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9-2020学年四川省绵阳市示范初中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
1.(2分)如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织布 B.耕田
C.生火 D.灌溉
2.(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量取液体 D.称量固体
3.(2分)下列做法符合人体健康或节能环保的是( )
A.将垃圾远离居民区进行焚烧
B.选择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出行
C.食用已经淘洗好的霉变大米
D.施大量农药减少农作物病虫害
4.(2分)某些合金钢中通过加入钼使合金钢具有一些特殊性能。如图为钼元素的信息,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MO B.属于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D.质子数为42
5.(2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D.液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
6.(2分)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7.(2分)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试剂及方法
A O2 CO2 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先加过量稀盐酸,再滴加NaOH溶液调节pH=7
C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铜粉 铁粉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8.(2分)学完九年级化学后,小虎同学将一些知识作了归纳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物质及反应: ①一个重要反应:2Fe+6HCl═2FeCl3+3H2↑ ②三大干燥剂:浓H2SO4、固体NaOH和CaO ③三大还原剂:C、CO、H2 B.环境问题: ①工业三废、农业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都会污染水资源; ②正常雨水的pH=7,SO2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③防止污染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天然气等
C.化学之最: ①自然界最硬的物质﹣﹣﹣金刚石﹣﹣﹣作钻头 ②熔点最高的金属﹣﹣﹣金﹣﹣﹣作灯丝 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H4﹣﹣﹣作燃料 D.物质的俗称: ①纯碱不是碱,是Na2CO3 ②干冰不是冰,是CO2 ③铅笔不含铅,含石墨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9.(4分)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请从O、C、H、N、Na、Ne六种元素中选取相关的元素,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氖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2)不含金属元素的碱 ;
(3)一种有机氮肥 ;
(4)乙醇的燃烧 。
10.(4分)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
(1)若该技术广泛应用,可把排放的CO2转化为甲醇,则能缓解 (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2)甲醇可被氧气氧化,其反应为:2CH3OH+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类比乙醇的燃烧,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若44g CO2全部转化为CH3OH,且反应中其它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 g。
11.(3分)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2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 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 <m≤ 。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 乙(填“<”、“>”或“=”);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 乙(填“<”、“>”或“=”)。
12.(5分)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使用了多种材料。
(1)探测器上的五星红旗含有一种聚酰亚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该材料属于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探测器使用的铝合金硬度比纯铝的硬度 (填“大”或”小”)。
(3)探测器广泛使用了Al、Fe、Cu.利用它们完成如下实验:
①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FeSO4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
②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入FeSO4溶液中,铝片表面有明显变化
③将打磨过的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铁片表面变红
实验①中无现象是因为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 (填化学式)薄膜。
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③中铁片足量,充分反应后溶液变为 色。
13.(4分)有一包固体,可能是Cu(NO3)2、K2SO4、KCl、K2CO3、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
步骤II、III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推论,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
14.(8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若改用图1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端进(填“a”或“b”)。
(3)实验小组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小组同学讨论后做出如下猜想:
【作出猜想】A.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B.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请你帮助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猜想A不成立
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 气体中有HCl猜想B成立
【查阅资料】
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拓展延伸】
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 → →C(填字母序号)。
15.(6分)松花皮蛋是黄石八珍之一。腌制皮置的一种原料是由NaCl、CaO和Na2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某化学兴趣小组用该原料,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将该固体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澄清滤液。同学们对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①~⑤处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固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CaO+H2O=Ca(OH)2 。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I.溶质为:NaCl、NaOH、Ca(OH)2;
II.溶质为:NaCl、NaOH;
III.溶质为: 。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猜想I正确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溶液。(填化学式) 有气泡产生 猜想Ⅲ正确
【交流反思】兴趣小组经过讨论认为:
若猜想II正确,该原料中CaO与Na2CO3的质量比为 。
2019-2020学年四川省绵阳市示范初中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
1.【解答】解:A、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耕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生火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灌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能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故做法错误;
B、选择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能减少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做法符合人体健康或节能环保,故做法正确;
C、霉变的大米中会产生黄曲霉素,即使淘洗后也不能食用,故做法错误;
D、施用大量农药会对农作物造成污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做法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A、元素符号是Mo,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故选说法正确;
D、该元素原子质子数是4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解答】解: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故错误;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CO+CuOCu+CO2,故错误。
C、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金属腐蚀属于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正确。
D、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程中固体质量始终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减少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滴加NaOH溶液调节pH=7,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铁粉和铜粉均能与过量AgN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8.【解答】解:A、①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硫化亚铁,不是氯化铁,错误;
②浓H2SO4、固体NaOH和CaO是三大干燥剂,正确;
③C、CO、H2是三大还原剂,正确;
B、①工业三废、农业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都会污染水资源,正确;
②正常雨水的pH小于7,SO2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错误;
③防止污染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天然气不是新能源,错误;
C、①自然界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可以作钻头,正确;
②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不是金,错误;
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是CH4,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正确;
D、①纯碱不是碱,是Na2CO3,正确;
②干冰不是冰,是CO2,正确;
③铅笔不含铅,含石墨,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9.【解答】解:(1)保持氖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氖原子,故填:Ne;
(2)不含金属元素的碱是氨水,故填:NH3?H2O;
(3)尿素是一种有机氮肥,故填:CO(NH2)2;
(4)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2H5OH+3O22CO2+3H2O。
10.【解答】解:(1)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温室效应,故应选B;
(2)在2CH3OH+O22X+2H2O中,反应物中:C的个数为2个;H的个数为8个;O的个数为4个;生成物中:H的个数为4个;O的个数为2个,每个X中含有2个H、一个C、2个O,X的化学式为:CH2O;甲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2CO2+4H2O;
(3)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44g×÷=32g。
故答案为:
(1)B;
(2)CH2O; 2CH3OH+3O22CO2+4H2O;
(3)32。
11.【解答】解:(1)40℃,甲物质的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
(2)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80g,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5g,所以将甲、乙固体各32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甲物质有晶体析出,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m的取值范围是:3<m≤48;
(3)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若再降温到20℃时,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溶液的质量:甲>乙。
故答案为:(1)>;
(2)3,48;
(3)<,>。
12.【解答】解:(1)聚酰亚胺是一种合成材料;故填:合成;
(2)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所以铝合金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故填:大;
(3)①常温下,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故填:Al2O3;
②铝的活动性大于铁,所以铝能与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铝,故填:2Al+3FeSO4=3Fe+Al2(SO4)3;
③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铁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故填:浅绿。
13.【解答】解:(1)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说明有硝酸铜;无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没有碳酸钾;故答案为: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
(2)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说明有硝酸铜,无氢氧化钾;无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没有碳酸钾;步骤II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硫酸钾;故答案为:Cu(NO3)2、K2SO4 (漏填或多填均不得分);
(3)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钾,配平即可;故答案为:Ba(NO3)2+K2SO4=BaSO4↓+2KNO3;
(4)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铜离子、钾离子和氢离子,因为盐酸过量;故答案为:Cu2+、K+、H+ (漏填或多填均不得分);
14.【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故填:酒精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若改用图1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b端进。
故填:A;b。
(3)实验小组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探究】
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进一步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变红色 猜想A不成立
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 气体中有HCl猜想B成立
【拓展延伸】
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H(吸收氯化氢气体)→E(吸收水蒸气)→C(填字母序号)。
故填:H;E。
15.【解答】解:固体溶解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作出猜想】I.氢氧化钠过量时溶质为:NaCl、NaOH、Ca(OH)2;
II.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NaCl、NaOH;
III.碳酸钠过量时溶质为:NaCl、NaOH、Na2CO3。
故填:NaCl、NaOH、Na2CO3。
【设计方案】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HCl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I正确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HCl溶液 有气泡产生 猜想Ⅲ正确
【交流反思】
若猜想II正确,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由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可知,CaO~Na2CO3,
该原料中CaO与Na2CO3的质量比为:56:106=28:53。
故填:28:5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