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3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设计

日期:2015-12-16 16:19 阅读:
1课时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⒈把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在其中所体现的真挚感情。

⒉把握借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对比、排比、反复等表现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较弱,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品

3重点难点

把握诗人感情和思路的发展脉络,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导入新课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走近作者

⒈作家简介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我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

补充: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x",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 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而“海澄”有又意为青色,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⒉背景介绍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艾青18岁考入西湖艺术院绘画系,1929年留学法国,193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参加进步美术活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6年。1933年1月,没有画笔的艾青,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不禁思念起把他喂养大的保姆,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写下了这首激情扬溢的成名作。

三,初读:整体感知:

第一步:朗读,读熟,读出感情;

第二步:抓首尾和重点节,把握全诗主题;

第三步:品味诗的语言和写法,如叙事抒情、大段铺排等。

⒈播放课文朗诵录音,对照课文,感受诗的感情。

⒉快速阅读,理解诗人的感情变化,梳理诗的层次,概括各层次的内容。

⒊学生交流、讨论。

⒋学生汇报(可展开争论,互相补充)。

四、文本探究

㈠第一部分(1-3)

⒈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

提示:反复,突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烘托出怀念之情。

⒉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

提示: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⒊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

提示: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总结: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⒋第三节有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试答。

提示: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⒌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提示: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㈡分析第二部分(4-8)

过渡: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

⒈朗读,思考: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⒉这一切体现了大堰河什么样的品质?

提示:通过8个场景从住、穿、吃三个方面表现了“我”大堰河家中生活的情景,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善良、慈爱、无私。这对于“我”遭家庭冷落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珍贵的啊。

⒊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勤劳、充满母亲般慈爱的大堰河向我们走过来了,她的双手轻轻的抚摩着她的乳儿,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睁开眼睛,谁能给我描述一下这双手?

提示: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⒋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为什么会这样?

提示: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⒌析第7节:

⑴默读,思考:描绘了大堰河怎样的劳动生活?

提示:洗衣、洗菜、切萝卜、喂猪、炖肉、晒麦——笑。

⑵思考: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读第七节,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总是“含着笑”?这表明了什么?

提示: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

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

师: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⒍分析第8节

⑴师: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

提示:切糖、贴画、赞美、做梦。

⑵问: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提示:这是大堰河对“我”的祝愿,期盼“我”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美满,由此可见大堰河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美好。

㈢第三部分(9—11)

⒈师: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⒉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

提示:微薄的葬礼。 

小结: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⒊问: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提示: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⒋问: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⒌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示:大堰河出身贫苦,地位卑微,命运悲惨,但她勤劳、善良、慈爱、无私、纯朴、宽厚。她是神圣的母亲的代表,令人肃然起敬,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让人情不自禁地唱出一曲赞美的诗歌。

㈣分析第四部分

过渡: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

⒈问: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

提示: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⒉艾青的这首诗仅仅是赞美大堰河一个人的吗?谁能读出诗中的句子?

提示:这首诗不仅献给大堰河,也呈给她的儿子们,呈给千千万万如大堰河般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

这一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五,诗歌表现手法探究

⒈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⒉修辞手法: 

①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②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③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一、二、五、十一、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理请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七.作业:

1、熟读全诗,感受大堰河的形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试着分析诗中的叙事方法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导入新课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走近作者

⒈作家简介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我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

补充: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x",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 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而“海澄”有又意为青色,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⒉背景介绍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艾青18岁考入西湖艺术院绘画系,1929年留学法国,193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参加进步美术活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6年。1933年1月,没有画笔的艾青,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不禁思念起把他喂养大的保姆,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写下了这首激情扬溢的成名作。

三,初读:整体感知:

第一步:朗读,读熟,读出感情;

第二步:抓首尾和重点节,把握全诗主题;

第三步:品味诗的语言和写法,如叙事抒情、大段铺排等。

⒈播放课文朗诵录音,对照课文,感受诗的感情。

⒉快速阅读,理解诗人的感情变化,梳理诗的层次,概括各层次的内容。

⒊学生交流、讨论。

⒋学生汇报(可展开争论,互相补充)。

四、文本探究

㈠第一部分(1-3)

⒈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

提示:反复,突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烘托出怀念之情。

⒉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

提示: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⒊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

提示: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总结: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⒋第三节有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试答。

提示: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⒌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提示: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㈡分析第二部分(4-8)

过渡: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

⒈朗读,思考: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⒉这一切体现了大堰河什么样的品质?

提示:通过8个场景从住、穿、吃三个方面表现了“我”大堰河家中生活的情景,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善良、慈爱、无私。这对于“我”遭家庭冷落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珍贵的啊。

⒊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勤劳、充满母亲般慈爱的大堰河向我们走过来了,她的双手轻轻的抚摩着她的乳儿,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睁开眼睛,谁能给我描述一下这双手?

提示: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⒋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为什么会这样?

提示: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⒌析第7节:

⑴默读,思考:描绘了大堰河怎样的劳动生活?

提示:洗衣、洗菜、切萝卜、喂猪、炖肉、晒麦——笑。

⑵思考: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读第七节,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总是“含着笑”?这表明了什么?

提示: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

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

师: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⒍分析第8节

⑴师: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

提示:切糖、贴画、赞美、做梦。

⑵问: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提示:这是大堰河对“我”的祝愿,期盼“我”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美满,由此可见大堰河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美好。

㈢第三部分(9—11)

⒈师: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⒉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

提示:微薄的葬礼。 

小结: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⒊问: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提示: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⒋问: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⒌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示:大堰河出身贫苦,地位卑微,命运悲惨,但她勤劳、善良、慈爱、无私、纯朴、宽厚。她是神圣的母亲的代表,令人肃然起敬,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让人情不自禁地唱出一曲赞美的诗歌。

㈣分析第四部分

过渡: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

⒈问: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

提示: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⒉艾青的这首诗仅仅是赞美大堰河一个人的吗?谁能读出诗中的句子?

提示:这首诗不仅献给大堰河,也呈给她的儿子们,呈给千千万万如大堰河般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

这一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五,诗歌表现手法探究

⒈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⒉修辞手法: 

①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②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③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一、二、五、十一、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理请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七.作业:

1、熟读全诗,感受大堰河的形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试着分析诗中的叙事方法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Tags: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