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4节 免疫调节(通用)教案和课堂实录

日期:2016-2-22 14:25 阅读:
1课时

第4节 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较差,主动学习能力较弱,要鼓励学生主动意识。积极互动。

3重点难点

(1)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第1课时)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能力目标:

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二、教学重点:

(1)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三、教学难点:

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

学生:免疫调节。

教师:出示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A)

教师:出示高考地位:

 (2012海南卷、广东卷、四川卷,2011山东卷、福建卷,2010全国Ⅱ、海南卷、全国新课标卷,……)

< >

固学区之一-----判一判

1.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分布的场所 (  )。

2.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  )。

3.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  )。

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  )。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互独立,互不相关     (  )。

6.注射免疫针剂可在人体不发病情况下获得免疫力   (  )。

7.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  )。

问题引导区之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分组讨论:

1.抗原的概念和性质?

2.抗体的概念、化学本质、特点、分布?抗体如何产生的?相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3.淋巴细胞起源?

问题引导区之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分组讨论:

1.体液免疫的过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2.细胞免疫的过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两者有什么关系?

教师:动画展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

教师总结体液免疫的过程。

课堂小结                 

教师依据板书,对本堂课内容进行小结。

并提出: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细胞都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所以HIV病毒攻击T细胞后,会破坏人体的整个特异性免疫,使人的免疫系统全面失去功能。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就会长驱直入,使人发生严重的感染或癌症,甚至死亡。这就是艾滋病的直接死亡原因。医学研究表明,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共用注射器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因此我们要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教师:今天我们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我们知道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必不可少的保障。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

六、板书设计

第4节  免疫调节(第1课时)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组成

类型

第一道

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第三道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六、设计感悟

免疫调节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处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一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一些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但在本课中,因为活动较多,所以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地整理知识,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入赏识性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不足之处是时间较紧,收放欠自如。

第4节 免疫调节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4节 免疫调节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第1课时)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能力目标:

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二、教学重点:

(1)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三、教学难点:

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

学生:免疫调节。

教师:出示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A)

教师:出示高考地位:

 (2012海南卷、广东卷、四川卷,2011山东卷、福建卷,2010全国Ⅱ、海南卷、全国新课标卷,……)

< >

固学区之一-----判一判

1.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分布的场所 (  )。

2.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  )。

3.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  )。

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  )。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互独立,互不相关     (  )。

6.注射免疫针剂可在人体不发病情况下获得免疫力   (  )。

7.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  )。

问题引导区之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分组讨论:

1.抗原的概念和性质?

2.抗体的概念、化学本质、特点、分布?抗体如何产生的?相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3.淋巴细胞起源?

问题引导区之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分组讨论:

1.体液免疫的过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2.细胞免疫的过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两者有什么关系?

教师:动画展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

教师总结体液免疫的过程。

课堂小结                 

教师依据板书,对本堂课内容进行小结。

并提出: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细胞都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所以HIV病毒攻击T细胞后,会破坏人体的整个特异性免疫,使人的免疫系统全面失去功能。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就会长驱直入,使人发生严重的感染或癌症,甚至死亡。这就是艾滋病的直接死亡原因。医学研究表明,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共用注射器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因此我们要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教师:今天我们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我们知道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必不可少的保障。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

六、板书设计

第4节  免疫调节(第1课时)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组成

类型

第一道

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第三道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六、设计感悟

免疫调节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处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一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一些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但在本课中,因为活动较多,所以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地整理知识,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入赏识性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不足之处是时间较紧,收放欠自如。

Tags:4节,免疫调节,通用,教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