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2节 内能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日期:2015-12-1 11:07 阅读:
赵荣国  

地区: 四川省 - 广元市 - 利州区

学校: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初级中学

1课时

第2节 内能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3.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实例。

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2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但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意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找到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电热壶烧开水”,提出问题:使壶盖跳动的能量从哪里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动壶盖的能量是什么。

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

一、内能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插图13.2-1运动的足球,引出分子具有动能。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插图13.2-2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引出分子具有势能能。

教师给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说明什么是内能。

教师给出内能的定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在有的知识内,内能的定义与什么能的定义相似?引导学生判断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教师及时补充和完善。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插图13.2-3提问:低温物体内部有无分子?低温物体有内能吗?与高温物体相比这些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有和不同?引导学生思考那些物体具有内能?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引出如何改变内能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提问:一根锯条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如何让一根铁丝的温度升高呢?

引导学生归纳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师补充完善。说明热传递的特点明确热传递的概念。同时给出生活中的实例(用热水袋取暖)

提出热量的概念及单位,明确:“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明确指出做功可以使内能增加,也可以使内能减少。

演示:实验一:压缩空气点火,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给出简单的解释。

教师补充说明“对物体做功”

实验二: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出现的白雾。

教师补充说明瓶内原有的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见,瓶内出现白雾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这是由于空气推动塞子做功,内能减小,温度减低所致,是“物体对外做功”。

提问:“钻木取火”、“冬天搓手取暖”等现象,如何解释?

师生共同解释水壶盖被推起的原因。

三、STS地球的温室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关于自己所知道的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

活动3【活动】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第2节 内能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节 内能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电热壶烧开水”,提出问题:使壶盖跳动的能量从哪里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动壶盖的能量是什么。

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

一、内能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插图13.2-1运动的足球,引出分子具有动能。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插图13.2-2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引出分子具有势能能。

教师给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说明什么是内能。

教师给出内能的定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在有的知识内,内能的定义与什么能的定义相似?引导学生判断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教师及时补充和完善。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插图13.2-3提问:低温物体内部有无分子?低温物体有内能吗?与高温物体相比这些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有和不同?引导学生思考那些物体具有内能?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引出如何改变内能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提问:一根锯条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如何让一根铁丝的温度升高呢?

引导学生归纳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师补充完善。说明热传递的特点明确热传递的概念。同时给出生活中的实例(用热水袋取暖)

提出热量的概念及单位,明确:“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明确指出做功可以使内能增加,也可以使内能减少。

演示:实验一:压缩空气点火,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给出简单的解释。

教师补充说明“对物体做功”

实验二: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出现的白雾。

教师补充说明瓶内原有的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见,瓶内出现白雾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这是由于空气推动塞子做功,内能减小,温度减低所致,是“物体对外做功”。

提问:“钻木取火”、“冬天搓手取暖”等现象,如何解释?

师生共同解释水壶盖被推起的原因。

三、STS地球的温室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关于自己所知道的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

活动3【活动】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Tags:2节,内能,教学设计,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