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2节 内能教案设计

日期:2015-12-1 11:10 阅读:
康冬  

地区: 山西省 - 大同市 - 阳高县

学校:阳高县第五中学

1课时

第2节 内能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心智上比八年级时较为成熟,认知水平比刚接触物理有较大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进步,但九年级学生往往不爱发言,不够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不如八年级时活跃,这需要教师积极灵活的调动。

3重点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引入

演示一:大试管中装适量水,软木塞塞住管口,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加热使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会把软木塞冲出去。

提出问题:水蒸汽为什么会把软木塞冲出去?(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二:摇晃一瓶密封的可乐,迅速打开瓶盖,可乐喷洒出来。

提出问题:剧烈摇晃过的可乐为什么会猛地喷洒出来呢?

活动2【讲授】二、新课 (一)内能

1、提出问题

宏观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弹簧发生形变而具有势能,那么在微观上,物体内每个分子都有什么形式的能呢?

2、演示三:flash演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内能概念

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分子动能,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物体内有大量的分子,宏观上只研究一个分子的能量没有实际价值,我们类比机械能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所有分子的能量。

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内能也是能的一种形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

4、内能与温度

演示四:flash演示分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无规则运动情景 (学生观察)

讨论:一定质量的某物体的内能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结论: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此外,内能还跟物体的体积、状态有关。质量相同的100℃水蒸汽的内能大于100℃水的内能。

活动3【导入】(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学生实验一:(分组探究)

(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

(2)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

(3)如何使火柴头点燃?

(4)如何使一块冰熔化?

器材自选,并进行交流、分析、分类、归纳。

2、结论: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3、讨论:热传递与做功的异同

热传递和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式有什么异同?

(提示:从效果上比较;从增加内能的来源上比较)

结论:相同点——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等效)。

不同点——热传递方式是内能转移;做功是能的形式发生转化。

4、演示五:

用DIS实验装置演示:给一个气球充气,然后迅速放气,观察气球的温度变化。

结论: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活动4【测试】三、知识应用:解释演示实验一、二

1、在一个带活塞的厚玻璃圆筒内的底部放一块浸过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地往下压,观察筒中的变化、并解释现象。

2、用能的观点解释水蒸汽冲软木塞和开可乐瓶的实例。水蒸汽和可乐的内能转化为了什么形式的能?能否利用这些能量为生产、生活服务?

(如:用来带动汽车前进,为下节课作好铺垫)

活动5【活动】四、小结

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活动6【活动】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活动7【作业】六、作业:

1、查找发动机发展的相关资料

2、《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第2节 内能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节 内能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引入

演示一:大试管中装适量水,软木塞塞住管口,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加热使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会把软木塞冲出去。

提出问题:水蒸汽为什么会把软木塞冲出去?(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二:摇晃一瓶密封的可乐,迅速打开瓶盖,可乐喷洒出来。

提出问题:剧烈摇晃过的可乐为什么会猛地喷洒出来呢?

活动2【讲授】二、新课 (一)内能

1、提出问题

宏观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弹簧发生形变而具有势能,那么在微观上,物体内每个分子都有什么形式的能呢?

2、演示三:flash演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内能概念

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分子动能,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物体内有大量的分子,宏观上只研究一个分子的能量没有实际价值,我们类比机械能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所有分子的能量。

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内能也是能的一种形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

4、内能与温度

演示四:flash演示分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无规则运动情景 (学生观察)

讨论:一定质量的某物体的内能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结论: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此外,内能还跟物体的体积、状态有关。质量相同的100℃水蒸汽的内能大于100℃水的内能。

活动3【导入】(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学生实验一:(分组探究)

(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

(2)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

(3)如何使火柴头点燃?

(4)如何使一块冰熔化?

器材自选,并进行交流、分析、分类、归纳。

2、结论: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3、讨论:热传递与做功的异同

热传递和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式有什么异同?

(提示:从效果上比较;从增加内能的来源上比较)

结论:相同点——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等效)。

不同点——热传递方式是内能转移;做功是能的形式发生转化。

4、演示五:

用DIS实验装置演示:给一个气球充气,然后迅速放气,观察气球的温度变化。

结论: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活动4【测试】三、知识应用:解释演示实验一、二

1、在一个带活塞的厚玻璃圆筒内的底部放一块浸过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地往下压,观察筒中的变化、并解释现象。

2、用能的观点解释水蒸汽冲软木塞和开可乐瓶的实例。水蒸汽和可乐的内能转化为了什么形式的能?能否利用这些能量为生产、生活服务?

(如:用来带动汽车前进,为下节课作好铺垫)

活动5【活动】四、小结

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活动6【活动】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活动7【作业】六、作业:

1、查找发动机发展的相关资料

2、《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Tags:2节,内能,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