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课件配套优秀教案设计

日期:2015-12-4 15:37 阅读:
袁渊  

地区: 四川省 - 宜宾市 - 高 县

学校:高县罗场中学校

1课时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1、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知道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理解并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4、会用电流表测电流,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理解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5、知道电压及其单位,知道干电池,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值,会用电压表测电压,理解并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上的电压之和,理解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电压相等。

6、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7、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8、常识性了解电阻箱的构造。

9、掌握欧姆定律,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10、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知道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1、电路的组成、识别、连接。

2、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联系。

3、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4、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5、注意滑动变阻器及开关的通断,对电路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练习】电路的组成

  1、电路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是什么?电路是由用电器、电源、开关和导线组成的。用电器是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家庭中常见的用电器有电灯、电铃、电风扇、电视机等。电源是提供电的装置,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和发电机等。开关是用来控制用电器工作,接通或断开电路的常见的开关,有拉线开关、拨动开关、闸刀开关等。导线是用来连接用电器、开关和电源组成电路的,常见的导线是金属导线。

活动2【练习】短路的危害

2、

直接用导线把电源连接起来,中间不经过用电器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时,电流过大,易烧坏电源和导线的绝缘层,甚至引起火灾。

活动3【练习】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什么

3、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什么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由于内部的导电机制不同。导体内部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例如金属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有大量的正、负离子。当导体两端加有电压时,这些热运动的电荷就在电压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绝缘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一般情况下,绝缘体两端加上电压也不能形成电流。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可以成为导体,例如玻璃在温度升高时,其导电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活动4【练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分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分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基本电路。

图甲中的L1和L­2组成的就是串联电路,L1和L2首尾相接,逐个顺次连接起来,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元件,一个开关就可以控制整个电路。

并联电路如图乙中L1和L2所示,它是把用电器并列起来的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路中的电流在分支处分成两部分,并联的各个用电器要各用自己的开关控制,如果要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应该在干路中设置开关。如图丙所示的电路中,同时存在着串联和并联,这种电路叫混联电路。

 

活动5【讲授】电路及欧姆定律

5、电流及电流表的使用

a,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荷的定向移动有三种可能:正电荷定向移动,负电荷定向移动,或者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

电流方向的规定是当时人们还不知道电子存在的情况下做的决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在金属导体中移动的电荷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所以实际上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电流是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会发生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我们可以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定电流的存在,从而去认识电流。

电路中电流方向由电源的正极到电源的负极。

b,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强弱可使用电流表。使用时要注意: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要测量的那部分导体的电路中,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要选择适当的量程,并根据相应量程会正确读数。使用电流表要特别注意不能把它直接接到电极

间。

6、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

a,电压是一个表示正电流起因的物理量,是形成电流的原因。通常把这类提供电压的器件称为电源。

b,电压的测量要用伏特表,测量时要将伏特表并联在测量部分电路的两端,伏特表的正接线格跟电源正极一端相连,要根据测量部分的电压大小,选择适当的量程,根据量程的数值和每一小格数值正确读出电压数。

7、电阻及变阻器

a,电阻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导体本身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和外界条件无关。

对电阻的公式 ,千万不可理解为电阻和所加的电压成正比,和通过的电流溶度成反比。这个公式它告诉我们要测某段导体,从电阻可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及这导体两端的电压。根据 即可推得。

b,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要掌握将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必须同时使用上、下两个接线柱,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的电流强度。

    8、欧姆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a,从数学角度来看, ,是U、I、R三个量的简单代数式,当电阻R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U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b,要特别注意定律叙述中两处出现“这段导体”的文字。公式 所反映的是同一段电路的I、U、R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解题时要注意这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不要把不是同一段电路的I、U、R代入公式 中去。绝不能用这个电阻去除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也不能用这个电阻去乘另一个电阻所通过的电流强度,总之,要注意三个量的“对应”关系。

9、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仅以两个电阻为例)

电路图

电流

电压

电阻

电压分配或电流分流

功率

I=I1=I2

总电流等于各导体上的电流

U=U1+U2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R=R1+R2

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P=P1+P2

总电功率为各部分电功率之和

I=I1+I2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U=U1=U2

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

各支路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P=P1+P2

总电功率为各部分电功率之和

【例题选讲】

    例1、根据下图甲、乙两个电路图识别小灯泡是怎样连接的?


解:根据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特点,我们从甲图上可看出电键闭合后,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到a点分成两路,分别经L1和L2后汇合于b再回到电源负极,小灯泡L1和L2分别在两条支路上,所以两盏小灯泡是并联的。

图乙的电路不可直接识别,可以在分析电流方向的基础上,画出它的等效电路,再判断电灯的连接方式。图丙是图乙的等效电路,不难看出L1和L2是并联的。

例2、将图中给出的元件连成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要求:

①元件位置不动,导线不能交叉  ②三盏灯并联  ③开关S1­控制电灯L1和L2

④开关S2控制电灯L1、L2和L3

解:要求将三盏灯并联,开关S1控制电灯L1和L2,因此,在电路中首先应将L1和L2并联,然后把开关S1串联接入,这样开关S1就控制了L1和L2,题目中还要求S2控制三盏灯,那么L3连在前面的并联电路上,再将S2串联在电路的总干路上,这样就能达到目的。

例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和闭合前的电压表的示数(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答:应选择B。

当开关S断开时,两灯L1和L2是串联的,电压表测的是L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的示数小于电源电压;当S闭合后,L2被短接,灯L1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

例4、下列几种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导线的电阻比短导线的电阻大

B、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小

C、铁导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D、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使导体中没有电流,导体还仍然有电阻

分析与解答:应选择D。

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有三个,即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我们分析问题时,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而忽略其他因素,题中A、B、C、三个选项都只考虑了决定电阻大小的一个因素,因此是不全面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与导体中是否有电流无关。

例5、在一段导体的两端加一可变电压U,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 ,可知,R与U成正比

B、不管U如何变化,U与I,比值不变

C、U增加几倍,单位时间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就增加几倍

D、当U一定时,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分析与解答:应选择A。

导体的电阻是由它本身的材料、长度和粗细决定的,与所加电压无关,故A项不对,U与I的比值就是该导体的电阻值,电阻值是不变的,所以B项正确的;单位时间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即为电流,那么U增加几倍,电流也增加几倍,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也就增加几倍,所以C项正确;U一定时,电流I也就一定,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It,与时间成正比,所以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例6、用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弯成正方形abcd,若每一条边的电阻均为R,如图甲所示。现将四个顶点的任意两个接入电路,设电源电压为U保持不变,应如何选择连接顶点。干路中电流强度最大?数值是多少?

答: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要干路中电流强度最大,则总电阻必须最小,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的的总电阻一定小于其中任意一只电阻,因此,只需将正方形abcd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顶点接入电路,就可满足要求。此时,相当于R与3R的两只电阻并联,如图乙所示。

由 <R

例7、如图,当滑动变阻器接触头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电源电压U不变)

解:滑动触头P未动时,R1、R2并联

电压表示数:U=U1=U2

电流表示数:I=I1+I2

当P向右移动时,R2增大,U2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

因 ,R2增大时,I2变小,I=I1+I2也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例8、一个小灯泡的电阻是8欧,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3.6伏,现在要把这盏灯直接接在4.5伏的电源上能行吗?怎样做才能使这盏灯正常发光?

解:根据题意画出用电阻R2分支部分电压U2=U-U1=4.5伏-3.6伏=0.9伏的串联电路

电路中的电流

需要串联的电阻

例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伏且不变,电阻R1=12欧,R2=12欧,R3=6欧,在以下情况中电流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⑴S1、S2都断开时

⑵S1、S2都闭合时

⑶S1闭合,S2断开时

解:本题通过改变开关的开、闭来改变电路结构,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各种情况中电路的连接形式。

⑴S1、S2都断开时,R1与R2串联,

R=R1+R2=12欧+12欧=24欧

⑵S1、S2都闭合时,R1被短路,R2与R3并联,

所以R=4欧

⑶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电阻R2与电源相连

例10、现有两只阻值相等的定值电阻R1和R2,一只电压保持不变的电池组、导线若干,试用以器材设计出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分别接在图中虚线框内标有A、B、C、D的有关接线柱上,使它们各组成一个完整电路,并使甲、乙两电路分别都能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⑴在接线柱A、D间正确地接入电池组

⑵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2I


解:如图甲所示,S断开,R1与R­2串联, ,S闭合,R2短路, 


乙图中,R1与R2并联,S控制R1,电流表在干路中,S断开,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练习】电路的组成

  1、电路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是什么?电路是由用电器、电源、开关和导线组成的。用电器是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家庭中常见的用电器有电灯、电铃、电风扇、电视机等。电源是提供电的装置,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和发电机等。开关是用来控制用电器工作,接通或断开电路的常见的开关,有拉线开关、拨动开关、闸刀开关等。导线是用来连接用电器、开关和电源组成电路的,常见的导线是金属导线。

活动2【练习】短路的危害

2、

直接用导线把电源连接起来,中间不经过用电器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时,电流过大,易烧坏电源和导线的绝缘层,甚至引起火灾。

活动3【练习】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什么

3、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什么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由于内部的导电机制不同。导体内部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例如金属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有大量的正、负离子。当导体两端加有电压时,这些热运动的电荷就在电压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绝缘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一般情况下,绝缘体两端加上电压也不能形成电流。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可以成为导体,例如玻璃在温度升高时,其导电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活动4【练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分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分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基本电路。

图甲中的L1和L­2组成的就是串联电路,L1和L2首尾相接,逐个顺次连接起来,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元件,一个开关就可以控制整个电路。

并联电路如图乙中L1和L2所示,它是把用电器并列起来的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路中的电流在分支处分成两部分,并联的各个用电器要各用自己的开关控制,如果要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应该在干路中设置开关。如图丙所示的电路中,同时存在着串联和并联,这种电路叫混联电路。

 

活动5【讲授】电路及欧姆定律

5、电流及电流表的使用

a,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荷的定向移动有三种可能:正电荷定向移动,负电荷定向移动,或者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

电流方向的规定是当时人们还不知道电子存在的情况下做的决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在金属导体中移动的电荷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所以实际上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电流是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会发生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我们可以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定电流的存在,从而去认识电流。

电路中电流方向由电源的正极到电源的负极。

b,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强弱可使用电流表。使用时要注意: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要测量的那部分导体的电路中,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要选择适当的量程,并根据相应量程会正确读数。使用电流表要特别注意不能把它直接接到电极

间。

6、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

a,电压是一个表示正电流起因的物理量,是形成电流的原因。通常把这类提供电压的器件称为电源。

b,电压的测量要用伏特表,测量时要将伏特表并联在测量部分电路的两端,伏特表的正接线格跟电源正极一端相连,要根据测量部分的电压大小,选择适当的量程,根据量程的数值和每一小格数值正确读出电压数。

7、电阻及变阻器

a,电阻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导体本身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和外界条件无关。

对电阻的公式 ,千万不可理解为电阻和所加的电压成正比,和通过的电流溶度成反比。这个公式它告诉我们要测某段导体,从电阻可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及这导体两端的电压。根据 即可推得。

b,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要掌握将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必须同时使用上、下两个接线柱,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的电流强度。

    8、欧姆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a,从数学角度来看, ,是U、I、R三个量的简单代数式,当电阻R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U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b,要特别注意定律叙述中两处出现“这段导体”的文字。公式 所反映的是同一段电路的I、U、R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解题时要注意这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不要把不是同一段电路的I、U、R代入公式 中去。绝不能用这个电阻去除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也不能用这个电阻去乘另一个电阻所通过的电流强度,总之,要注意三个量的“对应”关系。

9、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仅以两个电阻为例)

电路图

电流

电压

电阻

电压分配或电流分流

功率

I=I1=I2

总电流等于各导体上的电流

U=U1+U2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R=R1+R2

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P=P1+P2

总电功率为各部分电功率之和

I=I1+I2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U=U1=U2

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

各支路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P=P1+P2

总电功率为各部分电功率之和

【例题选讲】

    例1、根据下图甲、乙两个电路图识别小灯泡是怎样连接的?


解:根据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特点,我们从甲图上可看出电键闭合后,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到a点分成两路,分别经L1和L2后汇合于b再回到电源负极,小灯泡L1和L2分别在两条支路上,所以两盏小灯泡是并联的。

图乙的电路不可直接识别,可以在分析电流方向的基础上,画出它的等效电路,再判断电灯的连接方式。图丙是图乙的等效电路,不难看出L1和L2是并联的。

例2、将图中给出的元件连成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要求:

①元件位置不动,导线不能交叉  ②三盏灯并联  ③开关S1­控制电灯L1和L2

④开关S2控制电灯L1、L2和L3

解:要求将三盏灯并联,开关S1控制电灯L1和L2,因此,在电路中首先应将L1和L2并联,然后把开关S1串联接入,这样开关S1就控制了L1和L2,题目中还要求S2控制三盏灯,那么L3连在前面的并联电路上,再将S2串联在电路的总干路上,这样就能达到目的。

例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和闭合前的电压表的示数(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答:应选择B。

当开关S断开时,两灯L1和L2是串联的,电压表测的是L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的示数小于电源电压;当S闭合后,L2被短接,灯L1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

例4、下列几种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导线的电阻比短导线的电阻大

B、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小

C、铁导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D、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使导体中没有电流,导体还仍然有电阻

分析与解答:应选择D。

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有三个,即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我们分析问题时,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而忽略其他因素,题中A、B、C、三个选项都只考虑了决定电阻大小的一个因素,因此是不全面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与导体中是否有电流无关。

例5、在一段导体的两端加一可变电压U,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 ,可知,R与U成正比

B、不管U如何变化,U与I,比值不变

C、U增加几倍,单位时间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就增加几倍

D、当U一定时,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分析与解答:应选择A。

导体的电阻是由它本身的材料、长度和粗细决定的,与所加电压无关,故A项不对,U与I的比值就是该导体的电阻值,电阻值是不变的,所以B项正确的;单位时间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即为电流,那么U增加几倍,电流也增加几倍,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也就增加几倍,所以C项正确;U一定时,电流I也就一定,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It,与时间成正比,所以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例6、用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弯成正方形abcd,若每一条边的电阻均为R,如图甲所示。现将四个顶点的任意两个接入电路,设电源电压为U保持不变,应如何选择连接顶点。干路中电流强度最大?数值是多少?

答: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要干路中电流强度最大,则总电阻必须最小,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的的总电阻一定小于其中任意一只电阻,因此,只需将正方形abcd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顶点接入电路,就可满足要求。此时,相当于R与3R的两只电阻并联,如图乙所示。

由 <R

例7、如图,当滑动变阻器接触头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电源电压U不变)

解:滑动触头P未动时,R1、R2并联

电压表示数:U=U1=U2

电流表示数:I=I1+I2

当P向右移动时,R2增大,U2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

因 ,R2增大时,I2变小,I=I1+I2也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例8、一个小灯泡的电阻是8欧,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3.6伏,现在要把这盏灯直接接在4.5伏的电源上能行吗?怎样做才能使这盏灯正常发光?

解:根据题意画出用电阻R2分支部分电压U2=U-U1=4.5伏-3.6伏=0.9伏的串联电路

电路中的电流

需要串联的电阻

例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伏且不变,电阻R1=12欧,R2=12欧,R3=6欧,在以下情况中电流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⑴S1、S2都断开时

⑵S1、S2都闭合时

⑶S1闭合,S2断开时

解:本题通过改变开关的开、闭来改变电路结构,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各种情况中电路的连接形式。

⑴S1、S2都断开时,R1与R2串联,

R=R1+R2=12欧+12欧=24欧

⑵S1、S2都闭合时,R1被短路,R2与R3并联,

所以R=4欧

⑶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电阻R2与电源相连

例10、现有两只阻值相等的定值电阻R1和R2,一只电压保持不变的电池组、导线若干,试用以器材设计出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分别接在图中虚线框内标有A、B、C、D的有关接线柱上,使它们各组成一个完整电路,并使甲、乙两电路分别都能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⑴在接线柱A、D间正确地接入电池组

⑵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2I


解:如图甲所示,S断开,R1与R­2串联, ,S闭合,R2短路, 


乙图中,R1与R2并联,S控制R1,电流表在干路中,S断开,

 

Tags:电路,教案,优秀,配套,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