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2节 内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15-12-1 11:11 阅读:
王 娜  

地区: 天津市 - 天津市 - 武清区

学校:天津市武清区陈咀镇初级中学

1课时

第2节 内能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2)通过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的观点看世界的意识。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仍需借助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内能

3重点难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评论(0)     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评论(0)     学时难点

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内能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内能

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装有热水的暖水瓶,瓶塞弹起”的视频,再根据这一情景提出三个问题:(1)瓶塞为什么会弹出?谁将瓶塞弹出的?推动瓶塞做功的能量来自哪里?

本环节的教学,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瓶内热空气推动瓶塞弹起做功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环节:分析类比,建立概念

这个环节,我计划安排两个教学活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个教学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内能概念。

内能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分析两个对比情景“运动的瓶塞”、“热运动的水分子”和“发生形变的弹簧”、“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水分子”中的能量,再由学生自主总结并填写对比表格,建立与形成内能的概念。

运动的瓶塞有动能 热运动的水分子有分子动能

发生形变的弹簧有势能 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有分子势能

宏观现象

微观世界

运动的瓶塞具有     能。

做无规则运动的水分子具有         能。

发生形变的弹簧具有       能。

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具有          能。

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统称为       能。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统称为      能。

在此突出过程与方法,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我把情景一和情景二加以拓展和延伸, 让学生根据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继续分析跳起的瓶塞掉在水平地面上后,弹簧恢复原状没有形变时,是否具有机械能和内能。分析得出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然后,再让学生分析冰是否具有内能,得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再追问学生把冰熔化成水后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水的内能怎样变化?初步得出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类比,细致、深入的分析展示出来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顺理成章的推理并建立、形成内能的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教学活动是小组合作,归纳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让学生讨论出让一段铁丝温度升高的方法。

然后同学交流,各小组列举出来的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第三环节:深化提高,应用概念

首先让学生体验对手呵气和搓手时手的感觉,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加深对做功和热传递的理解。

为了进一步引发探究的欲望,织学生做演示压缩空气做功的实验(这个实验在空气压缩仪里放入半颗火柴头,现象就会非常的明显和震撼),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得出外界对气体做功,筒内气体内能的变化。最后组织学生演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中通过做功使内能变化的两个过程。这个过程让学生通过亲历科学实践活动,体会到科学实践活动的魅力与乐趣,从而乐于参与各种科学实践活动。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谈一谈本节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该环节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实现思维飞跃的舞台,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第五环节:板书设计

一、内能

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三、热量

七、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学中,我应该在设计课堂检测的环节,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加以巩固。

 

第2节 内能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节 内能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学时难点

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内能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内能

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装有热水的暖水瓶,瓶塞弹起”的视频,再根据这一情景提出三个问题:(1)瓶塞为什么会弹出?谁将瓶塞弹出的?推动瓶塞做功的能量来自哪里?

本环节的教学,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瓶内热空气推动瓶塞弹起做功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环节:分析类比,建立概念

这个环节,我计划安排两个教学活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个教学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内能概念。

内能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分析两个对比情景“运动的瓶塞”、“热运动的水分子”和“发生形变的弹簧”、“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水分子”中的能量,再由学生自主总结并填写对比表格,建立与形成内能的概念。

运动的瓶塞有动能 热运动的水分子有分子动能

发生形变的弹簧有势能 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有分子势能

宏观现象

微观世界

运动的瓶塞具有     能。

做无规则运动的水分子具有         能。

发生形变的弹簧具有       能。

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具有          能。

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统称为       能。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统称为      能。

在此突出过程与方法,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我把情景一和情景二加以拓展和延伸, 让学生根据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继续分析跳起的瓶塞掉在水平地面上后,弹簧恢复原状没有形变时,是否具有机械能和内能。分析得出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然后,再让学生分析冰是否具有内能,得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再追问学生把冰熔化成水后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水的内能怎样变化?初步得出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类比,细致、深入的分析展示出来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顺理成章的推理并建立、形成内能的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教学活动是小组合作,归纳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让学生讨论出让一段铁丝温度升高的方法。

然后同学交流,各小组列举出来的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第三环节:深化提高,应用概念

首先让学生体验对手呵气和搓手时手的感觉,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加深对做功和热传递的理解。

为了进一步引发探究的欲望,织学生做演示压缩空气做功的实验(这个实验在空气压缩仪里放入半颗火柴头,现象就会非常的明显和震撼),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得出外界对气体做功,筒内气体内能的变化。最后组织学生演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中通过做功使内能变化的两个过程。这个过程让学生通过亲历科学实践活动,体会到科学实践活动的魅力与乐趣,从而乐于参与各种科学实践活动。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谈一谈本节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该环节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实现思维飞跃的舞台,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第五环节:板书设计

一、内能

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三、热量

七、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学中,我应该在设计课堂检测的环节,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加以巩固。

 

正在加载,请稍后...
Tags:2节,内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