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优秀教学实录

日期:2015-12-22 14:44 阅读:
1课时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材分析

本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必修第三册“梳理探究”模块的一个专题,主要是以传递学生鉴赏文学的规律为理念,按照名作重读、名文共赏、续写改编三个部分编写。通过鲁迅散文《风筝》中主题“风筝”含义的探究触发学生的多重解读,由形象阅读转入抽象方法的介绍,再从理论步入实践——抽取《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等小说中的人物、场面,按照个人理解,展开想象,生发开去。

2教学目标

1.理解“文学个性化解读”产生原因。 2.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和方法。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大多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多“唯书”“唯师”是从,缺乏质疑精神、独立思考和变通分析的能力,思维简单,思路狭窄,相当多的学生不具备思辨能力,不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全面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很难形成思维的开放状态。因此我预设了“循序渐进——激活思维——张扬个性——归情入理”的教学脉络,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对于课堂延伸式的拓展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速度,有选择的进行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发展。

4重点难点

①重点:个性化的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文学现象,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多重思维能力:可以从某一个角度,就事说事;可以从引发的纵向思维,就事论理;还可以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加以拓展;或许还可以反向求逆思维,从新的角度立论。总之“言之成理”即可,即一“顺应文理”,二“符合情理”,三“富有哲理”。 ②难点:强调观点的个性提炼,强调语言的个性表达,强调思维的独特性和逻辑性。把握个性化的尺度,避免偏激的理解,过度张扬所谓的个性,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Tags: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优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