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4节 群落的演替(通用)课时教案

日期:2016-2-22 16:05 阅读:
1课时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       人教2003课标版

1学情分析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第3节和第4节的内容。在章节关系上,群落是比种群更为高层次的系统,其研究的问题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分布以及群落的演替过程;在课程目标上,群落是生命系统在群落层次上发生的优势取代,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从学生情况看,他们熟悉群落结构的一些实例和演替过程中的某些阶段,但还未能建立起概念和现象之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能判断种间关系,举例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②识别演替的类型,阐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说出影响演替的因素。

能力目标:①能区别种间关系曲线图;②通过学生思考与讨论,尝试对群落演替的实例进行分类。

情感目标: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逐渐养成环保意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四种种间关系与演替的两种类型。

教学难点:四种种间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呈现学校文渊湖中生物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文渊湖里生活的生物都有哪些,教师对学生描述的情况进行补充并总结归纳,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一定时间内,生活在文渊湖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集合即构成了一个群落。围绕群落概念,让学生对“文渊湖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群落”的正误进行判断,以强化学生对群落概念中“同时、同地、所有生物”的把握。

活动2【讲授】概念教学的铺垫

        群落研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思考:为了更好地促进文渊湖中生物群落的发展,作为学校一份子,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生物群落的哪些问题?以学生思考的结果为契机,通过组织学生自主阅读71页相关内容,概括生物群落研究的问题: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

       物种组成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那么,应该怎样表述群落物种组成的多少呢?

       直奔主题,直接引出“丰富度”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活动3【导入】概念教学的突破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73页种间关系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已给的生物:狼、兔、水稻、杂草、蛔虫、人、大豆、根瘤菌,通过列表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四种种间关系的能量关系模型和数量关系模型。  


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
生物实例



数量关系



能量关系



       第一组学生展示:表格中生物实例的举例以及对应种间关系的能量模型建构。(为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种间的能量关系,教师有必要通过讲解和示范何为能量关系。所谓

能量关系:指的是你选的那一对生物中,谁为谁提供了能量,生物间的能量关系可用箭

头指向表示,如A→B,即表示生物A为生物B提供能量。)第二组学生展示:表格中对

应种间关系的数量模型建构。(要求学生以时间为横坐标,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数量曲

线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组所展示的学习成果并要求给予评价,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完

成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并利用经典例题,对种间关系进行巩固:下图为三组生物的种

间关系:①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②混合培养的双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③羊和草;请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三组生物关系对应的曲线为: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活动4【讲授】概念教学的扩展

       分别出示森林中动植物的分层现象示意图、文渊湖中生物的分层现象示意图,设置问题:①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有何意义?②哪些因素能够影响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布?③同时,森林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那么,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又有何联系?④文渊湖中生物的分层与什么因素有关?

       群落中的结构特征不仅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也表现在水平方向上。例如,沙漠中的绿洲。出示沙漠中的绿洲的示意图。设置问题:这沙漠中的生物群落的水平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并总结归纳出影响动植物垂直分布的相关因素(如光照、食物、栖息场所、氧气等)。而群落的水平结构与水、地形、土壤等因素有关,实际上就是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它使群落常常呈镶嵌分布。

活动5【讲授】概念教学的拓展

      群落的演替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沙漠中的绿洲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引出群落演替的概念:群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例如,光裸的岩地上长出森林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79页——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的相关内容,然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①裸岩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是地衣,而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②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③在森林阶段,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对演替过程进行正确理解:群落演替是生命系统在群落层次上发生优势取代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群落的演替,既可以发生在裸岩上,也可以发生其他的地方,如弃耕农田。根据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80页中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并思考如下问题:①说一说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有何区别?②火山喷发后,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是属于哪种类型?③如果时间允许,是否群落总能演替到森林阶段?请举例说明。④除了水以外,还有那些因素能够影响群落的演替?

       通过设计问题串,让学生思考与讨论,使其明确两种演替类型的最主要区别是土壤条件的不同:初生演替的“起始阶段”可谓“白手起家”,而次生演替则是“有备而来”,这里的“备”指的是“一定的物质基础”。另外,也能够引发学生对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的思考: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都能够影响群落的演替,但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呈现学校文渊湖中生物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文渊湖里生活的生物都有哪些,教师对学生描述的情况进行补充并总结归纳,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一定时间内,生活在文渊湖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集合即构成了一个群落。围绕群落概念,让学生对“文渊湖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群落”的正误进行判断,以强化学生对群落概念中“同时、同地、所有生物”的把握。

活动2【讲授】概念教学的铺垫

        群落研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思考:为了更好地促进文渊湖中生物群落的发展,作为学校一份子,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生物群落的哪些问题?以学生思考的结果为契机,通过组织学生自主阅读71页相关内容,概括生物群落研究的问题: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

       物种组成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那么,应该怎样表述群落物种组成的多少呢?

       直奔主题,直接引出“丰富度”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活动3【导入】概念教学的突破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73页种间关系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已给的生物:狼、兔、水稻、杂草、蛔虫、人、大豆、根瘤菌,通过列表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四种种间关系的能量关系模型和数量关系模型。  


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
生物实例



数量关系



能量关系



       第一组学生展示:表格中生物实例的举例以及对应种间关系的能量模型建构。(为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种间的能量关系,教师有必要通过讲解和示范何为能量关系。所谓

能量关系:指的是你选的那一对生物中,谁为谁提供了能量,生物间的能量关系可用箭

头指向表示,如A→B,即表示生物A为生物B提供能量。)第二组学生展示:表格中对

应种间关系的数量模型建构。(要求学生以时间为横坐标,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数量曲

线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组所展示的学习成果并要求给予评价,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完

成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并利用经典例题,对种间关系进行巩固:下图为三组生物的种

间关系:①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②混合培养的双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③羊和草;请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三组生物关系对应的曲线为: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活动4【讲授】概念教学的扩展

       分别出示森林中动植物的分层现象示意图、文渊湖中生物的分层现象示意图,设置问题:①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有何意义?②哪些因素能够影响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布?③同时,森林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那么,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又有何联系?④文渊湖中生物的分层与什么因素有关?

       群落中的结构特征不仅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也表现在水平方向上。例如,沙漠中的绿洲。出示沙漠中的绿洲的示意图。设置问题:这沙漠中的生物群落的水平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并总结归纳出影响动植物垂直分布的相关因素(如光照、食物、栖息场所、氧气等)。而群落的水平结构与水、地形、土壤等因素有关,实际上就是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它使群落常常呈镶嵌分布。

活动5【讲授】概念教学的拓展

      群落的演替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沙漠中的绿洲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引出群落演替的概念:群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例如,光裸的岩地上长出森林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79页——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的相关内容,然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①裸岩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是地衣,而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②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③在森林阶段,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对演替过程进行正确理解:群落演替是生命系统在群落层次上发生优势取代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群落的演替,既可以发生在裸岩上,也可以发生其他的地方,如弃耕农田。根据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80页中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并思考如下问题:①说一说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有何区别?②火山喷发后,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是属于哪种类型?③如果时间允许,是否群落总能演替到森林阶段?请举例说明。④除了水以外,还有那些因素能够影响群落的演替?

       通过设计问题串,让学生思考与讨论,使其明确两种演替类型的最主要区别是土壤条件的不同:初生演替的“起始阶段”可谓“白手起家”,而次生演替则是“有备而来”,这里的“备”指的是“一定的物质基础”。另外,也能够引发学生对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的思考: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都能够影响群落的演替,但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Tags:4节,群落,演替,通用,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