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4.1 几何图形(通用)教学教案设计

日期:2015-11-16 10:47 阅读:
李天强  

地区: 广东省 - 东莞市 -

学校:东莞市竹溪中学

1课时

4.1 几何图形 初中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动手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够达到初步的合作,应用实验的方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通过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消除畏惧心理,增强学好几何的愿望和信心。

2.分层目标:

A层:要求达到总体目标的标准。

B层:能在A层学生及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情景中的第1、2、5个问题。

C层:能对几何产生兴趣即可。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合作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增强学好几何的愿望和信心。

难点:如何有效的合作与探索,形成师生、生生的互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

复习回顾:促使中小学顺利衔接。

小学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是如何推导的?
小学学过哪些立体图形?这些图形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首先由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之后,教师演示课件。)

几何发展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要求学生快速自读本册教材最后的“读一读”《有关几何的一些历史》,要求学生说出我国古代人民在几何学中的贡献有哪些? 说出主要的人物及主要著作?

三、问题情景: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合作探索。

1.九宫图----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兴趣。

教师演示课件中的问题:

问题1:观察九宫图中的两条线段,比较哪一条线段长?

(图中上面的线段是蓝色的,下面的线段是红色的)

学生观察的结果可能是下面红色的线段长。此时,教师演示课件,结果是一样长。


此时学生就会有疑问:看上去红色的长,为什么一样长呢?

教师再出示如下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长短:



学生观察后,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结果与九宫图一样。

2.求阴影的面积----体现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用大屏幕给出问题:

问题2:已知:如图,正方形的边长是2,求阴影的面积?

首先将学生分组,把事先准备好的图形发给学生,教


师用课件演示第一个图形的变化----割图、拼图----便于计算,让学生明白动手实验的方法。然后,学生合作探索,教师巡视指导,参与探索。最后由各小组成员说明探索实验的结果,教师给予积极性、发展性、鼓励性的评价。


可能的结果:



以下几个问题实施的方式、策略与此相同,体现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教学思想是一致的,但思维的训练是不同的。

3.两个拼正方形问题----过程与方法开放,发散思维训练。


教师用大屏幕给出问题:

问题3、4:如何将下面图形剪成三块,拼成正方形?



可能的答案:


4.立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过程方法、结论都开放,正、逆向思维训练。

教师用大屏幕给出问题:

问题5:立方体的侧面展开后的平面图是什么样的?

教师首先用大屏幕演示一种展开图的展开过程。之后,让学生探究其他的展开办法。

学生探索后,会得出不同的展开办法及不同的展开图。此时,教师给出另一问题:

下列图形是立方体的展开图吗?


四、总结反思:使学生认识几何、了解几何、喜欢几何。

通过本课知识回顾,让学生总结自己刚刚获得的知识及方法,体会合作探索、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4.1 几何图形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4.1 几何图形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

复习回顾:促使中小学顺利衔接。

小学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是如何推导的?
小学学过哪些立体图形?这些图形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首先由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之后,教师演示课件。)

几何发展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要求学生快速自读本册教材最后的“读一读”《有关几何的一些历史》,要求学生说出我国古代人民在几何学中的贡献有哪些? 说出主要的人物及主要著作?

三、问题情景: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合作探索。

1.九宫图----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兴趣。

教师演示课件中的问题:

问题1:观察九宫图中的两条线段,比较哪一条线段长?

(图中上面的线段是蓝色的,下面的线段是红色的)

学生观察的结果可能是下面红色的线段长。此时,教师演示课件,结果是一样长。


此时学生就会有疑问:看上去红色的长,为什么一样长呢?

教师再出示如下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长短:



学生观察后,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结果与九宫图一样。

2.求阴影的面积----体现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用大屏幕给出问题:

问题2:已知:如图,正方形的边长是2,求阴影的面积?

首先将学生分组,把事先准备好的图形发给学生,教


师用课件演示第一个图形的变化----割图、拼图----便于计算,让学生明白动手实验的方法。然后,学生合作探索,教师巡视指导,参与探索。最后由各小组成员说明探索实验的结果,教师给予积极性、发展性、鼓励性的评价。


可能的结果:



以下几个问题实施的方式、策略与此相同,体现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教学思想是一致的,但思维的训练是不同的。

3.两个拼正方形问题----过程与方法开放,发散思维训练。


教师用大屏幕给出问题:

问题3、4:如何将下面图形剪成三块,拼成正方形?



可能的答案:


4.立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过程方法、结论都开放,正、逆向思维训练。

教师用大屏幕给出问题:

问题5:立方体的侧面展开后的平面图是什么样的?

教师首先用大屏幕演示一种展开图的展开过程。之后,让学生探究其他的展开办法。

学生探索后,会得出不同的展开办法及不同的展开图。此时,教师给出另一问题:

下列图形是立方体的展开图吗?


四、总结反思:使学生认识几何、了解几何、喜欢几何。

通过本课知识回顾,让学生总结自己刚刚获得的知识及方法,体会合作探索、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Tags:几何图形,通用,教学,教案,设计