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模板

日期:2015-11-25 08:48 阅读:
安立娟  

地区: 北京市 - 北京市 - 海淀区

学校:北京市立新学校

2课时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初中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2、理解“权”的意义和作用,会根据平均数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数学思考:通过对平均数的学习,体会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问题解决:学会在具体的情景中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立新学校初二6班的学生,他们在小学五年级已经学习过简单算术平均数的算法,在初一下学期时已学习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3重点难点

重点:会计算并理解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难点:对加权平均数中“权”的含义及其作用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2、理解“权”的意义和作用,会根据平均数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数学思考:通过对平均数的学习,体会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问题解决:学会在具体的情景中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评论(0)     学时重点

会计算并理解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评论(0)     学时难点

对加权平均数中“权”的含义及其作用的理解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篮球比赛”的图片和视频.

在篮球比赛中,队员的身高是反映球队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是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与美国“队主力球员资料。

提问: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

学生用小学学过的方法计算两个队的平均身高

活动2【讲授】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师:我们所说的均高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平均数.那么到底什么叫平均数呢?如果有n个数x1、x2 、…、xn,如何求它的平均数呢?

   定义1: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 x1+x2+…+xn )÷n 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 ,读作x拔.

    指出: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数值的代表值,它刻画了这组数据整体的平均状态.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指出:除了身高以外,年龄也是决定球队实力的一个因素,小明查到美国队员的年龄,想计算一下美国队员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年龄(岁)2224272830
相应球员数32122

         他是这样计算的:(22+24+27+28+30)/5

    提出问题1.你认为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追问:那么应该怎么算?

    生各抒己见

由于各年龄的人数不同,它对平均数的影响就不同.因此我们把各年龄段的人数分别称为年龄的权.

    我们就把上面求得的平均数25.7称为年龄的加权平均数

思考:这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能否推广到一般?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x1出现w1 次,x2出现w2次 ,..., x出现wn次,那么这n个数据的平均数该如何计算?

定义2: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它们的权为w1 、w2 、…、wn,我们把

           

  师:显然,当一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多即权大时,它对结果的影响就大.故“权”能反映数据的“重要程度”

活动3【活动】三、例题讲解

例1  学校校园电视台打算从在校生中招聘一名英文小记者。现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

应试者
85837875
73808582

师:(1)如果公司想招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那说明公司更加看重听、说、读、写中什么能力?

生:更看重听、说的能力

师: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

师: 3,3,2,2其实就是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权,这里,实际上就是求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师板书计算过程:

因为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

师:(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应该录取谁?

师:下面我们分工合作一下:奇数组计算甲的成绩,偶数组计算乙的成绩。

师巡视、男女生代表个别演板、师生共同作答。

师:(3)如果这家公司觉得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同样重要,能决定录取谁?

师:“同样重要”是什么意思?

生:权相等

师:和刚才一样一二组计算甲的成绩,三四组计算乙的成绩.

师:这时候求出两人的加权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师:比较这三个问题的结果,你能体会到权的作用吗?

生答:略

例2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从三方面为两位选手打分如下(百分制)

选手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
王宇809090
黄晨908090


师:如果你就是评委老师,你认为这三项应该更看重哪项?

生:口述

出示:(1)按演讲内容占50%、能力占40%、效果占10%的比例,请决出两人的名次.

师:通过三个百分比可以看出计算综合成绩时更看重什么能力?这里实际也就是求这三项能力的加权平均数.

师:王宇的综合成绩怎么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在本上解答,教师及时地进行巡视指导.

师:同桌相互说说黄晨的综合成绩怎么算?

师生相互补充共同得出答案

问题:为什么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0分与一个80分,而最后得分不同呢?从中你能体会到权的作用吗?

     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权”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整数(数据出现的次数)形式  2.比的形式  3. 百分比的形式

议一议:你能说说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关系吗?

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并请代表汇报小组总结,师生共同修改、补充、完善,达成共识,教师利用投影进行归纳概括:

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权重”的图片,并提出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权重”?

合作探究,感受平均数的优劣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的一场情景剧,并让同学们根据对话内容,做好分析工作,然后,请小组同学之间共同研究,并独立写出解答过程.


活动4【练习】四、应用知识,培养能力  

试一试,你能行!

1.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 9.4, 9.6, 9.9, 9.3, 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    )

    A.9.2    B.9.3      C.9.4    D.9.5

2.某高校有甲、乙两个数学建模兴趣班. 其中甲班有40人,乙班50人. 现分析两个班的一次考试成绩,算得甲班的平均成绩是90分,乙班的平均成绩是81分,则该校数学建模兴趣班的平均成绩是     分.

做一做,迎挑战!中考链接:

1.(2007北京)北京市2007年5月份某一周的日最高气温(单位:℃)分别为25,28,30,29,31,32,28,这周的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为(    )

A.28℃            B.29℃             C.30℃             D.31℃

2.(2013北京)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小时)

时间(小时)
5678
人数
1015205


则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     )

A.         6.2小时       B. 6.4小时       C. 6.5小时        D. 7小时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进行分析、纠正,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点评、相互提高.


活动5【活动】五、归纳总结,提升认识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我学会了…我经历了… 我感触最深(最困惑)的是…

学生在自由讨论、发言补充的过程中,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归纳总结.


活动6【作业】六、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从3个层面布置作业:

1.必做题:

(1)区练习册伴你学20.1.1平均数

(2)计算各小组得分

a.如果老师觉得发言、展示两项得分同样重要,请口算出自己本组平均分。

b.如果老师规定发言、展示两项得分所对应的权分别为6和4,请算出自己本组的综合得分。

c.通过改变发言、展示两项得分所对应的权,你能设计出提高本组综合得分的办法吗?

2.选作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树叶的特征对树木分类并以论文或报告形式呈现

(1)收集三种不同树的树叶,每种树叶的数量相同,比如每种树选10片树叶.

(2)分类测量每种树叶子的长和宽,列表记录所得到的数据.

(3)分别计算出树叶子的长宽比,估计每种树树叶的长宽比.

(4)验证估计的结果.

3.课外阅读:

(推荐书目)

《统计数据的真相》  《统计数据会撒谎》

4.2第二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评论(0)     学时重点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2、理解“权”的意义和作用,会根据平均数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数学思考:通过对平均数的学习,体会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问题解决:学会在具体的情景中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时重点

会计算并理解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学时难点

对加权平均数中“权”的含义及其作用的理解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篮球比赛”的图片和视频.

在篮球比赛中,队员的身高是反映球队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是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与美国“队主力球员资料。

提问: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

学生用小学学过的方法计算两个队的平均身高

活动2【讲授】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师:我们所说的均高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平均数.那么到底什么叫平均数呢?如果有n个数x1、x2 、…、xn,如何求它的平均数呢?

   定义1: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 x1+x2+…+xn )÷n 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 ,读作x拔.

    指出: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数值的代表值,它刻画了这组数据整体的平均状态.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指出:除了身高以外,年龄也是决定球队实力的一个因素,小明查到美国队员的年龄,想计算一下美国队员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年龄(岁)2224272830
相应球员数32122

         他是这样计算的:(22+24+27+28+30)/5

    提出问题1.你认为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追问:那么应该怎么算?

    生各抒己见

由于各年龄的人数不同,它对平均数的影响就不同.因此我们把各年龄段的人数分别称为年龄的权.

    我们就把上面求得的平均数25.7称为年龄的加权平均数

思考:这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能否推广到一般?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x1出现w1 次,x2出现w2次 ,..., x出现wn次,那么这n个数据的平均数该如何计算?

定义2: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它们的权为w1 、w2 、…、wn,我们把

           

  师:显然,当一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多即权大时,它对结果的影响就大.故“权”能反映数据的“重要程度”

活动3【活动】三、例题讲解

例1  学校校园电视台打算从在校生中招聘一名英文小记者。现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

应试者
85837875
73808582

师:(1)如果公司想招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那说明公司更加看重听、说、读、写中什么能力?

生:更看重听、说的能力

师: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

师: 3,3,2,2其实就是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权,这里,实际上就是求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师板书计算过程:

因为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

师:(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应该录取谁?

师:下面我们分工合作一下:奇数组计算甲的成绩,偶数组计算乙的成绩。

师巡视、男女生代表个别演板、师生共同作答。

师:(3)如果这家公司觉得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同样重要,能决定录取谁?

师:“同样重要”是什么意思?

生:权相等

师:和刚才一样一二组计算甲的成绩,三四组计算乙的成绩.

师:这时候求出两人的加权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师:比较这三个问题的结果,你能体会到权的作用吗?

生答:略

例2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从三方面为两位选手打分如下(百分制)

选手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
王宇809090
黄晨908090


师:如果你就是评委老师,你认为这三项应该更看重哪项?

生:口述

出示:(1)按演讲内容占50%、能力占40%、效果占10%的比例,请决出两人的名次.

师:通过三个百分比可以看出计算综合成绩时更看重什么能力?这里实际也就是求这三项能力的加权平均数.

师:王宇的综合成绩怎么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在本上解答,教师及时地进行巡视指导.

师:同桌相互说说黄晨的综合成绩怎么算?

师生相互补充共同得出答案

问题:为什么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0分与一个80分,而最后得分不同呢?从中你能体会到权的作用吗?

     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权”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整数(数据出现的次数)形式  2.比的形式  3. 百分比的形式

议一议:你能说说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关系吗?

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并请代表汇报小组总结,师生共同修改、补充、完善,达成共识,教师利用投影进行归纳概括:

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权重”的图片,并提出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权重”?

合作探究,感受平均数的优劣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的一场情景剧,并让同学们根据对话内容,做好分析工作,然后,请小组同学之间共同研究,并独立写出解答过程.


活动4【练习】四、应用知识,培养能力  

试一试,你能行!

1.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 9.4, 9.6, 9.9, 9.3, 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    )

    A.9.2    B.9.3      C.9.4    D.9.5

2.某高校有甲、乙两个数学建模兴趣班. 其中甲班有40人,乙班50人. 现分析两个班的一次考试成绩,算得甲班的平均成绩是90分,乙班的平均成绩是81分,则该校数学建模兴趣班的平均成绩是     分.

做一做,迎挑战!中考链接:

1.(2007北京)北京市2007年5月份某一周的日最高气温(单位:℃)分别为25,28,30,29,31,32,28,这周的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为(    )

A.28℃            B.29℃             C.30℃             D.31℃

2.(2013北京)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小时)

时间(小时)
5678
人数
1015205


则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     )

A.         6.2小时       B. 6.4小时       C. 6.5小时        D. 7小时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进行分析、纠正,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点评、相互提高.


活动5【活动】五、归纳总结,提升认识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我学会了…我经历了… 我感触最深(最困惑)的是…

学生在自由讨论、发言补充的过程中,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归纳总结.


活动6【作业】六、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从3个层面布置作业:

1.必做题:

(1)区练习册伴你学20.1.1平均数

(2)计算各小组得分

a.如果老师觉得发言、展示两项得分同样重要,请口算出自己本组平均分。

b.如果老师规定发言、展示两项得分所对应的权分别为6和4,请算出自己本组的综合得分。

c.通过改变发言、展示两项得分所对应的权,你能设计出提高本组综合得分的办法吗?

2.选作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树叶的特征对树木分类并以论文或报告形式呈现

(1)收集三种不同树的树叶,每种树叶的数量相同,比如每种树选10片树叶.

(2)分类测量每种树叶子的长和宽,列表记录所得到的数据.

(3)分别计算出树叶子的长宽比,估计每种树树叶的长宽比.

(4)验证估计的结果.

3.课外阅读:

(推荐书目)

《统计数据的真相》  《统计数据会撒谎》

安立娟评论 
  • 优点:

    注重知识的衔接

  • 缺点:

    板书可以再漂亮些

安立娟评论 
  • 优点:

    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探索、研究、体会学习过程。 让学生享受到了数学的有趣。

  • 缺点:

    教学没有彻底放开。

Tags:20.1,数据,集中,趋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