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实录

日期:2015-12-4 10:18 阅读:
赵艾丽  

地区: 天津市 - 天津市 - 武清区

学校: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十一中学

1课时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会控制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探究实验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2、会观察、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并尝试采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有了有关电路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知道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对探究实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体会,但是学生对生活、生产中应用实例与理论知识联系不是很好,在学习新知识的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方法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再根据我们学生的情况,班内学生层次性严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这样就加大了教学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分组、分层的教学。使学生更快的学到知识。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出规律

难点: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好实验数据。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会控制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探究实验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2、会观察、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并尝试采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评论(0)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出规律

 

评论(0)     学时难点

难点: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好实验数据。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17.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但是声音的大小在不断地变化。提出问题:电流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讨论那个课题有研究的必要?

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电压跟电流、电阻的关系

3.电阻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观看影片思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培养学生选择研究课题的能力

3、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

通过谈话——讨论的形式

三、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探究方法: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让学生明确“保证电阻不变”的思想

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评估,引导学生设计出电路图。

四、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师演示电路的连接,补充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且明确观察目标

指导学生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探究实验: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表一:R=10Ω

电压U

1

1.5

2

电流I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更换定值电阻,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表二:U=3V

电阻R

5

10

15

电流I

     

五、分析论证

1、电流与电压关系

引导学生逐层概括下列问题。

(一)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电流与电压两个物理量,是谁随谁变化。

2、分析表一,可得出什么结论

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的结论

4、我们这个结论前提是保持那个物理量不变。

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叙述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这种说法对吗?

(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在分析表一的基础上,学生可独立完成表二。归纳出此规律,学生讨论回答同类问题,逐层概括。

六、交流与合作

引导学生按下列问题进行交流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在本节课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收获?

学生猜想

学生分别独立的设计电路,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讨论,拟定设计方案。

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分层来做这个实验,而且是分工来做。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完成交流

1、让学生明确猜想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中不可少的环节

2、让学生体会到猜想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基础之上的。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回顾前面的知识,得出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设计这五个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研究课题相互呼应,前后对应。

小组小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课堂小结:

学生建立自己的框架

使学生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八、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会存在那些不合理的地方

2、自己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失误,读数时有些什么失误

3、本组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

4、“增减电池数目”和“使用滑动变阻器”这两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八、板书设计

1、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表格

4.实验结论: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九.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来讲述了两个实验。探究的过程都一样,这是一个很完整的探究实验。在这次探究实验当中,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过程。首先让学生来分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同学们讨论那个课题有研究的必要?

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电压跟电流、电阻的关系3.电阻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再通过谈话——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确定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再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的方式,在控制变量的方法下,使学生完成实验。学生在这个实验完成方面做的很好,而且在拓展的实验方面学生做的很好。学生在实验当中,在实验操作上面,更加的娴熟。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有些学生在实验中,操作有误,在指导下,印象很深刻。在作业当中,我看孩子们在变阻器的作用中不是很明确,再讲习题的过程中,要加以强调。

活动2【讲授】17.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但是声音的大小在不断地变化。提出问题:电流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讨论那个课题有研究的必要?

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电压跟电流、电阻的关系

3.电阻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观看影片思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培养学生选择研究课题的能力

3、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

通过谈话——讨论的形式

三、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探究方法: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让学生明确“保证电阻不变”的思想

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评估,引导学生设计出电路图。

四、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师演示电路的连接,补充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且明确观察目标

指导学生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探究实验: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表一:R=10Ω

电压U

1

1.5

2

电流I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更换定值电阻,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表二:U=3V

电阻R

5

10

15

电流I

     

五、分析论证

1、电流与电压关系

引导学生逐层概括下列问题。

(一)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电流与电压两个物理量,是谁随谁变化。

2、分析表一,可得出什么结论

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的结论

4、我们这个结论前提是保持那个物理量不变。

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叙述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这种说法对吗?

(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在分析表一的基础上,学生可独立完成表二。归纳出此规律,学生讨论回答同类问题,逐层概括。

六、交流与合作

引导学生按下列问题进行交流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在本节课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收获?

学生猜想

学生分别独立的设计电路,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讨论,拟定设计方案。

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分层来做这个实验,而且是分工来做。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完成交流

1、让学生明确猜想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中不可少的环节

2、让学生体会到猜想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基础之上的。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回顾前面的知识,得出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设计这五个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研究课题相互呼应,前后对应。

小组小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课堂小结:

学生建立自己的框架

使学生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八、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会存在那些不合理的地方

2、自己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失误,读数时有些什么失误

3、本组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

4、“增减电池数目”和“使用滑动变阻器”这两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八、板书设计

1、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表格

4.实验结论: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九.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来讲述了两个实验。探究的过程都一样,这是一个很完整的探究实验。在这次探究实验当中,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过程。首先让学生来分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同学们讨论那个课题有研究的必要?

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电压跟电流、电阻的关系3.电阻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再通过谈话——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确定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再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的方式,在控制变量的方法下,使学生完成实验。学生在这个实验完成方面做的很好,而且在拓展的实验方面学生做的很好。学生在实验当中,在实验操作上面,更加的娴熟。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有些学生在实验中,操作有误,在指导下,印象很深刻。在作业当中,我看孩子们在变阻器的作用中不是很明确,再讲习题的过程中,要加以强调。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会控制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探究实验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2、会观察、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并尝试采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出规律

 

    学时难点

难点: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好实验数据。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17.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但是声音的大小在不断地变化。提出问题:电流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讨论那个课题有研究的必要?

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电压跟电流、电阻的关系

3.电阻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观看影片思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培养学生选择研究课题的能力

3、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

通过谈话——讨论的形式

三、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探究方法: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让学生明确“保证电阻不变”的思想

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评估,引导学生设计出电路图。

四、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师演示电路的连接,补充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且明确观察目标

指导学生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探究实验: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表一:R=10Ω

电压U

1

1.5

2

电流I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更换定值电阻,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表二:U=3V

电阻R

5

10

15

电流I

     

五、分析论证

1、电流与电压关系

引导学生逐层概括下列问题。

(一)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电流与电压两个物理量,是谁随谁变化。

2、分析表一,可得出什么结论

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的结论

4、我们这个结论前提是保持那个物理量不变。

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叙述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这种说法对吗?

(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在分析表一的基础上,学生可独立完成表二。归纳出此规律,学生讨论回答同类问题,逐层概括。

六、交流与合作

引导学生按下列问题进行交流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在本节课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收获?

学生猜想

学生分别独立的设计电路,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讨论,拟定设计方案。

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分层来做这个实验,而且是分工来做。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完成交流

1、让学生明确猜想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中不可少的环节

2、让学生体会到猜想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基础之上的。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回顾前面的知识,得出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设计这五个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研究课题相互呼应,前后对应。

小组小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课堂小结:

学生建立自己的框架

使学生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八、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会存在那些不合理的地方

2、自己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失误,读数时有些什么失误

3、本组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

4、“增减电池数目”和“使用滑动变阻器”这两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八、板书设计

1、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表格

4.实验结论: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九.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来讲述了两个实验。探究的过程都一样,这是一个很完整的探究实验。在这次探究实验当中,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过程。首先让学生来分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同学们讨论那个课题有研究的必要?

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电压跟电流、电阻的关系3.电阻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再通过谈话——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确定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再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的方式,在控制变量的方法下,使学生完成实验。学生在这个实验完成方面做的很好,而且在拓展的实验方面学生做的很好。学生在实验当中,在实验操作上面,更加的娴熟。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有些学生在实验中,操作有误,在指导下,印象很深刻。在作业当中,我看孩子们在变阻器的作用中不是很明确,再讲习题的过程中,要加以强调。

活动2【讲授】17.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但是声音的大小在不断地变化。提出问题:电流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讨论那个课题有研究的必要?

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电压跟电流、电阻的关系

3.电阻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观看影片思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培养学生选择研究课题的能力

3、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

通过谈话——讨论的形式

三、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探究方法: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让学生明确“保证电阻不变”的思想

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评估,引导学生设计出电路图。

四、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师演示电路的连接,补充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且明确观察目标

指导学生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探究实验: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表一:R=10Ω

电压U

1

1.5

2

电流I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更换定值电阻,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表二:U=3V

电阻R

5

10

15

电流I

     

五、分析论证

1、电流与电压关系

引导学生逐层概括下列问题。

(一)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电流与电压两个物理量,是谁随谁变化。

2、分析表一,可得出什么结论

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的结论

4、我们这个结论前提是保持那个物理量不变。

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叙述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这种说法对吗?

(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在分析表一的基础上,学生可独立完成表二。归纳出此规律,学生讨论回答同类问题,逐层概括。

六、交流与合作

引导学生按下列问题进行交流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在本节课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收获?

学生猜想

学生分别独立的设计电路,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讨论,拟定设计方案。

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分层来做这个实验,而且是分工来做。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完成交流

1、让学生明确猜想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中不可少的环节

2、让学生体会到猜想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基础之上的。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回顾前面的知识,得出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设计这五个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研究课题相互呼应,前后对应。

小组小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课堂小结:

学生建立自己的框架

使学生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八、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会存在那些不合理的地方

2、自己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失误,读数时有些什么失误

3、本组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

4、“增减电池数目”和“使用滑动变阻器”这两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八、板书设计

1、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表格

4.实验结论: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九.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来讲述了两个实验。探究的过程都一样,这是一个很完整的探究实验。在这次探究实验当中,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过程。首先让学生来分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同学们讨论那个课题有研究的必要?

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电压跟电流、电阻的关系3.电阻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再通过谈话——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确定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再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的方式,在控制变量的方法下,使学生完成实验。学生在这个实验完成方面做的很好,而且在拓展的实验方面学生做的很好。学生在实验当中,在实验操作上面,更加的娴熟。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有些学生在实验中,操作有误,在指导下,印象很深刻。在作业当中,我看孩子们在变阻器的作用中不是很明确,再讲习题的过程中,要加以强调。

Tags:1节,电流,电压,电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