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及教案分析

日期:2015-12-17 17:26 阅读:
1课时

奇妙的对联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对联相关知识,并学习拟写对联;

  过程与方法: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形式对联的兴趣。

2学情分析

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另一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加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基本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对联

对联的起源

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这两个门神。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说明神荼、郁垒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来年平安吉祥。

活动2【讲授】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联格律的要求:

1、 字数相等

对联可长可短。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如果字数不相等,除特殊情况外,便不成为对联。

举例:袁世凯千古 中华民国万岁    上下联字数不等,寓意“对不起”

2、 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比如:“学问藏今古;文明播东西”,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稍长的对联,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

3、 词性相当

词性,或者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在现代汉语里,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举例:两个黄鹂鸣翠鸟 一行白鹭上青天

4、 结构相应

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相互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最好是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依次类推。

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结构相应,还要求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依次类推。例如:“祖国江山好;大地气象新”中,上联“祖国江山”是偏正结构作主语,下联即以“大地气象”偏正结构作主语来对。

5.内容相关

上下联应该是要有关系的,内容应该相关。

如: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并列关系)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

内容相关并不意味着上下联内容基本一样。对联忌合掌对。

6、讲究意境。上下联的意境应该是吻合的。

7、平仄相对

汉字有四个声调,普通话四声,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二者是平声,后二者是仄声。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今平仄。对联关于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联末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尾字必须是平声。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预先布置学生到莆田各大街小巷和风景名胜区去搜集各种各样的对联,并且从长辈那里了解对联的知识,现在请大家把资料拿出来交流分享。

活动4【练习】演练反馈


1、变式训练: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2004年山东高考卷)
扫千年旧习 __________         祖国江山好 __________
参考答案:树一代新风                     大地气象新
2、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水芙渠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萧湘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翅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奇妙的对联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奇妙的对联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对联

对联的起源

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这两个门神。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说明神荼、郁垒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来年平安吉祥。

活动2【讲授】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联格律的要求:

1、 字数相等

对联可长可短。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如果字数不相等,除特殊情况外,便不成为对联。

举例:袁世凯千古 中华民国万岁    上下联字数不等,寓意“对不起”

2、 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比如:“学问藏今古;文明播东西”,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稍长的对联,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

3、 词性相当

词性,或者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在现代汉语里,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举例:两个黄鹂鸣翠鸟 一行白鹭上青天

4、 结构相应

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相互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最好是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依次类推。

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结构相应,还要求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依次类推。例如:“祖国江山好;大地气象新”中,上联“祖国江山”是偏正结构作主语,下联即以“大地气象”偏正结构作主语来对。

5.内容相关

上下联应该是要有关系的,内容应该相关。

如: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并列关系)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

内容相关并不意味着上下联内容基本一样。对联忌合掌对。

6、讲究意境。上下联的意境应该是吻合的。

7、平仄相对

汉字有四个声调,普通话四声,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二者是平声,后二者是仄声。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今平仄。对联关于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联末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尾字必须是平声。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预先布置学生到莆田各大街小巷和风景名胜区去搜集各种各样的对联,并且从长辈那里了解对联的知识,现在请大家把资料拿出来交流分享。

活动4【练习】演练反馈


1、变式训练: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2004年山东高考卷)
扫千年旧习 __________         祖国江山好 __________
参考答案:树一代新风                     大地气象新
2、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水芙渠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萧湘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翅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Tags:奇妙,对联,教学设计,教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