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内容及教案内容

日期:2015-12-4 16:28 阅读:
张蒙  

地区: 天津市 - 天津市 - 红桥区

学校:天津市第八十中学

1课时

化学性质">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③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内容时已经初步了解了某些金属能够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性质,所以对于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并不陌生,而且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以及元素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本节课打下了理论知识基础。而且在实验技能方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一些实验仪器的操作,具备良好的实验素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为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3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掌握相关金属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③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评论(0)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2.掌握相关金属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评论(0)     学时难点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介绍天津市以金属材料为主的著名地标性建筑

介绍天津著名的一些代表性建筑,解放桥、天津之眼摩天轮、实际钟、滨江道的铜车马、大铜钱、以及周总理和李叔同先生的铜像,目的是引出金属是一种生活生产中重要的材料。

活动2【活动】学生思考“运动会选择金、银、铜作为奖牌材料的原因”

以天津近几年巨大的发展,并且承办了东亚运动会引入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会都是以“金”“银”“铜”作为奖牌材料,从而推出金属的化学性质。

活动3【活动】课前预习:学生提前回忆、整理之前学过的化学方程式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整体学过的化学方程式

镁条、铁丝的燃烧;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3Fe + 2O2 === Fe3O4           2Mg + O2 === 2MgO

Zn + H2SO4 === ZnSO4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Fe + CuSO4===Cu + FeSO4

活动4【活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观看视频:镁带、铝箔、铁丝、铜粉和氧气的反应视频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1.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反应剧烈程度、难易程度不相同,据此可判断金属活动性

相同的条件下金属与氧气反应越容易,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强。

2.金属活动性顺序: Al、Mg>Fe>Cu>Au

活动5【活动】学生实验:金属与酸反应

学生实验:探究 Mg Zn Fe Cu 四种金属能否与酸发生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 的反应

金属

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镁溶解

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锌逐渐溶解

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铁逐渐溶解

无现象(结论:不反应)

得出实验金属的活动性:Mg >Zn>Fe>Cu

活动6【讲授】常见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KCaNaMgAl ZnFeSnPb(H)   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顺口溜)介个大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

事实验证:Fe  +  CuSO4  =  Cu  +  FeSO4

                         活动性: Fe﹥Cu

活动7【活动】金属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学生实验探究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铜和银、铝和铜金属活动性顺序

 

现象

化学方程式

Cu + AgNO3 溶液

铜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

Cu+2AgNO3 = Cu(NO3)2 + 2Ag

Al + CuSO4  溶液

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2Al+3CuSO4  = 3 Cu+ Al2(SO4)3

                                   三种金属活动性:Al>Cu>Ag

学生说结论:

1.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置换出酸中的氢元素;

2.      拍在前年的金属能够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据此,可以用此性质判断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活动8【讲授】课堂总结

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1)与氧气反应。

         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2)与稀酸反应。

         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反应出来来判断。

活动9【练习】学以致用

1.实验室的酸性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为什么?

2.能否用铁桶盛装波尔多液(含有硫酸铜溶液)配制的农药,做杀虫剂? 

3.铝制品保存较好的原因?

活动10【讲授】课上思考——请你动脑筋

请你动脑筋:不法商贩用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你有办法辨真伪吗?

活动11【活动】交流讨论 畅谈收获

新课学完后要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帮助学生们完成自我总结。

活动12【讲授】课后作业

1、  同小组同学们互相讨论,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 Mg> Fe > Ag

2、  书后习题1、2、3.

活动13【讲授】板书设计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与氧气的反应                  与酸的反应                 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活动14【讲授】课后反思:

1.      成功之处: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主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实验探索引导方式,培养自主活动生成知识的能力。学法上采用课前预习—课内预习—实验探究—合理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

2.      不足之处:由于本课是实验探究课,由于学生预习不充分,影响了实验时间,对于学生活动时间没有控制好。

3.      努力方向:教学中“教材设置与设想的巧妙性,问题情况创设的主要性和学问利用的成长性”为新课程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成长空间。我将竭力勤恳研究和探索,创设更好的教学特设方式方法。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③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2.掌握相关金属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学时难点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介绍天津市以金属材料为主的著名地标性建筑

介绍天津著名的一些代表性建筑,解放桥、天津之眼摩天轮、实际钟、滨江道的铜车马、大铜钱、以及周总理和李叔同先生的铜像,目的是引出金属是一种生活生产中重要的材料。

活动2【活动】学生思考“运动会选择金、银、铜作为奖牌材料的原因”

以天津近几年巨大的发展,并且承办了东亚运动会引入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会都是以“金”“银”“铜”作为奖牌材料,从而推出金属的化学性质。

活动3【活动】课前预习:学生提前回忆、整理之前学过的化学方程式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整体学过的化学方程式

镁条、铁丝的燃烧;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3Fe + 2O2 === Fe3O4           2Mg + O2 === 2MgO

Zn + H2SO4 === ZnSO4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Fe + CuSO4===Cu + FeSO4

活动4【活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观看视频:镁带、铝箔、铁丝、铜粉和氧气的反应视频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1.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反应剧烈程度、难易程度不相同,据此可判断金属活动性

相同的条件下金属与氧气反应越容易,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强。

2.金属活动性顺序: Al、Mg>Fe>Cu>Au

活动5【活动】学生实验:金属与酸反应

学生实验:探究 Mg Zn Fe Cu 四种金属能否与酸发生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 的反应

金属

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镁溶解

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锌逐渐溶解

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铁逐渐溶解

无现象(结论:不反应)

得出实验金属的活动性:Mg >Zn>Fe>Cu

活动6【讲授】常见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KCaNaMgAl ZnFeSnPb(H)   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顺口溜)介个大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

事实验证:Fe  +  CuSO4  =  Cu  +  FeSO4

                         活动性: Fe﹥Cu

活动7【活动】金属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学生实验探究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铜和银、铝和铜金属活动性顺序

 

现象

化学方程式

Cu + AgNO3 溶液

铜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

Cu+2AgNO3 = Cu(NO3)2 + 2Ag

Al + CuSO4  溶液

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2Al+3CuSO4  = 3 Cu+ Al2(SO4)3

                                   三种金属活动性:Al>Cu>Ag

学生说结论:

1.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置换出酸中的氢元素;

2.      拍在前年的金属能够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据此,可以用此性质判断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活动8【讲授】课堂总结

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1)与氧气反应。

         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2)与稀酸反应。

         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反应出来来判断。

活动9【练习】学以致用

1.实验室的酸性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为什么?

2.能否用铁桶盛装波尔多液(含有硫酸铜溶液)配制的农药,做杀虫剂? 

3.铝制品保存较好的原因?

活动10【讲授】课上思考——请你动脑筋

请你动脑筋:不法商贩用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你有办法辨真伪吗?

活动11【活动】交流讨论 畅谈收获

新课学完后要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帮助学生们完成自我总结。

活动12【讲授】课后作业

1、  同小组同学们互相讨论,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 Mg> Fe > Ag

2、  书后习题1、2、3.

活动13【讲授】板书设计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与氧气的反应                  与酸的反应                 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活动14【讲授】课后反思:

1.      成功之处: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主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实验探索引导方式,培养自主活动生成知识的能力。学法上采用课前预习—课内预习—实验探究—合理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

2.      不足之处:由于本课是实验探究课,由于学生预习不充分,影响了实验时间,对于学生活动时间没有控制好。

3.      努力方向:教学中“教材设置与设想的巧妙性,问题情况创设的主要性和学问利用的成长性”为新课程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成长空间。我将竭力勤恳研究和探索,创设更好的教学特设方式方法。

Tags:内容,课题,金属,化学性质,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