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修辞无处不在优秀教学设计

日期:2015-12-21 14:03 阅读:
1课时

修辞无处不在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性认知“引用”与“化用”的定义及使用注意点。
过程与方法:将“引用”与“化用”合理运用于写作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课文知识为我所用”的教材意识。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化用的能力训练。
“引用”与“化用”使用的注意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引用与化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学案上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  话题:情感

人这一辈子,时时刻刻都无法脱离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我们充满感动与绚丽。我们每个人都有情感,正是那些情感,让我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一切,让他们陪伴我们前行。

    材料二  话题:骨气

    骨气是什么?骨气就是自己不能任由别人欺负,要做好自己,要懂得保护自己,让自己活得有尊严。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这要求我们要有骨气地活着,面对不好的事情,要懂得抗争,不能委屈自己,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骨气。  

    材料三  话题:读书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烛之武、荆轲、项羽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老师提问:这三则材料写得怎么样?理由。——语言平淡,内容空洞匮乏。

那么咱们再看下面这几则材料,对比一下。

    材料四: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人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珍视情感,让生命多些感动与回味。

    材料五:骨气是什么?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材料六: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勇闯秦营,据理力争,秦军乃还,他使我懂得了爱国的责任;荆轲,作别了白衣冠的太子丹,踏上了无归期的秦国路,慷慨悲歌,终已不顾,图穷匕见,不顾生死,他使我懂得了忠诚的可贵;项羽,巨鹿之战,尽显骁勇神威;四面楚歌,依旧岿然不动,生为人杰,死亦鬼雄,他使我懂得了英雄的伟大。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老师提问:对比之后,这三则材料写得怎么样?理由。——读起来语言精炼,富有文采,内容充实——这是因为运用了“引用”和“化用”的修辞手法。

那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让文章变得有文采的两种方法:“引用”和“化用”。

(二)“引用”与“化用”的含义。

“引用”:援引已有的诗文名句等语言资料到自己的文章中,以增强表现力的修辞手法。

“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化用”很多同学第一次接触,那么咱们就多看两个例子,进一步了解一下。

例一:话题:乐观

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例二:话题:执着

    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陶渊明是执着的,执着于家乡南山上的明月清风,执着于东篱旁怒放的菊花。就像菊花执着地要开在明月清风下、南山东篱旁一样,陶渊明执着地要冲出官场污浊的迷雾,到清流东皋去放牧自己自由的灵魂。

(三)运用所学,完成练习。

“引用”训练:

话题:幸福是什么

示例: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学生相互发言补充之后,如若还有未提到的,老师就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化用”训练:

话题:寂寞

诗句: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示例:寂寞就是那举杯邀请明月同醉的孤影,冷漠凄清;寂寞就是那锁在清秋深院里的梧桐,默然独立;寂寞就是那悠悠天地间怆然而下的泪水,孤寂悲伤;寂寞就是那西风凛冽中在古道上踽踽独行的瘦马,凄怆苍凉。

    学生写好后,先小组交流,推荐优秀作品,然后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四)小组探究在训练时遇到的问题。

归纳概括:1、平时不积累,用时方恨少。——积累。

引用要准确,内容要相关。——准确。
化用要灵活,意境要准确。——灵活。

谈谈这堂课的收获。

两种修辞,一种观念。(旨在让学生树立“课文知识为我所用”的教材意识。)

课后作业。

话题:读书

要求:1、写一个片断,字数200—300字。

2、综合运用“引用”和“化用”。

3、合理运用所学课文知识。

结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语言绚丽多姿。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奔放潇洒,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壮厚重,也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秀丽·······如此丰富的素材,如此美丽的语言,我们应该树立“课文知识为我所用”的观念,平时多摘抄多积累,多仿写多练习,最后希望同学们:引用化用为我所用,抄写仿写自由书写!

修辞无处不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修辞无处不在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引用与化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学案上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  话题:情感

人这一辈子,时时刻刻都无法脱离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我们充满感动与绚丽。我们每个人都有情感,正是那些情感,让我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一切,让他们陪伴我们前行。

    材料二  话题:骨气

    骨气是什么?骨气就是自己不能任由别人欺负,要做好自己,要懂得保护自己,让自己活得有尊严。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这要求我们要有骨气地活着,面对不好的事情,要懂得抗争,不能委屈自己,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骨气。  

    材料三  话题:读书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烛之武、荆轲、项羽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老师提问:这三则材料写得怎么样?理由。——语言平淡,内容空洞匮乏。

那么咱们再看下面这几则材料,对比一下。

    材料四: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人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珍视情感,让生命多些感动与回味。

    材料五:骨气是什么?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材料六: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勇闯秦营,据理力争,秦军乃还,他使我懂得了爱国的责任;荆轲,作别了白衣冠的太子丹,踏上了无归期的秦国路,慷慨悲歌,终已不顾,图穷匕见,不顾生死,他使我懂得了忠诚的可贵;项羽,巨鹿之战,尽显骁勇神威;四面楚歌,依旧岿然不动,生为人杰,死亦鬼雄,他使我懂得了英雄的伟大。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老师提问:对比之后,这三则材料写得怎么样?理由。——读起来语言精炼,富有文采,内容充实——这是因为运用了“引用”和“化用”的修辞手法。

那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让文章变得有文采的两种方法:“引用”和“化用”。

(二)“引用”与“化用”的含义。

“引用”:援引已有的诗文名句等语言资料到自己的文章中,以增强表现力的修辞手法。

“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化用”很多同学第一次接触,那么咱们就多看两个例子,进一步了解一下。

例一:话题:乐观

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例二:话题:执着

    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陶渊明是执着的,执着于家乡南山上的明月清风,执着于东篱旁怒放的菊花。就像菊花执着地要开在明月清风下、南山东篱旁一样,陶渊明执着地要冲出官场污浊的迷雾,到清流东皋去放牧自己自由的灵魂。

(三)运用所学,完成练习。

“引用”训练:

话题:幸福是什么

示例: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学生相互发言补充之后,如若还有未提到的,老师就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化用”训练:

话题:寂寞

诗句: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示例:寂寞就是那举杯邀请明月同醉的孤影,冷漠凄清;寂寞就是那锁在清秋深院里的梧桐,默然独立;寂寞就是那悠悠天地间怆然而下的泪水,孤寂悲伤;寂寞就是那西风凛冽中在古道上踽踽独行的瘦马,凄怆苍凉。

    学生写好后,先小组交流,推荐优秀作品,然后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四)小组探究在训练时遇到的问题。

归纳概括:1、平时不积累,用时方恨少。——积累。

引用要准确,内容要相关。——准确。
化用要灵活,意境要准确。——灵活。

谈谈这堂课的收获。

两种修辞,一种观念。(旨在让学生树立“课文知识为我所用”的教材意识。)

课后作业。

话题:读书

要求:1、写一个片断,字数200—300字。

2、综合运用“引用”和“化用”。

3、合理运用所学课文知识。

结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语言绚丽多姿。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奔放潇洒,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壮厚重,也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秀丽·······如此丰富的素材,如此美丽的语言,我们应该树立“课文知识为我所用”的观念,平时多摘抄多积累,多仿写多练习,最后希望同学们:引用化用为我所用,抄写仿写自由书写!

Tags:修辞,无处不在,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