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日期:2015-12-14 14:10 阅读:
湛月玲  

地区: 山西省 - 大同市 - 城 区

学校:大同市第十九中学校(原大同市铁二中)

1课时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初中生物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

2、会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能力目标:

当遇到常见传染病时,会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懂得要积极正确的和传染病人相处,要关心、帮助传染病人。


2学情分析

 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3重点难点

重点: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难点:说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4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启发式讲授相结合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播 放 人 类 与 传 染 病 斗 争 的 视 频

肆虐的传染病曾经危害过无数人的健康,夺去过无数人的生命,那么传染病为什么能够传染,又如何预防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学习。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和讲授相结合

教师活动: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表格,我们总结一下这些疾病,哪些是可以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流感、水痘、肺结核、结膜炎、麻疹、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可以传染的;龋齿、近视眼、贫血是不传染的。

教师活动:呈现近视眼和结膜炎的图片,并简单解释区别。

设计意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

教师活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同学们能说出这些传染病是由什么生物引起的吗?

       教师边展示流感病毒、水痘病毒、结核杆菌、蛔虫、血吸虫等几种病原体图片,边让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有的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如肺结核;有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流感;有的疾病是由寄         生虫引起的,如蛔虫病。

归纳:这些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引导学生总结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设计意图: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活跃了课堂气氛。

屏幕显示问题:

1、流感病原体首先存在于什么人身上?

2、流感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健康人身上的?

3、什么人最容易得流行性感冒?

4、甲型肝炎患者采用和家人分开餐具有何目的?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并分析P73-74资料1和2,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提高了学生分析资料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以流感为例,从病原体的角度,用拟人化的口吻介绍流感病毒如何从甲到达乙?

 学生活动:尝试描述

 设计意图: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根据刚才同学的介绍,大家能不能概括一下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环节?每个环节试着举出两个实例。(补充:患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学生概括: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强调:

传染病的流行所需要的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

引导:

同学们考虑一下,所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都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的话有哪些传播途径?

学生活动:不是。有些传染病是通过空气传播,如流感;有些是通过饮食传播,如甲肝;有些是通过接触传播,如癣;有些是通过生物媒介传播,如疟疾等

质疑: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以将传染病分为哪几类?

图片显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活动3【练习】学以致用

1、某家庭中,哥哥患了流行性感冒,并且传给了弟弟,弟弟又传给了同学。

 2、蚊子叮咬疟疾患者甲后,又去叮咬乙,乙也患了疟疾。

请分析:

 1.导致弟弟患病的传染源是(      )

 2.弟弟被传染前是(           )

 3.流感传播途径主要是(               )

 4.蚊子在疟疾病的传播当中充当(                    )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和讲授相结合

创设情境:

师:假如我们班有三名同学患了流感,为了防止流感扩散,现在该怎么办呢?

教师巡视之后点拨并作补充。

合作探究:

1、让患病同学回家隔离休养或住院治疗;戴口罩

2、经常开窗通风,还可以在教室里喷洒消毒液。
3、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和患者接触、锻炼身体…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小组合作,达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学生之间相互接纳补充,完善                   了自己的知识认知。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刚才同学们分别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有效的预防办法,我们可以把这些预防措施概括成什么呢?

归纳:

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学生活动:说出p75所列举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项预防措施?

教师讲授:现在我们知道了,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我们可以有多种方法来预防,既可以采取综合措施,又可以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例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艾滋病主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对于预防小儿麻痹应以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

活动5【测试】先课堂小结基础知识再巩固练习

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A.H1N1病毒           B.HIV   
           C.蛔虫                   D.蚜虫

2、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B.艾滋病病毒
      C.患手足口病的儿童        D.流感患者

3、  甲流和蛔虫病的病原体分别属于(      )
          A.细菌和病毒          B.寄生虫和病毒 
          C.病毒和寄生虫      D.病毒和细菌

4、下列各种病症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
   A、 艾滋病、流行性感冒、蛔虫病 
   B、 血吸虫病、神经炎、淋病
   C、胃病、非典型肺炎、肺结核
   D、 水痘、胃癌、疯牛病 

5、经诊断某人得了传染病,医生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1)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     )
(2)对病人的用具进行消毒;(    )
(3)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   )
(4)给附近的居民进行注射疫苗预防;(    )
  请你指出这些措施各属哪一项?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A和C


活动6【作业】完成一份生物学小报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那么在春季里最易引发哪些传染病?应该怎样预防?请你收集相关资料,办成生物学小报,在班级、学校等地方做好宣传工作。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播 放 人 类 与 传 染 病 斗 争 的 视 频

肆虐的传染病曾经危害过无数人的健康,夺去过无数人的生命,那么传染病为什么能够传染,又如何预防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学习。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和讲授相结合

教师活动: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表格,我们总结一下这些疾病,哪些是可以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流感、水痘、肺结核、结膜炎、麻疹、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可以传染的;龋齿、近视眼、贫血是不传染的。

教师活动:呈现近视眼和结膜炎的图片,并简单解释区别。

设计意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

教师活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同学们能说出这些传染病是由什么生物引起的吗?

       教师边展示流感病毒、水痘病毒、结核杆菌、蛔虫、血吸虫等几种病原体图片,边让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有的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如肺结核;有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流感;有的疾病是由寄         生虫引起的,如蛔虫病。

归纳:这些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引导学生总结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设计意图: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活跃了课堂气氛。

屏幕显示问题:

1、流感病原体首先存在于什么人身上?

2、流感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健康人身上的?

3、什么人最容易得流行性感冒?

4、甲型肝炎患者采用和家人分开餐具有何目的?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并分析P73-74资料1和2,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提高了学生分析资料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以流感为例,从病原体的角度,用拟人化的口吻介绍流感病毒如何从甲到达乙?

 学生活动:尝试描述

 设计意图: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根据刚才同学的介绍,大家能不能概括一下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环节?每个环节试着举出两个实例。(补充:患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学生概括: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强调:

传染病的流行所需要的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

引导:

同学们考虑一下,所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都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的话有哪些传播途径?

学生活动:不是。有些传染病是通过空气传播,如流感;有些是通过饮食传播,如甲肝;有些是通过接触传播,如癣;有些是通过生物媒介传播,如疟疾等

质疑: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以将传染病分为哪几类?

图片显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活动3【练习】学以致用

1、某家庭中,哥哥患了流行性感冒,并且传给了弟弟,弟弟又传给了同学。

 2、蚊子叮咬疟疾患者甲后,又去叮咬乙,乙也患了疟疾。

请分析:

 1.导致弟弟患病的传染源是(      )

 2.弟弟被传染前是(           )

 3.流感传播途径主要是(               )

 4.蚊子在疟疾病的传播当中充当(                    )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和讲授相结合

创设情境:

师:假如我们班有三名同学患了流感,为了防止流感扩散,现在该怎么办呢?

教师巡视之后点拨并作补充。

合作探究:

1、让患病同学回家隔离休养或住院治疗;戴口罩

2、经常开窗通风,还可以在教室里喷洒消毒液。
3、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和患者接触、锻炼身体…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小组合作,达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学生之间相互接纳补充,完善                   了自己的知识认知。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刚才同学们分别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有效的预防办法,我们可以把这些预防措施概括成什么呢?

归纳:

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学生活动:说出p75所列举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项预防措施?

教师讲授:现在我们知道了,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我们可以有多种方法来预防,既可以采取综合措施,又可以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例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艾滋病主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对于预防小儿麻痹应以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

活动5【测试】先课堂小结基础知识再巩固练习

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A.H1N1病毒           B.HIV   
           C.蛔虫                   D.蚜虫

2、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B.艾滋病病毒
      C.患手足口病的儿童        D.流感患者

3、  甲流和蛔虫病的病原体分别属于(      )
          A.细菌和病毒          B.寄生虫和病毒 
          C.病毒和寄生虫      D.病毒和细菌

4、下列各种病症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
   A、 艾滋病、流行性感冒、蛔虫病 
   B、 血吸虫病、神经炎、淋病
   C、胃病、非典型肺炎、肺结核
   D、 水痘、胃癌、疯牛病 

5、经诊断某人得了传染病,医生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1)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     )
(2)对病人的用具进行消毒;(    )
(3)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   )
(4)给附近的居民进行注射疫苗预防;(    )
  请你指出这些措施各属哪一项?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A和C


活动6【作业】完成一份生物学小报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那么在春季里最易引发哪些传染病?应该怎样预防?请你收集相关资料,办成生物学小报,在班级、学校等地方做好宣传工作。

Tags: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