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17.1 勾股定理(通用)优秀教学设计

日期:2015-11-18 11:00 阅读:
刘德艳  

地区: 天津市 - 天津市 - 静海县

学校:静海县西翟庄镇中学

3课时

17.1 勾股定理 初中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平面几何的知识,能进行一般的推理和论证,但如何通过拼图来证明勾股定理,学生对这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比较陌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化难为易,深入浅出,让学生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2教学过程 2.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数学思考: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解决问题: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4、情感态度: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评论(0)     教学重点

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评论(0)     学时难点

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地球王国上,原始森林,参天古树带给我们神秘的遐想;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你知道吗?在古老的数学王国,有一种树木它很奇妙,生长速度大的惊人,它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到数学王国去欣赏吧!

(教师出示图片)

活动2【活动】合作交流、获得新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方法1: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S小正=S大正 

4×1/2ab+(b-a)2=c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方法2: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4×1/2ab+c2

右边S=(a+b)2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

4×1/2ab+c2=(a+b)2

化简可证。

 

活动3【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P24 1、2

(通过运用勾股定理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和应用,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能力,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

活动4【活动】反馈小结、布置作业

 反馈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1)、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 理解 “ 勾股定理 ”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通过小结为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引导学生从面积的角度理解勾股定理,又从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学生对课堂的整体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收获的喜悦。)

作业:1).完成课本习题P28  1(必做)

2).课后小实验:如图P29  13,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  边为直径作三个半圆,这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必做)

3).做一棵奇妙的勾股树(选做)

    (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及时获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2.2第二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评论(0)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评论(0)     学时难点

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

课堂引入

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学习勾股定理重在应用。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运用新知

合作探究

问题(1)在长方形ABCDABBCAC大小关系?

 

 

(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1所示.

①若有一块长3米,宽0.8米的薄木板,问怎样从门框通过?

②若薄木板长3米,宽1.5米呢?

课件预览③若薄木板长3米,宽2.2米呢?为什么?

     

 

 

 

 

 

 

例:如图2,一个3米长的梯子AB,斜着靠在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2.5米.

①求梯子的底端B距墙角O多少米?

②如果梯的顶端A沿墙下滑0.5米至C.

算一算,底端滑动的距离近似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课件预览

 

 

 

 

 

 

 

 

活动3【练习】练习巩固、反馈归纳

课本26页练习1、2

活动4【活动】反馈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1)、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 理解 “ 勾股定理 ”的实际应用。

(通过小结为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引导学生从面积的角度理解勾股定理,又从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学生对课堂的整体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收获的喜悦。)

作业:完成课本习题28页 2、5(必做)

2.3第三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评论(0)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评论(0)     学时难点

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复习引入

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本节课探究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分析: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如图,已知OA=OB

 (1)说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

(2)在数轴上作出课件预览对应的点?

课件预览

活动3【活动】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变式训练: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的点。

活动4【活动】反馈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1)、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能够运用 “ 勾股定理 ” 定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小结为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引导学生从面积的角度理解勾股定理,又从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学生对课堂的整体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收获的喜悦。)

作业:.完成课本习题28页6、29页12(必做)

17.1 勾股定理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7.1 勾股定理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数学思考: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解决问题: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4、情感态度: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学时难点

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地球王国上,原始森林,参天古树带给我们神秘的遐想;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你知道吗?在古老的数学王国,有一种树木它很奇妙,生长速度大的惊人,它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到数学王国去欣赏吧!

(教师出示图片)

活动2【活动】合作交流、获得新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方法1: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S小正=S大正 

4×1/2ab+(b-a)2=c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方法2: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4×1/2ab+c2

右边S=(a+b)2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

4×1/2ab+c2=(a+b)2

化简可证。

 

活动3【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P24 1、2

(通过运用勾股定理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和应用,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能力,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

活动4【活动】反馈小结、布置作业

 反馈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1)、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 理解 “ 勾股定理 ”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通过小结为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引导学生从面积的角度理解勾股定理,又从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学生对课堂的整体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收获的喜悦。)

作业:1).完成课本习题P28  1(必做)

2).课后小实验:如图P29  13,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  边为直径作三个半圆,这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必做)

3).做一棵奇妙的勾股树(选做)

    (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及时获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Tags:17.1,勾股定理,通用,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