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课题2 溶解度教学创新设计

日期:2015-12-7 12:11 阅读:
房起军  

地区: 天津市 - 天津市 - 宝坻区

学校: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

1课时

课题2 溶解度 初中化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

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溶液的溶解度。

3重点难点

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2.评价实验方案。

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评论(0)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评论(0)     学时难点

1、计算溶液的溶解度。

2、评价实验方案。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溶解度

一、激趣设境,问题导入

      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     (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1、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2、投影方案,交流共享。

    3、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4、上台展示,投影结论。

①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②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5、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二、探究新知: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量”飞入片中)。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陌生物质,引发探究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

水中?

如法炮制,小组探究。

全班展示,投影结论。

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话锋一转,激发探究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KNO3固体。

再设疑问,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 g KNO3,能否再溶?

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3固体,即全溶。

回归原温,静观其变。

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温度”飞入片中)。一定温度下,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理解,形成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

饱和溶液。

  增补结论,领悟涵义

室温,5 g NaCl在20 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

↓+5 g NaCl

室温,10 g NaCl在20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NaCl固体

↓+5 mL水

室温,10 g NaCl在25 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

室温,5 g KNO3在20 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

↓+5 g KNO3

室温,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KNO3

↓升高温度

升高温度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分析归纳,课件演示

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三、深化探究,激活思维

室温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 g KNO3;冷却到室温,20 mL水溶解KNO3的质量不超过10 g,此时多余的KNO3会怎样?

(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感悟,请生上台投影KNO3晶体)探究发现,联想顿悟

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

 

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

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

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

学以致用,趣味延伸

四、课堂练习:

1、教材P40,习题1、5、6。

2、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P40)。

 

 

 

 

课题2 溶解度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课题2 溶解度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学时难点

1、计算溶液的溶解度。

2、评价实验方案。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溶解度

一、激趣设境,问题导入

      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     (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1、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2、投影方案,交流共享。

    3、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4、上台展示,投影结论。

①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②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5、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二、探究新知: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量”飞入片中)。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陌生物质,引发探究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

水中?

如法炮制,小组探究。

全班展示,投影结论。

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话锋一转,激发探究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KNO3固体。

再设疑问,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 g KNO3,能否再溶?

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3固体,即全溶。

回归原温,静观其变。

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温度”飞入片中)。一定温度下,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理解,形成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

饱和溶液。

  增补结论,领悟涵义

室温,5 g NaCl在20 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

↓+5 g NaCl

室温,10 g NaCl在20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NaCl固体

↓+5 mL水

室温,10 g NaCl在25 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

室温,5 g KNO3在20 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

↓+5 g KNO3

室温,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KNO3

↓升高温度

升高温度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分析归纳,课件演示

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三、深化探究,激活思维

室温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 g KNO3;冷却到室温,20 mL水溶解KNO3的质量不超过10 g,此时多余的KNO3会怎样?

(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感悟,请生上台投影KNO3晶体)探究发现,联想顿悟

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

 

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

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

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

学以致用,趣味延伸

四、课堂练习:

1、教材P40,习题1、5、6。

2、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P40)。

 

 

 

 

Tags:课题,溶解度,教学,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