以破D齐也E如唐俭F等辈G何H足可惜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卜筮,古时一种占卜方式,以龟甲占卜吉凶称“卜”,以蓍草占卜吉凶称“筮”。 B.“遗之于邺”与“置币遗单于”(《苏武传》)两句中的“遗”意思不同。 C.顾,顾惜,与《促织》“顾之则气断声吞”中的“顾”意思相同。 D.束发,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常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曲严编造的歌谣,第一首意思是斛律光要当皇帝;第二首意思是北齐高氏统治即将垮台,斛律光就要取而代之。 B.虽然在作战中无时无处不在使用间谍,但《孙子兵法》中认为使用间谍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是最下等的策略。 C.唐太宗派唐俭与突厥和谈,李靖主张趁突厥放松警惕对其偷袭,而张公谨则认为朝廷使者在那里,不宜去讨伐。 D.唐太宗将李靖舍弃唐俭而攻击突厥的行为与周公大义灭亲相提并论,认为可以为国家大节而放弃个人小义。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祖孝征与光有隙,既闻,更润色之,明月卒以此见诛。(4分) (2)当朝正色,忠以尽节,信以竭诚,虽有善间,安可用乎?(4分) 14.北周能够最终灭掉北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卜算子·天生百种愁 徐俯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自得春,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注]。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注]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绿叶阴阴自得春.草满莺啼处”句,绿叶阴阴,芳草遍地,流莺声啭,但伊人已杳不可见,以哀景衬哀情。 B.“凌波步”“如簧语”,写步态与声音,把一位步态轻盈、语言动听的美女,形象地立在读者面前。 C.“空”写出了词人心中想见却见不到的忧苦,无奈之情跃然纸上,与“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字相似。 D.全词写对一个女子的思念,写别后相思之苦,语出新奇,不落俗套,构思巧妙,写得曲折精致。 16.“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与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分别是怎样写愁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动物都难以逾越的夸张手法表现蜀道的高峻。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相融合。 (3)小华的语文老师年过花甲,依旧勤于教研,治学不辍,他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勉,感慨时光飞逝,担心年岁不待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航运文化浸润地域社会形成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影响广泛深远。由于川江流域河道复杂,木船航行的地域性、船工的地域性都相当明显,而繁忙的运输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又需要群体维护,由此 A 。据有关记载:“川江船帮组织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就有大河八帮、下河土一帮、小河帮等。” 川江船帮一般 B 。行业性船帮是根据主要从事行业的不同来区分的。地域性船帮又可按船主地域、行驶河段、船只类型划分。它与地方官府关系密切,属于亦官亦民的帮会组织,在地方事务上有很大影响。川江船帮对当地社会融入之深、影响之大可能也是其他地区少有的。如近代川菜内部体系的划分也是以船帮帮口为标准分成大河、小河、上河、下河帮口的。 ①由于川江码头往往是城镇的经济核心区的缘故,②所在码头附近店铺林立,③各种社会势力汇聚于此,④就出现了社会意义上的“江湖”概念。⑤所以,由此延伸出来的“闯江湖”等都是川江历史上的码头文化紧密联系的。⑥川江流域航行艰难险恶,⑦失事率高,⑧也催生出救生红船制度。⑨中国最早的救生红船就产生于川江流域,⑩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内河救生红船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眉豆角富有优势。与“地豆角”和“架豆角”相比,眉豆角不占用正经的菜地,只在篱笆下刨几个坑儿,丢进豆种踩实就好。按说它和别的蔬菜都是人工驯化的,可相对来说眉豆却有半野生的品性,基本不用施肥浇水。春夏黄瓜、西红柿、茄子等大路蔬菜集中下货时,眉豆在慢慢生长藤蔓,基本没有产出。它是单等大路货断档时才繁茂地生长,而且产量很高。那时候天气已经转凉,它不失时机地登上人们的餐桌。 眉豆在我国好多地方都有种植,也就有不少土名儿。京城一带唤作扁豆。如清代查学礼《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眉豆的叫法据说源自两广地区。眉豆虽然晚熟,种植范围却越来越广,追赶着光阴,用埋头生长证明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草木飘零的白露时节,我站在京城郊外的农舍前,凝望爬满竹竿、铁架的眉豆,泛起阵阵乡愁。经霜后,深绿的叶子,紫色的花穗,灰绿的豆荚,总给我美的享受。尽管大部分植物开始收敛准备过冬了,可眉豆依旧不紧不慢地生长,供给人们时新蔬菜,用自己紫红的色彩绚烂出晚熟的诗意。 20.文中第一段是通过比较哪些方面来说明“眉豆角富有优势”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3分) 21.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现力。(4分)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采用了引用的方法,说说二者在表意上的效果。(3分) (1)据有关记载:“川江船帮组织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就有大河八帮、下河十一帮、小河帮等。” (2)如清代查学礼《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代大学生,又脆又难“杀”,故而又称“大学生脆脆鲨”,该类说法源于热门话题“大学生真的很脆弱”。吃火锅低血糖、转身腰闪了、打哈欠脱臼、被吓晕抽搐、上厕所骨折、太激动晕倒……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脆脆鲨”做不到,“脆皮”大学生们总是小事酿成大祸事,但主打一个“命脆,盾多”,最终化险为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只要……就……”说法错误,写出杰出的诗篇需要找着“合适”的意象,但并非只要找着了“合适”的意象就能写出杰出的诗篇) 2.D(A项,“‘所指’比‘能指’更重要”错,不能得出这个结论。B项,“诗人们消解语言符号的精确性、清晰性和指向性,目的是对‘意象’进行模糊化创造”错,应该是,诗人们对“意象”进行模糊化创造的目的是消解语言符号的精确性、清晰性和指向性。C项,“‘意象’就是诗人的情志”错,诗人的情志只是其中的“意”) 3.D(“层进式”错,应该是“总分式”) 4.A(“在材料中喻指诗人的情感”分析错误,应该是“指寄托诗人的情感的意象”) 5.①意象具有凝聚意义、凝聚精神、调节聚散的作用。②意象具有疏通行文脉络的作用。③意象具有保存审美意味、强化作品的耐读性的作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6.A(“隐射出他内心的无奈与不满”分析错误,从文中“L教授想象自己是大树的时候更多”表明他真的是甘愿这样付出的,“无奈与不满”证据不足) 7.A(“两个有贬抑色彩的比喻”分析错误,第一个比喻“红果子”是中性的,没有贬抑色彩) 8.①教授父母的死因未交代,留白。关于L教授父母早亡的死因,贫困也好,天天吵架也好,其实都不确定,留下疑惑让读者去猜;但后文L教授关于自己与弟弟妹妹们关系的联想以及参与互联网筹款平台捐助的随意性都可以从这一幼年经历中找到原因。②教授公寓的布置反常。L教授寓所的布置令人惊异且费解,但联系L教授的一生,他照顾着一家人,退休后也不停歇,似乎也能找到答案:现实是根,远方可以畅想,但无以抵达。③L教授“确定爱他们”这句话也让读者狐疑,但联系整篇小说可知,这句话表面是对“爱”的确定,实际是对“爱”的动摇。因为爱他们无须确定,更不会想象他们是贪得无厌的“张着嘴的蟾蜍”。(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体现教授既想承担责任又向往远方的犹豫徘徊的心态。西装男只是站在十字路口,望向远方,一如现实中的L教授,以供养一大家人为责任,又向往远方的新奇诗意,渴望逃脱。②体现教授对自己勇于对家庭负责的肯定。一方面,L教授是致敬自己如西装男一般不逃避现实,勇毅地挑起了家庭责任,站成他喜欢的那棵能供出红果子的大树的样子。③体现教授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另一方面,L教授似乎在反思、祭奠自己的人生:一直为别人而活的人生究竟意义何在?人生将逝,自己的梦想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EG[(原文标点)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 11.C(《促织》“顾之则气断声吞”中的“顾”是“看、视”的意思) 12.B(“《孙子兵法》中认为使用间谍有时成功有时失败”错,材料二中提出这种说法的是李靖) 13.(1)祖孝征与斛律光有矛盾,得此传单后则更添油加醋,斛律光最终因此而被杀害。(得分点:“隙”“润色”“以……见”各1分,句意1分) (2)在朝政事务中公正坦直,忠心耿耿恪守臣节,诚信而竭尽赤诚,即使是高明能干的间谍,又怎么能发挥作用呢?(得分点:“正色”“善”“安可……乎”各1分,句意1分) 14.①韦孝宽建立情报网,对北齐了如指掌。②韦孝宽编造、散布歌谣。③北齐内部官员不和。(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凡要出兵进攻敌人,必须事先派遣间谍,秘密探明敌军人数之多少、力量之虚实、部队之行止,然后再出兵进攻,就能大功可立,战无不胜。诚如兵法所说:“(对敌作战)无时无处不在使用间谍。”北周名将韦叔裕,字孝宽,凭借自身之德行而长期镇守在玉壁城。他善于抚慰和管理士卒,甚得部众拥护,他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能尽全力地搜集情报。也有被他重金收买的北齐人,从齐国送来情报。所以,北齐有什么动静,北周都了如指掌。北齐左丞相斛律光,字明月,既贤明又勇武,是孝宽非常忌恨的一个对手。参军曲严颇懂占卜之术,他对孝宽说:“明年,北齐必相互残杀。”孝宽因此命令曲严编造歌谣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就是斛(以此隐喻斛律光)。又说:“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立。”然后命令间谍携带大量写好歌谣的传单,散发到齐都邺城。祖孝征与斛律光有矛盾,得此传单后则更添油加醋,斛律光最终因此而被杀害。北周武帝宇文邕获悉斛律光被杀身亡的消息后,立即向全国颁布大赦令,而后出动大军讨伐,最终灭掉了北齐。 材料二: 唐太宗问道:“当年我派遣唐俭出使突厥,你却趁机发动突袭,从而击败突厥。人们都说你这是把唐俭当作了死间,我直到今天对此仍抱有怀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靖拜了拜之后回答说:“我和唐俭一起辅佐陛下,预料他必定不能用言辞说服突厥归顺,因此我才趁机出兵袭击突厥,这是为了铲除国家的大患而顾不得保全个人的小义了。人们以为我把唐俭当作死间来用,这绝不是我的本意。根据《孙子兵法》所说:用间最是下策,我曾在著论后面批注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有用间而获得成功的,也有用间而招致失败的。’如果一个人从年轻时起辅佐君主,在朝政事务中公正坦直,忠心耿耿恪守臣节,诚信而竭尽赤诚,即使是高明能干的间谍,又怎么能发挥作用呢?像唐俭这样的事,乃是小义,陛下又何必怀疑呢?”唐太宗说:“的确是如此!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间谍,这岂是平庸之人所能做到的。周公尚且为大义而灭亲,更何况是对一个使臣呢?现在我明白无疑了。” 材料三: 唐太宗派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颉利可汗,李靖对将军张公谨说:“朝廷的使者到了颉利可汗那里,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我们就选拔一万精骑,携带二十天的军粮,带兵从白道袭击突厥。”张公谨说:“皇上已经下诏准许颉利可汗归降,朝廷派去的使者也在那里,恐怕不宜去讨伐进击。”李靖说:“这正是用兵的良机,时机不可错过,这就是韩信之所以消灭齐国的道理。像唐俭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测,又有什么可惜的呢。” 15.A(“以哀景衬哀情”错,应是“以乐景衬哀情”) 16.①“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开篇直抒胸臆,“百种愁”写愁之多,接着化抽象为具体,写“愁”“挂在斜阳树”,举目即见,无法排遣,运用夸张等修辞写出内心愁苦之深。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将国破家亡之愁比作“一江春水”,化抽象为具体,点明愁之多之长之深。(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17.(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2)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3)汨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18.A产生大量船帮组织 B可分成行业性船帮和地域性船帮(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A处,根据后面“据有关记载,川江船帮组织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就有大河八帮、下河十一帮、小河帮等”可知,此处应填“产生大量船帮组织”之类的内容;B处,根据后面内容可知) 19.①,修改:由于川江码头往往是城镇的经济核心区。⑤,修改:所以,由此延伸出来的“闯江湖”等都是与川江历史上的码头文化紧密联系的。⑩,修改:川江流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内河救生红船分布最密集的地区。(第①句,语意重复,删除“的缘故”;第⑤句,缺少介词,在“川江历史上的码头文化”的前面加上“与”;第⑩句,缺少主语,在句前添加“川江流域”。每处2分,共6分) 20.①文中将眉豆角与“地豆角”和“架豆角”比较,突出眉豆角不占用正经的菜地,种法简单。②将眉豆角与别的蔬菜比较,突出其有半野生的品性,基本不用施肥浇水。③将眉豆角与大路蔬菜比较,突出其产量高,时机正好。(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1.①“深绿的叶子,紫色的花穗,灰绿的豆荚”三个短语形成结构一致、意思相关的句子,构成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强化了经霜后眉豆的外部形态给人的美好感受。②本句用“深绿”“紫色”“灰绿”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语,令读者在脑海中唤起逼真清晰的视觉形象,产生对色彩的美感联想,从而增强了语言表达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第(1)句:引用川江船帮组织的史料,有力证明了船运文化的特殊性以及船帮组织形成的历史悠久,增强了可信度和权威性。(1分)第(2)句:引用诗句,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明了眉豆叫作“扁豆”,又使文章彰显了文化底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更具有艺术感和语言美感。(2分) 23.【写作提示】 材料分析: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社会发展、家庭养育的重任,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必然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不少负面影响。而“吃火锅低血糖、转身腰闪了、打哈欠脱臼、被吓晕抽搐、上厕所骨折、太激动晕倒……”无疑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质太脆弱了,提高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迫在眉睫,需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丰富户外活动,倡导饮食均衡,特别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从而甩掉“脆皮”,达到“野蛮体魄、文明精神”的成长目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完全没有必要为“脆皮大学生”而焦虑,从这个词条中,我们甚至能读出一些乐观来。“脆”是自嘲,“皮”一下是自嗨。大学生们敢于自嘲,敢于将自己的脆弱展示出来,本身就表明了一种自信乐观的心态。他们不讳疾忌医,也不过度忧虑,而是用一颗平常心笑着面对不期而来的意外伤害或疾病,并积极地去治疗和解决问题。这种心态值得赞赏。我们有理由相信,或许部分大学生偶尔有些“脆皮”,他们的内心却依然坚强。 立意角度:①“脆皮大学生”不仅是玩梗,更是健康警钟;②大可不必为“脆皮大学生”而担忧。

  • ID:2-19665700 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二模)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模拟试题

    11

  • ID:2-19665700 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二模)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模拟试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