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4节 免疫调节(通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日期:2016-2-22 14:26 阅读:
2课时

第4节 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解释艾滋病的死因。~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解释艾滋病的死因。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评论(0)     学时重点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免疫调节

~(一)、新课导入 展示:麻疹患者的照片。介绍:麻疹的症状、危害。提问:我们预防麻疹的方法是什么?统计:打预防针的学生人数。让学生观看、引发思考:为什么接种麻疹疫苗可以预防麻疹的发生呢?为后续学习设置了铺垫。

         引入课题:第四节 免疫调节 过渡:免疫调节通过免疫系统实现,故先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


活动2【活动】免疫调节

课堂教学: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出示图片:完整的人体免疫系统图,包括人体免疫器官分布图及其分布的免疫细胞、免疫物质,过渡提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病原体,但我们一般不生病,为什么呢?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构建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生命的观点。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免疫系统对内:监控和清除功能

(二)免疫系统对外:防卫功能

艾滋病是因为免疫系统缺陷而死亡,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学生阅读教材,列举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三、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特点:发作迅速、强烈、消退较快;不会破坏组织;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病例:花粉过敏、皮肤荨麻疹、过敏性鼻炎

2.自身免疫病 反应过度,敌我不分, 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病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二课时 一、体液免疫 以抗击麻疹病毒为例,引导学生梳理: B细胞受到麻疹病毒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麻疹病毒结合后,抑制病原体繁殖,再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识图分析,说出抗体的特异性特点 识图比较,说出二次免疫的特点:快速、大量

二、细胞免疫 对照体液免疫过程,阅读、理解、梳理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

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解,归纳其联系和区别,让学生深刻理解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方式 发挥免疫作用的 主要细胞 作用对象 作用方式 体液免疫 B细胞 抗原 抗原抗体特异性的结合 细胞免疫 T细胞 靶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释放淋巴因子

四、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疫苗 2.免疫治疗──器官移植(资料分析)

五、 【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 1、归纳总结:根据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三种免疫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能否说出它们间相互协同的关系?师生共同总结这两节课所学的免疫调节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系统对内:监控和清除功能

2.免疫系统对外:防卫功能

三、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四、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器官移植

4.2第二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评论(0)     学时重点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第4节 免疫调节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4节 免疫调节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免疫调节

~(一)、新课导入 展示:麻疹患者的照片。介绍:麻疹的症状、危害。提问:我们预防麻疹的方法是什么?统计:打预防针的学生人数。让学生观看、引发思考:为什么接种麻疹疫苗可以预防麻疹的发生呢?为后续学习设置了铺垫。

         引入课题:第四节 免疫调节 过渡:免疫调节通过免疫系统实现,故先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


活动2【活动】免疫调节

课堂教学: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出示图片:完整的人体免疫系统图,包括人体免疫器官分布图及其分布的免疫细胞、免疫物质,过渡提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病原体,但我们一般不生病,为什么呢?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构建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生命的观点。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免疫系统对内:监控和清除功能

(二)免疫系统对外:防卫功能

艾滋病是因为免疫系统缺陷而死亡,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学生阅读教材,列举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三、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特点:发作迅速、强烈、消退较快;不会破坏组织;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病例:花粉过敏、皮肤荨麻疹、过敏性鼻炎

2.自身免疫病 反应过度,敌我不分, 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病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二课时 一、体液免疫 以抗击麻疹病毒为例,引导学生梳理: B细胞受到麻疹病毒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麻疹病毒结合后,抑制病原体繁殖,再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识图分析,说出抗体的特异性特点 识图比较,说出二次免疫的特点:快速、大量

二、细胞免疫 对照体液免疫过程,阅读、理解、梳理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

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解,归纳其联系和区别,让学生深刻理解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方式 发挥免疫作用的 主要细胞 作用对象 作用方式 体液免疫 B细胞 抗原 抗原抗体特异性的结合 细胞免疫 T细胞 靶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释放淋巴因子

四、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疫苗 2.免疫治疗──器官移植(资料分析)

五、 【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 1、归纳总结:根据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三种免疫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能否说出它们间相互协同的关系?师生共同总结这两节课所学的免疫调节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系统对内:监控和清除功能

2.免疫系统对外:防卫功能

三、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四、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器官移植

Tags:4节,免疫调节,通用,教学设计,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