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名师教学实录

日期:2015-12-10 08:56 阅读:
田正炜  

地区: 河北省 - 廊坊市 - 霸州市

学校:霸州市第十七中学

1课时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2.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传播。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波长、波速和频率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5分钟)

展示利用电磁波工作的用电器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些东西是靠什么来工作的吗?

电磁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加热食品。收音机里的声音就是电磁波传递来的;电视机里的声音和图像也是电磁波传递来的;还有手机也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微波炉是电磁波用来加热食品的家用电器。我们见到的各种天线有的可以发射电磁波,有的可以接收电磁波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那么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来看以下的实验。

①准备好收音机、干电池、导线。

②组织学生阅读演示实验的内容,找出演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时需要观察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③请 学生回答以上的两个问题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来做演示实验。

①阅读演示实验的内容,找出演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时需要观察的现象。

②组内交流后,在课堂上发言,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③上台做演示实验,并一起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

新课内容(30分钟)

总结: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导线的一端与负极相接,另一端与正极摩擦,则导线中会产生时断时续的电流,听到收音机中发出”咔咔”声,说明收音机的天线收到了导线中产生的电磁波。与水波、声波的形成类似,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就像货车一样,可以把声音和图像信息传输到远方

展示材料:教师拿出真空罩、抽气机、两部手机。

设问:刚才的两个实验中,一部手机能够收到另一部手机的信号,电磁波能不能在空气中传播?那么用什么方法判断一下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呢?

①组内讨论后,确定真空罩、抽气机、手机的用处和用法。

②确定实验步骤和实验中注意观察的现象。

③两名学生自愿上台,向同学们进行演示。

④台下同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得出结论

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总结:在真空罩中的手机屏幕闪烁,显示已经收到罩外手机发送的信息,说明电磁波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可是听不到手机的振铃响,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到了月球上的宇航员无法像在地球那样面对面谈话,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1.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文字,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2.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偏差和错误。

3.自学结束后,找几名学生分别回答提出的问题,同时在回答每个问题之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如有异议可进行补充订正。所有学生都不确定的答案,由老师来个“魅力精讲”,即老师利用流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切中要点地进行讲析。

问题展示:

①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这个数值跟以前学过的什么的速度相同?

②光是不是一种电磁波?

③电磁波家族中,所有的电磁波传播速度是否相同?

④波速、波长、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公式来表示?

⑤频率的单位有哪些?哪个是国际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①阅读相关的内容,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

②拿自己不太确定的问题,跟组内同学交流。

③在课堂上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光是电磁波家族中的成员之一,所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即大约3×108m/s,是宇宙间的最快速度。电磁波频率的国际单位是赫兹,另外还有两个常用单位,即千赫和兆赫。

电磁波的波速c,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即c=λf。波速不变,波长跟频率成反比。也就是说,波长越长的电磁波,频率越小;波长越短的电磁波,频率越大。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到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作无线电波

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

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电磁波在带给我们有用信息,也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目前科学家们把电磁波对我们生活的不良影响,统称为电磁污染。如何有效防止电磁波对我们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电磁污染”是指各类电器,如电脑、手机、微波炉、电磁炉、冰箱、空调、电视机、音响、电热毯等在工作过程中,发射出功率相对较小的电磁波,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电磁辐射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环保专家认为,人体长时间处在电磁辐射下,容易产生失眠、嗜睡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还可能伴有白细胞减少、视力下降、心电图改变、免疫力差等症状。一般在高压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和发射塔等机构工作的人员,经常使用各种电器的人员,孕妇、儿童、老人和伤病员以及长时间使用手机的人较易遭到电磁辐射污染

知识拓展,链接生活

总结(5分钟)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电磁波的传播。

3.波长、波速、频率、周期之间的关系。

4.电磁波的应用及危害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变化的电流可以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电磁波家族中,所有电磁波的 传播速度都一样快,即c=3×108 m/s。

4.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公式为:c=λf。

5.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频率为数百千赫到数百兆赫,叫作无线电波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作业布置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3两题

按要求完成

知识巩固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5分钟)

展示利用电磁波工作的用电器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些东西是靠什么来工作的吗?

电磁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加热食品。收音机里的声音就是电磁波传递来的;电视机里的声音和图像也是电磁波传递来的;还有手机也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微波炉是电磁波用来加热食品的家用电器。我们见到的各种天线有的可以发射电磁波,有的可以接收电磁波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那么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来看以下的实验。

①准备好收音机、干电池、导线。

②组织学生阅读演示实验的内容,找出演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时需要观察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③请 学生回答以上的两个问题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来做演示实验。

①阅读演示实验的内容,找出演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时需要观察的现象。

②组内交流后,在课堂上发言,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③上台做演示实验,并一起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

新课内容(30分钟)

总结: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导线的一端与负极相接,另一端与正极摩擦,则导线中会产生时断时续的电流,听到收音机中发出”咔咔”声,说明收音机的天线收到了导线中产生的电磁波。与水波、声波的形成类似,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就像货车一样,可以把声音和图像信息传输到远方

展示材料:教师拿出真空罩、抽气机、两部手机。

设问:刚才的两个实验中,一部手机能够收到另一部手机的信号,电磁波能不能在空气中传播?那么用什么方法判断一下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呢?

①组内讨论后,确定真空罩、抽气机、手机的用处和用法。

②确定实验步骤和实验中注意观察的现象。

③两名学生自愿上台,向同学们进行演示。

④台下同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得出结论

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总结:在真空罩中的手机屏幕闪烁,显示已经收到罩外手机发送的信息,说明电磁波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可是听不到手机的振铃响,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到了月球上的宇航员无法像在地球那样面对面谈话,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1.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文字,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2.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偏差和错误。

3.自学结束后,找几名学生分别回答提出的问题,同时在回答每个问题之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如有异议可进行补充订正。所有学生都不确定的答案,由老师来个“魅力精讲”,即老师利用流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切中要点地进行讲析。

问题展示:

①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这个数值跟以前学过的什么的速度相同?

②光是不是一种电磁波?

③电磁波家族中,所有的电磁波传播速度是否相同?

④波速、波长、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公式来表示?

⑤频率的单位有哪些?哪个是国际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①阅读相关的内容,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

②拿自己不太确定的问题,跟组内同学交流。

③在课堂上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光是电磁波家族中的成员之一,所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即大约3×108m/s,是宇宙间的最快速度。电磁波频率的国际单位是赫兹,另外还有两个常用单位,即千赫和兆赫。

电磁波的波速c,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即c=λf。波速不变,波长跟频率成反比。也就是说,波长越长的电磁波,频率越小;波长越短的电磁波,频率越大。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到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作无线电波

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

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电磁波在带给我们有用信息,也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目前科学家们把电磁波对我们生活的不良影响,统称为电磁污染。如何有效防止电磁波对我们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电磁污染”是指各类电器,如电脑、手机、微波炉、电磁炉、冰箱、空调、电视机、音响、电热毯等在工作过程中,发射出功率相对较小的电磁波,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电磁辐射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环保专家认为,人体长时间处在电磁辐射下,容易产生失眠、嗜睡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还可能伴有白细胞减少、视力下降、心电图改变、免疫力差等症状。一般在高压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和发射塔等机构工作的人员,经常使用各种电器的人员,孕妇、儿童、老人和伤病员以及长时间使用手机的人较易遭到电磁辐射污染

知识拓展,链接生活

总结(5分钟)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电磁波的传播。

3.波长、波速、频率、周期之间的关系。

4.电磁波的应用及危害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变化的电流可以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电磁波家族中,所有电磁波的 传播速度都一样快,即c=3×108 m/s。

4.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公式为:c=λf。

5.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频率为数百千赫到数百兆赫,叫作无线电波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作业布置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3两题

按要求完成

知识巩固

Tags:2节,电磁波,海洋,名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