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优质课教案设计

日期:2015-12-11 10:34 阅读:
李荣攀  

地区: 湖南省 - 衡阳市 -

学校: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

1课时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 初中生物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

2.说明呼吸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3.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4.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导学案、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从而体验掌握新知识的成就感。

2、利用图片、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化解知识的难度,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的成功,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逐步了解生命及生命现象的本质,建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想象力丰富,对生物学现象和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探索生物奥秘,这是学好本节内容的一大动力。

2、不利因素:本节内容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初一学生年龄小,认识能力不高,思维呈现表面化和片面化特点。教师应耐心和细心,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种子呼吸作用现象”的分析;呼吸作用概念的总结

【教学难点】

呼吸作用的概念的归纳、总结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师】:我们将通过三个演示实验,来一起学习关于呼吸作用的内容。

实验一:

      师:同学们,老师在上课前一两天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取两个大     大小一致的暖水瓶,分别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和煮熟的大豆种子。好

   了,现在大家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拿出来展示一下吧!

做演示实验一的注意事项:

   1、做演示的暖水壶不要太小,如果太小,再赶上环境温度低,甲瓶温度上升的范围很小,就会影响演示的效果。

   2、两个温度计在插入暖水壶之前,一定要进行调整,避免彼此有误差,影响实验结果。

   3、环境温度不能太低。如果环境温度太低,效果也不明显。

   4、甲瓶内萌发种子放置的时间不要过长,时间过长萌发的种子会腐烂。

说明  实验一的对照装置。实验材料分别于上课前一两天放入两个暖水壶中(先在暖水壶的下半部装入泡沫碎块,既节约生物材料,有可延缓发酵),记录初始温度值。进过一昼夜以上的放置,请同学们观察温度计目前所显示的温度

演示  由学生代表配合,以巡视方式向学生展示

提问  两种温度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概括1.科学实验证明,这些热量来自有机物,更具体地说,萌发的种子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热量,一部分热量用于萌发,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向外散发,由于这些热量聚集在暖水瓶中,所以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2.热量是能量的一种.

2、鼓励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萌发种子才进行呼吸作用?干燥的种子进行不进行呼吸作用呢?

 师生总结:只要有生命力的种子都进行呼吸作用。

 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并叙述。可以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既然人的呼吸呼出co2,那么植物呼吸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吗?怎样检测呢?

实验二:

提问  伴随着这种能量的产生,细胞中的有机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解释  说明实验二的对照装置。将实验材料(准备两份新鲜的豆苗,其中一份烘干或经沸水处理后用作对照)于一昼夜前放入广口瓶中,塞上双孔胶塞,放置于遮光处,石灰水也一并配置好。上课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瓶中的气体。

    演示  检验实验结果,将实验后的两只含有石灰水的试管并排,以巡视的方式向学生展示。

    讲述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因此,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有足量的二氧化碳存在。

    提问  通过这组实验,我们发现两支试管中石灰水的状态明显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概括  二氧化碳在豆苗中是怎么产生的呢?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豆苗中的有机物,有机物在分解时,不仅产生了二氧化碳,而且还产生了水。

提问  为什么这套实验实验装置在上课前一直要放在遮光处呢?

注意:配制好石灰水溶液,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首先:石灰水的浓度要适中。浓度过低,实验效果不明显;浓度过高,在空气中暴露很短的时间,就会在石灰水的表面形成一层膜,影响实验效果。

其次:配制好的石灰水溶液要密封保存。最好现用现配。

活动2【导入】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了什么气体

实验三:

邀请两位学生协助做实验。先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提出:为什么蜡烛会在空气中燃烧?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作用。

提问  既然植物在这种情况下能产生二氧化碳,那么,他们是否也类似动物呼吸那样吸收氧气呢?

解释  将实验材料(准备两份新鲜的豆苗,其中一份烘干或经沸水处理后用作对照)在上课前一天放入甲、乙两个广口瓶中,然后放置于遮光处。上课时分别把点燃的蜡烛伸入两个广口瓶中,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演示  由学生代表配合,托住瓶底举至适宜高度,教师做演示实验。

提问  为什么蜡烛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这种对比说明了什么?

 

活动3【导入】呼吸作用的应用

归纳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实质

提问  根据三组实验的分析结果,请大家归纳出呼吸作用的过程。

概括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能量,呼吸作用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此外,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说短时间的缺氧,细胞中的有机物也能分解并释放能量,但是分解的不彻底,释放的能量也比较少,这种有机物的分解形式通常是一种临时的能量补充方式

提问  请大家回忆一下细胞中“能量转换器”的知识,并思考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

提问  植物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吗?

提问  植物在白天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在夜晚呢?

提问  植物在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为什么总的结果依旧表现为向外界释放氧气呢?

列举人类利用植物呼吸作用的活动

回顾  既然我们已经懂的植物也存在呼吸作用,那么刚才在上课时,老师提的关于王先生在居室养花的问题,大家说一说,应该给他怎样的科学建议?

提问  在农业生产、果蔬保鲜、花卉栽培等方面,请说出人类利用植物呼吸作用的例子。

3、合作探究

三、呼吸作用的应用

  学习呼吸作用,就是为了利用它、调控它。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应用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呢?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由知识过渡到能力。

1、身边的科学

  播放农民松土、排涝、晾晒粮食、低温贮存水果和蔬菜的录像。请同学说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2、大家谈

  调查当地农业生产中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知识。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强调,善于查阅资料、搜集资料、积累资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时时进步,天天提高。

四、归纳总结

  这是思维活动最活跃的环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

与他人的观察、思考方式。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补充,从而对本节的知识体系进行概括。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师】:我们将通过三个演示实验,来一起学习关于呼吸作用的内容。

实验一:

      师:同学们,老师在上课前一两天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取两个大     大小一致的暖水瓶,分别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和煮熟的大豆种子。好

   了,现在大家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拿出来展示一下吧!

做演示实验一的注意事项:

   1、做演示的暖水壶不要太小,如果太小,再赶上环境温度低,甲瓶温度上升的范围很小,就会影响演示的效果。

   2、两个温度计在插入暖水壶之前,一定要进行调整,避免彼此有误差,影响实验结果。

   3、环境温度不能太低。如果环境温度太低,效果也不明显。

   4、甲瓶内萌发种子放置的时间不要过长,时间过长萌发的种子会腐烂。

说明  实验一的对照装置。实验材料分别于上课前一两天放入两个暖水壶中(先在暖水壶的下半部装入泡沫碎块,既节约生物材料,有可延缓发酵),记录初始温度值。进过一昼夜以上的放置,请同学们观察温度计目前所显示的温度

演示  由学生代表配合,以巡视方式向学生展示

提问  两种温度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概括1.科学实验证明,这些热量来自有机物,更具体地说,萌发的种子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热量,一部分热量用于萌发,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向外散发,由于这些热量聚集在暖水瓶中,所以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2.热量是能量的一种.

2、鼓励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萌发种子才进行呼吸作用?干燥的种子进行不进行呼吸作用呢?

 师生总结:只要有生命力的种子都进行呼吸作用。

 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并叙述。可以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既然人的呼吸呼出co2,那么植物呼吸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吗?怎样检测呢?

实验二:

提问  伴随着这种能量的产生,细胞中的有机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解释  说明实验二的对照装置。将实验材料(准备两份新鲜的豆苗,其中一份烘干或经沸水处理后用作对照)于一昼夜前放入广口瓶中,塞上双孔胶塞,放置于遮光处,石灰水也一并配置好。上课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瓶中的气体。

    演示  检验实验结果,将实验后的两只含有石灰水的试管并排,以巡视的方式向学生展示。

    讲述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因此,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有足量的二氧化碳存在。

    提问  通过这组实验,我们发现两支试管中石灰水的状态明显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概括  二氧化碳在豆苗中是怎么产生的呢?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豆苗中的有机物,有机物在分解时,不仅产生了二氧化碳,而且还产生了水。

提问  为什么这套实验实验装置在上课前一直要放在遮光处呢?

注意:配制好石灰水溶液,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首先:石灰水的浓度要适中。浓度过低,实验效果不明显;浓度过高,在空气中暴露很短的时间,就会在石灰水的表面形成一层膜,影响实验效果。

其次:配制好的石灰水溶液要密封保存。最好现用现配。

活动2【导入】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了什么气体

实验三:

邀请两位学生协助做实验。先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提出:为什么蜡烛会在空气中燃烧?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作用。

提问  既然植物在这种情况下能产生二氧化碳,那么,他们是否也类似动物呼吸那样吸收氧气呢?

解释  将实验材料(准备两份新鲜的豆苗,其中一份烘干或经沸水处理后用作对照)在上课前一天放入甲、乙两个广口瓶中,然后放置于遮光处。上课时分别把点燃的蜡烛伸入两个广口瓶中,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演示  由学生代表配合,托住瓶底举至适宜高度,教师做演示实验。

提问  为什么蜡烛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这种对比说明了什么?

 

活动3【导入】呼吸作用的应用

归纳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实质

提问  根据三组实验的分析结果,请大家归纳出呼吸作用的过程。

概括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能量,呼吸作用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此外,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说短时间的缺氧,细胞中的有机物也能分解并释放能量,但是分解的不彻底,释放的能量也比较少,这种有机物的分解形式通常是一种临时的能量补充方式

提问  请大家回忆一下细胞中“能量转换器”的知识,并思考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

提问  植物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吗?

提问  植物在白天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在夜晚呢?

提问  植物在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为什么总的结果依旧表现为向外界释放氧气呢?

列举人类利用植物呼吸作用的活动

回顾  既然我们已经懂的植物也存在呼吸作用,那么刚才在上课时,老师提的关于王先生在居室养花的问题,大家说一说,应该给他怎样的科学建议?

提问  在农业生产、果蔬保鲜、花卉栽培等方面,请说出人类利用植物呼吸作用的例子。

3、合作探究

三、呼吸作用的应用

  学习呼吸作用,就是为了利用它、调控它。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应用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呢?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由知识过渡到能力。

1、身边的科学

  播放农民松土、排涝、晾晒粮食、低温贮存水果和蔬菜的录像。请同学说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2、大家谈

  调查当地农业生产中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知识。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强调,善于查阅资料、搜集资料、积累资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时时进步,天天提高。

四、归纳总结

  这是思维活动最活跃的环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

与他人的观察、思考方式。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补充,从而对本节的知识体系进行概括。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Tags:第二,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优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