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课题2 溶解度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日期:2015-12-7 12:08 阅读:
杨家高  

地区: 贵州省 - 毕节市 - 七星关

学校:毕节市七星关区民族中学

1课时

课题2 溶解度 初中化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掌握两种常见的结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学会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

(2)、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教师演示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溶液的概念,以及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学习饱和溶液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是初中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做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3重点难点

1、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2、难点:结晶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饱和溶液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课前回顾

    在上节课学习中,什么是溶液?请分别举出固体、液体、气体为溶质的三种不同溶液,最常用的溶剂是什么?

    导入: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溶解性的大小,首先是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的,温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我们还是用事实说话。

活动2【活动】(二)揭示(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填写课本33-34页的表格,总结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液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讨论(学生),点拨(教师)1

1、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他们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只有指明“一定量溶剂”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2、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活动3【讲授】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如何转变的?

 

活动4【讲授】结晶

1、结晶的定义: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2、结晶的方法:

(1)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2)蒸发结晶(海水晒盐)

课题2 溶解度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课题2 溶解度

1第一学时  饱和溶液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课前回顾

    在上节课学习中,什么是溶液?请分别举出固体、液体、气体为溶质的三种不同溶液,最常用的溶剂是什么?

    导入: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溶解性的大小,首先是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的,温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我们还是用事实说话。

活动2【活动】(二)揭示(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填写课本33-34页的表格,总结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液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讨论(学生),点拨(教师)1

1、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他们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只有指明“一定量溶剂”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2、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活动3【讲授】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如何转变的?

 

活动4【讲授】结晶

1、结晶的定义: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2、结晶的方法:

(1)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2)蒸发结晶(海水晒盐)

Tags:课题,溶解度,教学设计,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