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奇妙的对联教学实录

日期:2015-12-17 17:36 阅读:
1课时

奇妙的对联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能够仿写对联。

    3、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但是对于纯理论的知识还难以提起兴趣,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本课时的安排加入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学习。

3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引导学生如何拟写对联。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诸葛亮出使东吴游说吴蜀联合抗曹之事。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总想找借口杀他,在一次宴会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的出有赏,对不出以杀头问罪如何?”诸葛亮从容笑到:“军中无戏言,请都督说。”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诸葛亮听罢,随口便道: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听了大怒,但碍于有言在先,不便发作,便又出一句: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诸葛亮听了知道这话是在嘲笑自己的夫人黄月英长得丑,便立即应道: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周瑜知道这话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小乔),怒发冲冠,几次都想发作。

鲁肃忙劝曰: 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鲁肃以诗指点,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与孔明共议破曹妙计,干出了后来流传千古的火烧赤壁的大事业。

活动2【讲授】对联知识讲解

二、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     

对联的起源: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对联的种类: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寿联:拐李先生道法高,钟离磐石把扇摇,洞宾背剑清风客,采和花篮献蟠桃;

     国舅手执阴阳板,湘子云中品玉箫,仙姑敬奉长生酒,果老骑驴乐逍遥。

(3)对联的基本要求: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对联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特例: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此联乃一老秀才在袁世凯死时所作,初看此联不通,当时众皆不明,认为此联不对,秀才问:有何不对?众曰:袁世凯对不上中华民国。秀才笑,众人方醒,原来如此。可算是活用对联。)  

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词性相同,结构对称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名        动    名        动 

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平仄相对,音调和谐  

平仄是声律音韵学方面的专门术语。在古音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三声。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属于平声,上声(三声)和去声(四声)属于仄声。  

写作对联,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仄起平落”,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例:春回大地诗行绿,     平平仄仄平平仄     

    日耀长天画卷红。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运用对偶,语意相关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联系,不能是毫不相关的两码事,但又不能重复。从这角度说,有三种类型。  

一是正对,就是上下联意思相似相近,从不同角度来共同说明同一事理。上下联的语气、态度、感情上应当是一致的。或同为肯定,或同为否定。  

例: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说是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为一个一百四十一岁的老人写的对联,联意是“一四一岁”,但它从两种人不同的计算方法去写:六十岁的人这样算:花甲重开为120岁,外加21岁,合共141岁;七十岁的人又这样算:古稀双庆为140岁,内多一岁,合共也是141岁。

 二是反对,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  

例: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杭州岳飞墓联)“有幸”就是“幸运”;“无辜”就是“倒霉”。上联讲,这里的青山幸运,能用来埋葬岳飞,下联讲,这里的白铁倒霉,被用来铸造奸臣。不同的遭遇,形成两个极端,对比非常鲜明,具备反对特点。

 三是串对,就是上下联相串成对,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或条件等关系。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串对”顺势而下有如流水,故又名“流水对”。  

例:直登岳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姓家。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注: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三、对联欣赏

1、趣味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我国领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侵占北京后,在一间陈设华丽的大厅里举行所谓的“议和会议”。碧眼红发的洋人们正以胜利者的姿态高坐上首,趾(zhǐ)高气扬地谈论着;而清朝政府的官员们却低三下四地端坐下首,正虔(qián)诚地等待洋人们提出“议和”条件。

会前,一个自以为“中国通”的洋人傲慢地敲着桌子,说道:“你们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叫做对联;听说要求语句对称,严密工整。我现在出上联,你们可否对出下联?”

这个洋人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他利用了我国汉字部首的特点,

道出了八国联军“八大王”“王王在上”,同时琵琶和琴瑟都是中国乐器的名称。八国联军的代表们明白了他的意思后,个个前仰后翻地狂笑起来。

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猖狂,清政府代表们有的只好笑笑,生怕得罪他们;有的心中不平,却又无词答对。忽然,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从容应对:“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ǎng)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是我国传说中山林里害人的妖怪,魍魉也是传说中的怪物名字。魑魅魍魉合起来常常是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而它们的偏旁都是“鬼”,“鬼”是我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憎恨而用的称呼。爱国的中国人借此怒斥了八国联军是“四小鬼”“鬼鬼犯边”。

嵌字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叠字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四、传统对联写作所使用的方法      

叠字 、反复、复叠、顶真、析字(拆字、合字)、镶嵌 、加减 、翻造、双关、同音、回文、比喻 、夸张、数字、方位、联绵等。     

举例:      

数字联: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叠字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反复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复叠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顶针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拆字联:踢倒磊城三块石      剪断出字两重山     

合字联: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镶嵌联:天下万物皆润泽 世间无水不之东     

双关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同音联: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回文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     

联绵联:独抱琵琶寻旧曲;数教鹦鹉念新词。     

数字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活动3【活动】对手写对联

给出横批与上联,要求学生写出下联。

横批:师生同心

上联: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龙门鱼跃

下联: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桃林花香

奇妙的对联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奇妙的对联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诸葛亮出使东吴游说吴蜀联合抗曹之事。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总想找借口杀他,在一次宴会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的出有赏,对不出以杀头问罪如何?”诸葛亮从容笑到:“军中无戏言,请都督说。”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诸葛亮听罢,随口便道: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听了大怒,但碍于有言在先,不便发作,便又出一句: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诸葛亮听了知道这话是在嘲笑自己的夫人黄月英长得丑,便立即应道: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周瑜知道这话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小乔),怒发冲冠,几次都想发作。

鲁肃忙劝曰: 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鲁肃以诗指点,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与孔明共议破曹妙计,干出了后来流传千古的火烧赤壁的大事业。

活动2【讲授】对联知识讲解

二、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     

对联的起源: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对联的种类: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寿联:拐李先生道法高,钟离磐石把扇摇,洞宾背剑清风客,采和花篮献蟠桃;

     国舅手执阴阳板,湘子云中品玉箫,仙姑敬奉长生酒,果老骑驴乐逍遥。

(3)对联的基本要求: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对联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特例: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此联乃一老秀才在袁世凯死时所作,初看此联不通,当时众皆不明,认为此联不对,秀才问:有何不对?众曰:袁世凯对不上中华民国。秀才笑,众人方醒,原来如此。可算是活用对联。)  

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词性相同,结构对称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名        动    名        动 

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平仄相对,音调和谐  

平仄是声律音韵学方面的专门术语。在古音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三声。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属于平声,上声(三声)和去声(四声)属于仄声。  

写作对联,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仄起平落”,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例:春回大地诗行绿,     平平仄仄平平仄     

    日耀长天画卷红。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运用对偶,语意相关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联系,不能是毫不相关的两码事,但又不能重复。从这角度说,有三种类型。  

一是正对,就是上下联意思相似相近,从不同角度来共同说明同一事理。上下联的语气、态度、感情上应当是一致的。或同为肯定,或同为否定。  

例: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说是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为一个一百四十一岁的老人写的对联,联意是“一四一岁”,但它从两种人不同的计算方法去写:六十岁的人这样算:花甲重开为120岁,外加21岁,合共141岁;七十岁的人又这样算:古稀双庆为140岁,内多一岁,合共也是141岁。

 二是反对,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  

例: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杭州岳飞墓联)“有幸”就是“幸运”;“无辜”就是“倒霉”。上联讲,这里的青山幸运,能用来埋葬岳飞,下联讲,这里的白铁倒霉,被用来铸造奸臣。不同的遭遇,形成两个极端,对比非常鲜明,具备反对特点。

 三是串对,就是上下联相串成对,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或条件等关系。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串对”顺势而下有如流水,故又名“流水对”。  

例:直登岳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姓家。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注: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三、对联欣赏

1、趣味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我国领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侵占北京后,在一间陈设华丽的大厅里举行所谓的“议和会议”。碧眼红发的洋人们正以胜利者的姿态高坐上首,趾(zhǐ)高气扬地谈论着;而清朝政府的官员们却低三下四地端坐下首,正虔(qián)诚地等待洋人们提出“议和”条件。

会前,一个自以为“中国通”的洋人傲慢地敲着桌子,说道:“你们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叫做对联;听说要求语句对称,严密工整。我现在出上联,你们可否对出下联?”

这个洋人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他利用了我国汉字部首的特点,

道出了八国联军“八大王”“王王在上”,同时琵琶和琴瑟都是中国乐器的名称。八国联军的代表们明白了他的意思后,个个前仰后翻地狂笑起来。

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猖狂,清政府代表们有的只好笑笑,生怕得罪他们;有的心中不平,却又无词答对。忽然,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从容应对:“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ǎng)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是我国传说中山林里害人的妖怪,魍魉也是传说中的怪物名字。魑魅魍魉合起来常常是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而它们的偏旁都是“鬼”,“鬼”是我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憎恨而用的称呼。爱国的中国人借此怒斥了八国联军是“四小鬼”“鬼鬼犯边”。

嵌字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叠字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四、传统对联写作所使用的方法      

叠字 、反复、复叠、顶真、析字(拆字、合字)、镶嵌 、加减 、翻造、双关、同音、回文、比喻 、夸张、数字、方位、联绵等。     

举例:      

数字联: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叠字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反复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复叠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顶针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拆字联:踢倒磊城三块石      剪断出字两重山     

合字联: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镶嵌联:天下万物皆润泽 世间无水不之东     

双关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同音联: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回文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     

联绵联:独抱琵琶寻旧曲;数教鹦鹉念新词。     

数字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活动3【活动】对手写对联

给出横批与上联,要求学生写出下联。

横批:师生同心

上联: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龙门鱼跃

下联: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桃林花香

Tags:奇妙,对联,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