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18.218.254.122)

21在线题库最新试题

  • ID:2-19971140 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联读课件(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7/本课综合与测试

    科学的探索,文明的进步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联读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科学成果。 2.理清文章结构脉络,梳理人物的科学研究过程或教育成长历程。 3.探讨科学家“发现”与“创造”背后的科学精神和思维特点。 学习活动一: 与科学家“面对面” 走进科学历程 任务活动一 初读识文 1、快速浏览两篇文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本文主要写了屠呦呦及其团队从发现青蒿素到制成药物到不断突破的过程,最后概述了中医药学的贡献。 本文中作者回忆了童年两件对他有重要启迪意义的趣事,并记录高中时期的科学实践。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任务二:合作探究,梳理经历 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以及加来道雄的教育历程,并概括出那些对科学发现有重要启示的节点。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1世纪 21世纪 科学发现的过程 在中药研究所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 重要启示节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 童年 童年 高中 高中 科学发现的过程 重要启示节点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1世纪 21世纪 科学发现的过程 在中药研究所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 从200个方药中提取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进展甚微 赴海南临床试验效果明显,后转向分离提纯 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 发挥中医药的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做出新贡献 重要启示节点 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 《肘后备急方》的文献启示:低温提取 在四川找到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 在青蒿素结构中引入羟基的产物,研制双氢青蒿素 生物力药理学迅猛发展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实践历程 童年 童年 高中 高中 科学研究探索过程 对水池中的鲤鱼充满无限遐想 对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感到好奇 大量阅读关于爱因斯坦及其理论的每一本书籍 成功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 重要启示节点 想象有“看不见的神秘力”,引发对“高维世界”的兴趣 被老师讲述的神秘故事迷住 科学家已建成“原子对撞机” “反物质产生” 学习活动二: 探寻科学精神,启迪科学思维 任务二 精读识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屠呦呦和加来道雄的成功离不开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阅读这两篇文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他们作为科学家分别有哪些优秀品质,有哪些共同之处。 小组合作讨论,按照示例组织答案,形成简要的解说词,每组至少完成一条解说词,并推选一名解说员进行解说。要求有文本、有分析、有结果。(讨论时间8分钟) 讨论及解说词示例: 回归文本:《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第3段写道:“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 分析:说明屠呦呦很早之前就确立了对于中草药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驱使着她后来带领团队将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最后成功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组织答案(解说词):(从哪一段总结出哪个人有什么精神品质。)从第3段中总结出屠呦呦富有热情,对科学研究充满兴趣。屠呦呦学习中国传统医学期间对中药有了热衷,才会将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结合起来,最后取得成功。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屠呦呦和加来道雄的成功离不开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阅读这两篇文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他们作为科学家分别有哪些优秀品质,有哪些共同之处。 (1)坚持不懈。屠呦呦团队在大量研究、大量实验发现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不气馁,坚持研究;加来道雄坚持阅读了大量关于爱因斯坦以及他理论的书。 (2)勤于思考。屠呦呦受到《肘后备急方》启发,改变提取青蒿素的方式并获得成功;加来道雄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 任务二 精读识神 (3)有高度责任感。屠呦呦在危急关头肩负起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的责任,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4)甘于奉献。屠呦呦及其团队的同事亲自做志愿者试药。 (5)勇于实践。加来道雄在高中时就自己动手建造原子对撞机。 …… 任务二 精读识神 作为科学家,屠呦呦和加来道雄二人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必定会有其共同之处。请和同桌一起分析他们二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找相同 1.善于观察和思考 2.善于发现(创造) 3.坚持不懈 4.勇于实践 5.一丝不苟 …… 拓展启发 获得启示 提升自我 任务三 听完以上解说词,你有何感想?屠呦呦和加来道雄的科学探索经历和他们的优秀品质对你有何启示? 情景活动 任务三 拓展启发 科普板报即将开办,请同桌之间讨论、补充完善你的感悟,并踊跃进行展示吧!我们将选取优秀作品展示在科普板报上哦! 示例1: 从屠呦呦和加来道雄的身上我认识到,一个人要获得成功离不开认真学习。 屠呦呦查阅了大量文献才从《肘后备急方》得到启发;加来道雄坚持阅读了大量关于爱因斯坦以及他理论的书。 我作为高中生,正是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所以我也应该好好听课、认真学习,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实现每一个学习目标,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只有爬上巨人的肩膀才能望得更远。 整体概述 分析内容 联系实际 学习活动三: 掌握科普文阅读要领 任务四: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你觉得阅读科学类知识性读物文章的阅读应该抓住哪些要领? 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 用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的主旨; 善于发现人物身上的闪光点; 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自己的科学兴趣…… 知识拓展:了解具有科普意义和学术品格的自传体文章《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阐述、说理方法和组合方式。 篇目 研究问题 阐述、论证的方法和思路 组合方式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的教育历程》 疟疾 治疗 高维 世界 以小标题历时性地阐述从“青蒿”到“青蒿素”再到“青蒿素药物”研发的全过程,逻辑清晰严谨;第一人称和演讲稿互动性、展望性的表达使阐释、说理不失生动和个人情味 运用比喻、想象、悬念、等方式将深奥的物理概念、原理通俗易懂地呈现;第一人称主次得当地阐述自己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历程,活泼生动的阐述背后蕴藏着着科学探究的严谨 按照“事物发展脉络 ”组合 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组合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一个真正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他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课堂小结 从梦想启程,科学之路道阻且长却充满惊喜的发现,屠呦呦和加来道雄人生中每一个短暂的时刻,都只为成就人类历史上那真正具有意义的时刻而来。“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这是屠呦呦的人生信条,也是科研人的淡泊宁静、安贫乐道;“在这座科学的高峰上,我还能攀登多久?”我们相信,无论对于屠呦呦,抑或是加来道雄,只要是一名科研工作者,这问题的答案必然是永无止境。

  • ID:2-19971125 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作文“思与行”导写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作文写作指导/材料作文

    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二模作文“思与行”导写

  • ID:2-19971122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写好议论文的阐释句(共23张PPT)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

    2024年4月18日 阐释得法,有效说理 ——写好议论文主体段的阐释句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人生的一大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我也曾想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Q 文题回放 任务情境一:借你慧眼辨优劣 没有阐释,直接举例。 任务情境一:借你慧眼辨优劣 一笔带过,草率了事。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任务情境一:借你慧眼辨优劣 反面阐释,扣住分论点。 (1)没有阐释,直接举例; (2)一笔带过,草率了事; (3)偏离材料,文字冗杂。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回避几个雷区 一个标准的议论文主体段,一般依次包括以下五种功能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小结句。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2024.04.02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语文学科专题研讨活动《表达顺畅 信息丰富 思辨有力》 阐释句的表述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中心句的内涵作补充性阐释,一种是对原材料的內容作概括性或具体化阐述。 阐释分论点句,用化简为繁使之清晰,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使之生动,用引用名言、诗句、俗语等使之更有韵味。注意与事例的衔接。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任务情境二:写好“阐释”请支招 阐释句的写法: 1.角度方向(内涵、目的、原因……); 2.方式(先否定,再肯定;由浅到深,指向本质;拆解核心概念,以排比展示逻辑关系。) 3.句式:是……是,不是……而是、有……有……,没有……怎么能……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任务情境二:写好“阐释”请支招 1.概念阐释:解释关键词的含义、明确其内涵。可以评论其价值、作用,还可以描述特点、阐明利弊,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影响等。 核心:对话题中心词进行说文解字 标志性句式:肯定的判断句式 ……是…… ……即…… ……叫做…… 所谓……,就是…… 例句:真正的低调是一种无欲则刚的力量,是一种参透人生后的清醒,是一种阅历人世沧桑后的渐悟。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拿来主义》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任务情境二:写好“阐释”请支招 2022年·新高考Ⅰ卷:围棋三手 本手是妙手的根基。[观点句]《说文解字》曰:“木下曰本”。本即是根,是基。只有根之深之茂,基之实之广,才有妙得。[概念阐释]姜太公韬光养晦至古稀之年,才有愿者上直钩;王羲之临川学书至池水尽墨,才有笔走龙蛇的《兰亭集序》;左思闭门十年写成《三都赋》,才能传抄风行至“洛阳纸贵”;中国航天人逐梦星辰大海,不断创造奇迹,解决多项国际尖端难题,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五十年的坚守,栉风沐雨。[事例句]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言,“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本手是基础,打好基础,需要日积月累;妙手是“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需要“根之茂”,“膏之沃”,实乃沉潜蓄势的结果,基本功扎实了才能水到渠成。[分析句]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要苦心孤诣地练习本手,才有妙手偶得,抱朴守拙,方能行稳致远。[结论句]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任务情境二:写好“阐释”请支招 2.引用阐释 在写阐释句时,可以引用名言、诗句、俗语等使之更有韵味。 名言是对规律、真理的凝练与升华,引用名言能够将“核心概念”的特征传神地表达出来,让核心概念的内涵呈现文化之美的效果。 例句:和谐,不仅是本邦内部的和谐,更是万邦的和谐。老子有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任务情境二:写好“阐释”请支招 2023年·乙卷:吹灭别人的灯 合作共赢,才能与时俱进,铸就文明成果。[论点②]魏源说:“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引用阐释]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包容合作闻名于世,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天竺、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一次次交流互鉴中焕发活力。[事例句]中华文明发展史充分证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合作中得以发展和进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对外开放,精诚合作。[分析句]中国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同样愿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总结句]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任务情境二:写好“阐释”请支招 3.正反对比阐释 正反对比标志词:反观、与此相反 不是……而是…… 不该……该…… 不可以……可以…… 不要……要…… 并非……乃是…… 没有......怎么能...... 有些人.......,可还有一些人....... 例句: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任务情境二:写好“阐释”请支招 2023年·新高考Ⅱ卷:安静一下不被打扰 “非宁静无以致远”,寂静中的放松沉思,更让人成长[观点句]。生活的复杂纷扰,若没有时间去思考,人生就会变得盲目而单调。相反,当你独处下来,放松一下,静静回味,会有不一样的顿悟和成长。[正反对比阐释]苏轼被贬黄州,没有了京城的喧嚣,夜游赤壁,一个人在寂静中的沉淀,然后实现了由“苏轼”到“苏东坡”的成长;梭罗远离了热闹的城市,一个人来到瓦尔登湖畔隐居,终日与自然为伴,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事例句]试想,如果苏轼和梭罗的内心被浮华与喧嚣填满,纵使与世隔绝,也无法获得休憩与成长,相反只剩下单调与荒芜。[分析句]忙碌有时其实是无意义的重复,若能呆在一隅“冥然兀坐”,往往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实现精神上的成长。[结论句]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任务情境二:写好“阐释”请支招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任务情境三:写个“阐释”晒一晒 不遇“我也曾想过”之遗憾,就应发扬实干精神,摒弃空想与逃避。【观点句】 【阐释句】于国家,忆往昔哀鸿遍野、危机四伏之时,“五四”青年立中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从红船到巨轮,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一步步将蓝图变为现实。于个人而言,实干与作为更是通往理想之门的钥匙,是铺就前路的砖石。乐国强为圆法官梦,在公交车上演讲,以锻炼胆量。前行路上,他的勇气冲破了“我曾想”,实现了“我可以”。【材料句+分析句】可见,为者常成,行者无疆。只有着手为之,躬身实践,才能化口号为行动,变“曾想”成现实。【小结句】 (2024.04.07福建省二模样卷)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任务情境三:写个“阐释”晒一晒 不遇“我也曾想过”之遗憾,就应发扬实干精神,摒弃空想与逃避。【观点句】“曾想过”是自身对未来有过向往,对梦想有过憧憬,但是或因无积极的行动,或为困难所吓倒,或被他人予否定,逐渐放弃了原“本可以”实现的梦想,最终也只能落得遗憾懊悔。【阐释句】于国家,忆往昔哀鸿遍野、危机四伏之时,“五四”青年立中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从红船到巨轮,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一步步将蓝图变为现实。于个人而言,实干与作为更是通往理想之门的钥匙,是铺就前路的砖石。乐国强为圆法官梦,在公交车上演讲,以锻炼胆量。前行路上,他的勇气冲破了“我曾想”,实现了“我可以”。【材料句+分析句】可见,为者常成,行者无疆。只有着手为之,躬身实践,才能化口号为行动,变“曾想”成现实。【小结句】 (2024.04.07福建省二模样卷)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任务情境三:写个“阐释”晒一晒 不遇“我也曾想过”之遗憾,就应发扬实干精神,摒弃空想与逃避。【观点句】李大钊先生有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想,全是问题;做,才有答案。【阐释句】于国家,忆往昔哀鸿遍野、危机四伏之时,“五四”青年立中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从红船到巨轮,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一步步将蓝图变为现实。于个人而言,实干与作为更是通往理想之门的钥匙,是铺就前路的砖石。乐国强为圆法官梦,在公交车上演讲,以锻炼胆量。前行路上,他的勇气冲破了“我曾想”,实现了“我可以”。【材料句+分析句】可见,为者常成,行者无疆。只有着手为之,躬身实践,才能化口号为行动,变“曾想”成现实。【小结句】 (2024.04.07福建省二模样卷)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任务情境三:写个“阐释”晒一晒 不遇“我也曾想过”之遗憾,就应发扬实干精神,摒弃空想与逃避。【观点句】“曾想过”不应当是白日作梦,也不应当是守株待兔,而应当是“望尽天涯路”的正确抉择,应当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不懈奋斗,或许能有“灯火阑珊处”的水到渠成。【阐释句】于国家,忆往昔哀鸿遍野、危机四伏之时,“五四”青年立中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从红船到巨轮,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一步步将蓝图变为现实。于个人而言,实干与作为更是通往理想之门的钥匙,是铺就前路的砖石。乐国强为圆法官梦,在公交车上演讲,以锻炼胆量。前行路上,他的勇气冲破了“我曾想”,实现了“我可以”。【材料句+分析句】可见,为者常成,行者无疆。只有着手为之,躬身实践,才能化口号为行动,变“曾想”成现实。【小结句】 (2024.04.07福建省二模样卷)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课堂小结 1.概念阐释 2.引用阐释 3.正反对比阐释 4.条件分析阐释:生活上的成功源于对快乐美好向往的坚持。每个人难免经历生老病死,只有坚持对快乐总怀着美好向往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5.因果阐释:担当国家重担的人,必将千古流芳。担国之重担者,一生拥苍生入怀,以天下为己任。 6.假设阐释: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 7.比喻阐释:家长应给孩子的退步保留一定的空间。孩子的成长发展就如同发掘一处金矿,不可能出现每一次挖掘都能见到金矿的情状。 1.必做题:运用两种方法,对这次省二模作文主体段的阐释句进行修改与升格。 2.选做题:【202403省质检作文题】 根据给定的议论文主体段,运用两种方法,补充写好“阐释句”。 Qiaoguang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作业设计 多有不足,敬请指正! 一路同行,谢谢大家!

  • ID:2-19971016 2024届高考语文 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训练(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ID:2-19971006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高中语文/月考专区/高一下学期

    11

  • ID:2-19970977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期中专区/高二下学期

    11

  • ID:2-19970974 7.1《风景谈》课件 (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7/7.1 风景谈(2023)

    风景谈 风景无言 思想有声 风景无言 思想有声 初中时我们学过茅盾的《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崇高的境界和强烈的感情冲击了我们的心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和它并称为姐妹篇的作品《风景谈》。 01 基础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字 雁冰 沈德鸿 1896——198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 1939年茅盾在新疆大学任教一年多后返回内地,归途中于西安喜遇朱德同志,应邀到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在延安,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解放区的热爱情愫。1940年底抵达重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正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茅盾写下了与《白杨礼赞》并称为姐妹篇的《风景谈》。 02 课文分析 解题 逐段讲解 风景 谈 谈风景 宾语前置 自然景象、建筑物? 第一自然段讲述了什么风景? 自然风景 人文风景 沙漠 望不到边际 四顾只是茫茫一片 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 单调 寂静 驼队 出现一个黑点 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眼帘 叮当的谐和合奏充满耳管 多彩 活跃 作者描绘第一幅风景,为什么不从驼队出现时写起,而是先描绘了一幅空旷沉寂、没有人迹的沙漠景观呢? 单调寂静的沙漠与活跃的骆驼队伍形成鲜明的对比 无论多么单调的景色只要有人出现,就会产生奇迹,变成动人风景 骆驼队渐行渐近使整片寂静沙漠“活”过来了 自然景物 + 人的活动 = 风景 第二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自然景物 秃顶的山 层层梯田 挺立的谷子 蓝天明月之夜 人文景物 牛、唱着歌的种地人 幽静 寂静 愉快 作者描写种田人时使用了传神的动词,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小米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 这里的“长”,为什么不用“伸、冒”? 海上生明月 作者描写种田人时使用了传神的动词,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 这里的“长”,为什么不用“伸、冒”?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牛角仿佛小草,从土地上钻出来。同时伸、冒是一个短暂的动作,但是“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缓缓地从山脊另外一边由短倒长地出现,充分表现出其活力。 作者描写种田人时使用了传神的动词,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依旧只有蓝天明月黑魃魃的山,歌声可是缭绕不散。 短歌,为什么会从山顶飘下来? 作者描写种田人时使用了传神的动词,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依旧只有蓝天明月黑魃魃的山,歌声可是缭绕不散。 短歌,为什么会从山顶飘下来? 歌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同时唱的时间很长,种地人从山顶开始一直到山地还在唱,歌声就像飘下来一样。唱歌时间长,又体现出种地人的轻松愉快的心情,一唱一步在明月蓝天下悠闲回家。 第三、四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自然景物 晚霞、河水、 大山黄土、山坡、野火等 人文景物 生产归来的知识分子 朝气蓬勃 暮气沉沉 “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 “跌”字是用人的动作去写河水,生动形象地呈现河水突然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态势。 “弥漫着生命力的人”到底是什么人? 来自五湖四海的文艺工作者 七八种不同的方言 又用同一的音调,唱起雄壮的歌 为着同一目标来到延安 “弥漫着生命力的人”到底是什么人? 兴奋地谈话 青菜和小米饭 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老茧 爽朗的笑声 他们身上看不到一丝的困倦,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 年轻人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世界终将是你们的。 第五、六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自然景物 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 黄褐色的浊水、 怪石峭壁的崖岸、天然的石洞 人文景物 促膝而坐讨论学习的青年男女 熠熠生辉 阴沉潮湿 石洞里的一对和公园里的一对有什么不同? 这样写有何作用? 他们是衣着不同、地点不同、精神面貌不同的两对青年。一对是城市青年,谈情说爱生活平庸,一对是延安青年,学习讨论明白生活的意义。 作用: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城市青年的平庸生活,突出延安知识青年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他们之间是基于高尚理想的友谊或爱情。 第七、八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自然景物 桃树、半盘石磨、断碎旧阶、现成的石块、荠麦大麻 人文景物 有休憩的青年或谈天、或讨论、或聚会 怡然自得 荒凉破败 “这里坐的不舒服,吃的喝的也太粗糙简单”,连绿阴都是“简陋”的。那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不太美的景观做为描写对象呢? 因为有高贵的人类精神,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延安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知识青年来这里休息、学习、争论,因此这里变成了一处“胜景”。延安的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进步青年就是“仙”和“龙”,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将延安改造为中国共产主义的核心地区。 严肃、坚决、勇敢的士兵 第九、十自然段 自然景物 人文景物 万籁俱静 空气清冽 朝霞笼住左面的山 霞光笼罩下的小号兵 荷枪的战士 作者为什么不写成排的士兵,只写两个哨兵呢? 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手法。他们不只是形单影只的两个士兵,而是千千万万抗日战士的化身,是无数中华儿女的象征;他们也不只是屹立在北国的宝塔山上,而是屹立在整个中华大地上,保卫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段落 画面 地点 自然景观 人的活动 1 沙漠驼队 2 月夜归耕 3-4 延河夕照 5-6 石洞雨景 7-8 桃林小憩 9-10 北国晨号 猩猩峡外的沙漠中 茫茫一片的沙漠 驼队的出现 黄土高原 秃山、蓝的天、黑的土、明月、作物等 晚归的农人和孩子 延安 晚霞、河水、大山黄土、山坡、野火等 欢歌笑语的来自五湖四海的知识分子 延安 雨天、荒山、石洞等 促膝长谈的青年男女 延安 桃林、茶社、作物等 学习与休息的青年 延安 晨光、朝霞、山峰等 号兵、荷枪的战士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段落 画面 精神内涵 1 沙漠驼队 2 月夜归耕 3-4 延河夕照 5-6 石洞雨景 7-8 桃林小憩 9-10 北国晨号 总领全文,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庄严妩媚。 反映的是黄土高原人民的吃苦耐劳、乐观——人对自然的改造。 赞美知识分子的崇高革命理想斗争精神——生命力。 突出知识青年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孜孜不倦、勤奋、内在精神生活充实、生命力。 突显了革命战士所代表的坚毅、刚强、勇敢等民族精神。 赞美延安人民高尚的情趣——生命力、高尚的精神生活 这些画面的描述可以打乱顺序吗? 沙漠驼铃 高原归耕 延河夕照 石洞雨景 桃林小憩 北国晨号 由一部电影产生的联想 延安青年的劳动生活 延安青年的学习生活 延安青年的业余生活 延安青年的革命责任 人对自然的认识逐一深入的顺序安排的 不能调换 ①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②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③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④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 ⑤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风景谈 风景 谈 ①改造自然的人类更伟大 ②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更伟大 ③民族英雄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沙漠驼铃 高原归耕 延河夕照 石洞雨景 桃林小憩 北国晨号 总结主旨 本文是对那些坚持抗战、克服物质生活贫乏的困难,保持人类高贵的精神,明白生活的真正意义,为民族解放而奋斗不息的人们的礼赞。这些人就是延安解放区的人们,他们和他们生活的地方,他们昂扬的精神风貌和斗争精神,构成了当时中国一道最绚烂的风景。

  • ID:2-19970967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含答案)

    初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30 分) 1. <新题型> [2023 深圳宝安区模考改编]古诗文中有古人对万物的雅称,用词雅致,颇有情趣。请根据提示理解并默写句子。(10 分) 雅称 暗含情趣 句子 折柳 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 (1)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蓬 随风远飞的枯蓬。比喻远行之人,表达孤独寂寞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3)此地一为别, 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星汉 指银河。曹操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在这浩瀚的宇宙里 (4) ________________,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扶摇 古人对风的雅称, 指盘旋而上的大风 (5) ___________________,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北冥有鱼》) 垂钓 化用姜太公钓鱼的典故,暗藏怀才不遇、苦等时机之情 (6)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采薇 周武王灭殷后,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7)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那七个客人……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 “guō zào( )!” (2)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xiē xi( )。 (3)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sī xián rú kě( )。 (4)玄德曰:“大丈夫抱jīng shì qí cái( ),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周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 B. 一声响雷震动了岭南大地,狂风携着暴雨,雷电交加,真是如雷贯耳啊。 C. 八路军和新四军所到之处,老百姓们无不箪食壶浆,欢迎人民的队伍。 D. 有人通过作弊来取得好成绩,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充盈我们的生活。(在“爱读书”后面加上“的好习惯”) B. 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培育前进信心,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将“培育”改为“树立”) C. 中国空间站是中国独立自主建造运营的载人空间站,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删掉“建造”) D.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自觉培养处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将“处理”和“发现”互换位置) <广东人文信息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 题。(5 分) 广绣,是流传于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的民间刺绣工艺,与苏绣、湘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明清时期,得益于丝织业的兴盛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广绣这门古老的民间工艺迅猛发展,在探索民间和西方审美取向的过程中,形成了浓郁的岭南艺术特质。大至尺高屏风,小至荷包扇套,构图繁复饱满。广绣的针法主要有7 大类30 余种,包括直扭针、捆咬针、续插针等。广绣刺绣技法有“钉、垫、拼、缀”等。其中一些技法难度大,要求高,钉金垫浮绣的二针龙鳞和鱼鳞立体针法被认为是刺绣工艺中难度最高的针法。 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广绣”的特点。(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结合材料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2 分) 上联:__________飞蝶舞凤花色锦 下联:飞针走线______________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7、8 题。(5 分) 7. 在景阳冈打虎的英雄好汉是( )。(2 分) A. 宋江 B. 鲁智深 C. 武松 D. 林冲 8. <整本书阅读>《 水浒传》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形象,他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请从第7 题的选项中任选一位英雄好汉,为他立传。(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 分) (一)[2023 广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 13 题。(15 分)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张,乃张越琴也。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 琴阮记> 后》) 【注释】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③萧然:悠闲,潇洒。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 B. 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C. 山间之朝暮也/ 皆朝于齐 D. 余为夷陵令时/ 不足为外人道也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4 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甲】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 【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山中早晚的景色变化和四时之景的不同。 C. 【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张不同的琴,琴越来越好,作者反而越来越不快乐。 D. 【甲】【乙】两文都以写青山绿水为主,目的都是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2. 用“/”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3 分) 声 利 扰 扰 盈 前 无 复 清 思 琴 虽 佳 意 则 昏 杂 13. 从选文来看,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 衡阳节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 ~ 16 题。(10 分) 合力防范青少年短视频沉迷 崔 妍 ①近年来,短视频受到互联网用户青睐,青少年上网看短视频也愈发普遍。然而,由于内容特点、算法推荐、心理机制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人感觉刷短视频会“上瘾”。如何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 ②《2021 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 8%,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而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 6%。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调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其中近七成儿童用手机看短视频。短视频沉迷极易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果,一些不良信息还会产生误导,进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不容小觑。防范短视频沉迷,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题中应有之义。 ③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才能更好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在制度上,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平台责任。近年来,从出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文件,到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渐趋完备的制度体系为青少年设置起“防护网”。下一步仍须与时俱进,以制度刚性建好“防火墙”。在技术上,应进一步向科技借力,推动责任落细落实。监管部门可利用上线审查、应用管控等实现综合监管,短视频平台等也可运用身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推动“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迭代升级。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才能让监管更加有力有效。 ④帮助未成年人防范沉迷,关键在疏导。应当真正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就短视频本身而言,平台和创作者有责任瞄准未成年人需求,多发布、传播健康向上的内容。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过精神充盈的生活。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应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图书、文体设施、社区活动等更可及,为未成年人打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对于部分留守儿童,在父母无法陪伴的情况下,如何更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亟待全社会合力破题,给予他们更多关心与关爱。 ⑤未成年人是网络建设的重要主体,防止网络沉迷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从推进专项行动、深化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到围绕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一系列务实举措,凝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也应看到,构建良好网络生态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用网也需“授之以渔”。譬如,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既针对新形式、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又着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和用网能力,才能建设未成年人友好型网络空间,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⑥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当前,网络应用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每个人都是维护网络环境的责任人、受益人。集聚众智、汇聚众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生态,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互联网必将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进步,让他们的生活更多彩。 (选自《人民日报》2023 年04 月14 日) 1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这篇议论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 文章首先针对社会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多角度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C. 第②段引用相关研究报告,用数据说话,提出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的办法。 D. 集聚众智、汇聚众力,标本兼治,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互联网必将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进步。 15. 文章第③~⑤段提出了哪些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的方法?请简要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文中提出,“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是如何避免沉迷于网络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4 清远期末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5 分) 写给儿子 ①再过不到一个月,你就要出远门了。懵懂的小孩子如今长大成人,要走向外面的世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②依然忘不了当年的场景,而且越是回不到过去,越是让人怀恋。 ③还记得我们那次去山西大草原吗?在马仑草原上,你走向远方的时候,特别有一种象征意义。无边的翠绿在眼前铺展开来,坡上草深没足,微风里摇曳着的无数雏菊、独活、桔梗花,自由地醉舞,如梦如幻;忽然一匹奔马、又一匹奔马,从天边渐渐由小而大,又由近而远,巨大的白云如仙山降临。那一群无人看管的牛或卧或立,在一个低凹无草的平地集合,安静地等待着雨水的到来,它们知道每天都会有礼物。而我的礼物是听到了心中如嗒嗒的马蹄声的幸福叩响:有一个少年,口中衔着一枝蓝色的小花,正在往远方走去,那么胸有成竹,好像可以一直那么走下去。 ④那天晚上,我们在草原上看星星。我们仰头久久地凝视无限遥远的星空,感受到宇宙的庄严浩瀚。那夜的星空,有一种纯净的美,也有一种高贵的神秘,正如人类的知识世界,未知世界,等待着你去探索其中无穷无尽的奥秘。 ⑤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一个画面。冬天的北海道滑雪场,我和你妈妈都很担心:天黑,山高,林深,雪厚,你才第一次拿起雪橇啊!好久好久你都没有在滑道上出现,但是后来你终于来了,居然像一只轻快的小鸟一样从山上飞下来,我们终于都放心下来。除了庆幸,更为你感到骄傲。你是很有潜力的,学东西也很厉害,我们的担心可能都是多余的。没有人能确保每件事都成功,在自我尝试中学习是年轻人根本的成长方式。现在你真的成了一个男人,勇敢,自信!相信你将来一定会走得更好,走得更稳,会从更大的天地得到更多的能量,变得更强大,更自信,同时也更开心地生活在未来的世界上。 ⑥还记得你去“乡村教师夏令营”当小老师的情景吗?你从来没有给大人上过课,尤其是面对来自云南的七十多位乡村教师,用英语讲课。你紧张得不行。然而你终于以流畅的表达,饱满的情感,内容丰富的PPT,从印度讲到西班牙,又从欧洲讲回云南。那回当小志愿者,你付出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故事,初步体味了帮助别人与自我成长的快乐。希望你永远不要丢掉恻隐之心、赤子之心、诚正之心,永远不要做一个冷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⑦过去的终将过去,迎接你的是一个新的未来。该变的,总是会变。不变的,是那些场景所告诉我们的:譬如,坚定地探索未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是不会变的。 (有删改) 17. 作者在文中依次回忆了三个场景,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 分) 场景一:在大草原上仰望星空; 场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赏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字“飞”的语言表现力。(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新题型> 结合全文,在第⑦段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4 分) 20. 有人建议将下面的场景加入文中在大草原上仰望星空的部分,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5 分) 我们来到一个陌生小镇,我跟你一块儿骑车。骑行这件事情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犹如探索未知的世界。我们会看见什么样的风景?这个小镇是否值得我们去付出这样的体力?一路上磕磕碰碰,终于,我们拐入一条幽静小径,从丛林当中钻出来的时候,我们的眼前一亮——好大一片峡湾,真是令人兴奋的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 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校刊《寻味之旅》的三个栏目正在征稿。请根据对栏目导语的理解,选择一个进行投稿。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抒发感想,还可以阐述观点。 美味篇 美食的意义在于吃前的期待、吃后的回味,在于滋味的美好、过程的有趣……能够真切感受到“味道”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 情味篇 一草一木, 一行一走,一经一历,即是一生一世。人间有情亦有爱,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浓浓真情味。 兴味篇 人生有没有兴味,全在于自己的体会;兴味索然与否,全在于自己的经历。酸甜苦辣皆是人生滋味,要活出自己的态度和境界。 要求: (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 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运用 1. (1)此夜曲中闻折柳 (2)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3)孤蓬万里征 (4)星汉灿烂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7)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2. (1)聒噪 (2)歇息 (3)思贤如渴 (4)经世奇才 3. B 【点拨】B 项,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用在句中不符合语境。 4. C 【点拨】C 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组成”或将“包括”改为“由”。 5. 特点:①具有浓郁的岭南艺术特质;②构图繁复饱满;③针法多样,技法难度大,要求高。 【点拨】由“在探索民间和西方审美取向的过程中,形成了浓郁的岭南艺术特质”可得出:具有浓郁的岭南艺术特质。由“大至尺高屏风……构图繁复饱满”可得出:构图繁复饱满。由“广绣的针法主要有7 大类30 余种……钉金垫浮绣的二针龙鳞和鱼鳞立体针法被认为是刺绣工艺中难度最高的针法”可得出:针法多样,技法难度大,要求高。 6. 示例:心灵手巧 山清水秀景色新 7. C 【点拨】阅读名著可知,在景阳冈打虎的英雄好汉是武松。 8. 示例:武松,江湖人称“武二郎”,清河县人氏。性格耿直,武艺超群。在回家看望哥哥的途中路过景阳冈,打死老虎,成了打虎英雄。哥哥武大郎被西门庆和潘金莲害死,武松杀了他们,并报案自首,于是被发配孟州。在安平寨他结识了“金眼彪”施恩,为了报恩,他替施恩夺回店铺,后被蒋门神陷害。于鸳鸯楼杀死张团练、蒋门神等人后,他在十字坡张青酒店改扮成行者,在二龙山落草,后来投奔梁山泊,坐第十四把交椅。在攻打方腊时,他失去左臂,留在六和寺照看林冲,后出家为僧,到八十岁死去。 二、阅读 (一)9. A 【点拨】A 项,向远处看/ 向远处看;B 项,命名/ 出名,有名;C 项,早晨/ 朝见;D 项,担任/ 跟,同。故选A。 10. (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2)琴虽然不够好,心情却悠闲自在。 11. D 【点拨】D 项有误,【甲】文通过对琅琊山优美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乙】文通过描写作者日常生活中与琴相关的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安逸、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12. 声利扰扰盈前/ 无复清思/ 琴虽佳/ 意则昏杂 【点拨】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可根据句意来断句。本句的句意为:被名声利益侵扰,再也没有清雅的思绪,琴虽好,心情则昏乱芜杂。故应断句为:声利扰扰盈前/ 无复清思/ 琴虽佳/ 意则昏杂。 13. 示例:我认为欧阳修真正追求的是山水之乐。【甲】文写他“在乎山水之间也”,在四时朝暮之景中获得乐趣;【乙】文写他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每日都在眼前,心情悠闲自在。 【点拨】结合【甲】文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和【乙】文中的“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意则萧然自释”可知,欧阳修真正追求的是山水之乐。 【乙参考译文】 我做夷陵县令的时候,从河南刘几那儿得到一张琴,是一张平常的琴。后来做舍人时,又得到一张琴,是张越琴。后来做学士时,又得到一张琴,是雷琴。官做得越大,琴越贵,但是心情越不愉快。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每天就在眼前,没有尘俗的事牵累,琴虽然不够好,心情却悠闲自在。等到做了舍人、学士,每天奔走于尘世俗务之间,被名声利益侵扰,再也没有清雅的思绪,琴虽好,心情则昏乱芜杂,哪里会有乐趣可言?这才知道在人不在琴,如果心情愉快,没有弦也可以啊。 (二)14. C 【点拨】C 项有误,结合第②段内容可知,本段引用相关研究报告,用数据说话,说明了防范短视频沉迷对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并没有提出“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的办法”。 15. ①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②真正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③围绕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16. 示例:关注身边的人,多进行现实中的互动和交往。通过真实世界的交往、运动、兴趣活动等,丰富自己的线下生活。 (三)17. 在北海道滑雪场学习滑雪 在“乡村教师夏令营”当小老师 【点拨】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第⑤段中的“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一个画面……我们终于都放心下来”可概括出:在北海道滑雪场学习滑雪;根据第⑥段中的“还记得你去‘乡村教师夏令营’当小老师的情景吗”可概括出:在“乡村教师夏令营”当小老师。 18. 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儿子滑雪比作小鸟飞;“飞”是动作,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滑雪的轻快,表现出儿子学习新事物之快以及“我”看到儿子滑下来时虽感到意外,但又十分欣慰、自豪的心理。 【点拨】结合第⑤段中的“但是后来你终于来了,居然像一只轻快的小鸟一样从山上飞下来”可知,把儿子滑雪比作小鸟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飞”是动作,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滑雪的轻快;结合第⑤段中的“我和你妈妈都很担心……你才第一次拿起雪橇啊”可知,儿子学习新事物之快以及“我”看到儿子滑下来时虽感到意外,但又十分欣慰、自豪的心理。 19. 示例:勇敢地尝试新事物 无私奉献、关爱他人 【点拨】本题考查补写的能力。结合第⑦段中的“不变的,是那些场景所告诉我们的”可知,后面的内容应照应上文三个场景。“坚定地探索未知”照应第④段中的“未知世界,等待着你去探索其中无穷无尽的奥秘”,故后面两个空应分别照应第⑤、⑥段。结合第⑤段中的“没有人能确保每件事都成功,在自我尝试中学习是年轻人根本的成长方式”,可补充句子:勇敢地尝试新事物;结合第⑥段中的“希望你永远不要丢掉恻隐之心、赤子之心、诚正之心,永远不要做一个冷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补充句子:无私奉献、关爱他人。 20. 示例一:同意。这个场景是父子骑车探索未知,虽然与在大草原上仰望星空的主题相似,但从事的是不同的活动,且在不同的地方,加入后更能表现出儿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丰富以及“我”对儿子成长的陪伴和希冀。 示例二:不同意。这个场景是父子骑车探索未知,与在大草原上仰望星空的主题相似,略显重复。 三、作文 21. 思路点拨:本题所提供的三“味”代表了三种表情达意的写作方向,并给予了一定的选择空间。同时,三个栏目导语具有真实性和生活气息,让人有话可说。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感受美食的味道中、留心生活的点滴中、回忆人生的经历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阐发自己的人生态度。 例文: 槐花饭的味道 袅袅轻烟似薄纱,一缕一缕调皮地闯入鼻腔,撩拨着心底最柔软的琴弦。我轻轻地推开那扇破旧的木门,空气中氤氲着那股熟悉的味道。 “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我记得奶奶家后面的土山上有好几棵高大的槐树。奶奶是村里出了名的心灵手巧,总是想方设法做各种各样的美食,来满足我的口腹之欲,使我无法忘怀。这是奶奶所特有的味道! 每年的五月,槐花盛开,犹如穿着一袭白衣的天使,翩然降临人间,惊艳乡村。远远望去,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成片的洋槐仿佛闪着光,花朵缀满枝头,如同新疆天池上那白皑皑的万古雪峰。每到这个时候,小孩子们总是喜上眉梢,因为又可以品尝到美味的槐花盛宴了。 那天,晨曦微露,我便与奶奶一同上山采槐花,远远望去,槐花在树上缀得满满的,像白胖的娃娃们摇着小手掌,殷切期盼着故人来访。贪玩的我静不下心来,撸起袖管,顺着树干往上爬,随即摘下一大把槐花丢到树下。有些槐花在风儿的嬉闹下,调皮地落在了奶奶一头青黑的头发上,仿佛为青黛染上了白霜。如今想想,那一年的奶奶还只是中年,精力充沛,端庄秀气。摘满一大篮槐花后,我们急忙回到家中。我蹲在厨房一角,眼巴巴地看着奶奶,不停吞咽的口水刺激着我的味蕾。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最神圣的时刻开始了。奶奶往槐花里拌油,撒上调料搅拌均匀,然后在平底锅里焙热,最后捣好蒜泥拌上。这样炒出来的槐花饭可谓喷香可口,味道鲜美诱人,未等开饭之时,我已拿上筷子,狼吞虎咽起来。那浓郁的花香和猪油的喷香混杂在一起,不禁让我的心沉醉在夏天的田野里,感受到强烈的满足与幸福。而此时的奶奶也只是静静地看着我,眼角的皱纹荡起了欢乐的涟漪。 这便是亲情的味道,是奶奶的爱的味道。奶奶的爱犹如一束光,照亮我前行的路。

  • ID:2-19970964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含答案)

    初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30 分) 1. 根据课本内容默写。(10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 (2) _____________________,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3)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其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情趣。 (5)将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 小东同学不明白古人为什么要把无形之“思”比作有形之“丝”,请你结合“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向他解释一下。(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 ~ 5 题。(9 分)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人们每天所走过的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______角度、思考方式等。因此,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体现了个人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是一种选择。这种______的影响,虽不易被察觉却客观存在。 有人曾问米开朗琪罗创作经典雕像《大卫》的mì jué,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很简单,凿去多余的大理石,《大卫》就_______了”。瞅准自己“想要的那块石头”,抓住目标,xīn wú páng wù,这样才不会在前行的道路上mí máng、焦虑。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 分) (1)mì jué( ) (2)xīn wú páng wù( ) (3)mí máng( ) 4.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知识 潜滋暗长 诞生 B. 认知 潜滋暗长 出生 C. 知识 潜移默化 出生 D. 认知 潜移默化 诞生 5.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体现了个人对道路环境的认同和理解,同时也是一种选择。 B. 走什么样的路,不是体现了个人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和认同,而是一种选择。 C. 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是一种选择,同时也体现了个人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和认同。 D. 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体现了人们对道路环境的认同和理解,同时也是一种选择。 6.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朗诵的行列。为了让新学朗诵的同学尽快提高朗诵水平,爱华中学广播站新设了一个栏目——《爱华领读经典》,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9 分) (1) <新题型> 爱华中学广播站播音员艾中华同学选取了三首诗歌,哪首诗歌可以用深沉且坚定的语气诵读?( )(2 分) A. 《光的赞歌》 B. 《我爱这土地》 C. 《煤的对话》 (2)请从第一个任务中的三首诗歌里选取你最喜欢的诗句,用楷书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华中学广播站拟推出公众号宣传诵读经典活动,请给这个公众号起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艾中华同学想要从第一个任务中的三首诗歌里选一首在广播站诵读,请你推荐一首并写出推荐理由。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 ~ 11 题。(15 分)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泉香而酒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然而前陈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①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②不登③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④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⑤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⑥酒,瀹⑦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释】①背:离开。②比:连续。③登:特指五谷成熟。④安:以……为安,这里是习惯的意思。⑤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屋等),后泛指修理房屋。⑥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⑦瀹(yuè):煮。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且名其台曰“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始 至 之 日 岁 比 不 登 盗 贼 满 野 狱 讼 充 斥 11. 请结合选文回答问题。(3 分) (1)【乙】文中点明苏子由称此台为“超然台”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甲】文表现了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情怀,【乙】 文体现了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2 分) (二)<立德树人·勤俭节约>[2023 福建改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 ~ 14 题。(10 分) 材料一: ①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勤俭节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启迪我们,勤俭节约是海晏河清之基,奢靡享乐是灾祸危亡之根。勤俭节约精神与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紧密相连。 ②勤俭节约精神是修身之基。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倡导的是一种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蕴含的是以节俭惜物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的道德品质,于个体而言,既体现着一种“待物之德”,也内蕴着一种“修养之道”。奢靡浪费,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人的意志品质。以俭养身,方能永葆本色。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形塑了敬畏感恩的价值理念,就能在成长历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培育出不怕困难、勇于吃苦、抵御诱惑的坚强意志。 ③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在中国人心中,“家事”与“国事”“天下事”密不可分,优良家风与良好的社会风尚总是紧密相关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将勤俭节约摆在家风建设的突出位置。从《诫子书》中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颜氏家训》中的“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始终为中国人所推崇。 ④勤俭节约精神是治国之道。惟俭者兴,惟勤者进。“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一感叹,道出了勤俭节约的重要地位。“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勤俭节约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格修养,但折射出的是人心向背,从根本上说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长足发展,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示,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让戒奢尚俭、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有删改) 材料二: 家庭献策大会 12.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层分析问题。 B. 材料一第②段从反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C. 材料一运用道理材料、数据材料,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材料二可以看作是材料一提及的“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的生动注释。 13. 下面哪则事例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③段的观点?为什么?请说明理由。(4 分) 事例一:某酒店推行“N-1”点餐方式,要求服务员根据比就餐人数少一人的饭菜量引导消费者下单,“按需点菜”。 事例二: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曾作《训俭示康》告诫其子要以节俭为美德,不可追求奢靡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结合材料内容,简要点评一下两位同学的行为表现,表明你的态度,说明你的理由。 (3 分) 李洋同学洗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周雯同学看到后马上上前将水龙头拧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3 北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 18 题。(15 分) 校园生活 林斤澜 ①每一位作家都有个储存仓库,里面最精彩的东西往往是少年时期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少年时期最纯真、最敏感、最烂漫。这一时期,他们刚刚踏上人生旅途,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谙世事时的光彩总如金子般闪亮。 ②我少年时期恰好赶上战争时代,不免留下些困苦、惊险的记忆。可如今,在记忆中,当年的生活却只留下美好了。那些纯净的朝气日益凸显出来,阴影反倒成了俗话说的“灯下黑”——只见光芒四射,不见灯台下边照不到的死角。 ③我脑子里时常浮现的,是校园生活,那些记忆总是挥之不去。 ④还记得我们唱校歌。半个世纪以前,男女齐唱校歌的半童声,现在还总回响在耳畔。头两句就如行云流水一般:“雁山云影,瓯海潮淙……” ⑤歌词的作者是朱自清先生,他是散文大家,也是著名的知识分子。在我们中学执教时,他还年轻,曾写过一组关于当地生活的散文,其中有一篇《绿》,后来还被选进教科书。这“绿”写的是梅雨潭的绿色,朱先生形容它作“女儿绿”。 ⑥我们的校园里有一个池塘,题名“春草”。这两个字来自谢灵运的名句。千年以前,南北朝大诗人谢灵运在这里任过太守,据说其遨游山水,经旬不归,此事被后世传为风雅佳话。 ⑦谢灵运是历史上山水诗的先驱。我们中国的山水诗,有自己特有的宇宙意识。世间万物,与天地合一,生生息息,完全融合,浑然一体。谢灵运留下的著名诗句中,有一联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字句平易,却道出了生态的自然,一片葱茏的生机。多少人心服中间那个“生”字,粗看很是直白,细品却极天真。我疑心这精妙的用字与我们本地的语言有关。“生”这个字,通常要与“长”合成一个词,我们那里只用一个“生”。遇到单用一个字的时候,别的地方用“长”,我们那里却用“生”。 ⑧校园里的春草池,原先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想,它的形状应该是不规则的,取其富有野趣;也许是椭圆的,也许是心形的,蜂腰处或许还有一弯拱桥,以求具有一种图案美。可是我上学时,这里却建成了长约五十米的长方形游泳池,又不许游泳,里面尽是些混乱的杂草。池北一排两层楼的教室,池南一行冬青树,却没有种上谢灵运诗里写的“园柳”。这样的修建,那时候的我,就觉得应该判个不及格。 ⑨后来,我在外转了半个世纪,又回到母校,先要去看春草池。池,没有了。老楼有的塌了,有的苦苦撑着。新楼不少,东一个西一个,仿佛都是“急就章”,没有总体的布局。我心里暗暗有一丝莫名的惆怅。 ⑩但眼前的另一番景象,不容我怀旧,也不容我思念,甚至没给我留下一点儿叹息的机会。只见楼上楼下,来来去去,都是活泼的少男少女,自由,天真,烂漫。我们那时是“雁山云影”,现在是一片生机勃勃。 ?好好地听听吧,也是半童声的男女齐唱,如今更多的是无拘无束的欢笑,是更加轻健的奔跑……二三十年后,在这一代少年的记忆储存仓库里,校园生活也必将是最美好的画面。 ?今天的校园,跳跃着、流荡着、放射着不同以往的朝气。 ?他们尽管没有“春草池”,无关谢灵运;“女儿绿”没有了,和朱自清的关系也不大了。但是,他们有与他们的时代相关的东西。代代都有少年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好记忆,因为那都是最富朝气的年月。朝气,也是葱茏的生机。对了,这才是代代相同的东西。还要问为什么吗?只好说是与自然、宇宙浑然一体了吧。 (有删改) 15. 文章先写记忆中的校园生活,重点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眼前的校园生活,描绘少男少女的齐唱、欢笑和奔跑。校园虽有变化,但代代少年“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好记忆”。(2 分) 16. 说说你对第⑧段画线句中的“判个不及格”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段中的“跳跃着、流荡着、放射着”的表达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葱茏的生机”在第⑦段和第?段中都有出现。写出它们各自的含义,分析它们对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 分) 19. [2024 江门新会区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假如我们可以回到过去,并且可以选择崇拜的历史人物,与他(她)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你会选择哪位历史人物?你们可能共同经历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收获? 请以“我终于来到他(她)的身边”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5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运用 1. (1)欲渡黄河冰塞川 (2)寄书长不达 (3)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5)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2.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思”谐音,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眷恋缠绵同春蚕吐丝一样绵绵不尽,从蚕吐丝到死方止推移到人的感情至死不渝。 3. (1)秘诀 (2)心无旁骛 (3)迷茫 4. D 【点拨】知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认知:通过思维活动认识、了解。根据语境可知,第一空应选“认知”。可排除A、C 两项。潜滋暗长:指在暗中滋生、发展起来。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根据“虽不易被察觉却客观存在”可知,第二空应选“潜移默化”。可排除B 项。故选D。 5. C 【点拨】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应将“体现了个人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和认同”和“是一种选择”调换位置。 6. (1)B 【点拨】《光的赞歌》这首诗歌篇幅长,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宜用深沉而热烈的语气诵读;《我爱这土地》中,以忧郁的土地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宜用深沉且坚定的语气诵读;《煤的对话》这首诗的意象是煤,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爱和希望祖国重新焕发活力的强烈愿望,宜用深沉而热烈的语气诵读。 (2)示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示例:倾听华语 【点拨】给公众号起名字,要通俗易懂,体现诵读经典活动的主题。 (4)示例:我推荐《煤的对话》。理由:在这首诗中,诗人找到了最能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载体(煤)、表现手法(拟人化)和表现形式(对话)。诗中的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诗人借此礼赞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就对话而言,发问者的问话十分冷静,不露痕迹,而得到的回答却是炽烈如火,喷薄而出,两者构成了强烈的反差,激起了感情的波澜,显得更富艺术感染力。 【点拨】首先要明确推荐对象,然后揭示理由,可结合所选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和艺术特点来写。 二、阅读 (一)7. (1)清 (2)聚拢  (3)陈列,摆开 8. (1)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玩啊。 (2)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9. (1)命名 (2)愉快,快乐 10. 始至之日/ 岁比不登/ 盗贼满野/ 狱讼充斥 【点拨】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可根据句意来断句。本句句意为:刚到之时,(这里)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故应断句为:始至之日/ 岁比不登/ 盗贼满野/ 狱讼充斥。 11. (1)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点拨】【乙】文中苏子由称此台为“超然台”的原因是他认为苏轼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就是“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2)与民同乐 超然达观 【点拨】【甲】文写欧阳修和百姓一起享受自然之乐、游玩宴饮之乐,并为百姓的生活富足安适而感到快乐,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写苏轼到了生活境况恶劣的胶西,却能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自得其乐,体现了他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因此答案分别为“与民同乐”和“超然达观”。 【乙参考译文】 我从钱塘调移到胶西(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了墙壁雕绘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离开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这里)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我)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当然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已经喜欢上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我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这台子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的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跟随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黄米酒,煮糙米吃。(大家)赞叹道:多么快活的游玩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子由(苏辙)恰好在济南做官,(他)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来说明我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 (二)12. D 【点拨】A 项,“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表述不正确,材料一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B 项,“从反面论证”表述不正确,材料一第②段是从正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C 项,材料一没有运用数据材料。故选D。 13. 事例二适合。因为材料一第③段的观点是“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司马光写《训俭示康》是家风建设行为,能支撑材料一第③段的观点。 【点拨】材料一第③段的观点是“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事例一举的事例是酒店提倡勤俭节约,与家风建设无关;事例二举的事例是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告诫其子要勤俭节约,与家风建设有关,能支撑材料一第③段的观点。 14. 示例: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要重视细节。李洋同学今后需多加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我为周雯同学的行为点赞。只有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个细节,才能保证勤俭节约在学校、社会、国家各个层面上落到实处。 【点拨】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可知,我们应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我们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结合两位同学的行为表现可知,李洋同学没有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没有做到勤俭节约;周雯同学留意到了生活细节,做到了节约用水。据此可知,对于李洋同学的行为应持不赞同的态度,对于周雯同学的行为应持赞同、表扬的态度。再说明理由即可。 (三)15. 唱校歌 春草池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④段中的“还记得我们唱校歌”和第⑧段中的“校园里的春草池,原先是个什么样子呢”可知,两个空可分别填入“唱校歌”“春草池”。 16. “判个不及格”是作者对校园中春草池的不满和失望情绪的表达。作者期望校园中的春草池具备野趣和美感,但实际上却建成了长方形的游泳池,没有按照他的期望进行修建,因此“判个不及格”。 【点拨】结合第⑧段中的“我想,它的形状应该是不规则的,取其富有野趣……具有一种图案美”“可是我上学时……却没有种上谢灵运诗里写的‘园柳’”可知,作者期望校园中的春草池具备野趣和美感,但实际上却建成了长方形的游泳池,没有按照他的期望进行修建,因此用“判个不及格”来表达自己对校园中春草池的不满和失望情绪。 17. “跳跃着、流荡着、放射着”通过动词的连用,给读者带来了活力和情绪上的冲击。运用排比句,语言更加生动有力,突出了眼前的校园生活具有与过去不同的朝气和活力,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校园的变化和新一代少年的精神状态。 【点拨】“跳跃着、流荡着、放射着”是三个动词短语,句式一致,整齐有力,属于排比句式,语气强烈,给读者带来了活力和情绪上的冲击。结合第⑩段中的“只见楼上楼下……现在是一片生机勃勃”和第11段中的“如今更多的是无拘无束的欢笑,是更加轻健的奔跑”可知,突出了眼前的校园生活具有与过去不同的朝气和活力,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校园的变化和新一代少年的精神状态。 18. 第⑦段中的“葱茏的生机”强调了大自然生机的蓬勃,表达了作者对校园的向往和怀念之情。第13段中的“葱茏的生机”强调了少年时期的朝气和蓬勃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期的怀念和对新一代少年的美好期待。 【点拨】结合第⑥段内容和第⑦段中的“谢灵运留下的著名诗句中……一片葱茏的生机”可知,第⑦段中的“葱茏的生机”强调了大自然生机的蓬勃,表达了作者对校园的向往和怀念之情。结合第13段中的“代代都有少年时期……也是葱茏的生机”可知,第13段中的“葱茏的生机”强调了少年时期的朝气和蓬勃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期的怀念和对新一代少年的美好期待。 三、作文 19. 思路点拨:根据题干可知,本次写作对象是自己崇拜的历史人物,如屈原、岳飞等对国家和民族有杰出贡献的正面人物。立意上,要突出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家国情怀,表达自己的崇拜之情。 首先,应确定自己崇拜的历史人物是谁,然后,根据自己与人物的关系或想象的中心事件,拟定题目,如“我与司马迁”“岳飞教我学武功”等。行文时,要以“我终于来到他(她)的身边”为开头,重点写清楚与他(她)共同生活的经历,以及自己有何收获。 例文: 和李白一起去旅行 我终于来到他的身边。 这一天,我正在背诗,不知不觉间瞌睡虫来了,我迷迷糊糊地趴在桌上闭上了眼。 迷迷糊糊中,我好像来到了一条大街上。走了许久,我发现迎面走来了一位白衣飘飘、恍若仙人的男子,他和课本上李白的插画有着相似的容颜。我试探性地叫了一声: “李白?”他停下脚步,疑惑地看着我,问道:“这位公子,有何贵干?”我兴奋极了,真的是李白!我提出想要和他一起去游山玩水,一起去见识见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竟然没有拒绝我,我太兴奋了! 我们先来到了庐山,我终于见到了庐山瀑布的真面目。只见水帘不停地从高空“飞奔”下来,落到石头上溅开,如一朵朵盛开的莲花。还有那香炉峰,它正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冒着淡紫色的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看到如此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吟出了这首诗,然后对着我说:“王兄来拟个题目吧!”我思索片刻,说:“望庐山瀑布,如何?”李白望着这壮丽山河,说:“望庐山瀑布,好名字!”我情不自禁地笑了。“下面我们去哪里呢?”我问。“我们去小船上看风景。”李白说。于是,我们乘坐一条小船,欣赏着两岸的风景。不知不觉间,天渐渐黑了…… 我站在船头看天空,李白在船舱内看书。我仰望着月亮,今天的月亮可真大呀!好似一个大玉盘,且月色十分皎洁。调皮的星星一个个都跳出来了,点缀着深蓝色的天空。望着望着,我心中开始酸溜溜的,我想家了,爸爸妈妈是否都急疯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船舱中朗诵着。这首诗正好符合我现在的心情。唉,真想家! 一个激灵,我醒了,瞌睡虫走了,原来是一场梦。如果有下次,我还想梦回唐朝,见到杜甫、王维、白居易……

  • ID:2-19970964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含答案)

    初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30 分) 1. 根据课本内容默写。(10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 (2) _____________________,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3)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其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情趣。 (5)将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 小东同学不明白古人为什么要把无形之“思”比作有形之“丝”,请你结合“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向他解释一下。(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 ~ 5 题。(9 分)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人们每天所走过的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______角度、思考方式等。因此,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体现了个人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是一种选择。这种______的影响,虽不易被察觉却客观存在。 有人曾问米开朗琪罗创作经典雕像《大卫》的mì jué,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很简单,凿去多余的大理石,《大卫》就_______了”。瞅准自己“想要的那块石头”,抓住目标,xīn wú páng wù,这样才不会在前行的道路上mí máng、焦虑。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 分) (1)mì jué( ) (2)xīn wú páng wù( ) (3)mí máng( ) 4.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知识 潜滋暗长 诞生 B. 认知 潜滋暗长 出生 C. 知识 潜移默化 出生 D. 认知 潜移默化 诞生 5.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体现了个人对道路环境的认同和理解,同时也是一种选择。 B. 走什么样的路,不是体现了个人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和认同,而是一种选择。 C. 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是一种选择,同时也体现了个人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和认同。 D. 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体现了人们对道路环境的认同和理解,同时也是一种选择。 6.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朗诵的行列。为了让新学朗诵的同学尽快提高朗诵水平,爱华中学广播站新设了一个栏目——《爱华领读经典》,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9 分) (1) <新题型> 爱华中学广播站播音员艾中华同学选取了三首诗歌,哪首诗歌可以用深沉且坚定的语气诵读?( )(2 分) A. 《光的赞歌》 B. 《我爱这土地》 C. 《煤的对话》 (2)请从第一个任务中的三首诗歌里选取你最喜欢的诗句,用楷书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华中学广播站拟推出公众号宣传诵读经典活动,请给这个公众号起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艾中华同学想要从第一个任务中的三首诗歌里选一首在广播站诵读,请你推荐一首并写出推荐理由。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 ~ 11 题。(15 分)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泉香而酒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然而前陈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①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②不登③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④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⑤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⑥酒,瀹⑦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释】①背:离开。②比:连续。③登:特指五谷成熟。④安:以……为安,这里是习惯的意思。⑤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屋等),后泛指修理房屋。⑥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⑦瀹(yuè):煮。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且名其台曰“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始 至 之 日 岁 比 不 登 盗 贼 满 野 狱 讼 充 斥 11. 请结合选文回答问题。(3 分) (1)【乙】文中点明苏子由称此台为“超然台”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甲】文表现了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情怀,【乙】 文体现了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2 分) (二)<立德树人·勤俭节约>[2023 福建改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 ~ 14 题。(10 分) 材料一: ①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勤俭节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启迪我们,勤俭节约是海晏河清之基,奢靡享乐是灾祸危亡之根。勤俭节约精神与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紧密相连。 ②勤俭节约精神是修身之基。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倡导的是一种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蕴含的是以节俭惜物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的道德品质,于个体而言,既体现着一种“待物之德”,也内蕴着一种“修养之道”。奢靡浪费,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人的意志品质。以俭养身,方能永葆本色。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形塑了敬畏感恩的价值理念,就能在成长历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培育出不怕困难、勇于吃苦、抵御诱惑的坚强意志。 ③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在中国人心中,“家事”与“国事”“天下事”密不可分,优良家风与良好的社会风尚总是紧密相关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将勤俭节约摆在家风建设的突出位置。从《诫子书》中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颜氏家训》中的“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始终为中国人所推崇。 ④勤俭节约精神是治国之道。惟俭者兴,惟勤者进。“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一感叹,道出了勤俭节约的重要地位。“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勤俭节约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格修养,但折射出的是人心向背,从根本上说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长足发展,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示,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让戒奢尚俭、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有删改) 材料二: 家庭献策大会 12.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层分析问题。 B. 材料一第②段从反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C. 材料一运用道理材料、数据材料,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材料二可以看作是材料一提及的“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的生动注释。 13. 下面哪则事例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③段的观点?为什么?请说明理由。(4 分) 事例一:某酒店推行“N-1”点餐方式,要求服务员根据比就餐人数少一人的饭菜量引导消费者下单,“按需点菜”。 事例二: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曾作《训俭示康》告诫其子要以节俭为美德,不可追求奢靡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结合材料内容,简要点评一下两位同学的行为表现,表明你的态度,说明你的理由。 (3 分) 李洋同学洗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周雯同学看到后马上上前将水龙头拧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3 北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 18 题。(15 分) 校园生活 林斤澜 ①每一位作家都有个储存仓库,里面最精彩的东西往往是少年时期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少年时期最纯真、最敏感、最烂漫。这一时期,他们刚刚踏上人生旅途,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谙世事时的光彩总如金子般闪亮。 ②我少年时期恰好赶上战争时代,不免留下些困苦、惊险的记忆。可如今,在记忆中,当年的生活却只留下美好了。那些纯净的朝气日益凸显出来,阴影反倒成了俗话说的“灯下黑”——只见光芒四射,不见灯台下边照不到的死角。 ③我脑子里时常浮现的,是校园生活,那些记忆总是挥之不去。 ④还记得我们唱校歌。半个世纪以前,男女齐唱校歌的半童声,现在还总回响在耳畔。头两句就如行云流水一般:“雁山云影,瓯海潮淙……” ⑤歌词的作者是朱自清先生,他是散文大家,也是著名的知识分子。在我们中学执教时,他还年轻,曾写过一组关于当地生活的散文,其中有一篇《绿》,后来还被选进教科书。这“绿”写的是梅雨潭的绿色,朱先生形容它作“女儿绿”。 ⑥我们的校园里有一个池塘,题名“春草”。这两个字来自谢灵运的名句。千年以前,南北朝大诗人谢灵运在这里任过太守,据说其遨游山水,经旬不归,此事被后世传为风雅佳话。 ⑦谢灵运是历史上山水诗的先驱。我们中国的山水诗,有自己特有的宇宙意识。世间万物,与天地合一,生生息息,完全融合,浑然一体。谢灵运留下的著名诗句中,有一联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字句平易,却道出了生态的自然,一片葱茏的生机。多少人心服中间那个“生”字,粗看很是直白,细品却极天真。我疑心这精妙的用字与我们本地的语言有关。“生”这个字,通常要与“长”合成一个词,我们那里只用一个“生”。遇到单用一个字的时候,别的地方用“长”,我们那里却用“生”。 ⑧校园里的春草池,原先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想,它的形状应该是不规则的,取其富有野趣;也许是椭圆的,也许是心形的,蜂腰处或许还有一弯拱桥,以求具有一种图案美。可是我上学时,这里却建成了长约五十米的长方形游泳池,又不许游泳,里面尽是些混乱的杂草。池北一排两层楼的教室,池南一行冬青树,却没有种上谢灵运诗里写的“园柳”。这样的修建,那时候的我,就觉得应该判个不及格。 ⑨后来,我在外转了半个世纪,又回到母校,先要去看春草池。池,没有了。老楼有的塌了,有的苦苦撑着。新楼不少,东一个西一个,仿佛都是“急就章”,没有总体的布局。我心里暗暗有一丝莫名的惆怅。 ⑩但眼前的另一番景象,不容我怀旧,也不容我思念,甚至没给我留下一点儿叹息的机会。只见楼上楼下,来来去去,都是活泼的少男少女,自由,天真,烂漫。我们那时是“雁山云影”,现在是一片生机勃勃。 ?好好地听听吧,也是半童声的男女齐唱,如今更多的是无拘无束的欢笑,是更加轻健的奔跑……二三十年后,在这一代少年的记忆储存仓库里,校园生活也必将是最美好的画面。 ?今天的校园,跳跃着、流荡着、放射着不同以往的朝气。 ?他们尽管没有“春草池”,无关谢灵运;“女儿绿”没有了,和朱自清的关系也不大了。但是,他们有与他们的时代相关的东西。代代都有少年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好记忆,因为那都是最富朝气的年月。朝气,也是葱茏的生机。对了,这才是代代相同的东西。还要问为什么吗?只好说是与自然、宇宙浑然一体了吧。 (有删改) 15. 文章先写记忆中的校园生活,重点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眼前的校园生活,描绘少男少女的齐唱、欢笑和奔跑。校园虽有变化,但代代少年“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好记忆”。(2 分) 16. 说说你对第⑧段画线句中的“判个不及格”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段中的“跳跃着、流荡着、放射着”的表达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葱茏的生机”在第⑦段和第?段中都有出现。写出它们各自的含义,分析它们对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 分) 19. [2024 江门新会区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假如我们可以回到过去,并且可以选择崇拜的历史人物,与他(她)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你会选择哪位历史人物?你们可能共同经历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收获? 请以“我终于来到他(她)的身边”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5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运用 1. (1)欲渡黄河冰塞川 (2)寄书长不达 (3)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5)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2.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思”谐音,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眷恋缠绵同春蚕吐丝一样绵绵不尽,从蚕吐丝到死方止推移到人的感情至死不渝。 3. (1)秘诀 (2)心无旁骛 (3)迷茫 4. D 【点拨】知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认知:通过思维活动认识、了解。根据语境可知,第一空应选“认知”。可排除A、C 两项。潜滋暗长:指在暗中滋生、发展起来。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根据“虽不易被察觉却客观存在”可知,第二空应选“潜移默化”。可排除B 项。故选D。 5. C 【点拨】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应将“体现了个人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和认同”和“是一种选择”调换位置。 6. (1)B 【点拨】《光的赞歌》这首诗歌篇幅长,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宜用深沉而热烈的语气诵读;《我爱这土地》中,以忧郁的土地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宜用深沉且坚定的语气诵读;《煤的对话》这首诗的意象是煤,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爱和希望祖国重新焕发活力的强烈愿望,宜用深沉而热烈的语气诵读。 (2)示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示例:倾听华语 【点拨】给公众号起名字,要通俗易懂,体现诵读经典活动的主题。 (4)示例:我推荐《煤的对话》。理由:在这首诗中,诗人找到了最能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载体(煤)、表现手法(拟人化)和表现形式(对话)。诗中的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诗人借此礼赞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就对话而言,发问者的问话十分冷静,不露痕迹,而得到的回答却是炽烈如火,喷薄而出,两者构成了强烈的反差,激起了感情的波澜,显得更富艺术感染力。 【点拨】首先要明确推荐对象,然后揭示理由,可结合所选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和艺术特点来写。 二、阅读 (一)7. (1)清 (2)聚拢  (3)陈列,摆开 8. (1)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玩啊。 (2)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9. (1)命名 (2)愉快,快乐 10. 始至之日/ 岁比不登/ 盗贼满野/ 狱讼充斥 【点拨】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可根据句意来断句。本句句意为:刚到之时,(这里)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故应断句为:始至之日/ 岁比不登/ 盗贼满野/ 狱讼充斥。 11. (1)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点拨】【乙】文中苏子由称此台为“超然台”的原因是他认为苏轼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就是“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2)与民同乐 超然达观 【点拨】【甲】文写欧阳修和百姓一起享受自然之乐、游玩宴饮之乐,并为百姓的生活富足安适而感到快乐,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写苏轼到了生活境况恶劣的胶西,却能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自得其乐,体现了他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因此答案分别为“与民同乐”和“超然达观”。 【乙参考译文】 我从钱塘调移到胶西(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了墙壁雕绘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离开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这里)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我)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当然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已经喜欢上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我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这台子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的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跟随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黄米酒,煮糙米吃。(大家)赞叹道:多么快活的游玩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子由(苏辙)恰好在济南做官,(他)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来说明我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 (二)12. D 【点拨】A 项,“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表述不正确,材料一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B 项,“从反面论证”表述不正确,材料一第②段是从正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C 项,材料一没有运用数据材料。故选D。 13. 事例二适合。因为材料一第③段的观点是“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司马光写《训俭示康》是家风建设行为,能支撑材料一第③段的观点。 【点拨】材料一第③段的观点是“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事例一举的事例是酒店提倡勤俭节约,与家风建设无关;事例二举的事例是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告诫其子要勤俭节约,与家风建设有关,能支撑材料一第③段的观点。 14. 示例: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要重视细节。李洋同学今后需多加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我为周雯同学的行为点赞。只有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个细节,才能保证勤俭节约在学校、社会、国家各个层面上落到实处。 【点拨】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可知,我们应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我们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结合两位同学的行为表现可知,李洋同学没有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没有做到勤俭节约;周雯同学留意到了生活细节,做到了节约用水。据此可知,对于李洋同学的行为应持不赞同的态度,对于周雯同学的行为应持赞同、表扬的态度。再说明理由即可。 (三)15. 唱校歌 春草池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④段中的“还记得我们唱校歌”和第⑧段中的“校园里的春草池,原先是个什么样子呢”可知,两个空可分别填入“唱校歌”“春草池”。 16. “判个不及格”是作者对校园中春草池的不满和失望情绪的表达。作者期望校园中的春草池具备野趣和美感,但实际上却建成了长方形的游泳池,没有按照他的期望进行修建,因此“判个不及格”。 【点拨】结合第⑧段中的“我想,它的形状应该是不规则的,取其富有野趣……具有一种图案美”“可是我上学时……却没有种上谢灵运诗里写的‘园柳’”可知,作者期望校园中的春草池具备野趣和美感,但实际上却建成了长方形的游泳池,没有按照他的期望进行修建,因此用“判个不及格”来表达自己对校园中春草池的不满和失望情绪。 17. “跳跃着、流荡着、放射着”通过动词的连用,给读者带来了活力和情绪上的冲击。运用排比句,语言更加生动有力,突出了眼前的校园生活具有与过去不同的朝气和活力,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校园的变化和新一代少年的精神状态。 【点拨】“跳跃着、流荡着、放射着”是三个动词短语,句式一致,整齐有力,属于排比句式,语气强烈,给读者带来了活力和情绪上的冲击。结合第⑩段中的“只见楼上楼下……现在是一片生机勃勃”和第11段中的“如今更多的是无拘无束的欢笑,是更加轻健的奔跑”可知,突出了眼前的校园生活具有与过去不同的朝气和活力,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校园的变化和新一代少年的精神状态。 18. 第⑦段中的“葱茏的生机”强调了大自然生机的蓬勃,表达了作者对校园的向往和怀念之情。第13段中的“葱茏的生机”强调了少年时期的朝气和蓬勃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期的怀念和对新一代少年的美好期待。 【点拨】结合第⑥段内容和第⑦段中的“谢灵运留下的著名诗句中……一片葱茏的生机”可知,第⑦段中的“葱茏的生机”强调了大自然生机的蓬勃,表达了作者对校园的向往和怀念之情。结合第13段中的“代代都有少年时期……也是葱茏的生机”可知,第13段中的“葱茏的生机”强调了少年时期的朝气和蓬勃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期的怀念和对新一代少年的美好期待。 三、作文 19. 思路点拨:根据题干可知,本次写作对象是自己崇拜的历史人物,如屈原、岳飞等对国家和民族有杰出贡献的正面人物。立意上,要突出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家国情怀,表达自己的崇拜之情。 首先,应确定自己崇拜的历史人物是谁,然后,根据自己与人物的关系或想象的中心事件,拟定题目,如“我与司马迁”“岳飞教我学武功”等。行文时,要以“我终于来到他(她)的身边”为开头,重点写清楚与他(她)共同生活的经历,以及自己有何收获。 例文: 和李白一起去旅行 我终于来到他的身边。 这一天,我正在背诗,不知不觉间瞌睡虫来了,我迷迷糊糊地趴在桌上闭上了眼。 迷迷糊糊中,我好像来到了一条大街上。走了许久,我发现迎面走来了一位白衣飘飘、恍若仙人的男子,他和课本上李白的插画有着相似的容颜。我试探性地叫了一声: “李白?”他停下脚步,疑惑地看着我,问道:“这位公子,有何贵干?”我兴奋极了,真的是李白!我提出想要和他一起去游山玩水,一起去见识见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竟然没有拒绝我,我太兴奋了! 我们先来到了庐山,我终于见到了庐山瀑布的真面目。只见水帘不停地从高空“飞奔”下来,落到石头上溅开,如一朵朵盛开的莲花。还有那香炉峰,它正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冒着淡紫色的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看到如此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吟出了这首诗,然后对着我说:“王兄来拟个题目吧!”我思索片刻,说:“望庐山瀑布,如何?”李白望着这壮丽山河,说:“望庐山瀑布,好名字!”我情不自禁地笑了。“下面我们去哪里呢?”我问。“我们去小船上看风景。”李白说。于是,我们乘坐一条小船,欣赏着两岸的风景。不知不觉间,天渐渐黑了…… 我站在船头看天空,李白在船舱内看书。我仰望着月亮,今天的月亮可真大呀!好似一个大玉盘,且月色十分皎洁。调皮的星星一个个都跳出来了,点缀着深蓝色的天空。望着望着,我心中开始酸溜溜的,我想家了,爸爸妈妈是否都急疯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船舱中朗诵着。这首诗正好符合我现在的心情。唉,真想家! 一个激灵,我醒了,瞌睡虫走了,原来是一场梦。如果有下次,我还想梦回唐朝,见到杜甫、王维、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