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4.1 几何图形(通用)教案及板书设计

日期:2015-11-16 10:52 阅读:
刘加堂  

地区: 天津市 - 天津市 - 武清区

学校:天津市武清区白古屯乡初级中学

1课时

4.1 几何图形 初中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从直观上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把握几何图形的分类,会判断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的对应关系,会将展开图拼合成立体图形,培养动手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经历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实物及图形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2学情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起始课,教材中安排了从生活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以及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等一些内容,这些内容既是对学生小学时已有的图形认识的进一步延伸与扩展,又是初中几何学习的重要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激发学生想学几何、学好几何的热情与兴趣,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因此本节还有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难点:判断立体图形的多种展开图,以及展开图可折叠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3.会判断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数学思考:在探索几何图形与实物的关系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解决问题:能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现实中的一些物体。
情感态度:形成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热情。

 

评论(0)     教学重点

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认识棱柱与棱锥

评论(0)     学时难点

判断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欣赏引入,发现“几何图形”

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并试着说出自己认识的几何图形。从而引出“几何图形”这一概念;“发现”即是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活动2【活动】(二)认识立体图形

1.    认识“立体图形”的概念。
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

2. 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练习。

设计意图:复习学生已有的图形知识,通过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的过程,逐步构建实物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3. 认识棱柱和棱锥。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把实物与相近的几何体连接起来。
(2)让学生再举几个棱柱、棱锥的实例。
2.第二问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生活经验,教师应再准备一些棱柱、棱锥的实物或者图片。

活动3【活动】(三)认识平面图形

1. 认识“平面图形”的概念。这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立体图形”引出的。
2. 观察下图,指出其中的平面图形。
3.    思考: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什么区别?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立体图形占一定空间,而平面图形不占空间。
4. 展示:让学生展示和交流他们自己搜集的图片,说说其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活动4【活动】(四)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1. 观察活动:看下面的演示,从不同方向看一立体图形得到了什么结果?
2. 总结规律: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时,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
3.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1)要求:每个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试着画出从三个方向上看可能得到的平面图形;再由教师组织各小组间把讨论的结果互相交流。
(2)实验验证:观察演示实验,看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要及时做出积极的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锻炼学生观察、想象、动手的能力,又要增强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这个探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
看演示实验.
 

 

活动5【练习】(五)巩固练习。

课本第“复习巩固”的2、3题。
(第2题:图中有长方体、圆柱、球等。
第3题:图中有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梯形等。)
课本第“综合运用”的7、9题。
(第7题:第一幅图中主要有长方体;第二幅图中主要有长方体、圆柱;
第三幅图中主要有长方体、棱锥、棱柱;第四幅图中主要有圆柱;
第9题: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不同的。)

 

活动6【测试】(六)课堂小结。

回答问题:
1. 本节你认识了哪些图形?
2.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3.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一样吗?

 

活动7【作业】(七)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第1题,第4题,第8、10题。

4.1 几何图形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4.1 几何图形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3.会判断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数学思考:在探索几何图形与实物的关系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解决问题:能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现实中的一些物体。
情感态度:形成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认识棱柱与棱锥

    学时难点

判断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欣赏引入,发现“几何图形”

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并试着说出自己认识的几何图形。从而引出“几何图形”这一概念;“发现”即是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活动2【活动】(二)认识立体图形

1.    认识“立体图形”的概念。
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

2. 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练习。

设计意图:复习学生已有的图形知识,通过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的过程,逐步构建实物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3. 认识棱柱和棱锥。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把实物与相近的几何体连接起来。
(2)让学生再举几个棱柱、棱锥的实例。
2.第二问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生活经验,教师应再准备一些棱柱、棱锥的实物或者图片。

活动3【活动】(三)认识平面图形

1. 认识“平面图形”的概念。这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立体图形”引出的。
2. 观察下图,指出其中的平面图形。
3.    思考: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什么区别?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立体图形占一定空间,而平面图形不占空间。
4. 展示:让学生展示和交流他们自己搜集的图片,说说其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活动4【活动】(四)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1. 观察活动:看下面的演示,从不同方向看一立体图形得到了什么结果?
2. 总结规律: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时,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
3.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1)要求:每个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试着画出从三个方向上看可能得到的平面图形;再由教师组织各小组间把讨论的结果互相交流。
(2)实验验证:观察演示实验,看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要及时做出积极的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锻炼学生观察、想象、动手的能力,又要增强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这个探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
看演示实验.
 

 

活动5【练习】(五)巩固练习。

课本第“复习巩固”的2、3题。
(第2题:图中有长方体、圆柱、球等。
第3题:图中有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梯形等。)
课本第“综合运用”的7、9题。
(第7题:第一幅图中主要有长方体;第二幅图中主要有长方体、圆柱;
第三幅图中主要有长方体、棱锥、棱柱;第四幅图中主要有圆柱;
第9题: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不同的。)

 

活动6【测试】(六)课堂小结。

回答问题:
1. 本节你认识了哪些图形?
2.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3.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一样吗?

 

活动7【作业】(七)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第1题,第4题,第8、10题。

Tags:几何图形,通用,教案,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