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17 雪地里的小画家名师教学设计

日期:2015-12-29 09:18 阅读:
1课时

17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课文的11个生字。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狗、小马、小鸡、小鸭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

把课文朗读和看幻灯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认真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喜欢小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讲的是一群可爱的“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全文共六句,语言简炼,充满童趣,读来朗朗上口,是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极好的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因此,为达到这一目标,本节课将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方法,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其次,根据一年级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且易于被他们接受”,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除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方法之外,还设计了十四张幻灯片,让学生从图文并茂的画面中愉快地感知四种不同动物爪(蹄)子的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让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悟作者对于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一、 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下雪天?为什么呢?(好玩!)哦那我们一起去玩好吗?(出示课件2)小朋友,看,雪天美不美?(美)下雪天既美又好玩,那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 2.出示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课题(指导读好“的”,轻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录音:要求认真听,用心感受本文语言的美(出示课件4)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子,并标出不认识的字 3.检查生字,自主识字(出示课件5) (1)根据拼音自学生字 (2)指名认读生字 (3)带读生字 (4)抢读生字(出示课件6)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 (2)它们都画了些什么?(出示课件7) 2.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小鸡画 ”等句式)并完成板书(出示课件8) 3.你能把刚才小朋友说的话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吗? 4.这些小动物画的画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继续来读课文 四、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指导朗读第一句 (2)指名读第一句 (3)齐读 2.学习第二句:(出示课件9) (1)指名读第二句 (2)理解“小画家”指谁 (3)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句: (1)自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每种动物都画了些什么?(出示课件10) (2)指名读 (3)齐读 (4)感悟句子:这些小动物还能画别的画吗?(分组讨论后交流) 4.学习第四句(出示课件11) (1)指名读第四句  (2)指导理解“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①它们是怎么画画的? ②指名说 ③引导读第四句 5.学习第五、六句(出示课件12) (1)齐读第一至四句 (2)问: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3)感悟句子:在寒冷的冬天,小动物们都不怕冷,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觉呢? (4)分角色朗读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诵读 (2)齐读 (3)背诵课文    五、巩固练习: 1.我会连(出示课件13) 2.我会读(出示课件14 )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雪地里的四位小画家,其实呀,每一种小动物都是一位小画家。今天放学以后,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看看它会画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和青蛙兄弟一样冬眠?下节课上课前把你观察到的讲给其他同学听,好吗?  七、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生动地讲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有如下两点做得较好: 一、贯穿语文教学“读”的功能。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一篇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 第一次“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问题; 第二次“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并进行说话训练; 第三“读”:精读阶段,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成功。 为了弥补学生感性认识上的不足,成功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让学生从图文并茂的画面中,愉快地感知四种小动物的爪(蹄)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物点,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不过,“金无足赤”,一堂课下来总觉得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总觉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学容量偏大,虽然在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总觉得时间有些紧,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关时间安排,还需改进。    教学活动

17 雪地里的小画家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7 雪地里的小画家

1第一学时一、 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下雪天?为什么呢?(好玩!)哦那我们一起去玩好吗?(出示课件2)小朋友,看,雪天美不美?(美)下雪天既美又好玩,那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 2.出示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课题(指导读好“的”,轻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录音:要求认真听,用心感受本文语言的美(出示课件4)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子,并标出不认识的字 3.检查生字,自主识字(出示课件5) (1)根据拼音自学生字 (2)指名认读生字 (3)带读生字 (4)抢读生字(出示课件6)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 (2)它们都画了些什么?(出示课件7) 2.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小鸡画 ”等句式)并完成板书(出示课件8) 3.你能把刚才小朋友说的话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吗? 4.这些小动物画的画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继续来读课文 四、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指导朗读第一句 (2)指名读第一句 (3)齐读 2.学习第二句:(出示课件9) (1)指名读第二句 (2)理解“小画家”指谁 (3)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句: (1)自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每种动物都画了些什么?(出示课件10) (2)指名读 (3)齐读 (4)感悟句子:这些小动物还能画别的画吗?(分组讨论后交流) 4.学习第四句(出示课件11) (1)指名读第四句  (2)指导理解“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①它们是怎么画画的? ②指名说 ③引导读第四句 5.学习第五、六句(出示课件12) (1)齐读第一至四句 (2)问: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3)感悟句子:在寒冷的冬天,小动物们都不怕冷,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觉呢? (4)分角色朗读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诵读 (2)齐读 (3)背诵课文    五、巩固练习: 1.我会连(出示课件13) 2.我会读(出示课件14 )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雪地里的四位小画家,其实呀,每一种小动物都是一位小画家。今天放学以后,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看看它会画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和青蛙兄弟一样冬眠?下节课上课前把你观察到的讲给其他同学听,好吗?  七、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生动地讲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有如下两点做得较好: 一、贯穿语文教学“读”的功能。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一篇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 第一次“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问题; 第二次“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并进行说话训练; 第三“读”:精读阶段,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成功。 为了弥补学生感性认识上的不足,成功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让学生从图文并茂的画面中,愉快地感知四种小动物的爪(蹄)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物点,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不过,“金无足赤”,一堂课下来总觉得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总觉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学容量偏大,虽然在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总觉得时间有些紧,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关时间安排,还需改进。     教学活动

Tags:地里,画家,名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