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优秀教学实录

日期:2015-12-18 14:48 阅读:
1课时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初中历史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及一战的相关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因后果,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案设计,呈现史料、设计问题,老师质疑导思,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去分析、探究问题,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乐于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2学情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和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及一战的相关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因后果,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案设计,呈现史料、设计问题,老师质疑导思,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去分析、探究问题,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乐于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法、学法】采用启发式、问题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乐于学习。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听,这隆隆的炮声,让我们想到一定是一场激烈的战争在进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就是战争,残酷的战争。今天,我们要面对的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出示标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3)

四、布置自主学习内容:

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争夺霸权的斗争就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关于一战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自主学习”的习题,作初步了解。

五、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

①(出示幻灯片6)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导致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美国尤其突出),有了想法,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

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出示幻灯片7)

六、大战的爆发: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尖锐,只需要一颗火花就能点燃整个世界,同学们知道这里的火花是什么吗?学生复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教师适当点评、补充。

(被奥匈占领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企图摆脱奥匈控制,同塞尔维亚合并,组成南斯拉夫,对此奥匈帝国力图阻止。1908年,奥匈帝国乘土耳其发生革命之际,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激起塞尔维亚的极大愤怒。)

2、教师补充理解欧洲“火药桶”。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①1914年7月28日德国怂恿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又对法国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欧洲主要帝国主义都卷入战争;日本8月23日向德国宣战,土耳其于11月参加同盟国作战。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意大利出于自身利益,战争初期宣布中立,后来协约国方面答应其诸多利益要求,又转向协约国方面,对德奥宣战。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的(可设问)。

②重点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1916年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出示幻灯片)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出示幻灯片)

师生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 ,其规模涉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整个战争伤亡3000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多万, 350万人成为终身残废 。战争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经济损失约3000多万美元 。一战物质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

可见,一战的后果及影响是空前的: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八、简析一战性质:

结合讨论“动脑筋”得出一战性质:就整个战争爆发的背景(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各主要交战国的目的(重新分割世界)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塞尔维亚民族解放运动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九、合作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十、课堂检测: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

C、欧洲共同体和七十七国集团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的国家有(  )

①德国  ②意大利  ③英国  ④法国  ⑤美国  ⑥俄国  ⑦奥匈帝国

A、①②③            B、③④⑤⑥        C、①⑥        D、①⑦

3、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因为(  )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B、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C、德奥借机发动战争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4、1914年8月,欧洲一家报纸曾这样报道:“……是这个名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据所学知识回答,“普林西普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的事件发生在(  )

A、凡尔登    B、华盛顿    C、巴黎    D、萨拉热窝

5、一战中,哪一次战役因作战双方伤亡人数达70多万而被称为“绞肉机”(  )

A、索姆河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6、坦克如今被称为“陆战之王”,最先把坦克用于战争的国家是(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7、下列有关“一战”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德、意、日三国结成“三国同盟”    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C、凡尔登战役后德国转入战略进攻      D、“一战”的战火燃遍亚、非、拉三洲

8、一战前夕,巴尔干半岛的矛盾空前激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复杂        B、有的巴尔干半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介入,扩张自己的势力

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作战,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意大利背信弃义                               B、同盟国内部不团结

C、协约国方面具有正义性                     D、列强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10、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板书设计:(略)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及一战的相关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因后果,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案设计,呈现史料、设计问题,老师质疑导思,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去分析、探究问题,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乐于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法、学法】采用启发式、问题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乐于学习。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听,这隆隆的炮声,让我们想到一定是一场激烈的战争在进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就是战争,残酷的战争。今天,我们要面对的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出示标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3)

四、布置自主学习内容:

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争夺霸权的斗争就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关于一战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自主学习”的习题,作初步了解。

五、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

①(出示幻灯片6)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导致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美国尤其突出),有了想法,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

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出示幻灯片7)

六、大战的爆发: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尖锐,只需要一颗火花就能点燃整个世界,同学们知道这里的火花是什么吗?学生复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教师适当点评、补充。

(被奥匈占领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企图摆脱奥匈控制,同塞尔维亚合并,组成南斯拉夫,对此奥匈帝国力图阻止。1908年,奥匈帝国乘土耳其发生革命之际,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激起塞尔维亚的极大愤怒。)

2、教师补充理解欧洲“火药桶”。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①1914年7月28日德国怂恿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又对法国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欧洲主要帝国主义都卷入战争;日本8月23日向德国宣战,土耳其于11月参加同盟国作战。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意大利出于自身利益,战争初期宣布中立,后来协约国方面答应其诸多利益要求,又转向协约国方面,对德奥宣战。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的(可设问)。

②重点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1916年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出示幻灯片)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出示幻灯片)

师生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 ,其规模涉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整个战争伤亡3000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多万, 350万人成为终身残废 。战争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经济损失约3000多万美元 。一战物质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

可见,一战的后果及影响是空前的: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八、简析一战性质:

结合讨论“动脑筋”得出一战性质:就整个战争爆发的背景(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各主要交战国的目的(重新分割世界)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塞尔维亚民族解放运动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九、合作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十、课堂检测: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

C、欧洲共同体和七十七国集团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的国家有(  )

①德国  ②意大利  ③英国  ④法国  ⑤美国  ⑥俄国  ⑦奥匈帝国

A、①②③            B、③④⑤⑥        C、①⑥        D、①⑦

3、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因为(  )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B、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C、德奥借机发动战争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4、1914年8月,欧洲一家报纸曾这样报道:“……是这个名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据所学知识回答,“普林西普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的事件发生在(  )

A、凡尔登    B、华盛顿    C、巴黎    D、萨拉热窝

5、一战中,哪一次战役因作战双方伤亡人数达70多万而被称为“绞肉机”(  )

A、索姆河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6、坦克如今被称为“陆战之王”,最先把坦克用于战争的国家是(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7、下列有关“一战”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德、意、日三国结成“三国同盟”    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C、凡尔登战役后德国转入战略进攻      D、“一战”的战火燃遍亚、非、拉三洲

8、一战前夕,巴尔干半岛的矛盾空前激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复杂        B、有的巴尔干半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介入,扩张自己的势力

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作战,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意大利背信弃义                               B、同盟国内部不团结

C、协约国方面具有正义性                     D、列强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10、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板书设计:(略)

Tags: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优秀,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