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案例

日期:2015-12-17 17:35 阅读:
1课时

奇妙的对联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对联和古诗词格律常识

2、学生了解湖南高考衔接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3、学生受到古诗词熏陶,热爱中国古典文化

2学情分析

      近6年湖南卷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 湖南卷衔接题的材料都是选用中国古代诗歌,很多同学感觉无从下手,在各选项之间犹豫徘徊,耗费时间耗费精力,结果胡乱的选一个答案了事。这道题无论选择什么材料,考查的仍然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得体"这一能力点。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解答古诗歌衔接题目,下面从近几年湖南卷古诗词衔接题入手,探究一下解题技巧。

3重点难点

对联和古诗词衔接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高考题示例

1、(2009年)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答案】A
【解析】要根据意境和对联的相关知识来作答。芙蕖与B项“荷花”意义重复,与C项“展翼”、D项“松竹”不对。

2、(2010年)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答案:B

解析:本题是诗句填写题,较之对联填写是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类型题考的就是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对逻辑思维的把握三部分,只要读懂了句子所描绘的“早春雪景空巷无人”的意义,那么就很容易选择“树梢听得黄鹂语”这一句填补空白。

3、(201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答案】B
【解析】先看内容照应,这首诗是《夏日西斋书事》,诗人以细致

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再看平仄押韵,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C、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2、4、6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那么,A项是仄平平,B项是仄平仄,C项是仄平仄,D项是仄平仄,即排除A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诗意理解准确的话,可以直选答案。

4、(2014)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墨色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遒劲雄健,开阖有度,令人叹为观止。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4.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案:B

解析:注意语境中“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笔墨点染”、“眷恋故土”,不难选出B项。

活动2【活动】解题技巧探究

(一)对联衔接

1、看对仗

出句与对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 )、结构相同、意义相关。

例: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2、看平仄

   根据现代汉语语音,是“仄(第三、四声)起平(第一、二声)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

   例: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3、看内容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联系,不能是毫不相关的两码事。从这角度说,有三种类型:

一是串对,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

例: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二是正对,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

    例:执法秉公,公生正气,气贯长虹昭日月

爱民送暖,暖似春风,风行大地秀河山

三是反对,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

例:无德常拍马;

有才不吹牛。

(二)古诗词衔接

 1、看内容

    对于一首写景抒情的古诗,关注的重心自然应落在诗歌的“景”与“情”上。具体而言,从“景”的角度,就是要分析景物时令特征、情景氛围是否前后达成一致;从“情”的角度,就是要分析诗句表现的情感是否达成前后一致。

2、看格律

律诗的“格律”(以“七律”为例)

   (1)、字数合律(56字)

(2)、句数合律(8句)

(3)、平仄合律(本句相间、对句相对,两联相粘)

(4)、押韵合律(2、4、6、8句押平声韵)

(5)、对仗合律 (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

如何给律诗排序

(1)、看韵脚。

 律诗八句中有的是四句押韵,有的是五句押韵。律诗中的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且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如果所给诗句中有四句押韵,据此规则,就可断定押韵的是二、四、六、八句;如果所给诗句中有五句押韵,就是首句也入了韵,可判定押韵的为一、二、四、六、八句。[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

(2)、看对仗。

 律诗一般八句,每两句成为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律诗的中间两联的出句和对句要对仗,也就是说,如果一首律诗共有两联是对仗的,那这两联一定是颔联和颈联。首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对仗是指两句的句法结构相同,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联对仗工整,每一联的句法结构完全相同。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3)、看内容。

 有的时候,仅仅从押韵和对仗的角度,还不能确定律诗的顺序,这就要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了。古人作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始,叙事破题;颔联承接,描摹景物;颈联转换话题,进行议论;尾联收合,集中抒情。这四个层次安排不当,诗意便不能连贯。这对我们排列诗序是大有帮助的。

例:还原下面一首唐代律诗,加序号的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

①终古垂杨有暮鸦 ②紫泉宫殿锁烟霞 

③于今腐草无萤火 ④欲取芜城作帝家 

⑤锦帆应是到天涯 ⑥玉玺不缘归日角

A.①③②④⑤⑥    B.②④⑥⑤③①  

C.②④①③⑥⑤    D.④②③①⑥⑤

答案:B

如何给绝句排序

(1)、找韵脚,确定第三句。

绝句一、二、四句押韵,由此可断定不押韵的就是第三句。(绝句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

(2)、根据平仄相黏确定第二句。

(3)、根据内容确定首尾两句。

例: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梦回》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水寒更有未眠鸥。

A.玉簪花落野塘香          B.碧云望断空回首

C.客怀处处不宜秋          D.深夜无风莲叶响

答案:D

活动3【练习】练习巩固

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天平山中》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句是

细雨茸茸湿楝花, 南风树树熟枇杷。

______________, 一路莺啼送到家。

A.徐行不记山深浅        B.东风染尽三千顷

C.林莺啼到无声处        D.想见夜深人散后

答案:A

2、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五言律诗,填入划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                 ,              ,                。

①树色随关迥   ②帝乡明日到  

③犹自梦渔樵   ④河声入海遥。

A.①④③②     B. ③②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②③

答案:C

3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这是一首律诗中的颔联,下列适合作其颈联的一项是(   )

A、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B、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

C、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D、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答案:A

奇妙的对联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奇妙的对联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高考题示例

1、(2009年)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答案】A
【解析】要根据意境和对联的相关知识来作答。芙蕖与B项“荷花”意义重复,与C项“展翼”、D项“松竹”不对。

2、(2010年)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答案:B

解析:本题是诗句填写题,较之对联填写是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类型题考的就是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对逻辑思维的把握三部分,只要读懂了句子所描绘的“早春雪景空巷无人”的意义,那么就很容易选择“树梢听得黄鹂语”这一句填补空白。

3、(201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答案】B
【解析】先看内容照应,这首诗是《夏日西斋书事》,诗人以细致

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再看平仄押韵,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C、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2、4、6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那么,A项是仄平平,B项是仄平仄,C项是仄平仄,D项是仄平仄,即排除A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诗意理解准确的话,可以直选答案。

4、(2014)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墨色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遒劲雄健,开阖有度,令人叹为观止。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4.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案:B

解析:注意语境中“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笔墨点染”、“眷恋故土”,不难选出B项。

活动2【活动】解题技巧探究

(一)对联衔接

1、看对仗

出句与对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 )、结构相同、意义相关。

例: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2、看平仄

   根据现代汉语语音,是“仄(第三、四声)起平(第一、二声)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

   例: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3、看内容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联系,不能是毫不相关的两码事。从这角度说,有三种类型:

一是串对,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

例: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二是正对,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

    例:执法秉公,公生正气,气贯长虹昭日月

爱民送暖,暖似春风,风行大地秀河山

三是反对,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

例:无德常拍马;

有才不吹牛。

(二)古诗词衔接

 1、看内容

    对于一首写景抒情的古诗,关注的重心自然应落在诗歌的“景”与“情”上。具体而言,从“景”的角度,就是要分析景物时令特征、情景氛围是否前后达成一致;从“情”的角度,就是要分析诗句表现的情感是否达成前后一致。

2、看格律

律诗的“格律”(以“七律”为例)

   (1)、字数合律(56字)

(2)、句数合律(8句)

(3)、平仄合律(本句相间、对句相对,两联相粘)

(4)、押韵合律(2、4、6、8句押平声韵)

(5)、对仗合律 (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

如何给律诗排序

(1)、看韵脚。

 律诗八句中有的是四句押韵,有的是五句押韵。律诗中的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且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如果所给诗句中有四句押韵,据此规则,就可断定押韵的是二、四、六、八句;如果所给诗句中有五句押韵,就是首句也入了韵,可判定押韵的为一、二、四、六、八句。[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

(2)、看对仗。

 律诗一般八句,每两句成为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律诗的中间两联的出句和对句要对仗,也就是说,如果一首律诗共有两联是对仗的,那这两联一定是颔联和颈联。首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对仗是指两句的句法结构相同,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联对仗工整,每一联的句法结构完全相同。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3)、看内容。

 有的时候,仅仅从押韵和对仗的角度,还不能确定律诗的顺序,这就要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了。古人作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始,叙事破题;颔联承接,描摹景物;颈联转换话题,进行议论;尾联收合,集中抒情。这四个层次安排不当,诗意便不能连贯。这对我们排列诗序是大有帮助的。

例:还原下面一首唐代律诗,加序号的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

①终古垂杨有暮鸦 ②紫泉宫殿锁烟霞 

③于今腐草无萤火 ④欲取芜城作帝家 

⑤锦帆应是到天涯 ⑥玉玺不缘归日角

A.①③②④⑤⑥    B.②④⑥⑤③①  

C.②④①③⑥⑤    D.④②③①⑥⑤

答案:B

如何给绝句排序

(1)、找韵脚,确定第三句。

绝句一、二、四句押韵,由此可断定不押韵的就是第三句。(绝句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

(2)、根据平仄相黏确定第二句。

(3)、根据内容确定首尾两句。

例: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梦回》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水寒更有未眠鸥。

A.玉簪花落野塘香          B.碧云望断空回首

C.客怀处处不宜秋          D.深夜无风莲叶响

答案:D

活动3【练习】练习巩固

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天平山中》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句是

细雨茸茸湿楝花, 南风树树熟枇杷。

______________, 一路莺啼送到家。

A.徐行不记山深浅        B.东风染尽三千顷

C.林莺啼到无声处        D.想见夜深人散后

答案:A

2、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五言律诗,填入划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                 ,              ,                。

①树色随关迥   ②帝乡明日到  

③犹自梦渔樵   ④河声入海遥。

A.①④③②     B. ③②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②③

答案:C

3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这是一首律诗中的颔联,下列适合作其颈联的一项是(   )

A、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B、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

C、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D、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答案:A

Tags:奇妙,对联,优秀,教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