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课题2 溶解度教学目标

日期:2015-12-7 12:06 阅读:
杜填珍   [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 县级优课]

地区: 山西省 - 晋中市 - 寿阳县

学校:寿阳县第三中学校

1课时

课题2 溶解度 初中化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材分析

     溶液是常见的混合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课题一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第二课题是学生在对溶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是对只有固体溶质的溶液进一步认识。在概念教学环节中,主要从定性的实验扩展到定量的资料分析,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相关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第三课题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本课题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去探究、交流和思考。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体会探究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分析讨论,结合实验探究,得到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体会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4重点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和判断。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计情境,概念引入


   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明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明一尝淡了,要妈妈加____;小明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____;小明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____……

 讲解:介绍食盐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摄入过量的食盐的危害。

【提问】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我们摄入的食盐以溶液形式吸收,食盐固体是否能无限溶于水呢?

活动2【活动】探究活动一

    物质能否无限制地溶于一定量的水中?

【探究活动一】物质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1.食盐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20mL)的水中呢?(活动与探究)确定实验方案

【提问】实验过程中控制的是什么变量?

【视频】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讲解】生活中还有很多像NaCl这样的物质,在水中不能无限溶解,我们养花用的 KNO3这种化肥,植物对它的吸收也是在溶液中进行,观察KNO3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提问】实验过程中控制的是什么变量?

【视频】溶解KNO3的实验。

 [设问]以上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总结]实验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里,氯化钠和硝酸钾都不能无限制地溶液。与学生互动。

活动3【活动】活动探究,饱和不饱和判断方法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判断方法:

(1)在一定温度下,观察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固体溶质存在,如___,且溶质的量___,则该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2)若溶液中没有固体溶质存在,则该溶液(“一定”、“可能”、“不一定”)是___饱和溶液。你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4【活动】活动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改变温度或改变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通常有以下转化关系:

活动5【练习】基础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一般有两种方法:

⑴观察溶液底部有无________的溶质;

⑵溶液底部若无固体溶质,可向该溶液中另加入__________,若______则溶液饱和。

3.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          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 ④减少硝酸钾 ⑤增加溶剂 ⑥减少溶剂,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5.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4g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晶体未溶,再加10mL水,固体全部消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B.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溶液中有固体,溶质未溶解,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当溶质晶体与其溶液稳定共存时,此溶液在该温度饱和

7.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一定温度下,100g的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g食盐,用力搅拌后可得到103g食盐溶液

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糖不会溶解

D.饱和溶液是包含其底部未溶解的溶质的混合物

活动6【导入】测试提高

1.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不变下,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不变

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C.20oC时,向50g Na2CO3的溶液中加入5g Na2CO3粉末,溶液的质量是55g

D.20oC时,从50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g,剩下的45g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要浓

B.在溶液里进行的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C.同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D.在说到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时,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

前提条件下才有意义。

3.要确定t℃时,溶有某固体溶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溶液        B.把溶液冷却    C.加入一些该固体  D.倒出一些溶剂

4.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B.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

C.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不再溶解

D.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

5.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硝酸钾水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厨房里有一体积相同,且无污染的饱和食盐水、蒸馏水各一杯,请你设计合理方法,

予以区分。

①                                                                          

②                                                                          

③                                                               

7.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画“×”。

①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 )

② 溶液底部存在固体溶质,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

③ 溶质相同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比较,前者浓度大,后者浓度小。( )

课题2 溶解度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课题2 溶解度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计情境,概念引入


   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明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明一尝淡了,要妈妈加____;小明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____;小明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____……

 讲解:介绍食盐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摄入过量的食盐的危害。

【提问】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我们摄入的食盐以溶液形式吸收,食盐固体是否能无限溶于水呢?

活动2【活动】探究活动一

    物质能否无限制地溶于一定量的水中?

【探究活动一】物质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1.食盐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20mL)的水中呢?(活动与探究)确定实验方案

【提问】实验过程中控制的是什么变量?

【视频】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讲解】生活中还有很多像NaCl这样的物质,在水中不能无限溶解,我们养花用的 KNO3这种化肥,植物对它的吸收也是在溶液中进行,观察KNO3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提问】实验过程中控制的是什么变量?

【视频】溶解KNO3的实验。

 [设问]以上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总结]实验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里,氯化钠和硝酸钾都不能无限制地溶液。与学生互动。

活动3【活动】活动探究,饱和不饱和判断方法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判断方法:

(1)在一定温度下,观察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固体溶质存在,如___,且溶质的量___,则该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2)若溶液中没有固体溶质存在,则该溶液(“一定”、“可能”、“不一定”)是___饱和溶液。你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4【活动】活动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改变温度或改变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通常有以下转化关系:

活动5【练习】基础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一般有两种方法:

⑴观察溶液底部有无________的溶质;

⑵溶液底部若无固体溶质,可向该溶液中另加入__________,若______则溶液饱和。

3.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          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 ④减少硝酸钾 ⑤增加溶剂 ⑥减少溶剂,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5.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4g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晶体未溶,再加10mL水,固体全部消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B.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溶液中有固体,溶质未溶解,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当溶质晶体与其溶液稳定共存时,此溶液在该温度饱和

7.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一定温度下,100g的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g食盐,用力搅拌后可得到103g食盐溶液

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糖不会溶解

D.饱和溶液是包含其底部未溶解的溶质的混合物

活动6【导入】测试提高

1.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不变下,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不变

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C.20oC时,向50g Na2CO3的溶液中加入5g Na2CO3粉末,溶液的质量是55g

D.20oC时,从50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g,剩下的45g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要浓

B.在溶液里进行的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C.同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D.在说到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时,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

前提条件下才有意义。

3.要确定t℃时,溶有某固体溶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溶液        B.把溶液冷却    C.加入一些该固体  D.倒出一些溶剂

4.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B.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

C.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不再溶解

D.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

5.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硝酸钾水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厨房里有一体积相同,且无污染的饱和食盐水、蒸馏水各一杯,请你设计合理方法,

予以区分。

①                                                                          

②                                                                          

③                                                               

7.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画“×”。

①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 )

② 溶液底部存在固体溶质,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

③ 溶质相同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比较,前者浓度大,后者浓度小。( )

Tags:课题,溶解度,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