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日期:2016-3-2 09:25 阅读:
汪建红  

地区: 内蒙古 - 兴安 - 乌兰浩特市

学校:乌兰浩特市都林第二小学

1课时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恐龙等史前动物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教学中要利用他们的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对于字词的学习,本班学生已经掌握里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但在用词的准确生动上还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思维上,他们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联想和想象,在教学中要创造各种情境,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情趣和欲望,带领他们从第四自然段语言文字的学习中悟出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

3重点难点

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恐龙

看到这个名字,你想到了一群怎样的动物?

(笨拙的、凶猛的、庞大的……)

师:的确,恐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给人的感觉总是庞大的、凶猛的。今天,我们就去认识恐龙家族的另一支成员——板书:飞向蓝天的(题目补充完整)

齐读——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1)恐龙为什么会飞向蓝天?

(2)恐龙是怎么飞向蓝天的?

二、交代任务,明确目标

(一)出示屏幕:

学习任务:

    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温馨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用“()”画出有关语句;

2、细读思考:它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3、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4、根据填写的表格,尝试复述恐龙向鸟儿演化的过程。

(二)指名读:

三、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1、生自学、合作、填表

2、师巡视

四、成果汇报,总结提升

1、哪个小组愿意展示学习成果?(指一小组派一人展示)

2、生把表格放在投影上讲:

我从中感受到了:(预设1)感受到了作者用词很准确。比如: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逐渐这个词用的就很准确,说明它不是一下子变小的,而是一点儿一点儿地,经过了漫长的时间。

(预设2)感受到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极其漫长。从“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体会到的。

(预设3)感受到了科学家真了不起,从发现的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就能穿越时空的隧道,推测出恐龙向鸟儿演化的过程。

3、体会重点句:

(1)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2)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面涂上了“点睛”之笔。

      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

预设:

什么是点睛之笔?(最重要的部分。)

因为带有羽毛印痕恐龙化石的发现,在科学工作者研究恐龙方面起到了最关键、最重要的作用,为科学家的推测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所以说它是——点睛之笔。

4、现在,假如你就站在这飞向蓝天的恐龙化石前,作为小解说员,你打算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一演化过程呢?

生介绍。

五、渗透写法,拓展延伸:

1、科学家又是怎样发现这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呢?(我们来梳理一下课文)

提出假说——发现证据——大胆推测——重现历史

2、出示: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生读、背。

3、恐龙在进化中飞向蓝天,是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一大发现,下面的课文将告诉我们生物科学的新成就。

板书: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齐读——

4、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生物科学取得了什么成就?

生自学、汇报。

5、老师送你们两句话——

出示屏幕: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阿.费尔斯曼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

生读。

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一种恐龙

庞大的恐龙

其中猎食性恐龙

飞向蓝天

提出假说——发现证据——大胆推测——重现历史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恐龙

看到这个名字,你想到了一群怎样的动物?

(笨拙的、凶猛的、庞大的……)

师:的确,恐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给人的感觉总是庞大的、凶猛的。今天,我们就去认识恐龙家族的另一支成员——板书:飞向蓝天的(题目补充完整)

齐读——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1)恐龙为什么会飞向蓝天?

(2)恐龙是怎么飞向蓝天的?

二、交代任务,明确目标

(一)出示屏幕:

学习任务:

    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温馨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用“()”画出有关语句;

2、细读思考:它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3、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4、根据填写的表格,尝试复述恐龙向鸟儿演化的过程。

(二)指名读:

三、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1、生自学、合作、填表

2、师巡视

四、成果汇报,总结提升

1、哪个小组愿意展示学习成果?(指一小组派一人展示)

2、生把表格放在投影上讲:

我从中感受到了:(预设1)感受到了作者用词很准确。比如: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逐渐这个词用的就很准确,说明它不是一下子变小的,而是一点儿一点儿地,经过了漫长的时间。

(预设2)感受到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极其漫长。从“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体会到的。

(预设3)感受到了科学家真了不起,从发现的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就能穿越时空的隧道,推测出恐龙向鸟儿演化的过程。

3、体会重点句:

(1)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2)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面涂上了“点睛”之笔。

      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

预设:

什么是点睛之笔?(最重要的部分。)

因为带有羽毛印痕恐龙化石的发现,在科学工作者研究恐龙方面起到了最关键、最重要的作用,为科学家的推测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所以说它是——点睛之笔。

4、现在,假如你就站在这飞向蓝天的恐龙化石前,作为小解说员,你打算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一演化过程呢?

生介绍。

五、渗透写法,拓展延伸:

1、科学家又是怎样发现这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呢?(我们来梳理一下课文)

提出假说——发现证据——大胆推测——重现历史

2、出示: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生读、背。

3、恐龙在进化中飞向蓝天,是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一大发现,下面的课文将告诉我们生物科学的新成就。

板书: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齐读——

4、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生物科学取得了什么成就?

生自学、汇报。

5、老师送你们两句话——

出示屏幕: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阿.费尔斯曼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

生读。

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一种恐龙

庞大的恐龙

其中猎食性恐龙

飞向蓝天

提出假说——发现证据——大胆推测——重现历史

Tags:飞向,蓝天,龙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