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4节 群落的演替(通用)课时教案

日期:2016-2-22 16:08 阅读:
1课时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这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结构和类型等知识的理解,为以后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作铺垫。

2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四章的前三节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基础知识,对种群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导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3重点难点

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教师活动:用PPT展示火山爆发,然后介绍火山爆发后当地的情况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植物是如何一步步定居在新土地上的?这种变化是一蹴而就的吗?

学生活动:分析动植物的变化,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做出假设的能力。

活动2【讲授】讲授

教师活动: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展示PPT,结合教材插图,引导学生分析插图内容、总结变化趋势。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P79,结合PPT展示的图片思考P78的“思考与讨论”的三个问题,发言交流。

教学意图:加深学生对各种群落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从图中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锻炼学生简述插图含义的能力。

教师活动:我们再来一起看一下,从最开始的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森林究竟经过了哪些阶段呢?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回答问题,体会群落演替的过程。

教学意图:对裸岩上的演替进行小结。

教师活动: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藓较高,比地衣在竞争阳光上有优势,故逐渐取代了地衣。这里的“取代”是完全替代吗?在森林里还能看到地衣和苔藓吗?

学生活动:可以。“取代”是指“优势取代”。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剖析“取代”的含义,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活动:像这样,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就叫做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是群落演替的一种,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呢?

学生活动:体会初生演替的含义。

教学意图:再次强调“初生演替”的特点。

教师活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描写的是初生演替吗?大家应该看过有的农田废弃之后里面长满了杂草,还可能长出小树苗,这是初生演替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废弃农田的群落演替过程。

学生活动:不是。

教学意图:由初生演替过渡到次生演替。

教师活动:废弃农田的群落演替和我们刚才学的火山爆发后的群落演替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活动:废弃农田里原有的农作物几乎已不存在了,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也许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能发芽的地下茎和根。但是火山爆发后是什么也没有了,土壤条件也变化了。

教学意图:从差别中总结出次生演替的含义。

教师活动:这种演替方式叫做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那么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对照表格来进行比较。

     请几名同学就表格内容发言、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根据两种演替方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讨论、交流。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活动3【活动】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结合PPT展示,介绍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同学们知道身边有哪些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案例吗?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拥护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木还草”的政策方针。

活动4【讲授】小结和练习

教师活动:课堂小结,用大纲的形式呈现出来,启发学生回忆整堂教学内容。

          PPT呈现课堂练习,请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所学,思考并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意图:巩固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教师活动:用PPT展示火山爆发,然后介绍火山爆发后当地的情况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植物是如何一步步定居在新土地上的?这种变化是一蹴而就的吗?

学生活动:分析动植物的变化,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做出假设的能力。

活动2【讲授】讲授

教师活动: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展示PPT,结合教材插图,引导学生分析插图内容、总结变化趋势。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P79,结合PPT展示的图片思考P78的“思考与讨论”的三个问题,发言交流。

教学意图:加深学生对各种群落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从图中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锻炼学生简述插图含义的能力。

教师活动:我们再来一起看一下,从最开始的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森林究竟经过了哪些阶段呢?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回答问题,体会群落演替的过程。

教学意图:对裸岩上的演替进行小结。

教师活动: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藓较高,比地衣在竞争阳光上有优势,故逐渐取代了地衣。这里的“取代”是完全替代吗?在森林里还能看到地衣和苔藓吗?

学生活动:可以。“取代”是指“优势取代”。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剖析“取代”的含义,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活动:像这样,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就叫做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是群落演替的一种,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呢?

学生活动:体会初生演替的含义。

教学意图:再次强调“初生演替”的特点。

教师活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描写的是初生演替吗?大家应该看过有的农田废弃之后里面长满了杂草,还可能长出小树苗,这是初生演替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废弃农田的群落演替过程。

学生活动:不是。

教学意图:由初生演替过渡到次生演替。

教师活动:废弃农田的群落演替和我们刚才学的火山爆发后的群落演替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活动:废弃农田里原有的农作物几乎已不存在了,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也许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能发芽的地下茎和根。但是火山爆发后是什么也没有了,土壤条件也变化了。

教学意图:从差别中总结出次生演替的含义。

教师活动:这种演替方式叫做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那么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对照表格来进行比较。

     请几名同学就表格内容发言、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根据两种演替方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讨论、交流。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活动3【活动】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结合PPT展示,介绍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同学们知道身边有哪些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案例吗?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拥护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木还草”的政策方针。

活动4【讲授】小结和练习

教师活动:课堂小结,用大纲的形式呈现出来,启发学生回忆整堂教学内容。

          PPT呈现课堂练习,请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所学,思考并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意图:巩固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

Tags:4节,群落,演替,通用,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