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2节 内能课件配套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

日期:2015-12-1 11:07 阅读:
蔡国政  

地区: 湖北省 - 黄冈市 - 浠水县

学校:浠水县团陂镇松山初级中学

1课时

第2节 内能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2.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类、综合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8%,学习发展生占5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生基础太差,学习习惯差,许多学生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物理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指导和练习,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物理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

播放视频:从礼花到火箭发射

【师】探寻月亮的奥秘是我们无数先辈们的梦想,今天我们终于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在探月卫星的发射过程中,作为载体的火箭功不可没,那么是什么力量把这么大的火箭送到了遥远的月球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发现之旅吧。

活动2【讲授】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内能

学生观察图16.2-1和16.2-2,教师讲解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具有势能。因此物质内部存在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内能。

投影展示:内能的定义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各种形式的能的单位都是焦耳(J)。   

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为什么?

(2)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3)一个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投影):

(1)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因为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的。

(2)内能是物质内部所有分子的能的总和,跟物体的整体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有关。(比如加速的汽车内能变大?这显然是不对)。

(3)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也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因为物质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即分子运动就越剧烈,分子动能也就越大,所以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他的内能就越大。当一个物体的体积变化时,物体内分子间的距离就要发生变化,所以分子的势能也要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师】由于物体内能跟温度有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间接了解物体内能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因此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2.物体内能的改变

教师拿出一根铁丝,提出思考问题。   

(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 

(2)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

(3)如何点燃火柴头?    

(4)如何使一块冰熔化?

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得出方案,小组代表发言并利用提供的器材进行演示。

(1)两手互搓或放在酒精灯旁。

(2)快速弯折铁丝或者放在酒精灯上烧。

(3)在火柴盒上擦燃或者放在酒精灯上烧。

(4)把冰放在太阳下晒或者把两块冰放在一起摩擦。

【师】同学们都非常棒,把我们的问题一一都解决了。那么,同学们在思考一下,把我们刚才做的那么多实验方法归纳一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那些呢?

学生能够讨论得出结论:增大内能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力做功,一种是用温度比物体高的物体接触或者靠近。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就是两种,用温度高和温度低的物体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这个过程就叫做热传递。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时候结束?

【生】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有温度差,当两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结束。

【师】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热量这个词不能乱用,要记住一个口诀“热量不能含,温度不能传”。

教师拿出空气压缩引火仪,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空气的内能有无增加,学生就会感到困惑:空气内能增加与否怎能看得见?带着这个好奇心观看教师演示实验:快速压下活塞,活塞最下面冒出一个火光。

引导学生分析这个过程:

(1)研究对象是什么?(是空气而不是棉花)

(2)为什么放入棉花?(利用转换法显示空气温度升高)

(3)实验说明了什么?(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

【师】由此可以看出,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那么内能可不可以对外做功呢?

教师拿出机械能内能互换演示器,将演示器固定在桌边,将乙醚倒一点到金属桶内,用力来回拉动绳子,让学生观察看到的现象,然后请学生分析整个过程。

思考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2)瓶塞跳起说明了什么?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3)水雾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归纳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1)观察到的现象有瓶塞跳起,瓶口出现水雾,用手摸金属筒很热。

(2)瓶塞跳起说明它具有了动能,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说明液体的温度降低了,也就是液体的内能减少了。

(3)水雾让我们间接了解了液体的温度变化情况,也相当于了解了液体的内能变化情况。

(4)实验说明了内能也可以对外做功。

内能与我们的生活

【师】了解了那么多关于内能的知识,同学们知道了火箭为什么能把卫星送上天了吧,他就是利用内能对外做功,内能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有很多,煮饭、烧水、取暖等等,数不胜数,但是过多的内能有时也会带来灾难。

让学生阅读STS地球的温室效应,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

活动3【活动】三、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

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与温度和体积有关。

2.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活动4【练习】选择六项

四、选择六项

1.在0℃的房间里,静止在地面上的铅球( B C  )

A.具有机械能     B.没有机械能   C.具有内能      D.没有内能

2.下列关于物体的内能和温度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3.下面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哪一句话中的“热”字表示温度( D )

A.热传递      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C.摩擦生热    D.今天天气很热

4.物体从粗糙的斜面上滑下来,则 ( D  )

A.机械能不变,内能不变  B.机械能增加,内能不变

C.机械能减小,内能减少  D.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加

5.下列关于内能的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B  )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B.0℃冰不具有内能

C.一个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它的内能也变化   D.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   B.温度越高,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越快

C.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       D.温度越高,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

7.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老师说过一句话“由于物体内能跟温度有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间接了解物体内能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那么如果一个物体的温度没有改变,那么他的内能就一定也没有改变呢?比如一杯0℃的冰熔化成一杯0℃的水,他的内能变了吗?

(答案:不一定;冰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所以他的内能应该是增加了,之所以温度不变,是因为吸收的热量用来改变它的状态了)。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1.请学生上网站查一查:什么是温室效应?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2.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4、5题。

活动6【活动】板书设计

课题:16.2 内能

内能  单位:焦耳 J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物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第2节 内能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节 内能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

播放视频:从礼花到火箭发射

【师】探寻月亮的奥秘是我们无数先辈们的梦想,今天我们终于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在探月卫星的发射过程中,作为载体的火箭功不可没,那么是什么力量把这么大的火箭送到了遥远的月球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发现之旅吧。

活动2【讲授】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内能

学生观察图16.2-1和16.2-2,教师讲解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具有势能。因此物质内部存在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内能。

投影展示:内能的定义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各种形式的能的单位都是焦耳(J)。   

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为什么?

(2)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3)一个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投影):

(1)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因为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的。

(2)内能是物质内部所有分子的能的总和,跟物体的整体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有关。(比如加速的汽车内能变大?这显然是不对)。

(3)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也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因为物质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即分子运动就越剧烈,分子动能也就越大,所以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他的内能就越大。当一个物体的体积变化时,物体内分子间的距离就要发生变化,所以分子的势能也要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师】由于物体内能跟温度有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间接了解物体内能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因此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2.物体内能的改变

教师拿出一根铁丝,提出思考问题。   

(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 

(2)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

(3)如何点燃火柴头?    

(4)如何使一块冰熔化?

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得出方案,小组代表发言并利用提供的器材进行演示。

(1)两手互搓或放在酒精灯旁。

(2)快速弯折铁丝或者放在酒精灯上烧。

(3)在火柴盒上擦燃或者放在酒精灯上烧。

(4)把冰放在太阳下晒或者把两块冰放在一起摩擦。

【师】同学们都非常棒,把我们的问题一一都解决了。那么,同学们在思考一下,把我们刚才做的那么多实验方法归纳一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那些呢?

学生能够讨论得出结论:增大内能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力做功,一种是用温度比物体高的物体接触或者靠近。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就是两种,用温度高和温度低的物体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这个过程就叫做热传递。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时候结束?

【生】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有温度差,当两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结束。

【师】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热量这个词不能乱用,要记住一个口诀“热量不能含,温度不能传”。

教师拿出空气压缩引火仪,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空气的内能有无增加,学生就会感到困惑:空气内能增加与否怎能看得见?带着这个好奇心观看教师演示实验:快速压下活塞,活塞最下面冒出一个火光。

引导学生分析这个过程:

(1)研究对象是什么?(是空气而不是棉花)

(2)为什么放入棉花?(利用转换法显示空气温度升高)

(3)实验说明了什么?(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

【师】由此可以看出,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那么内能可不可以对外做功呢?

教师拿出机械能内能互换演示器,将演示器固定在桌边,将乙醚倒一点到金属桶内,用力来回拉动绳子,让学生观察看到的现象,然后请学生分析整个过程。

思考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2)瓶塞跳起说明了什么?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3)水雾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归纳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1)观察到的现象有瓶塞跳起,瓶口出现水雾,用手摸金属筒很热。

(2)瓶塞跳起说明它具有了动能,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说明液体的温度降低了,也就是液体的内能减少了。

(3)水雾让我们间接了解了液体的温度变化情况,也相当于了解了液体的内能变化情况。

(4)实验说明了内能也可以对外做功。

内能与我们的生活

【师】了解了那么多关于内能的知识,同学们知道了火箭为什么能把卫星送上天了吧,他就是利用内能对外做功,内能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有很多,煮饭、烧水、取暖等等,数不胜数,但是过多的内能有时也会带来灾难。

让学生阅读STS地球的温室效应,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

活动3【活动】三、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

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与温度和体积有关。

2.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活动4【练习】选择六项

四、选择六项

1.在0℃的房间里,静止在地面上的铅球( B C  )

A.具有机械能     B.没有机械能   C.具有内能      D.没有内能

2.下列关于物体的内能和温度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3.下面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哪一句话中的“热”字表示温度( D )

A.热传递      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C.摩擦生热    D.今天天气很热

4.物体从粗糙的斜面上滑下来,则 ( D  )

A.机械能不变,内能不变  B.机械能增加,内能不变

C.机械能减小,内能减少  D.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加

5.下列关于内能的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B  )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B.0℃冰不具有内能

C.一个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它的内能也变化   D.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   B.温度越高,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越快

C.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       D.温度越高,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

7.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老师说过一句话“由于物体内能跟温度有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间接了解物体内能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那么如果一个物体的温度没有改变,那么他的内能就一定也没有改变呢?比如一杯0℃的冰熔化成一杯0℃的水,他的内能变了吗?

(答案:不一定;冰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所以他的内能应该是增加了,之所以温度不变,是因为吸收的热量用来改变它的状态了)。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1.请学生上网站查一查:什么是温室效应?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2.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4、5题。

活动6【活动】板书设计

课题:16.2 内能

内能  单位:焦耳 J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物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蔡国政评论教学目标
  • 优点:

    目标设计恰当,合理,实用性强。

  • 缺点:

    无。

Tags:2节,内能,课件,配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